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隆:中俄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的路径与挑战

[复制链接]
# S7 q/ i/ y9 `3 d" K+ X% J

) _, K" V5 ?, J, Z# ~4 m  [0 j+ G要: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是中俄合作的新增长极。对俄罗斯来说,满足俄属北极地区发展需求,加快海洋安全布局,强化对北极航道的法律主张和实际控制是其基本战略诉求。丰富新疆域外交实践,引导北极国际治理趋势并拓展一带一路海上合作则是中国的主要目标。在北极合作上,中俄存在利益诉求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实现全方位对接的可行性和深化务实合作的必要性,但同时面临多边政治和法律博弈、安全和经济收益平衡、心态疑虑和操作阻碍等因素的制约。在可持续性的原则下推动大项目模块化,坚持科学先导和技术支撑是推动中俄北极合作的基本路径。, k: u) g0 D( h, |. ~: ?) F

) B( K5 i3 M8 c6 x, y
: v" W& ^4 m0 V8 J' s3 `1 C/ }7 f6 t
关键词:俄罗斯、北极可持续发展、航道开发、中俄关系
% u: h# J* Z. a+ [$ |+ n  1 T' k0 u2 z+ k* o
在俄罗斯总统普京20186月对华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俄两国发布联合声明,提出加强中俄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包括支持双方有关部门、机构和企业在科研、联合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开发和利用北方海航道潜力、旅游、生态等方面开展合作。该声明首次将可持续发展合作定义为中俄北极合作的宏观框架,成为两国自2013年以来加快推动北极合作的又一重要共识。下一步如何推动中俄在北极务实合作,两国诉求是否存在分歧,双方合作面临何种挑战,都非常值得关注。
: U# l' _" z! I( O  P" E$ [5 ?# a' X9 q) m$ A+ G2 e+ |& n* P/ Y; w
+ X7 Y4 {. E. M1 R  e
一、俄罗斯对北极合作的主要诉求和立场0 I  p* g! `  O
* H% M3 u+ b! V3 R

$ S# g/ P' Q% }在气候变化造成融冰加速的背景下,北极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显现,各国由于地理和定位上的差异对北极的战略、经济、安全和发展等利益诉求不尽一致,俄罗斯加强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主要基于发展需求、航道复兴、安全布局和法律主张等多个维度的战略考量。
+ J( z6 |: z7 i7 e+ b8 R- e3 I. k8 W; A  W

2 Y- e% t. c; B& f, B+ C" i(一)满足地区发展需求+ r* d4 o/ z* E" d8 r0 ^: K6 i1 t
6 Q+ _) A: e" ?' p4 B

3 b( S* r8 D  @$ L3 P7 d从资源禀赋来看,俄属北极地区是重要的能源储备库,天然气开采量占全俄80%,石油开采量占全俄60%。根据俄罗斯科学家的调查研究,目前北极地区已探明油气资源60%位于俄罗斯境内,已探明矿产资源价值约为1.5万亿至2万亿美元,蕴藏的矿产资源总价值可能达到3万亿美元。虽然俄属北极地区的居民人口仅占全俄人口1.5%,但却贡献了约11%的国家收入和约20%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份额 ,对俄罗斯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气候变化为北极地区的人类生产活动提供了便利的自然条件,俄罗斯政府也加大了对俄属北极地区的资源投入和规划力度,先后出台一系列国家级战略、政策和发展纲要 。9 ~0 Q/ d; u7 d
20178月,俄罗斯政府对2014年版《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纲要》作出修订,将纲要在时间节点上延长至2035年,并将建设北极发展支柱区’”“发展北方海航道 和保障北极航运”“发展北极油气和矿产资源开采的技术装备制造业确立为三大核心任务。在此框架下,俄罗斯政府还制定了推动俄属北极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设项目,包括重点建设萨别塔港(Port Sabetta)地区和摩尔曼斯克运输枢纽,利用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开采相关矿物资源,在摩尔曼斯克州打造采矿业、化学和冶金业产业集群等。2017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亚马尔特大项目(Yamal megaproject)的天然气年产量达到828亿立方米。根据规划,该项目最终将使亚马尔半岛的天然气年产量达到3600亿立方米。根据预测,通过相关建设规划,俄属北极地区占俄罗斯GDP的比重将从2012年的6.3%增加到2020年的11.0%,劳动生产率增加1.6倍,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产品在俄属北极地区GDP的份额为从0.9%增加至1.5%,而相关港口的货运量将增加至5000万吨。此外,俄罗斯还大力发展海陆立体联运网,计划投入7000亿卢布(约111亿美元)兴建和翻新共计1252公里的白海科米乌拉尔大铁路Belkomur) ,使北极的阿尔汉格尔斯克港和西西伯利亚地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0 j7 J% y/ d  X9 |% R" u但是,受克里米亚事件的影响,俄属北极地区的发展规划在执行中遇到较大挑战。欧盟限制相关实体向俄罗斯石油部门的深海钻井、北极圈石油勘探和页岩油开发进行新的投资与提供关键设备和技术出口,并禁止俄罗斯企业在欧盟资本市场进行超过30天的融资,美国还将俄罗斯北方海航道开发和北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重要主体诺瓦泰克公司(Novatek)列入制裁名单,禁止美国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为其提供融资和交易服务 ,西方制裁导致俄罗斯必须寻找新的开发资金、技术和人才来源。' I5 n6 R; ?2 @/ Y2 Z  \# }. e5 p: e1 ]
8 R. @. W0 {1 G" k7 d
8 q3 D7 e: d) ]
(二)复兴北方海航道. q/ j3 v6 |: r' ]& @

