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测验-中华天文人的科学实验-大地滚圆 - 海洋天文学观测

[复制链接]
4 |" B1 S+ Q" p

1、立表测影

* x" m" x6 x5 d) {$ ]# p8 f

中华天文人使用圭表立表测影,圭表由两部分组成,垂直立于平地上的标杆称为表,水平放置的测影尺称为圭,两者以直角相接。

* j1 [& g# W+ j

室外立表,可得日影,日影的长度,可通过圭上的刻度读出。

1 f+ F$ E2 [* ?6 o! F! d
: t2 p& S+ _+ j/ F

圭表的最早实物出土于山西襄汾陶寺夏代或先夏时代的遗存,至迟到到西汉时候,一种建置于露天的常设圭表开始出现。这类仪具以青铜制成,表高八尺,圭长一丈三尺。

/ A/ r% P6 X7 d6 b

在北回归线以北使用圭表,一年中的冬至时,太阳照射地球位置最南,北回归线以北表影最长,一年中的夏至时,太阳照射地球位置最北,北回归线以北表影最短。

) W i$ Z( a$ b5 h3 \; o

通过圭表每日记录日影长度,通过多年累积的记录,便可确定冬至和夏至最可能出现的日期,进而确定二十四节气的日期。

% M& S, |- C7 x( f- B1 ^( {

2、中华日影记录数据支持大地是个球面

% ^" ?' ~ E0 |& q

选择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纬度0度)时,天下立表测影,通过各纬度的日射倾角来分析:大地是个球面还是平面。

3 G- _( i9 [: l' o: r
{. N6 U( s4 o$ u

当阳光直射赤道的时候,在任一地点立表测影,得到的日射倾角度数,与当地的北极星出地仰角求和,都是90度。这是因为北极星对应的地轴垂直于赤道平面。

$ {9 W4 p2 u. o1 T! p

如阳光直射点北移到北纬10度,在直射点北方任一地点的日射倾角就会增加10度;

9 d s! S9 } X' _/ l) R

如阳光直射点北移到北纬20度,在直射点北方任一地点的日射倾角就会增加20度。

3 X8 ]1 S8 H1 {4 |. z* Y N, F

你会说:这不是很正常吗?——这是与大地是滚圆球面对应的很正常。

6 c. z7 s: T: {& {/ y7 H, j

在所谓的平面大地上,日射倾角可不是这样变化的。

# y$ L/ K% ?. t8 \+ U- |

我们假设在平面大地的北纬45°处有一个天文台,当太阳直射赤道的时候立表测影。日光如箭,如日影角度也是45°,可绘制下图:

) _) L+ t; f4 `( L9 _3 W
- A' ~$ N5 @& O# P7 v3 |* \. P

太阳高度距离平面大地的距离L,等于这个天文台到赤道的距离L。

0 G- i5 Y+ G" `

对这个平面大地,如阳光直射点北移到北纬10度,计算日射倾角等于arctan(45/35)=52.125°,增加了7.125°;如阳光直射点北移到北纬20度,计算日射倾角等于arctan(45/25)=60.945°,增加了15.945°。

+ {' ]# X, _* A: r( z% u' H

推论:中华天文人士,通过日影长度变化计算日射倾角变化,就可推算出脚下的大地是个球面,不是个平面——平面大地上的日射倾角和日影长度与实际测量值不相符。

, H+ Z3 }7 q, [ z, m8 l& A

见下表:

0 _, I6 A; P) o- m9 T" l* A
) b% K( d! X/ r: T

对每日观测日影的中华天文人士来说,要确定大地是个球面还是平面,就是这么容易。

3 L: i: n6 \2 X* F& m( g3 ^6 M

3、圭表测天地

+ Q! r6 z+ w$ @% f+ f

上面的大地不是平面而是球面的分析,转发给别人看。有人答复说:古人是把大地看作在龟背上,是当作一个曲面。

+ N6 b9 P3 z9 @ D' i# U+ u, q O

  大地到底处在球面上还是龟背曲面上,靠圭表测量来验证。

! E W& U$ U# b( w( m

由于地球自转轴垂直于赤道面,在赤道上做立表测影,直指向地心的表,与正午太阳光线平行时,水平放置的圭,正好指向北天极——圭表,是中华天文人在使用最简单的天地模型,做观天测地研究。

5 s* m$ S' G2 ]8 A, o8 a0 t9 E

不管在大地上往北走多少距离,只要表垂直指向地心、圭是水平,各地北极星出地增加的度数等于日影入射减少的角度数,北极出地角与日射仰角求和,都是90°。见下图:

1 c& ~8 k" n h! y" ?
( \( R1 }: c- B T8 [/ f) s% a

而在龟背曲面上立表测影?就有以下两个问题:

