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曾经的蓝碳研究人,跟大家聊一聊蓝碳 - 沿海生态监测系统

[复制链接]
1 i( x( X; D: G- x

目 录

! C3 s+ L3 p( o* ^1 h; q

摘要

! B, U# W6 g3 o& l

1.1 海岸带蓝碳的概念

3 Z$ b8 g( G6 y# D1 @5 s

1.2 我国蓝碳政策的发展

0 f- g7 Z# J, s( e

1.3 蓝碳纳入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存在问题

: k4 u0 K) u9 m9 Z( h* P/ q

1.4 我国首个蓝碳项目-“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分析

/ ]; K8 K2 D4 t# ]9 X& M

1.5 我国海岸带蓝碳纳入碳交易市场的展望与建议

* }4 H) s' t; @5 R+ Z3 s

结语

9 ]7 P" M( d2 v" K- r0 p; Y j

摘要

3 _, |. Q, _0 g* q$ L* F

海岸带蓝碳被定义为海岸带盐沼湿地、红树林和海草床等海岸带植物固定的碳。海岸带蓝碳的碳汇作用相比林业碳汇具有更高的潜力,本文讲述了我国蓝碳政策的发展,提出其纳入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存在问题,分析了我国首个蓝碳项目,最后对我国将海岸带蓝碳纳入碳交易市场进行展望。本文认为海岸带蓝碳具有极高的碳汇开发价值,一经纳入碳交易就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价值。

- {. Z, r. J; q- y

1.1 海岸带蓝碳的概念

" A5 x) ~' P8 R8 m

海洋蓝碳(ocean blue carbon)是指大气CO2被吸收和固定在海洋中的那部分碳。这里的“蓝碳”是相对于陆地生态系统固定的“绿碳”而言。海洋蓝碳每年从大气中净吸收(进出通量之和)大约2.3Pg C a−1,而绿碳大约净吸收了2.6Pg C a−1。

: F2 U j9 |! `' W! P

海岸带蓝碳介于海洋蓝碳和陆地绿碳之间。海岸带既受到海水和潮汐的控制,又生活着盐沼草和红树林等湿地高等植物以及海草等海底高等植物。最近几年, 海岸带蓝碳被定义为海岸带盐沼湿地、红树林和海草床等海岸带植物固定的碳。这个定义的出发点是盐沼湿地、红树林和海草床的高生产力和人工可调控性。高生产力是指这三类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固碳能力是陆地生态系统的10倍以上; 这些生态系统仅占全球海洋面积的0.2%, 但其沉积物中埋藏的碳可能占全部海洋沉积物碳储量的50%。因此,通过计算原有的碳库(基线值)和调控后的碳库的差异, 可以将这部分碳纳入到碳积分和碳交易体系中, 以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一个手段。

7 v2 z9 b& ^0 W; i) m1 |

本文试图通过国内蓝碳政策相关梳理,讨论蓝碳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国内首个蓝碳交易案例分析,对我国海岸带蓝碳纳入碳交易市场进行展望。

3 [0 v- R0 [2 N2 S' K% Y% D, H) r

1.2 我国蓝碳政策的发展

- E4 y, k) [* m+ @

早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就提出了一些关于蓝碳的政策。主要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增加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碳汇等手段,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温室气体排放”;《“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探索开展海洋等生态系统碳汇试点”的要求;《关于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若干意见》提出“探索建立蓝碳标准体系及交易机制”等。

5 X; h) L1 M# k( v: ~

2019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提到“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试点。调查研究海南省蓝碳生态系统的分布状况以及增汇的路径和潜力,在部分区域开展不同类型的碳汇试点。保护修复现有的蓝碳生态系统。结合海洋生态牧场建设,试点研究生态渔业的固碳机制和增汇模式。开展蓝碳标准体系和交易机制研究,依法合规探索设立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场所。”2020年9月17日我国发表对于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我方的立场和行动中提到“海洋方面,开展海平面监测评估工作,开展蓝色碳汇研究及试点工作,开展海洋生态修复。” 2020年9月2日生态环境部对莫照兰代表——关于加快海藻碳汇产业发展的建议的答复中提到“碳汇是从大气中移除二氧化碳的过程,并且这部分二氧化碳不会在短期内再次返回大气中。能够参加碳交易的碳汇项目还需要具有额外性,符合相应的方法学标准。除非完全封存,所有海藻吸收的碳终将以二氧化碳形式排放,不能被视为碳汇。目前,有关海藻碳汇的项目方法学还处于研究中,尚不成熟。下一步,将继续研究编制海藻碳汇项目的方法学,研究海洋碳汇参加碳交易的可能性。”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会议同时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要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地、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 V& _8 t, r T0 `

从上述这些政策层面的动态可以看出:蓝碳也是“十四五”碳达峰关键时期提升增量碳汇的关键,但相关支撑技术工作和研究工作还在抓紧展开,相关抵销量方法学和进入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可能性和方式将会研究。