& J4 z$ |9 b  O

- i% o! X! o7 S5 p* M/ P+ X' B; L普京曾指出,复兴北方海航道是俄属北极地区发展的首要任务。根据俄罗斯官方统计,2017年经北方海航道的境内货运量有近974万吨,而完全穿越北方海航道的过境货运量达近20万吨。北方海航道管理局全年向各类船舶共发放662份航行许可证,其中发给外国船舶(悬挂外国船旗的船舶)107份许可证,占许可证总数的六分之一。在航行时间方面,中国太仓港起航抵达德国不莱梅港的波罗的海冬季号(Baltic Winter)创造了最短时间穿越北方海航道的航行记录,总航行天数为5.6天。由于航道夏季通航期的提早和延长,以及俄属北极地区发展和过境运输需求的增多,经北方海航道运输的总货运量、过境货运量和总航次均创造记录。5 U( L! e: [) E  R( T) G9 [0 R
俄罗斯力争使北方海航道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运输动脉,并希望通过“‘一带一路与其的相互对接重构欧亚大陆的运输格局, 通过北方海航道开发合作中的一体化方式加强中俄双边合作。在规划上,俄罗斯计划在15年内使北方海航道的年货运量从400万吨提升至8000万吨。根据《2010-2020俄罗斯交通系统发展总体规划》,俄罗斯提出总投入1449亿卢布(约18亿美元)将摩尔曼斯克港打造为综合运输枢纽,使其成为北方最大的综合港口 ,还计划投入250亿卢布(约4亿美元)建设全新的阿尔汉格尔斯克港,使该港口在2030年前成为年货物吞吐量达到3000万吨的北极重要港口。为配合亚马尔天然气项目的顺利实施,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Gazpromneft)计划投入109亿卢布(约1.7亿美元)将该项目所在地的萨别塔港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在2020年达到3000万吨的年货物吞吐量,并将其打造为俄罗斯的北极之门。 中俄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有助于实现上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和技术来源多元化。
* H; s4 b% K- p+ n7 {% q- b! ^% ?3 i2 y4 V

+ |8 i  X1 u: b* k' d(三)加快海洋安全布局
. y- b! _$ R/ @9 v4 Z! X5 \& U/ U
+ E) U# j8 q' U8 ^

# G) B6 ^$ @( _俄罗斯外交部北极事务大使弗拉基米尔巴尔宾(Vladimir Barbin)指出,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是所有北极国家的主要目标。《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也明确指出,在中东、白令海、北极、里海和中亚的能源争夺将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从历史上看,俄属北极地区尤其是北方海航道在安全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1917年,苏维埃政府就借助北方海航道将北极地区的物资用于国内革命。在二战期间,反法西斯盟军通过北方海航道向苏联运输了大量武器装备和弹药,超过对苏总援助物资的四分之一。近年来,该航道对俄罗斯的通道和能源战略意义更加显现。有观点认为,北方海航道的复兴可使俄罗斯获得相对开放、自由的出海口,改变其海权状况,成为俄罗斯重返海洋强国,争取更大利益和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机遇。 * _' s2 l( T9 I2 `/ L
对俄罗斯而言,海洋运输不仅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保障,还是保障国家海上安全利益和加强国家海上战略纵深不可或缺的条件。俄罗斯将使用北方海航道,将之作为俄联邦在北极地区统一的国家交通运输干线称为其在北极地区的主要国家利益,并强调对穿越北极空中航线和北方海航道的飞机和船只实施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俄罗斯政府在20156月批准的《北方海航道发展综合规划》提出,要有效保护俄罗斯的军民船舶在此水域航行和作业的安全,保护海洋环境,为过境运输和俄属北极地区的能源出口提供保障。推动中俄北极合作成为俄罗斯以解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为核心的海洋安全布局中的关键一环。2 T. ~3 A5 g' c5 g
  N6 i: l& e7 m0 A, G+ H