3 f; v: p+ w; v+ T

  1、龟背曲面不存在唯一地心可做测量中心,龟背曲面上的立表测影就无法指向一个中心。

6 y2 Y# G4 W. n/ Z

  2、龟背曲面不存在自转轴与赤道面垂直,就没有“向北走,北极星出地增加的度数等于日影入射减少的角度数”这个规律存在。

: X4 e! T4 s8 h0 S# Y8 W$ N$ N

  在龟背曲面上的立表测影的日影长度,与浑圆球面上的立表测影会处处不同——原理上,从南到北测量一次就都清楚了。

. E1 A6 h7 o v+ @" h

中华立表测影的规律找到了,跟着就是实测,四海测验。

+ `* x: ~2 q1 a. _. a

4、四海测验可验证大地滚圆

! d& D; @$ V9 w5 a# j |& x- ^

西方人传说中是怎样去验证大地是圆的?所谓麦哲伦船队,最后有十八个人,在大海中环绕大地一圈回到西班牙,可用来证明大地是圆的。

, y2 B2 t. |2 E; E

  这一圈的证据够吗?

2 H. _/ h7 W% Y

  这一圈,它可以是圆柱面绕出来,也可以是圆锥面绕出来,还可以是圆环表面绕出来。甚至任意形状立方体,都能围它绕一圈回到起点。

% Q( T9 L! `# u- m

证据不足。

, A! @7 Y% P: u8 r2 z/ Q
Z4 |9 b3 P5 \; |; y4 U: l

西方人绕一圈,不能证明大地的形状,不能证明大地的滚圆。

  接下来看看中华天文人做了什么来证明大地滚圆的: ( s/ x) X& i% W8 v$ I0 n$ P

  《郭守敬传》中四海测验的故事:

* ^, ~" _3 N- p

  公元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1231-1316)为同知太史院事时,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在全国范围进行大规模天文测量的建议。他指出唐朝开元年间天文学家僧一行曾命令南宫说带领人员,在全国13处观测点进行天文测量,现今元代的疆域比唐代还大,若不分赴各地进行实测,就不能了解日月食的时刻和食分数,各地昼夜长短的差距,日月星辰在天球上的位置等等(唐一行开元间,令南宫说天下测景,书中见者凡十三处。今疆宇比唐尤大,若不远方测验,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即目测验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测景。)

: w# D5 O: `! I) P

  元世祖忽必烈接受了郭守敬的建议,派监候官14人分道而出,在东南西北27个地方进行四海测验,(帝可其奏。遂设监候官一十四员,分道而出,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

8 |2 D! m$ G3 h3 R9 X2 S
1 W9 F; K$ d3 ^; x

“四海测验”从朝鲜半岛到川滇与河西走廊。南北总长5000多千米,南起北纬15度,北至北纬65度。东西绵延2500千米,东至东经128度,西到东经102度。

6 i* @- ?% P, b/ \: `

  第3节“圭表测天地”中,我们找到“各地北极星出地增加的度数等于日影入射减少的角度数,北极出地角与日射仰角求和,都是90°”的规律,就是每向北走纬度10度,北极星出地高度增加10度,立表测影得到的日射倾角减少10度。

, U/ d+ r8 c: O( g

  在《授时历》中的记录的七处的夏至日影长度,这七处地点的北极星出地角度,大家看看?

' N8 X8 q; Q& U& k
# |& O* Z7 y, E" `

在最南端,北极出地15度的南海开始,25度、35度、45度、55度、一直测量到北极出地65度的北海(再往北是北极圈,日影没的测),每向北10度设一测量点,再加上大都测量点共七处。

8 G T4 Z& x: y, K3 L

  郭守敬选择的测量点,每隔10°一测(365.2575周天度体系)。这就是个理工男在做实验,可丁可卯地选择测量点。

8 S6 w! e( _! i

将四海测验得到的日影数据和昼夜时长数据整理如下:

$ a6 i9 W N* ^' N
9 c; Q+ a* c2 |: S! N1 ^ L
r$ c2 i9 k' V Y, n

四海测验记录的七组立表测影数据,衡岳测量点是接近北回归线,在夏至正午应有接近89度的日射倾角,四海测验却记录“无影”。而其它测量点的日射倾角也存在1~2°的偏差。这有可能是在根据北极星出地角度确定测量点时出的偏差,也有可能是立表不够竖直出的偏差。

9 K0 ?! h, b8 e$ v6 C3 O( R
0 h2 R9 }7 ?3 {! z# K) _

但整体看这组立表测影数据,仍能够表明大地是处在一个滚圆球面上——所有立表对应共同的地心,才会每向北走10度,太阳的光线倾角减少10度——这不是比环游地球一圈来确定大地形状更加可靠吗?

