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b+ p( E; d+ @- u1 h

! P' Z2 |/ V5 T" Y* Y6 R0 u 目录
* V4 W- L7 R% C8 b5 X7 m I" g 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7 l" v: h3 u; J8 ~4 `
新时代一流大学教育思想的体系建构与实现路径 + k/ E' T4 y J
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 " k3 H$ j& A g4 o8 L* z- ~ n
金融与财政 7 e% X# M% H6 G9 h' m2 \9 m
开放经济下的财政支出乘数研究——基于包含投入产出结构DSGE模型的分析 $ X- Y, j( B6 t- ^( N9 R5 o0 D5 B
货币冲击、贸易融资套利与中国商品金融化
' h* M ]5 r6 G& G2 S 公共管理
. q+ p) P& c, K- P& e4 L2 t 政府驻地迁移的资源配置效应
" z0 `. a: V; C9 c9 a. @ 基于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的沿海区域生态系统保护研究——以浙江沿海地区为例 $ t8 u$ F, Z( x6 _
社会合作中利益如何分配?——超越夏普利值的合作博弈“宗系解” ! N% k( B: U0 D! e
经济社会调查
# [- ~% A {' U: r2 M, R6 H% I2 P 农村居民网络消费支付意愿调查分析 " P: I2 Q5 s; c3 F. ]
产业经济 7 K3 t, j+ P; g
电子商务平台生态化与平台治理政策 6 _8 t) \/ ~8 [) b' Z8 o
工商管理理论
* ^1 Y# N2 w% a$ N: I* w. p 外来者劣势:理论拓展与实证分析
8 z8 N6 U. p" B 性别异质性与企业决策:文化视角下的对比研究
! {7 W; l$ x6 `3 z. `; r7 ?0 k 工商管理案例
1 t5 B0 c' J& ^9 y3 ~& m1 E 跨越身份的鸿沟:组织身份不对称与整合战略选择 & W U0 B/ ?, j! a" W$ i3 `
核心能力快速丧失企业的公司创业——基于海印商业运营的公司创业纵向案例研究
6 O# R4 n. Y8 C8 f 摘要
* _( E/ J+ F+ e( k8 F" D0 U( a1 h 01 + i- H; M8 W; f6 g8 t1 ]
新时代一流大学教育思想的体系 $ L7 r3 S8 ]% G7 V3 k# y
建构与实现路径
) V. x7 v( w+ r, d9 j5 j 作者:
9 k+ D0 H6 c: n$ M) U* C. h% y 李元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 9 S6 i/ v8 O/ j K- z; Y& _
摘要 / G; h% l+ o) [1 Q8 u: e
摘要
! J, o$ S9 \& y0 q6 p$ ? 习近平教育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新时代一流大学教育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先进教育思想指引,面向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新要求,需要构建以使命观、质量观、教学观、文化观、卓越观和特色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思想体系;把教育思想转化为行动自觉,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育教学改革,健全教师成长有效机制,抓好教学重点环节,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 ]2 K" R7 \5 f& G' Y9 t9 G 02
8 k8 y) w/ v/ h `3 j+ W 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 2 \1 r+ K% y5 D5 d$ J
作者:
( |, p/ ]2 Z0 K9 v; A 王燕、刘晗、赵连明、黎毅(王燕、刘晗、黎毅,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赵连明,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7 Z# [. u2 z& o3 v( f 摘要 2 U8 R( `4 Z, S, M0 g& E/ ^/ z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味着中国全面进入提升农业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改善农村发展环境的新时代。本文在界定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对西部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研究了国内外典型国家和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经验,分析了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制约因素,探讨了西部地区5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实践,提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5+2”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并以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为驱动力,基于战略、知识和组织的协同,兼顾文化、技术、经济、制度等层面因素,从科技计划制定、新型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战略联盟构建、农业战略技术与产业选择、农业科技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及各种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打造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增长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手作用等层面,提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