" Y8 P9 u7 P8 M8 [) m% w0 R(四)加强法律实践和管控9 w7 F% s9 r3 `) C
; L' u7 O) l& W! H" R
. E' F6 q7 Z5 H& j
俄罗斯针对北方海航道提出涉及历史性权力要素的主权主张,认为该航道属于国内航线。在苏联时期,北方海航道并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界定和地理表述,仅提出是位于苏联内水、领海或毗连苏联北方沿岸的专属经济区内的基本国内海运线。由于北极融冰速度加快和航道开发的潜在条件逐渐成熟,俄罗斯国家杜马于2012年批准了《关于北方海航道水域商业航运的俄罗斯联邦特别法修正案》,规定北方海航道水域的概念是指毗邻俄联邦北方沿岸的水域,由内水、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构成,还规定北方海航道是历史形成(historically emerged)的俄罗斯联邦国家交通干线。通过北极航道的开发和利用,俄罗斯可以国内法和规章为依据引导相关项目建设进程,从而间接达到对北方海航道的主权宣示目的。
' d4 _) d$ ]; a, Y在苏联时期,外国船舶进入苏联的北极水域受到限制,需要提前获得苏联商船部的批准,遵守苏联的航行规则并付费。1990年通过的《北方海航道航行规则》第7.4条规定,船舶通过特定海峡时必须接受强制破冰引航 。由于强制破冰引航服务并不利于北方海航道吸引更多的外国船舶,俄罗斯于2013年出台了新的《北方海航道航行规则》,以许可证制度和非强制性的引航服务替代了此前针对所有船舶的强制破冰引航规定。根据规定,所有计划在北方海航道航行的船舶需提前向北方海航道管理局提交航行申请,并严格按照相应的许可时期航行,并在驶入和驶离航道前向北方海航道管理局报告。通过航道开发与利用,俄罗斯可进一步要求相关国家遵守北方海航道的航行组织程序、破冰服务和普通引航规则、水文和气象服务规章、无线电通讯规则、航行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保护海洋环境等规则,实践其对北方海航道的主权主张。+ P' `, a+ R/ ^5 r0 g
  2 U4 C: K  F* j% ]3 f% p( R
二、中国参与北极合作的基本设想
1 m. d6 s1 J( N0 G. ?2 Z0 G8 w: J& l9 l: @
& C: Y7 b/ V" y- P8 U* b
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维护各国和国际社会在北极的共同利益,推动北极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根本目标。对中国来说,中俄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有助于丰富中国的新疆域外交实践,引导北极国际治理的多元化趋势并为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提供新动能。
& x9 J8 y' ?; m, m4 p+ F# m2 d第一,丰富中国新疆域外交实践。习近平主席提出,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随着科学进步和新技术在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空间的应用,由此产生的新问题影响着国家间的互动与博弈方式,逐步改变了相应的治理主体、结构和路径,并由此产生了全球治理与合作的新疆域。也有部分观点将上述空间称之为全球公域Global Commons),认为其源于加勒特哈丁(Garrett Hardin) 公地悲剧理论,以及苏珊巴克(Susan Buck)所提出的总纲性的全球公域理论。但北极并不是全球公域,它既包含主权国家管辖之外的区域,也包含直接或间接处于北极国家主权管辖下的空间和资源。中国提出遵循相关国际条约和一般国际法充分尊重北极国家在北极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也期待别国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尊重中国在北极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关切。因此,在新疆域外交理念的指导下,中国推动的北极合作并不追求与北极国家平等平权,而是强调合理合法、统筹兼顾,倡导把各国探索、保护和利用北极的先进理念和行为方式融合起来,把多样的利益诉求和发展要求统筹起来,探索由多利益攸关方参与的北极国际合作新模式。