5 Q1 S( }: T" A- |$ Z) ]4 C

1.3 蓝碳纳入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存在问题

+ Y* @% X) }; f. |: ~& _: y

蓝碳作为我国碳汇的重要一部分,其纳入我国碳交易市场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 J. N2 r. ^; u( p2 `/ |

1. 蓝碳衡量和标准化尚不成熟

+ m0 l" p8 D, e4 i& w: d

当前,许多国家和国际机构在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碳项目开发方面都没有足够的经验,缺乏标准化的蓝碳监测体系,因此蓝碳数据难以获得。在我国,蓝碳研究也较为滞后,尚未全面摸清蓝碳本底规模,现有的碳抵消测量和监测方法也主要针对陆地生态系统,并不包括沿海、海洋或湿地土壤和生物量中储存的碳,相应的认证标准体系仍未建立。

" P% X, j# j" k

2. 蓝碳交易市场体系尚不完善

9 A" I+ t! V2 _

目前,我国的碳汇交易多以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等林业碳汇的形式出现,蓝碳交易工作起步较晚,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行业规范相对缺乏,蓝碳市场还未形成。相关蓝碳项目的市场并没有完全商品化,这意味着价格不仅在不同的标准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的项目类别之间也存在差异,价格波动有可能会使得投资者的行为变得更不稳定。同时,由于沿海生态系统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导致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影响蓝碳的价值确定,故当前对现有气候数据分析和未来气候预测能力的缺乏将影响蓝碳交易项目的长期稳定发展。

: @2 r( Y! t4 T4 s, x/ r; T- |# D" ^

3. 滨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总体上呈退化趋势

1 M1 v2 q" ?8 D" X# _% Y

中国幅员辽阔,国境内分布着几乎全部的蓝色碳汇类型。但由于人口和经济不断向沿海地区聚集,各种如填海造地、水产养殖、工业生产等人类活动正导致我国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不可逆转地退化,使得海岸带生态系统丧失碳吸收能力,同时还导致蓝碳存量的显著损失,将大量温室气体重新释放到大气中去。例如,快速城市化的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区域经历了密集的围填海活动,其对碳储存的具体影响尚未被估计。

2 h; g3 ?/ V7 b8 @9 S

4. 还缺乏比较成熟的碳排放权交易体制机制

; V9 x2 y" ~3 u* b0 ~9 i

2021年7月上线的全国碳交易线上系统是以碳配额为主进行交易,而由于修订版《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仍未出台,CCER增量项目备案申请仍然处于停滞状态。故蓝碳作为CCER参与国内碳交易还缺乏国家法规上的引导。

" }( ~- _6 ]) z C5 ?; [6 T

5.滨海湿地可能面临人为改造以增加碳汇的风险

. |- b0 i8 ^7 z3 }

一方面,海洋渔业碳汇受到越拉越多的关注,这是一种既可以产业养殖又能增加碳汇的方式。但可能会造成一些国家和地区将红树林改造成水产养殖,造成破坏自然生态的风险。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可能会对自然湿地进行人为改造,将自然生长的湿地植物全都毁掉改种碳汇能力强的植物种,这从长远来看是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和不持久的。

; N+ [4 x: T5 S! m& H

1.4 我国首个蓝碳项目-“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分析

# y- o4 P# J; n4 [0 P

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是我国首个符合核证碳标准(VCS)和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标准(CCB)的红树林碳汇项目。该项目在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支持下,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组织,并与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开发完成。该项目将保护区内2015~2019年种植的380公顷红树林按照核证碳标准和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标准进行开发,预计在2015~2055年产生16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购买了该项目签发的首笔588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用于中和机构开展各项环保活动的碳排放。

8 i5 V* K- G' h- A8 l4 w

该项目的开发标志着我国在蓝碳研究体系和标准化的蓝碳监测体系方面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作为曾经的一名蓝碳研究人员,我觉得该项目的以下几方面是值得后续相关项目开发去借鉴的:

3 C" ]2 I' G+ t5 v/ Y/ t7 S

1.蓝碳定量化监测体系

; O3 j" I: Z' Z( B

监测蓝碳碳汇是一项比较复杂且标准不一的工作。在我的前期研究中,我所在的实验室是通过静态箱法对实时温室气体进行测量,再通过全球增温潜势的相关公式来测定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现在市场上很多咨询公司是利用测量林业碳汇的方法进行滨海湿地碳汇测量,即通过测量土壤中的有机质变化来计算其碳汇量。本项目具体的测定方法,我没有找到相关报告,但此项目的成功促成将会对此后的蓝碳碳汇定量化测定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 s4 I& z0 A$ J5 P. C

2.蓝碳定价体系

# M0 ~; w' ]" G

全球范围内,蓝碳因其植物种不同,定价也不同。美国相关学者将红树林产生的碳信用定价为5美元每吨,而2020年有学者发表论文称,700公顷海草床的一部分所产生的碳信用,应该可以抵消该项目80万美元修复成本的10%。我国湛江项目的成交,可以为后续的蓝碳定价体系提供有效参考。

