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思变,造船业在境中寻找“变”法。
( R% ]6 C% W! C. Z# ? 2012年留给人们太多纠结的记忆,航运企业亏损的消息不绝于耳,订单荒、倒闭潮此起彼伏,中、日、韩造船在逆境中再度演绎三国大战。在传说中的末日之年,究竟谁能决胜于生死线上?“穷”则思变,造船业在囧境中寻找“变”法。
! b1 `6 v; B* t 不甘寂寞的“三国杀”
: J+ Y; N U/ O4 E 2012年,对于全球造船业来说无疑是一场浩劫,据报道,1月,全球船企共接获新船订单仅为199万DWT,同比下滑了71.1%。这是两年来全球单月新船订单量首次跌破200万DWT,也是全球船市5年来最差的开年数据。在悲剧般的数据笼罩下,中、日、韩在寒冬中陷入近身搏刃战。( d4 E0 q$ [9 I) ~# C( y) Q
在激烈的竞争中,造船第一大国的宝座开始频繁异主。2012年初,本以牢牢坐定第一宝座的韩国遭遇了中国的中期发力。据Clarkson统计,截至11月,中国造船企业获得了384艘652.1万CGT新船订单,而韩国为193艘604.9万CGT新船订单。同时,中国造船厂手持订单量为1850艘3337.8万CGT,占全球手持订单量的36%;韩国手持订单量为818艘2847.3万CGT,占31%,中国重回世界第一的位置。然而,量变却并没有带动质变,韩国占据高附加值船舶市场分毫不退让。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中国船厂累计订单总额为139.78亿美元,韩国高达260.66亿美元。韩国主要获得了钻井船、LNG船、穿梭油轮、PCTC、DSV等高附加值船舶订单,因此订单总额相对较高。进入决胜局关键的12月,韩国造船业界获得了2012年月均最大规模的129万CGT(30艘、28.34亿美元)订单,远高于中国造船业界获得的51万CGT(30艘、8.80亿美元)新船订单。至此,中国与世界第一再一次失之交臂,最终,2012年韩国以746万CGT(225艘、299.838亿美元)订单,完胜中国的710万CGT(420艘、154.502亿美元)订单量,重夺世界第一宝座。
0 Q4 m7 g0 _& v& t( ^ 尽管中韩这对“老冤家”在萧条的2012斗得十分火热,但是随着三大主流船型订单的下滑,绿色船型与海工订单作用的凸显,使日本在下半年有了不俗表现。日本造船业虽然仍处在危机边缘,但由于日本造船的绿色技术获得业内高度评价,从而使日本造船业重获新生,随着环保船的燃耗得到证明,环保船订单接连进帐。日本造船工业会会长釜和明12月18日在回顾2012年的造船市场时亦表示,在海工装备领域,日本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在商船市场严重下滑的情况下,需要积极培养海洋产业。; d: M# |0 R$ f `) d0 B
这边中日韩陷入激战,那边欧洲船厂凭借海工订单“回光返照”般奋起直追,使本不寂寞的三国战场又横生变局。根据Clarkson统计,10月份欧洲船厂接获总计46万CGT订单,远超9月17万CGT,也远超韩国船厂的新船接单量,直逼中国船厂的54万CGT。根据订单数据分析,欧洲船厂接单量飙升或得益于意大利Fincantieri及德国MeyerWerft两船厂所获得的3艘大型豪华邮轮订单,同时接连获得三用工作船(AHTS)、平台供应船(PSV)、海洋安装工作支援船等海工类船舶订单。近年来,欧洲造船企业在国际造船市场的份额不断下降,但在海工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建造领域仍享有独特的市位,欧洲造船业借助海工船开始绝地反击。
: m) O V( E" }/ _& t- F 欧美国家造船业日益衰微,但牢牢占据着设计和技术的龙头地位,日本启动了以低碳船舶为核心的新一轮船型优化工程,韩国也正在强化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优势,谋划“再造一个造船业”。尽管中国以微弱的差距与世界第一的桂冠失之交臂,但是可以预见,转向高端造船市场的竞技已经不仅仅是“三国”游戏。
, t; O- ]2 f I' c$ ~7 \ 市场位移也倥偬: [0 d* U$ g K0 Q; n
从中日韩造船交错的竞争数据不难看出,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下,三大主力船型订单大幅减少,“双高”船型占比大幅上升。2012年1~9月成交的订单中,油船、散货船和集装箱船三大船型累计修正总吨占总量比重降至不足50%,而液化气船、海工装备产品和特种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至50.3%空前高的比例。
, o# n0 {6 U5 c0 E' S# N 特别是,海工装备市场一枝独秀,钻井平台及钻井船、FPSO、FLNG、FSRU、FSO等海工装备全年订单总额超过400亿美元,对有效阻止船舶市场整体行情进一步下滑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也为身处严寒的船企添加了一件御寒的冬衣。据相关媒体报道,韩国三大造船企业除现代重工外,其他两家都在海工领域大有斩获,成为拯救低迷的利器。三星重工全年接获订单125亿美元,在商船制造领域退步明显,其中油轮订单额仅为12亿美元。而海工业务则可圈可点,共签订价值84亿美元钻井生产平台订单,造船业中心逐渐向海工装备倾斜。因此,三星重工决定将其船舶和海工设计团队合并。大宇造船是韩国三大船厂中表现最好的一家,超额完成了2012年的订单目标。12月底,以手握124亿美元订单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明显超出全年110亿美元的目标。与三星重工如出一辙,大宇造船在商船领域频频折戟,其110亿美元的海工装备订单令其重整雄风。
- P9 b: D$ j' t# a: l0 |* L' M) k 船市之冷,海工之热,中国多数船厂在面临巨大经营危机的情况下,也纷纷聚焦于海工装备。中海工业、广船国际成立了海工事业部,熔盛重工在新加坡成立海工公司,武船海工基地通过评审,中远船务在上海、广东以及大连布局海工,振华重工南通海工基地、惠生海工舟山海工基地相继投产,此外,广船国际兼并龙穴造船,招商局集团投资100亿在江苏海门兴建海工及修造船基地项目,预计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额200亿元。民营船厂中,金海重工首获自升式作业平台订单,扬子江船业首获FPSO和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其他还有一批船厂对转型海工蠢蠢欲动。 J# O5 v* l5 i2 J* N& f