0 J; y+ D. I8 A/ W第二,引导北极国际治理趋势。中国不是北极国家,但对北极变化的感知直接且迅速。这种关联性带来的挑战不以个别国家的意志为转移,也同样不会因为我者他者的二元身份划分法而消失。在地缘政治层面,北极国家间的政治博弈对地区和国际秩序产生传导效应,北极潜在的军事化可能也会对地区和平与安全造成深远影响。在地缘经济层面,北极的开发和利用对国际航运、生物和非生物资源、旅游等领域的影响逐步显现,中国作为重要新兴市场国家和贸易大国,自然成为相关领域的潜在使用方和重要参与方。在地缘环境层面,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系统与中国生态系统的运转紧密关联,关系到中国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农业生产安全,北极的环境变化可能给中国的气候系统和生态安全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在涉北极国际治理机制的构建上,中国一贯不遗余力地发挥建设性作用,以观察员身份积极参与北极理事会及其相关工作组的工作,积极参与北极圈论坛大会(Arctic Circle assembly)、北极前沿”(Arctic Frontier)北极对话之地”(Arctic - Territory of Dialogue )等国际性论坛,还与所有北极国家都建立了对话机制,并主动探索中国北欧北极合作”(CNARC)模式。中俄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有助于引导北极治理从地区责任向全球使命的目标转变,实现自身从议题跟随到理念引领的角色转变,以此开创互补、互联、互通的合作模式,扩大各方双赢、多赢和共赢的共识,从而倡导多层多样软硬结合包容协调的北极多元治理,而不是由一国或数国主导,由单一议题、单一机制或小团体独占的排他性治理,这不符合北极国家、各利益攸关方和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也不应是北极国际治理的初衷。
. h( f# X4 f( o' W- q9 \( |第三,拓展一带一路海上通道。对中国来说,北极航道在未来的全面开通可能大幅缩短传统航程,进一步丰富世界海运布局,带动航道沿岸国和地区经济贸易发展。在战略层面,东北航道的常态化运行不但有利于丰富我国海运线路,也可成为拓展一带一路规划内涵,扩大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在欧洲市场份额的重要战略通道。东北航道开通对于连接我国北方港口和欧洲的经济性极为显著。2016年,在中远海运集团永盛+”项目的支持下,永盛5艘船舶成功通过北极东北航道。经初步测算,较走传统航线合计共节省航程32137海里,节省航行时间108天,节约燃油4077吨。虽然相关航行经验和水文资料在目前仍较为有限,但有观点认为,如果北极航线完全打开,用北极航线替代传统航线,中国每年可节省5331274亿美元的国际贸易海运成本。因此,中国将北极航道开发合作的范畴和内涵进行了拓展,提出重点建设包括积极推动共建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在内的三条蓝色经济通道,将共享蓝色空间、发展蓝色经济作为合作主线,强调以多方参与的形式推动东北航道整体的常态化运行。但是,中国不是北冰洋沿岸国,尊重俄罗斯等北冰洋沿岸国的相关海洋管理政策和发展意愿是开展航道合作的重要前提。
( K/ O! B. |4 H# X& i" l5 M% p2 R  
) W1 F: L( D6 S: a0 h; t, ~& M9 |三、中俄北极合作的现实基础
5 v3 S9 E* j+ w: n% a2 F/ a, C) `$ \) A- D3 @! W0 ]