6 r# Q# y D5 P, U& O

3.滨海湿地保护体系

% T" t9 V. H. Q

作为本次蓝碳交易的附加成果,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还利用社会资金平台筹资780余万元,用于湛江红树林保护、修复以及社区共建等工作,提升红树林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这也为后续的滨海湿地开发和保护起到积极意义。

; Z; h, M$ R$ B, H0 H

1.5 我国海岸带蓝碳纳入碳交易市场的展望与建议

r4 L1 O0 d6 j; L# e8 Z

海岸带蓝碳因具有较高的植被光合能力和较低的沉积物分解速率,使得其具备极高的单位面积固碳效率。以红树林、盐沼湿地以及海草床为代表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吸收的碳能够达到陆地绿碳的10倍或更多。因此海岸带蓝碳具有极高的碳汇开发价值,一经纳入碳交易就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以下是对我国海岸带蓝碳纳入碳交易市场的展望:

( d: |! p5 q( N7 a$ N

1. 用对待陆地湿地的政策和资金对待滨海湿地

$ Z0 \% Q* Y. q) K& t

近年来,我国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对全球淡水河道进行治理和保护。本人之前是做相关环境设计的,在这十几年浩浩荡荡,数不胜数的治水工程落实之后,我国陆域淡水水质和水生态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如今双碳目标下,我国或许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入滨海湿地保护和治理中。滨海湿地具有旅游、生态和极大的碳汇储备。通过对现存自然滨海湿地的保护,对已被破坏的滨海湿地重新设计以恢复其自然原貌,可避免蓝碳的大规模快速损失;也可在保护自然的同时受惠于碳汇增益,增加的碳汇量进入碳交易市场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意义。

- x, g, h+ C& e/ z

2. 鼓励蓝碳在自愿碳市场进行交易

4 r7 _. Z# r/ C* p* b

碳排放权交易是公共交易中具有商品属性的稀缺资源,是实现碳减排的关键经济手段。而蓝碳纳入碳汇交易,可以进一步激发国内碳汇潜力,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碳汇快速发展。例如在环渤海、黄海、长三角、珠三角等蓝碳资源丰富的地区,选择试点城市率先开展海洋碳汇交易试点、示范,明晰产权归属、健全交易模式,推动蓝碳资源的市场化进程。同时支持蓝碳信贷、债券、保险、基金的发展,探索蓝碳期货、期权和蓝碳资产跨境转让,积极开发更多的蓝碳金融产品及交易服务市场。

3 z9 N1 N# s9 i3 `* ~! O+ L$ Z

3. 形成标准的海岸带蓝碳信用认证流程

1 p N. D& _1 A# v6 R

加快建立海岸带蓝碳评估标准,借鉴吸收已有绿碳和蓝碳标准和方法学,开发适用于我国国情的海岸带蓝色碳汇方法学。建立海草床、红树林、滨海沼泽等方面的调查、监测、评估标准和方法学体系,加快建立对我国蓝碳生态系统面积、碳库储量、沉积速率等数据的观测方法和检测技术,摸清我国现有蓝碳存量和未来增量空间。出台海岸带蓝碳资源管理相关法规、政策和方法体系。这是海岸带蓝碳进入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基础。

. v5 v9 ~2 z+ h

结语

6 G/ k; b' e6 ~' ?) P

作为一名曾经的海岸带蓝碳研究人员,我本身比较关注我国在海岸带蓝碳方面的研究与发展,并对将我国海岸带蓝碳碳汇纳入全国碳市场充满了期待。

0 @6 r V+ r& i9 x3 ]

针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需求以及我国固碳减排的承诺, 我国应加强海岸带蓝碳的科学和政策研究。利用现有的蓝碳原理, 保护盐沼湿地、红树林、海草床以及可持续性海洋牧场等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反对掠夺性、破坏性的海岸带开发活动, 避免蓝碳的大规模快速损失;恢复和重建已经被破坏的和退化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恢复其蓝碳功能, 以在保护自然的同时受惠于碳汇增益。

& M' y+ ^0 L; @$ b, H. D- {8 x2 L6 g

我国需加强在蓝碳通量与蓄积量观测方法、蓝碳友好型生态恢复及碳汇扩增技术和蓝碳评估等方面的投入, 包括研究盐沼碳汇、红树林碳汇、海草床碳汇、微型生物碳汇和渔业碳汇等各类蓝碳,同时,加快制定与推广蓝碳监测、计量和评估等方面的国家和国际标准, 将蓝碳视为重要的公共资源纳入海洋管理体系,出台海岸带蓝碳资源管理相关法规、政策和方法体系。蓝碳研究的深入, 将有助于尽快将蓝碳纳入碳交易市场, 从而更好的利用蓝碳, 保护海岸带生态系统。

/ b" a! t1 k3 I" M2 ^* T+ j . ^3 G1 a2 Z& G1 X5 S2 Z ( m* Q/ U2 Z$ k, x$ }" Z3 G- N2 L5 p C2 l7 Y$ R- ` z , \! i" J. a# H* `2 Q' c* o* o;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亿脉
活跃在2024-11-1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