$ C% D9 M5 f6 r4 ]% k" K 虽然中国造船企业在海工装备市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总体来看,我国在整个海工装备市场中的占有率不高,在国际竞争格局中,仍处于第三梯队,在全球海洋工程链的低端。从产业自身发展角度看,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仍存在着产业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经济规模和市场份额小,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依赖国外,专业化制造能力和本土化生产能力不足,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赖进口。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始终受制于人。因此,现在或许是中国海事界思考海工装置制造业的战略性发展路径的最佳时刻。
6 H' l2 l5 `& t6 E5 B4 j 巨星无奈谢幕
- J; |2 P$ E+ n! n1 o 尽管不断摸索着转型,尽管意图向高端市场迈进,但是对很多航运、造船企业来说,2012年仍然是一场噩梦。许多曾在这片海洋上绽放光彩的航运之星终究没能躲过死亡的追捕在这一年陨落。据Clarkson统计,全球491家造船厂当中,2012年仅有174家成功获得了新船订单,订单荒掀起“月月惊心”的倒闭浪潮,全球航运、造船业面临生死考验。
6 S) H9 T" F: |" z# _ 这一年,许多昨日巨星陨落。成立于1730年的英王乔治二世时代的英国最古老的航运公司StephensonClarke2012年7月26日宣布破产,关门歇业。2012年2月6日,美国天宝轮船TBS初步与全体债权人就资产重组计划达成共识,并正式提出“提前破产保护”提案。5月3日,意大利航运公司DeiulemarCompagniadiNavigazione在负债约11亿美元之后,宣布破产。一位消息人士表示“Deiulemar的破产是干散货正在承受着巨大压力的重要标志”。11月,全球第二大油轮运营商海外船舶控股公司(OSG)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 \3 g) A+ ~* h# Q 同样,破产倒闭潮从西方蔓延至东方。曾经进入世界100强造船企业的韩国中型造船厂SamhoShipbuilding实施了破产程序。而实际上处于破产状态的韩国二十一世纪造船也即将做出决定,延长企业复活程序或进行破产程序。7月,据日媒消息,日本老牌航运公司三光汽船在与船东就20亿美元债务重整问题进行数个月的协商后,终于选在7月2日在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在中国,大批民营船厂进入了倒闭或准倒闭期,6月,大连东方精工船舶有限公司宣告破产。目前已经被银行接管,正在进行资产清查。9月,浙江省台州市最大规模的出口船舶企业––浙江金港船业有限公司因身陷3亿债务而向法院提交破产申请。
* S- G T1 S. L 可以说,竞争是残酷的,大浪淘沙胜者为王,但是竞争也是公平的,优胜劣汰是市场良性发展的动力。为了维持生存,在生死线上挣扎的航运、造船企业开始通过整合、提高技术等各种方式寻求活路。媒体报道,韩国三大造船企业正商讨联手收购法国工程集团GTT(Gaztransport&Technigaz),以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全球销售额最大的造船企业现代重工、大宇造船海洋公司和三星重工正进行谈判,将联手出价10亿欧元投标收购GTT,这家法国工程公司专业制造面向高端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货舱围护系统。韩国造船企业是液化天然气船舶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参与者,但面临着来自中国竞争对手日益加剧的挑战。韩国造船行业人士称:“如果中国企业收购该公司的话,那将缩小我们与中国的技术差距,可能让我们处于劣势。”GTT最终花落谁家已经成为中韩之间博弈的延伸。* F" I- w5 Q9 d g# B1 k: \" }, i) U( O7 M
随着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服役,海洋国防概念开始复苏。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局长李立新较早前透露,2015年前,中国共新建30艘海监船。
$ r4 r6 f5 ], p! z& s( h( l 今年上半年,武船重工再次获得8艘海监船订单。与普通运输船舶相比,海监船吨位较小,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更高。创业板企业太阳鸟游艇股份公司11月初公告称,中标国家海洋局中国海监执法快艇订单32艘,金额为2.68亿元。11月中旬,太阳鸟又与海关总署物资装备采购中心签订合同,标的为海关80吨级沿海监管艇5艘,中标金额为9840万元。两大造船央企也在公务执法船市场有不少斩获。中船重工集团旗下的武船重工,曾经建造了国内最先进的海监执法船只海监50号。: n) e! H; p5 g5 e
随着“钓鱼岛”的紧张,军事与海事的联袂也日本上演。11月1日,日本主要海军造船厂商环球船厂(USC)和IHI海事公司开始合并。据悉合并完成后将建立一个新公司,被称为“日本海事联合公司”,总部设在东京港区,将承担海军舰艇巡逻艇以及民船的设计、生产、销售。在海军舰艇建造方面,日本海事联合公司将分别实施建造任务。例如,三菱重工与今治造船宣布合作生产低耗能环保型集装箱运输船,由三菱重工提供节能技术,今治造船开展大规模量产,实现削减成本10%~20%,提高……查看全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