7 y9 d9 q3 e2 q4 N7 O当前,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两国高层交往频繁,形成了元首年度互访的惯例,建立了总理定期会晤、议会合作委员会以及能源、投资、人文、经贸、地方、执法安全、战略安全等完备的各级别交往与合作机制,而在此大背景下的中俄北极合作也具有重要现实基础。7 P3 |1 [3 E8 Q0 n+ O

/ z1 n: C  z, Y: Z5 ?# w( J
& l# Q" m% d( u# ^: S; N% h
(一)利益诉求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n1 m1 s# v( D( L1 H( k" ^

* `3 V2 W: X2 E5 N$ a7 `2 e
) O; L( S+ |; ]( c2 R  w. |8 R
促进俄属北极地区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推动北极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建设现代化信息通讯设施,保护北极生态安全并维护俄罗斯北部疆域是俄罗斯开展北极国际合作的主要利益诉求。这些诉求既是近年来北极在战略、经济、科研、环保、航道、资源等方面价值不断提升的客观反映,也是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大国竞争与合作并存态势的大环境下,俄罗斯所作出的主观选择。而在中国看来,北极的气候变化、环境、科研、航道利用、资源勘探与开发、安全、国际治理等问题,关系到世界各国和人类的共同生存与发展,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北极域外国家的利益密不可分,这形成了中俄两国在认知层面对北极合作的意义、目标和价值的有机统一。" i8 b2 C7 c4 r5 `9 \
对俄罗斯来说,中俄北极合作的重点在于解决俄属北极地区开发的相关资金、技术和资源瓶颈期问题,充分借助中国这个最具发展潜力的北极资源、能源、航运消费市场。作为地理和人口意义上最大的北极国家,俄罗斯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最为重要的合作方之一。对中国而言,参与航道开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能源项目是中俄深化务实合作以及一带一路海上合作大框架下的具体规划之一,两国在北极合作的利益诉求上也存在高度的互补性。
# N1 O8 G8 M/ y  k9 d& {9 b; E9 Z" F6 g. C- C9 b* n3 t  G( `& ~

& z( g3 Q* E, }( m+ a1 ~(二)实现全方位对接的可行性$ B4 ~7 I/ b% Z' ^2 R. [& o9 ]. p
# \1 H4 j% h: A

- C( h) ~3 U- o& [+ x# @在政治基础层面,两国政府和领导人已经就北极合作达成互信。以航道开发合作为例,两国北极事务主管部门自2013年起举办北极事务对话,并在双边联合声明中纳入航道合作的内容。2015年,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正式提出对接合作目标,并在同年的《中俄总理第二十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中提出,加强北方海航道开发利用合作,开展北极航运研究2017526日,外交部长王毅在莫斯科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会谈后共见记者时表示,愿同俄方及其他各方一道,共同开发北极航线。同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时表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落实好有关互联互通项目, 并于同年11月再次提出共同开展北极航道开发和利用合作, 使北极航道开发合作成为一带一盟对接合作中的全新议题。目前,中俄两国交通部门正在商谈《中俄极地水域海事合作谅解备忘录》,不断完善北极开发合作的政策和法律基础。 + L) E. w0 a4 K* d0 V
在经济基础层面,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俄罗斯北极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主力军。例如,预计投资总额将达到269亿美元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是目前俄属北极地区投资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综合体 ,中国国家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向该项目分别提供107亿美元和15亿美元为期15年的贷款,丝路基金有限公司也为该项目提供了12亿美元贷款。此外,中国保利集团还拟投资5.5亿美元参与阿尔汉格尔斯科深水港建设,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也确认希望参与该项目的投资 。在俄罗斯北极发展国家委员会制定的150个投资总额近5万亿卢布(约797亿美元)的北极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油气资源开发项目中,有4万亿卢布(约637亿美元)的投资将来自非联邦预算内各类融资渠道,特别是来自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支持。 3 Y/ O: o0 }! a7 s, J
在知识基础层面,中国近年来在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IASC)、北极理事会等多边框架下积极与俄罗斯开展北极科研合作,加强对于北极陆地和海洋认知的科学交流。为执行中俄关于在北冰洋海域开展合作研究的协议,两国于20168月开展首次北极联合科考 ,由科学家组成的联合考察队对北冰洋俄罗斯专属经济区内楚科奇海和东西伯利亚海进行综合调查,成为两国北极海洋领域合作的历史性突破,知识共享和技术互鉴是中俄北极合作的主要对接领域之一。9 h1 I3 D- Y6 _
" ]; C; ~( X0 v1 N

