海洋产业与资源开发:现状特点及趋势—我院方春洪受邀青岛西海岸新区2024年第一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授课 - 海洋测绘的特点和主要方法

[复制链接]
4 D. M3 Y- C2 u0 x) b! w0 h

日前,青岛西海岸新区2024年第一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顺利举行,40余名来自青岛西海岸新区各职能部门代表进行为期1周的海洋经济贯通式研修学习。我院副研究员方春洪应邀以“海洋产业开发特点与资源开发策略分析”为题,进行3小时授课,基于“只有海洋具有开发不尽的资源、能源和空间,海洋才是唯一值的倾注全力开发的对象”的战略认识,解读了我国海洋产业空间开发特点,梳理了海洋产业用海管理特点,总结了海洋资源开发趋势与策略,并在授课后与学员进行了集中答疑交流。 . p8 V. l3 x' f( Y

8 |; F% E) ^/ f2 r( B" d, `) ~

# E# l6 f% O. b m H2 ] \6 p

一、近岸海域空间有限,深远海资源有待开发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全世界80%以上的贸易、70%以上的产业、50%以上的人口均分布在沿海地区;中国65%以上的GDP,4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沿海地区。我国管辖内水和领海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300多万平方公里,方春洪梳理统计,目前我国10%以上的内水和领海海域已被确权,其余分布有众多未确权的航道及锚地,还有相当一部分海域划为生态保护红线,近岸海域资源空间十分有限。同时,我国拥有1.8万公里的大陆岸线,但已开发利用岸线长达1.2余公里,开发利用比例超过65%,主要被养殖开发、防护工程、临海工业和城镇、港口码头等建设占用。根据《海岸线保护和利用管理办法》,除国防安全需要外,禁止在严格保护岸线的保护范围内构建永久性建筑物等损坏海岸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的活动。方春洪梳理发现,自2015年农业部印发关于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通知以来,我国形成7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53个,海洋牧场250个,涉及海域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在港口产业发展方面,我国形成“五大区域物流港口布局,十大渔港经济群,百个渔港经济区”。随着双碳目标推进,海上风电保持高速发展,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但海上风电具有占用海域面积广的特点,国家先后出台“双十”、“单三十”政策以优化配置近岸海域资源开发。凭着人们对海洋的美好生活向往,我国形成5A级滨海景区1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3个,国家级海洋公园42个,滨海旅游或海洋旅游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现有海洋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近岸海域,对于深海远海产业发展目前相对不足,已有深远海产业项目主要为漂浮式海上风电、深远海养殖等。我国深海远海的海域空间资源巨大,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有待在科技发展的加持下,推进深远海资源开发。8 y" u; G4 c2 ?

# }/ n) t3 Y8 k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和养殖分布图

4 y! W" [: p( z( q

二、用途管制方式管控,产业用海节集约发展

我国1993年出台《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1998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2002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办法》,使我国海洋权益得到保障,海域开发得到规范。根据法律,内水和领海海域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必须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在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自然资源进行勘查、开发活动或管辖的大陆架上进行任何目的的钻探,须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方春洪讲到,我国内水和领海海域使用的审批管理遵循“定海域用途、定用海方式、定用海范围”的原则,即明确申请海域用途是否符合或违背海域规划;申请的用海方式是否合理,分为填海造地、构筑物、围海、开放式、其他等5大方式;确定用海方式后其申请的用海范围是否符合界定规范。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有专属权力建造并授权管理建造、操作和使用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对进行建造须进行许可审批。9 U/ z! o, z: n1 v6 j F# [- t

* ]- J2 A3 v. Y W# V

▲定用途+定方式+定范围

2 q4 Y. m/ A, {

为推进海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家制定规范各类型项目用海标准,明确用海项目投资强度、海域利用率等,严格控制单体项目用海面积,逐步提高单位面积海域的经济效益。方春洪介绍了产业用海面积控制、规范海上风电用海管理、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海上光伏用海等管理政策,同时提到通过海域使用金的经济杠杆调节作用,明确不同用海规模的海域使用审批权限,促进海域资源节约集约使用。严格控制占用海岸线的开发利用活动,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对于人工化程度较高、海岸防护与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的海岸线,提高投资强度和利用效率,优化开发利用格局,全力提高海岸线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 }( U( c: z$ Z& j; p/ G8 X7 z