. q5 A$ b) Q m+ l* v- g& r2 w- }/ p2 d

现在,你明白郭守敬为什么在《四海测验》的27处测验中,只列出这七处的日影观测长度了吧?

0 i6 q+ U% ]" @( d( K. F

因为这七处日影长度记录,可用来证明大地处在一个滚圆球面上。

f0 G6 P1 ?& ?- l6 [0 |6 { ]9 a

这就是中华天文人观天测地,领科技文明之先。

: k- ~, d) v1 q

*************

& ]5 |. ^/ }$ t1 Z- y

元朝时的中华天文人,既然已经推算出来大地是球形的,为何不把推算结果公之于众,向所有人声明地球是圆球呢?

2 q# O0 U& P8 |6 x) ?

因为,地球是圆球,牵扯出来的问题比能够解释的问题还要多。

# J) i; B$ k) U/ _6 l

1、最典型的问题,为什么地球浮在空中,地球上水不流干了。答案:万有引力。地心引力吸住了地球上的所有东西,让水不流干。

& v$ \$ m( n' G$ C$ w) S; M" _9 V

下一个问题:万有引力是从何而来?——这就难死所有人,包括所有物理学家了。引力好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但引力从何而来的?是怎样跨越长距离实现牵引的?仍是谜,无解的谜。

8 U3 P" u1 ^* w# z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尝试着用时空场来解释,但好像解释过了,最终还是没解释清。相对论时空场引出的待定问题更多,到了无法理解的程度。

& H+ m; o4 I- n4 x z

相关问题尚不可解,中华天文人不会急着将推算出来的地球是圆球说给世人听。

9 ~& U! l- Q/ Z

2、地球的自转,坐地日行八万里。这就是处在赤道上的人和物体,以每小时

* }( ?/ S9 a8 z' ~7 `/ Y

1679.3公里,每秒466.5米的线速度自西向东旋转(超音速)。

7 K7 A' Q8 `/ n3 r5 G" q

要是中华天文人计算出来了地球周长,地球转速就跟着出来了,他该怎么向大众解释这个旋转速度?只凭计算结果,谁会相信脚下的大地超音速旋转?却又是感觉不到?却又不能用仪器测量地球转速?

5 V0 A2 y1 L% f% Y( S

如果脚下的大地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还可以用“惯性”共同运动勉强解释一下,可脚下大地在做旋转运动。是什么带动你旋转的呢?是大地的附着摩擦力吗?(佛科摆实验,正是靠物体惯性证明不跟着地球自转的物体会逐渐偏斜)。

Q( O" ?& t& ~; h, V' k

空中的空气、云,还有脚下的水,都稳定跟随大地的旋转,没有相对运动。又是什么在推动空气、水随地球向东转?

3 Y, {1 x5 T8 N; _; k. F

如果用孔明灯/热气球飞上天空,脱离大地了,一样看不出大地哪里有每秒466.5米的相对运动。孔明灯/热气球的重力与空气浮力在上下方向平衡了,那孔明灯/热气球的向东转是被空气推着向东旋转?水中的船的重力与水的浮力在上下方向平衡了,那船是被水推着向东旋转?

4 [9 B2 J) e( E1 _

在北纬60°位置,地球自转线速度比赤道少一半。那热气球往南飞,船往南走,旋转速度的增加是谁带动的?那热气球往北飞,船往北走,旋转速度的减少是谁带动的?

/ ]$ W, ^+ y! s& L! V! A

3、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公里,与一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的时间相除,可得出公转线速度是28.787公里/秒。地球以这样的速度高速公转,是不是更吃惊了?这都超过第三宇宙速度16.7公里/秒了。

/ H8 u: f" ], I+ c- j

典型的疑虑:地球高速运动,公转又自转的,不会不稳吧?

8 {1 F6 m; ^ p0 i. R8 O

能怎么回答?因为地球高速自转,所以地球自转轴保持稳定。因为地球高速公转,所以地球不会被太阳吸过去——这个回答能消除对“不稳”的疑虑吗?——解释不清地球为什么这么稳的。

/ ~ r6 @3 z8 `* o3 [! l2 u

对于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这五大行星绕日及月亮绕日,也有同样的稳定性问题。也是解释不了过去N亿年行星和卫星都稳定画圈,既不靠近太阳也不远离,只能说过去N亿年运气太好了。

# T% w( \! F4 ~! W+ s: q- _/ B

难题太多,元朝时的中华天文人宁愿保守一点,自己先开展研究,有结果了再公布。

* |9 J# S: r% H8 P) R1 S4 t+ J* O8 T4 `- s" x) [ 0 U; C7 F: e* a7 h3 \ - q- v+ a- Z2 P- ]2 V+ K3 c5 [2 L" ?5 h2 l$ G; i8 g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蕙兰心质
活跃在2024-9-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