/ t' h  @  J, j- y3 t0 n(三)打造务实合作新增长极的必要性
& [1 ~2 D! }$ l: p  h9 G
+ e  U7 d# J4 B" M2 T* W
. l! f2 q% [, K7 u. b4 K7 o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俄务实合作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无论是绝对份额或相对份额,中俄经贸合作在中国对外贸易全局中的占比仍略显不足,与中俄政治安全人文合作的高水平发展不匹配,由此也出现了所谓政热经冷的猜疑。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发掘和培育中俄务实合作的新增长极成为重要目标,在北极航道开发利用、联合科学考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极地旅游、生态保护等方面开展合作成为两国共识。
/ P7 Y8 F% I' n$ m# B从中长期发展前景看,中俄间的需求和务实合作不再局限于能源消费方与生产方关系,贸易结构不再局限于传统制造业和能源资源,贸易形式不局限于单方资本注入。中俄务实合作不但需要适应当前世界经济的大环境,还需要与区域格局和领域发展的小环境相吻合,与两国各自的能力、目标和侧重点变化相呼应。以联合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为主要抓手推动中俄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既有助于维持传统资源类合作,又可以从地域空间和行业领域等多个维度加强中俄全方位的利益融合,进入互为生产地和消费市场、互为投资方和开发方的嵌入式发展阶段。北极亚马尔液化天然气等合作项目有助于将中俄务实合作的政治、法律、资金风险不但在两国进行均摊,以及进行风险的再转移再承接尝试。
5 n2 q0 A# H$ A( c4 y- i/ `  $ m' `5 G! l& }' `4 h6 n0 k6 @$ B
四、中俄北极合作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q$ e" Q  K/ D. d

+ Q" T" r+ j$ H" k6 k

: P4 q1 C. N2 u! j$ `# Z虽然中俄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的焦点在于推动对北极的保护和利用,但由于特殊地理位置和环境,北极国家和相关利益攸关方的合作或竞争态势、航道法律地位、安全和经济收益等均是影响可持续发展合作前景的制约因素。
. C( U/ `- p! T" g' D: \8 d# Z4 @6 G3 D" R7 A0 M" z
: Q6 A$ @- R1 O& |9 X6 G" f$ D) C
(一)多边政治、法律和舆论挑战* V2 ^& W0 q, B9 q! m& X/ D4 ]
9 D8 o7 b) b5 D: A% w+ H

* @7 X' |% }" H# U9 z' @4 K% g$ V; u& b在当前实践中,北极事务形成了北冰洋沿岸国、其他北极国家、非北极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多利益攸关方参与格局,各方因身份和利益诉求差异对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持不同态度,尤其是中俄北极航道开发合作。首先是对合作范畴的认知差异。俄罗斯认为,北方海航道的开发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是北极航道合作的重点,挪威、丹麦等北冰洋沿岸国和韩国、日本等国际航运和贸易大国认为,打通亚欧间高纬度整体运输通道才是参与航道开发的主要诉求,加拿大则更强调对北极相关水域的主权,并认为西北航道的开发是加北极政策的优先方向。其次是对建设原则的理解差异。在俄罗斯看来,北方海航道的开发应由其主导推进,但其他国家主张参与航道建设的主体多元化和渠道多样化,不愿看到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任何国家在该问题上一家独大。最后是对建设目标的诉求差异。俄罗斯希望借助航道开发助推全面开发俄属北极地区的战略实施,确立对北方海航道的权利主张,拓宽航道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加希望通过开发东北航道为西北航道的开通积累经验;美国希望借助航道的国际化开发再次确认航行自由原则 ;芬兰希望将其北极走廊规划与北极航道开发相联通,打通前往北欧国家和东欧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将中俄与泛欧交通运输网相连  ;冰岛、瑞典等非北冰洋沿岸国则乐见域外力量参与北极航道开发,平衡域内国家间在议题设定和治理能力上的落差。
# X% x9 Y5 b& D( f8 @其次,俄罗斯对北方海航道的法律主张受到部分北冰洋沿岸国的反对。美在2009年颁布的《国家安全总统指令与国土安全总统指令》中提出,北方海航道包括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过境通行制度适用于经过这些海峡的航道。挪、冰都认为,北方海航道应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称《公约》)所规定的航行自由制度,沿岸国在顾及航行自由的情况下,可依据《公约》制定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冰岛还在2007年发布的《北冰洋法律地位》声明中提出,俄罗斯与美国阿拉斯加之间的白令海峡属于《公约》规定的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沿岸国不能设置不必要的障碍影响北极的航行。中国在使用北方海航道时接受俄罗斯航道管理机构的管理进行航前申报,恐被外界解读为接受或默认俄罗斯对航道的主权管辖,以此作为其航道主权主张的国际法实践。
9 @' ?+ |6 y4 c$ c第三,潜在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棋子。作为北冰洋沿岸国之一,美国既是北极事务的核心成员,也是航道开发进程中无法避开的主体。在俄美间趋于常态化的地缘政治博弈影响下,两国在北极的相关合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俄罗斯近年来在北极地区加快相关军事化部署也引起美各界的警惕和担忧。随着中俄北极合作的深入推进,不排除俄美两国就航道法律地位等原则性问题上要求中国表明立场和选边站队
$ g# Z0 w. g; M- d) |! C0 M5 {最后,面临国际舆论压力。一是虚构两国垄断论。西方媒体或学界可能针对我北极政策中提出有关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构想,以及近期中俄领导人在此问题上达成的共识,提出中国参与北极航道开发意在配合俄罗斯强化对北方海航道的主权主张和实际管控,并以此为渠道进入北极油气资源开发等领域,炒作中俄将北方海航道视为制衡西方的重要海上通道,两国意在对北极航道实施垄断式开发。二是重点炒作淘金论。针对中国北极政策中参与北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表态,指责我觊觎北极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将北极视为能源战略储备库,炒作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掠夺北极的生物与非生物资源提供运输通道。针对我参与航道建设炒作我枉顾北极的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责任,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参与航道开发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拿身份问题炒冷饭。重提中国关于近北极国家重要利益攸关方等身份定位,炒作中国无视北冰洋五国北极八国的传统地理标准,试图通过与俄罗斯的垄断式航道发开摆脱自身不处于北极圈内的地理障碍,以经济合作和科学考察为借口打破北极国家与非北极国家的身份界限。
/ o7 H3 a; ^- F0 n# x4 h: ?- D
, U9 L! M/ }4 i" L8 u! K

