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复盘汛情,过程步步惊心 - 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厦门海川润泽物联网吗

[复制链接]
! O0 @7 r/ G, a9 @$ H( D; N# `+ W

“超级洪峰”来袭

, N+ v% {0 P0 o4 V

我们如何应战

2 J9 i* k2 P- |# w

分布在长江流域的

& G# a8 C: O# L2 b z' j; {9 X

3万多个水雨情监测站点

6 O+ Z8 N8 l" U$ d9 {: z

通过各种物联网传感器数据

) W" i8 U5 {3 z

为你复盘汛情

8 [' L0 w7 L3 f+ t! {

物联网大数据发现

6 y+ Y5 d" J$ n/ e# F

大自然出题的难度超出了直觉印象

' G. E# H& B- ~, J9 c0 P

而交出的考卷和答题的方式

* v2 W3 R6 b6 b$ b* ~

更是刷新了认知

: B) @ P3 u- Z$ _3 f4 ]$ s) l

( M0 u, r% N2 P* C4 g5 P& b! ?

在长江水文情报预报中心

& [+ U1 ], m8 R1 B9 ~& B+ F* e% ]; h

分析处理的海量数据中

0 q7 m0 z7 ^ \) L

两个重要数据的对比值得关注

- H! Y0 I0 L" Z. Z# n" N

“长江2020年第5号洪水”(以下简称“长江5号”)洪峰抵达三峡水库,最大入库流量高达7.5万立方米/秒,为三峡建库以来迎战的最大洪峰。而经三峡水库蓄水、拦洪,洪峰出库流量降低到4.94万立方米/秒。

* [. S! P; F6 j# D# @0 X$ z

8月19日,长江三峡枢纽工程开启泄洪深孔泄洪。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 O( H- n+ _0 {. o) P

削减量为2.56万立方米/秒,削峰34.1%。如果没有三峡,长江中下游遭受的汛情将是另一番场景。

2 i4 ^# }* d0 y

洪水给出的考验是一道历史性的难题。从历史数据来看,7.5万立方米/秒的长江干流流量,仅次于1954年的约7.6万立方米/秒,超过1998年的7.2万立方米/秒。

( i4 c% P% Y, s6 Y# F7 f

而对这道难题作出的解答却是精彩的。8月27日中午起,因“长江5号”洪峰通过而高涨的长江武汉段水位开始回落。此间,长江汉口站最高水位约为26.86米,低于27.3米警戒水位。这个水位甚至未能进入历史最高水位前10名。

" R# g2 s& j# C7 a

“历史之最”不再是长江抗洪不可承受之重。

* }" G- {5 O7 h1 {) V( q

" B/ q7 G0 q5 w/ U, o

三峡工程今年经历的考验还不止于此

8 ?" P/ W. _/ y

“长江5号”之前还有四次“考试”

- p1 S( R& |2 \8 E; L

7月2日、18日、27日,8月15日,已有4次编号洪水洪峰进入三峡水库,入库流量峰值在5.3万立方米/秒至6.2万立方米/秒之间。而且,多个洪峰接踵而至,挑战更大。“长江2号”“长江3号”间隔9天,而“长江4号”还未通过湖北段时“长江5号”就已进入三峡水库。

1 w/ N6 n" ]$ w+ E9 ?% j

8月20日拍摄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启泄洪深孔泄洪的情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郑家裕摄

+ X2 P" e1 z4 {

科学调度,是依托三峡工程和长江流域水利设施抗击洪水的关键。

# N, {/ q3 G* u/ h- r. I- H

如何在上一次洪峰通过后快速泄洪、尽快腾出空间,同时兼顾中下游水情和承受能力?决策的重要支撑来自水雨情监测站点数据。

( v6 c1 U2 M$ L" \' Q3 y

无数个传感器,时时在为长江“把脉”,将水雨情互联在一起,通过模型算法,为防洪减灾高效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支撑。

3 A* P3 g% ~ w

据了解,我国南方主要江河洪水预报准确率已达到90%以上。

. N" K$ m+ h8 ?4 }; [' u: L/ w. ~

! t7 T; V1 v* x4 K1 g: H6 Q. j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苦练‘千里眼’‘顺风耳’。”长江委水文局党组书记陈敏说,通过实施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等项目,长江流域水雨监测预报站点由1998年的2000多个,增加到目前的3万多个初步形成监测物联网

5 I/ D* l( }4 N! O/ z

8月18日,长江委上游水文局寸滩水文站测量人员在水文测量船上提取洪水水体样本。新华社记者 黄伟摄

4 Q9 M% j& z- V$ t; }

上世纪60年代,我国一般采取电话报汛、甚至人工报汛。到80年代,水利系统开始采取电台报汛。新世纪以来,自动测报逐步成为水文监测的主要方式:以视频水位计流速仪、雷达水位计流速仪以及光纤流速仪水位计、声学多普勒流速仪等多种类型传感器为基础,实现水文监测的自动化、数字化

6 A1 ^% C' q+ D! C9 H

目前,长江流域实时水雨情报汛信息可在20分钟内收集完成报汛频次达到每5分钟1次。而20多年前,长江流域2000多个报汛站提供一次信息,时长达2至3个小时。

9 [9 H) b* {$ E6 `* d8 G. G

装备有多种传感器的水文监测站,最终通过北斗卫星传输水文数据。

" p6 r8 O6 Q: ]2 {1 d( D4 i9 ?" S

除了水文部门管辖的雨量站以外,气象部门管辖的雨量站等也纳入到长江防洪预报调度系统里面,形成了集卫星、雷达、水文报汛站、气象站、水利工程专用站等空天地于一体的流域全覆盖水雨情立体监测体系

1 Q8 e" g1 ]! ?& G% q5 g9 d* x- [

“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实时监测,协同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的监测信息和不断加强的水文、气象预报技术,我们已能做到短期洪水预报‘八九不离十’,可谓是‘耳目聪明’。”陈敏说。

+ |: e/ j1 E/ N+ h% o6 x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程沛

9 c! m% w* F! ]0 c

来源:作者:新华社

& W1 h& a9 w% A8 X2 v8 r# i6 ^7 [% g " ?$ G/ L, t) E/ J: Y x) R: t1 e6 _: a1 E+ p4 ~$ f1 z / J- p# Q6 m. q1 P( T , O0 E) |7 J; o: J' s: g. k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為了你我愿給
活跃在2025-1-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