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 {+ F k. n) {: E$ K; y7 I
5月11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14.12亿人,相比2010年的六普数据增加了0.72亿人,同比增长5.38%,比2000-2010年五普到六普的人口增长率(5.7%)下降0.3个百分点。 4 T `) r' j3 @: g# e
全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但各省市人口增减各有不同。
+ Q6 ]' o, a6 W* ^! J* o# F
$ \0 d3 p }; L5 f# w! C △ 近10年各省区市人口绝对变化@城市进化论 ; A% ?& ^1 I) f; L: u% t
数据显示:全国人口负增长省份有6个,分别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山西、甘肃,增长率为-16.87%至-2.17%之间。相比于六普的6个负增长省份(重庆、湖北、 四川、贵州、安徽、甘肃),东北三省取代中部地区,全部进入负增长行列。 ) p' ~4 s3 T# L: y' h( I$ C& b
而人口增长率排名靠前的分别是广东、浙江、江苏,是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增长极核心地区。 + c& \0 O( f6 e/ M L" E0 B- G
随后,各省(区市)地方统计局也相继公布了省内的人口数据。截至目前,共有19个省(区市)公布了结果。 7 D8 U1 ^! k; x7 s5 g# p, g7 k
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为基数,我们统计了各省(区市)近10年来的人口增长/减少率。 9 H2 A- V& p* O! r% d7 Y
人口增长/减少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相关,也与人口流入与流出密切相关,前者在全国统一生育政策的情况下差异不会太大(少数民族地区需单独考虑),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后者因素。
, W, b% S4 l/ e4 N& Z 01
: F& b# v( ?7 c$ ?; C! U 京津冀地区及内蒙 北京和天津,是典型的人口增长地区,即人口流入区。作为首都的北京,10年人口增长率达到了12%,只处在全国中等水平。这可能与北京流动人口大、但长居者且符合人口普查登记条件的人口不多有关。* r& b$ Q8 y" ?! h# U' l9 e! p
另外,在北京和天津地区,传统中心城区的人口有明显外迁趋势,其外围的远郊区才是人口主要流入区。
Q& j6 c8 l( w" B' D6 h) I& v* {# ` 5 t) i% P6 o% h
! F6 A S& u: ~6 ]8 ` o2 h3 Q/ x: ^
. \% ^" u8 g, r! B% f' ]; x8 Z
- w# V3 Y# F& X k5 V( t* Z3 h; o 之所以把内蒙古放在京津冀地区一起,是因为内蒙古十年流出的65.7万人主要去向是京津地区。内蒙东部四市盟和号称“北京向西一步”的乌兰察布市,人口流失率都在7%以上。而呼和浩特市也发挥了首府城市该有的吸引作用。
y, v$ @0 ]! ] 和内蒙类似的是,河北北部的张家口和承德地区的人口也被京津地区“虹吸”,而处在京津身边的廊坊,由于雄安新区、首都功能扩展区等政策的作用,出现了人口的25%以上的流入,是省会石家庄的2.5倍。
5 V4 W3 E; E8 b- T' l1 a0 T! e* y 02 0 Q. v6 I, B7 G1 f5 Z* t
长三角地区及山东 长三角地区,我国主要的经济增长极,是明显的人口流入区。特别是江苏和浙江,10年来人口增长数量仅次于广东全国排名第二、三名。# J7 D8 C! B! ?* Q
浙江全省11个地级市全线“飘红”,全部实现了人口正增长。这是全国各省市少有的现象,也从侧面说明了外地人对在浙江安家的亲睐。
# ]4 L; w+ k. L( ^ 江苏省苏南地区的苏锡常人口有大量的流入,特别是临近上海的苏州,增长率超过了21%。而苏中地区的盐城、泰州、淮安三市,为苏南提供了大量的人口来源。 8 S3 g# N: Q( f; l7 Q4 E
上海出现了和京津类似的中心城区外迁现象,值得关注的是崇明岛常住居民也在大幅减少。 " A- G& v5 T; |- D% @0 K% _* {% ?% p1 }