  E' I/ i- X$ [& ?5 S(二)经济与技术风险
  L4 p8 B# {8 O2 V6 T5 o6 j/ I* R/ c! v6 B
8 ?7 [1 y( ~( \- {7 B; D
一是俄罗斯基础设施建设缺口过大。俄总统普京在最新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俄罗斯计划将北方海航道的年货运总量提升至8000万吨。在西方经济制裁的大背景下,加快北极多边合作的驱动力在于解决俄罗斯港口和相关基础设施升级的融资难问题。由于相关规划的资金缺口巨大,联邦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博弈频繁,冰区作业的风险和投资回报率难以预估,中国不应也无法成为唯一出资方# B8 F5 a! b! U4 x
二是航道过境运输需求波动。北方海航道在近期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出现了季节性无冰期,货运航次也明显增加。虽然北方海航道的货运量在2016年就已超过1986年苏联时期的650万吨峰值 ,但在总航次方面,由于俄罗斯官方的统计口径既包含完全穿越北方海航道的过境运输和由其他各国驶入北方海航道港口的跨境运输,也包括沿俄罗斯北极地区海岸线进行的境内运输,真正穿越北方海航道的过境运输自2013年起便呈现下降趋势。20112013年,完全穿越北方海航道的过境运输次数分别为41次、46次和71次,但20142016年却分别下降至22次、18次和19次。以2016年为例,北方海航道海域内的货运总航次为1705次,但仅有19次为穿越航道由亚洲抵达欧洲的过境运输,其他大多为俄罗斯境内运输和跨境运输。据调研,造成过境运输大幅下降的原因众多,其中欧洲作为航运指运港的需求波动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北方海航道当前仍扮演境内和跨境运输干线的角色,其国际运输活力指数也基于俄罗斯自身的国际贸易需求和北方地区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的需要,北方海航道的国际吸引力、过境需求和常态化运行能力尚处于波动期。
' I* B6 W  c% ?% c$ w
: I. `( K0 T5 G- f% A6 V$ X
+ N1 v4 y& ?' J
(三)心态疑虑与操作障碍; q; i$ k+ ?3 v, o0 r$ i
! J8 c, _- E% r# w6 b+ @
3 [1 B3 x- b7 @" `( O  n
一方面,虽然中俄两国实现了高水平的高层交往和地方合作,但所谓中国的威胁论扩张论在俄罗斯少数媒体、知识界或社会精英层面依然保有一定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参与俄罗斯远东开发的疑虑。部分观点依旧认为,俄罗斯将为中俄合作付出能源、就业岗位甚至出让土地的代价 ,也有观点刻意夸大和虚构中国参与远东开发对于生态环境、土壤水质的负面影响,提出中国未严格遵守环保标准和相关法律 ,以及没有尊重和顾及本地居民的利益 。由于北极开发和冰区作业的特殊条件,当地居民、土著人组织和意见领袖可能在北极航道开发和利用,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环保标准、本国劳工保护、土著人权益等问题上做文章,甚至导致中俄北极合作沦为另一个俄罗斯远东开发难题。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执行监督机制和基层官僚主义是困扰俄属北极地区相关发展规划实施的主要障碍。例如,打造摩尔曼斯克综合运输枢纽计划最早于200112月提出 ,但截至目前并未取得明显进展,俄罗斯在政策执行力方面的短板是中俄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的主要障碍。: D# v1 @- z% _5 O- ?7 o
  
