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T( `% ^; `) ?: \3 b" N" t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9 _) V& H- x6 y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
; A& w3 y' C7 V' ]8 G! ? 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
0 p0 {$ f% W+ p9 s % C( {. r/ x7 B' Q
% r+ E* }: b6 x. T0 S3 v
印度洋海啸,也称为南亚海啸,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这次地震发生的范围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消亡边界。这是自1960年智利大地震以及1964年阿拉斯加耶稣受难日地震来最强的地震,也是1900年以来规模第二大的地震,引发海啸高达10余米,波及范围远至波斯湾的阿曼、非洲东岸索马里及毛里求斯、留尼汪等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造成22.6万人死亡,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并且死亡人数仍旧不断攀升。 5 P5 B! Z; v" f) x! d. x8 I" D
( d* g m! S( |0 T2 g 2016年11月13日19时2分(北京时间),新西兰南岛近(42.76°S,173.08°E)发生7.8级浅源地震。 国家海洋局海啸预警中心(国家海洋预报台)根据最新监测分析结果,此次地震已在新西兰东岸引发局地海啸。 / S+ ~8 a" q2 I- N
* h' H7 s' T% A, H% z2 V 国家海洋局海啸预警中心
+ g8 ?4 P1 f3 Q N% I 在此次新西兰南岛地震发生后5分30秒启动应急响应,震后10分钟通过网站发布首次海啸消息,此后逐小时滚动发布海啸监测预报信息2期。
{3 F4 W1 v' S7 { - f0 O( v$ f+ ~% [! \
) x* E/ G8 ?6 A5 X3 C$ ^ 新宏高科与国家海洋局合作开发的平台系统——新一代国家海啸预警业务系统,在新西兰地震海啸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预警响应速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系统采用C/S和B/S混合架构,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 C6 }, f) _7 U9 {6 [ # u$ f6 y# Z: y4 c7 ~
(1)数据源: : D! D& ^5 L5 i1 k0 h1 Q# u1 l
地震源参数数据、历史地震源参数及美国USGS/哈佛大学太平洋历史地震震源机制解、已有地震数据、浮标数据和业务系统产品数据。 , P! ~0 i+ L$ m+ O. P- V* |; T4 q
(2)处理层: / ]1 `" r4 U+ `2 m h) ^8 ~8 E. D
主要收集各种数据资料,根据数据资料的类型,分别提交给不同的处理模块进行数据处理,并根据数据资料属性和系统部署情况分别保存到数据库或文件系统。
- f1 v( i3 x# f3 k m (3)存储层: 3 G; K. \' x4 p- g( f
分别采用数据库和文件系统存储各种数据信息,包括地震海啸信息资料库、水位/浮标资料库、海啸场景库、海啸预警产品库和海啸预警事件信息库。 0 S- w# ~! _) [4 B% t6 I9 D- ?. \
(4)服务层: 5 Q+ ~% X& X3 k' M L: o$ \
指数据及应用服务层,是整个数据库和文件系统对外提供数据服务的统一接口,包括应用数据服务和地理信息数据服务。
7 f z+ k& V! D) H$ Z (5)业务层:
) ^( \) B% C: f8 Z1 {5 D; u: [' {, v 包括基于新宏二/三维数字地球平台开发的海啸场景实时选取计算与可视化子系统,集成海啸预警平台软件系统功能,实现海啸场景实时选取、海啸场景特征值实时计算、海啸场景计算结果显示、最大波幅范围、岸段、第一个显著海啸波峰(谷)抵达和水位初动的时间范围等特征值信息,以及太平洋其他重要潜在震源区典型场景的产品显示等功能;
0 c; I4 Q# B$ K3 u1 Q 同时基于新宏WebGIS显示软件,实现WebGIS基本地理地形显示、海啸场景信息显示、水位浮标信息显示以及其他海啸预警产品显示。 - h2 F9 N1 a% E& T
历史地震信息检索显示(示意图) ; `" c3 {# j7 G( @5 G
- J: x% Q5 u* }0 Y* q 海啸岸段及城市预报产品显示(示意图)
, {0 `- T+ \ V- C& T9 E0 r
2 P7 c; j) K! ]' H* ~1 N 地震过程波幅场显示(示意图) ; N* u2 q+ C/ _7 H, I5 m
% F0 L" @# A7 O5 q
西北太平洋潜在地震源区显示(示意图)
4 B( Y* ~2 U6 q" I
; E. u# d) D+ e* f9 S ~
$ l$ B% Z/ X* L; a% k; ~% Q x8 t8 P) T3 P( ~' k6 D/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