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9 D9 F' n8 M+ @; H5 O, w
_8 n) d7 P: c/ }7 d 2019年全国各大城市人口数据排名中,沿海地区与其他省会城市人口数量都增长比较快,在当地常住人口数据排名中。重庆以3000万人口数量排名第一。
, }' c) K' q! Y- d 北京上海人口数量为2000多万,广州深圳成都1000万,除却北上广深的人口数量较多之外,天津、武汉、苏州、西安、郑州、杭州、长沙、青岛、南京、济南等省会城市人口数量也比较多,均在1000万以上。另外,宁波、无锡、东莞、佛山、合肥、常州、嘉兴、厦门、珠海等城市人口数量也在百万以上。
! b5 d: }. d! m 决定人口集聚的关键是该区域经济规模及与本国其他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即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我们在2016年借鉴提出经济-人口分布平衡法则作为人口迁移和集聚的分析框架。静态看,较高人均收入地区人口净迁入,直至该地经济份额与人口份额的比值趋近于1;动态看,当区域经济-人口比值在1附近,但经济增长快于全国平均时,呈现经济高增长和人口净流入的基本平衡。总体看,工业发展需要集聚,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人口从乡村向城市集聚;服务业发展比工业更需要集聚,城市化中后期,人口向大城市和都市圈集聚。
% I3 ~, o( n5 B' G6 W+ U# | 人口持续向南方、东部地区集聚,2010-2020年南方、北方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655.0万、114.6万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跨省人口迁移经历了从“孔雀东南飞”到回流中西部,再到近年粤浙人口再集聚和回流黔川渝鄂并存三个阶段。从各省份常住人口变化看,2000-2010年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前五的省为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山东,2010-2020年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前五的省是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此时期甘肃、内蒙古、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6省人口萎缩,全部位于北方。
1 j9 p- b6 }' J( w+ R8 X, N/ _/ H 人口持续向少数核心城市集聚,近10年深圳、成都、广州年均常住人口增量超55万,郑州、西安、杭州、重庆、长沙年均常住人口增量超30万。2000-2010年、2010-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的单位中(10市数据缺失),年均常住人口增量为正的分别有236个、183个,占比分别为72.17%、57.73%;两个时期年均常住人口增量为负的城市数量分别为91、134个,占比分别为27.8%、42.27%。 2 M( x$ H7 v9 U/ s2 m' J% m4 v, g% G
具体来看,2000-2010年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前五的城市为上海、北京、苏州、深圳、天津。2010-2020年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前五的城市为深圳、广州、成都、郑州、西安。 " f) [: r0 d8 ~, z5 T! ]7 h
其中深圳、成都、广州以活跃的新经济产业和较为宽松的人才政策吸引人口大规模流入,三城2010-2020年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分别达72.0万、59.7万、58.2万;郑州、西安、杭州、重庆、长沙近10年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39.7万、38.6万、32.4万、32.1万、30.1万人;这些城市均为所在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近年城市发展较为快速、“抢人”力度较大。
0 s( g8 Q+ }; V# y( g 从全域层面看,近10年一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为2.37%,人口持续流入但增速放缓;二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为1.91%,人口持续流入且增速小幅上升;三、四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为0.43%、-0.45%,人口持续流出。 0 V8 N8 x$ E6 q0 E% r/ W7 ~: u
人口迁移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 1 T$ z. I0 K8 B% _8 O- b9 E, V4 J
一是人口流入增加年轻劳动力供给,缓解老龄化压力。 9 X% w5 `/ ?1 h9 G' [; B4 {
二是人口流入增加人才供给,促进创新发展。
- r0 ^2 S5 h- s. ~ P; K 三是集聚效应增强城市竞争力,助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成为世界级城市群与现代化产业中心。 " @! F! E. C: m7 o# y% R1 p
四是人口流入增加人口规模,扩大消费需求,并且消费增速与人口流入正相关。 ' ^% B) b. z8 y1 V0 M+ D7 r
+ C7 G" v I" r
I- I! ~& C- `1 N* Z& L; {%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