三、融合发展产业延伸,“海工+”重塑用海格局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海洋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潜力。人类对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也不断探索,包括海洋生态保护、技术限制和经济可行性考量等,科技创新在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春洪介绍了“明渔一号”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南海底数据中心、韩国蔚珍综合海洋牧场、欧洲“北海农场一号”渔业碳汇、荷兰海上风电+海上制氢等海洋开发案例,提出了产业融合发展、海域复合利用、产业走向深远海、“海工+”重塑海洋产业的海洋资源开发趋势。以“风渔融合”、“渔旅融合”等为代表海洋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成为实现海域使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提高海域空间资源利用效率;数据中心搁放海底生态节能,水体水面复合利用是更有效利用海洋资源的优秀范式代表;漂浮式海上风电是产业走向深远海发展的第一产业方阵。未来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方向极大地依赖于海工技术的进步发展。海工科学技术发展可以通过先进的探测技术和设备发现更多可利用的海洋资源并进行精确的定位和评估,同时还能使得人类能够达到更深的海域进行资源开发,例如中国的“斗者可到达万米深渊。* n9 e) [, t$ ]2 [4 |2 I. b, @* S

/ T, o/ ^9 Y4 J. Q( v

▲海底数据中心复合用海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有潜力的广阔空间,也是沿海地区经济腾飞和持续发展的新兴领域。鉴于这种共识,我国沿海各省市纷纷做出进一步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战略决策。方春洪提到,海洋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的投资热点,但不可否认,海洋产业投资存在投资规模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高等特点。在未来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一是需要根据海洋资源的特点和环境承载力,明确开发目标、规模、方式模式和步骤,优化利用近岸+深远海的产业配套,避免盲目开发和过度利用,科学确定投资回报周期;二是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技术手段,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需求;三是加强社会经济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推动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加快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海洋资源开发;五是注重培养高素质的海洋专业人才,提高公众对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认识和参与度。3 P0 ~4 l" L8 B) H

* 转载请注明由“海域海岛环境科技研究院” 或公众号“海洋开发咨询”编辑与整理。文章用于学习与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END扫码添加小编 4 t2 e$ J' S; Y( T

业务咨询/政策交流

电话:15522022664往期推荐: ! y t; [0 x4 [0 _# b, k

我院与海南省海洋产业集团合作共建海南海洋产业研究院

z6 S5 S2 \3 f+ Q! Q9 n: E* ^

海洋工程水文观测解决方案助力海洋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 l* v6 O; A0 g4 v* {

海上风电融合发展面临哪些困境?看徐伟博士怎么说!

$ d3 i6 J" [% ~# x7 F8 p9 |

我院成功举办2023海博会海洋产业融合发展和综合开发论坛

4 Y/ z. y5 W; A/ T0 O# x- T+ o n

互鉴互享 共促提升——我院赴山东科技大学调研交流

5 N- f9 v& S; l# L, i

扫码关注我们

/ m |0 S/ E0 @6 W1 a7 H9 |

3 N! B- N. y9 a& t) H5 n* \- }

公众号

( k" L, V1 a# k& A. U& @) d3 y

$ S' \9 p4 ^+ f Q9 \+ V& p

视频号

! i" M- ^) l" u1 A+ Q

" C3 c( C9 L0 S) L) v3 Q8 M

新浪微博

# Q% s r" G9 ]2 P# @5 r: L

" L! H. R$ @8 D5 r; `

抖音号

* o8 l, n4 Y) N0 p6 O" Z7 l: W$ C+ G

$ _. K" ^3 x/ c" G9 s) b

今日头条

0 W8 w: I) J2 y/ ?% i; h+ u; R

! g6 D9 v) z- M4 r. [6 t

百家号

9 b. P O7 B9 k* W5 e3 k0 g" ~

海域海岛环境科技研究院(天津)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海洋开发与环境管理的技术服务商,面向各级政府和涉海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主要业务有:海域使用论证(用海申请)、环境影响评价、海洋开发策划、海域海岛价格评估、海洋生态修复、海洋空间规划、海洋环境检测(CMA)、海洋工程勘察、海洋测绘、海洋环境调查装备/海洋环境在线监测装备研发、海洋管家等。

/ N: W a7 r( K7 u& k0 g( d

公司现有100余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38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6人,环评工程师5人,注册测绘师1人,注册规划师1人,海域评估师2人,注册会计师1人,船长1人,轮机长1人,潜水员4人,是一个由海洋科学、海洋地质、海洋生态、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经济管理等多学科人才组成的协作团队。

- R) A5 X$ @0 i9 Z: @# w) i: D

公司拥有5家控股公司,其中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1家瞪羚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拥有海洋测绘资质、海洋工程勘察资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并通过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自然资源部海域使用论证信用平台备案。公司积极参与社会团体活动,是中国太平洋学会海域使用研究分会会长单位、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论证评估质量管理分会和海洋产业分会理事单位、中国疏浚协会理事单位、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促进会理事单位、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会员单位

& U" @' [3 `7 O5 w 0 N5 y/ A' Q9 o5 }( _* [: j4 l5 \/ l4 u3 J2 a" o 5 _( b7 Q: v# E& _3 T* q( m8 [0 m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活跃在昨天 23:3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