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 g! V/ _6 m; T, j 12月22日,沉箱随潜驳船缓缓上升。当日11时30分左右,装载“南海一号”的沉箱完全浮出水面。 新华社记者 陈学思 摄
8 |1 j4 H3 F$ c* @# ^- }3 ?* t8 i# g
& m! @8 w6 z# v3 ^: l# L& _: b* M9 N7 e- `( @
. s0 H1 w5 z; t, V$ M9 ^
" {5 C+ ^5 f6 h" x4 u7 E 仅用不到1个半小时;密裹古船的沉箱比一个篮球场还大
: G! E7 I: w1 ~0 Y 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南海Ⅰ号”在被发现整20年之后,终于昨天重见天日。 “南海一号”整体浮出水面 ! T6 R* P8 h1 U
昨日上午9点半左右,记者在“华天龙”号船上看到,“华天龙”的巨臂已牢牢抓住装载“南海Ⅰ号”的沉箱,沉箱浮出水面2米左右,其上覆盖着淤泥,并未能看到船体。据现场工程师介绍,阳江现场风力4-5级,涌浪不超过1米,天气良好, “这种好天气在冬季是很难得的。老天爷也在帮忙!” & k0 ~$ {8 ?6 r7 p) \/ S
10点一刻,轮笛轰鸣,鞭炮震天,持续达1分多钟,现场所有船员对海三拜。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一声令下,“华天龙”正式开始起浮作业。
% n* [* r& r+ M0 @ y0 o& R$ t1 Z, C 令现场所有观者惊讶的是,5分钟后,重达3400吨的沉箱便浮出水面约3米,上浮了近1米,实乃“神速”。不过由于起浮过程极其平稳,记者于船上并未感觉沉箱有任何晃动。
' p6 b: B7 S" F4 J) ?1 B 10∶34 白色浮箱刻度显示还差4.5米,“重任1601”半潜驳船四个白色浮箱以及沉箱的四周正源源不断往外排水,海浪拍打着沉箱…… 7 `0 U# ~. M1 j2 t) O4 U
11∶08 白色浮箱刻度显示还差不到1米,潜驳船的甲板已隐约可见。现场专家欣喜不已称,沉箱即将整体出水。
0 f, D3 E* D0 G" k 11∶13 沉箱底托梁露出水面,专家宣布沉箱已经基本出水,就等着“重任1601”潜驳船浮出水面。交通部救助打捞局局长宋家慧感慨万千,“松了半口气了!”
9 S0 h0 t$ F1 m! b( G8 } 11∶28 潜驳船起浮基本完毕。沉箱底托梁、枕木、底梁编号都清晰可见。记者现场看到潜驳船上还有些许海水涌动,而已经出水的沉箱明显往中部下凹,专家对此解释说,“有点水在船上是正常情况,潜驳船载了重货后都会这样,而沉箱往中部凹是重力作用所致,也属正常。”
3 r0 V' K: A/ F 11∶32 “南海Ⅰ号”成功完整出水,前后仅用了不到1个半小时。 0 W* P! O3 l( M8 Y& N/ m8 ?
据专家介绍和记者观察,露出水面的“南海Ⅰ号”棕色沉箱长35.7米,宽14.4米,高7米,比一个篮球场还要大。沉箱表面有很多海水和泥沙,沉箱底部清晰可见36根底梁。
4 o; ~% H5 Z: L I3 j 古船安保 1 v" S$ h7 D+ [3 i B/ ? T
欲见古船真容?再过五至十年! 9 t# A E7 z0 I: H/ a( r$ M8 Y% I
专家称迁入“水晶宫”后仍将“浸泡”海水中保养
! g' P0 _7 j4 Y7 U8 A 昨天“南海Ⅰ号”出水过程中,唯一叫人遗憾的,是未能看到古船的真容。古船由始至终被密实地“包裹”在沉箱里。一位现场潜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每次进入沉箱,脚下碰到的全部都是泥沙。 B3 j% K$ L: P7 ]4 Y- `0 c
为什么不打开沉箱?据www.52ocean.cn会因环境的突然变化而被破坏。所以“南海Ⅰ号”进入“水晶宫”后,仍会被“浸泡”在海水中进行保养,海水温度、微生物生长情况等都要与之前的海洋环境相同。这期间,考古人员可进入沉箱内进行文物挖掘和清理,该工作约半年后就可开展了。 0 z1 }$ O. {& L# o
那世人啥时才能看到“南海Ⅰ号”的真实面貌呢?魏俊的回答是:5到10年后。
/ n4 j8 M. g. J% _ “南海1号”今日由拖船拉移“迁徙”
* H4 S+ n0 c* Y0 B/ f& h 气垫当“脚”365米要“走”两三天
6 x+ A6 `# l& b( h1 K 昨日,古船出水后并没有马上就开始拖移。只见工作人员登上“重任1601”,对沉箱上的钢梁和底板进行加固,在箱体上烧焊了4个100吨的拉力点,同时松开“华天龙”16条“八爪鱼”般的起吊钢缆。
# ~* M' T' |; I% T 据悉,“南海Ⅰ号”要到今天下午才开始由“德鹏”号、“德华”号拖船拉移“迁徙”,预计明天可到达位于十里银滩的临时码头。之后,再“走”完365米陆路,才可顺利进入“娘家”水晶宫。记者在广东丝绸之路博物馆施工现场看到,目前这条长365米的水泥路已铺好。 4 A+ t, a' b- z
不过,这看似短短的几百米,对“南海Ⅰ号”来说,可是个大征程。据打捞现场总指挥吴建成介绍:届时路上将垫上20多个大气垫,重达3400吨的沉箱就借助气垫一路“滑”进水晶宫,“整个入住过程将非常缓慢,大约需要两天半至三天时间,以确保‘南海Ⅰ号’的最后一程同样万无一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