; X: v0 \ ]% I
0 W3 Y7 m$ y# F+ {% V 4 y4 m! |# C" |
6 N& u0 [: A% b6 _: o
. C" e& R4 V4 } 作为长三角边缘的安徽,经济较江浙沪相对落后,除了省会合肥的“虹吸”作用,其他大部分地市的人口都在流出,资源型城市铜陵尤为严重。这些人口是江浙沪人口正增长的重要来源。 + b9 R2 s% {4 Z% w! o1 w' j" r
山东,与苏北、皖北地区人口流动很大。山东全省除泰安外全部正增长,人口主要来自苏北、皖北及河南等地。省内来看,青岛、济南两大中心成为人口聚集区,由于济南对泰安的辐射能力较强,且泰安离济南太近,造成了泰安人口的少许流出。
- q9 s; f8 M9 y2 Z' M7 F- I 03 3 B& t( N4 U+ p3 A
珠三角地区及福建、海南 珠三角核心地区人口增长率都在25%以上,特别是广州、中山、深圳、珠海四地达到40%以上。而粤东特别是潮汕地区,人口有明显减少。$ I+ f- F7 c" ^$ R# _
广西全区的人口增长主要在首府南宁和沿海的北钦防地区,桂林旁边的柳州,有点意外。梧州和来宾,双双进入负增长时代。 3 W' c3 M5 l+ O, ]$ S
, C( X1 n! }, B# L- a . Q5 e+ ` q+ P0 N
9 l3 [, P( P6 n* f) K: Y
( G5 F1 h( B9 C1 [! Y 与长三角、珠三角两边不靠,而又想两边受益的福建省,除了三明市有少许的负增长外,其他全部都在增加。特别是紧邻浙江的闽北沿海地区和厦门,是人口流入的主要地带。
! ?6 @7 _ F& z8 v, e 海南,全岛呈现出向北面海口、向南面三亚分别靠拢的趋势。其中,白沙、临高、屯昌三县有少许的负增长。 % i. f' t4 {, d3 r. R7 k/ t7 r
04 西南地区# I: c0 G# Y# u% b# j& K$ n
重庆,和其他三个直辖市不同,传统中心城区呈现出较大增长趋势,而近郊特别是中部地区出现坍塌式人口流出,这种趋势更像是一个省(地级市向省会城市靠拢)。而渝东北巫溪巫山奉节,向万开云靠拢,渝东南向黔江靠拢。 ) f3 j( {* I. X, r6 F
云南,全省人口增长率3%,变化幅度不大,流入与流出差值不大。但是省会昆明的“虹吸”作用依然相当明显。 : z- e' g8 V; D3 r- @; }
9 t6 s1 V" ~% D4 O- u/ f t6 `5 q+ s" W, J1 X. i
_, S7 f' F6 y 西藏,全区实现人口正增长。这可能与国家给少数民族的生育政策更宽松、当地居住及医疗条件逐年提升有关。更高的出生率与更低的死亡率,成就了人口的正增长。其中增长最明显的地市为拉萨、林芝和阿里。 : z( P1 g; X% N |/ T
05 中部地区) d8 h7 b- E2 z
河南,中原地区的人口大省,也是一个人口流动大省。人口增长率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趋势。省会郑州一骑绝尘,实现人口46%的增长率,而第二大城市洛阳却在和县级市济源互争高下。
3 v) X) y6 k$ y1 { 人口流出率最大的是西边的三门峡市和南边的南阳市,分别在向西安和襄阳靠拢。
6 d9 Y$ `8 O" g2 ^+ Y9 g/ i 湖南,人口流出现象更为严重,不过庆幸的是全省仍然是人口正增长,只是增长率仅有1%。省会一骑绝尘的现象和河南类似。 ; t3 w3 i: x, y* B; c3 U' Z2 C4 q$ A
+ v6 q7 ?, I( K. j9 O [0 \
* s& z5 x4 k3 Q2 J8 H 5 A& Y! C% g: [& d" s
陕西,归为“中部地区”颇为勉强,因为它和豫西地区联系较紧密所以和河南暂归一类。陕北正增长,关中地区和陕南除省会西安一骑绝尘外,其他全部负增长。西安,作为西北中心城市可不是吹的,辐射范围除了省内,还包括豫西、晋南、陇东、鄂西北、川东北等地。 ! x4 r# p7 d3 D1 t8 k0 c
注:其他省(区市)资料暂缺 0 N- ]3 P0 V2 [$ w; h' }
人口增长图来自方舆论坛@高斯引理,特别感谢! % p; a' @* O+ ]8 L4 i6 w( @
首发于公众号【地图最前线】,十万地图爱好者第一集散地,欢迎关注!
5 Q8 F: w* i$ I, _( f2 g 7 S9 ?4 H% c. R- n( |5 A
& s) O- d1 `7 Q+ ^
8 r4 B' N$ N6 W7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