) m  c* g6 l0 T% V五、中俄北极合作的深化路径
( j2 K- R# a+ N  {1 q% k) B+ j, `1 [* t6 v
" ~! j8 w+ l$ O$ `! x! P6 B
首先,以可持续性为引领。可持续性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基本原则 ,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则是北极一切人类活动的基本前提,而环境影响、技术标准、潜在生物多样性危机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等也是俄属北极地区的地方政府、原住民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中俄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的核心在于坚持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宏观可持续性,以及中俄合作本身的微观可持续性两个层面。一方面,应在北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协调政策导向、技术标准、投资模式等方面的具体议程。另一方面,应将强中俄北极合作的中长期规划,把北极冰区钻探对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北极北方海航道海域的海洋污染、海洋酸化、渔业可持续利用等议题纳入合作框架,紧抓保护与利用的平衡发展。
* W# Z5 Q8 I1 m+ i& Y5 y其次,推动大项目模块化。北极地区严峻的自然环境对于相关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的知识、技术、资金和人才有着特殊要求,项目投入周期、回报率等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私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在目前阶段尚不具备独立参与项目开发的风险管控能力。因此,中俄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需要以国有企业为参与主体的大项目为抓手,以技术输出和股权投资为主循序渐进式参与港口、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借助现有经验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项目模式。
( s  q6 k) w2 H8 ~+ r4 q. ^( D第三,引入多方参与机制。要有序引导中俄北极合作中各类行为体和资本的中长期参与。例如,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中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持股50.1%,法国道达尔公司持股20%,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丝路基金共持股29.9% 的股权分配比,以及引入德国的德意志银行、裕利安宜集团(Euler Hermes)和瑞典国家出口信用担保委员会(EKN)参与项目融资和商业保险业务 的多方主体、多平台融资、风险分摊的合作模式值得进一步借鉴。4 a7 X8 j: z" S  H6 p' N5 B
第四,重视科研先导和技术支撑。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科学路径是由北极事务的特殊性决定的,作为极地事务最活跃的因素和主要载体,极地科学研究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加强北极的综合性研究,尤其是气候变化趋势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加强对项目风险和不可抗力的前瞻性分析。加强两国在北极理事会各工作组中的协调,促进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间的成果交流、数据共享。此外,相关装备制造业、造船业等技术发展是北极安全、绿色、可持续开发的必要条件。例如,俄罗斯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破冰船队,并在2016年将北极号(Arktika)巨型核动力破冰船进行系泊试验,于20179月正式下水拥有两座核反应堆的西伯利亚Sibir)号破冰船,还将建造乌拉尔Ural)号核动力破冰船 ,我国正建造首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双方在技术合作上存在潜力,应继续探索冰区作业装备、技术和冰区航行相关制造业的合作空间。
0 m5 S6 l0 ^) D+ K7 ?* {总体来看,中俄两国在宏观层面对于开展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的必要性和互补性存在共识,但在开发重点与合作方式上尚存在协调空间,相关的政治安全和技术风险依然严峻。对中国来说,应在坚持可持续性这一核心要义的前提下加快与俄罗斯的顶层对接和大项目制建设,也要依照中俄对接多方参与并行发展的原则,积极拓展与其他北极国家和利益攸关方共同开发北极的合作平台,综合评估相关建设的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效应,为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阶段的内涵扩容注入新动力,为维护北极的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 _+ p1 A4 l( ]

# b$ B* ~( s- Y* g  N2 w8 H! I( K: D

( Z9 D/ K6 e6 ?$ h& w
" f) S5 ~. w( A' b4 d9 q7 S
( s' P9 L. B$ y. Y+ V文章来源于:《国际问题研究》2018年第46 \4 k+ f3 `8 p! t) o' b
   作者赵隆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博士
7 k' J, f9 [) `' q: E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kscg7a827t
活跃在2021-7-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