8 A7 g9 ]: ^" E3 q; {; ^1 G 03 7 ]+ O: O+ e3 x8 Z6 Z% p
开放经济下的财政支出乘数研究——基于包含投入产出结构DSGE模型的分析
$ M U7 O5 t! ^3 M7 D6 { 作者:张开、龚六堂(张开,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龚六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1 H0 o4 ?/ o% [2 l% h: N& O
摘要 ' E: |! `" n$ P+ _
本文建立了一个含有投入产出框架的多部门DSGE模型,研究不同汇率制度下政府消费型与投资型支出对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引入投入产出结构后,财政扩张将产生乘数放大效应与部门间联动(co-movement)效应;第二,相比于浮动汇率,固定汇率下的政府支出乘数更大,对消费与投资的挤出效应更小;第三,政府对非贸易部门的投资型与消费型支出将产生更强的乘数效应;第四,无论对于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政府投资型支出的乘数效应均大于消费型支出。
' S6 m( @, H' s- |3 h7 M" U 04 7 Q2 u |0 y4 [3 j
货币冲击、贸易融资套利
, v) @3 U9 a3 U$ X8 R 与中国商品金融化 - }& r6 b& b8 m1 e
作者:
. o8 l6 `7 c( m: g! v l& C 郑尊信、倪英照、朱福敏、徐晓光(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 A. L0 ^7 x/ V1 d 摘要
, [7 Z8 X- W8 B% Z 商品金融化,引起一系列商品价格和库存异象。传统库存理论和诸多关于美国商品金融化经典解释理论均无法诠释中国商品金融化的形成。为此,将库存因素和贸易融资套利交易分别引入经济主体的效用函数和预算约束,根据动态一般均衡方法,建立一个具备微观基础和宏观视野的商品库存理论框架,借助参数校准和系统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永久性货币正向冲击下,商品长期均衡价格上升;若伴随市场利率稳步下降,商品长期均衡库存向上移动;同时,一旦触发贸易融资套利交易,会对即期价格产生负向效应,而对即期库存产生正向效应,并加剧市场波动。研究表明,宏观货币因素是中国商品金融化的主要动因,而贸易融资套利交易则是中国商品金融化的独特模式。
# [2 p+ n* N+ o; w9 e/ @0 l, u" Y 05
/ d- D& B6 v! c E" p$ a- @4 u 政府驻地迁移的资源配置效应
) I+ y, |+ \5 @/ l( v/ J1 K 作者:
6 ?/ U; A8 L% t6 O 王海、尹俊雅(王海,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尹俊雅,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 R1 P2 E T# l6 T; H/ M% U, p
摘要
' ~7 j# x6 m! r# c F 作为改变辖区空间布局的政府行为,政府驻地迁移是否会影响地区资源配置尚未得以揭示。本文在收集市级政府驻地迁移批示时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探索政府驻地迁移的资源配置效应。研究发现,政府驻地迁移有利于降低辖区TFP离散度,缓解资源错配。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这一影响依旧显著。总体上,政府驻地迁移的资源配置效应在大中城市更为明显,且与迁移距离存在正向关联。此外,研究还发现,政府驻地迁入会加大该区(县)资源错配程度,迁出影响与之相反。以上研究结论在为政府驻地迁移行为管理提供参考的同时,也为理解政府在地区资源配置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1 Y# @. h& ^0 o0 G: w# }. y 06
' u) \7 B! h6 I4 U, q 基于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的沿海区域生态系统保护研究——以浙江沿海地区为例
8 U+ I E7 j) U. a 作者:
6 \+ G3 ~% T3 P# u8 {- ? K9 R 崔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 n7 M+ e# q7 T( |, R4 N1 R
摘要 9 Y. G) w/ f5 K/ s
本研究以浙江沿海区域为例,基于CLUE模型,揭示了未来规划情景与生态保护情景下区域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两种情景下森林景观与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差异特征,生态保护情景下森林与湿地景观的空间连续性和规模较规划情景下都具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利用生境质量指数对历史时期和两种情景下的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并据此遴选了浙江沿海地区生态系统敏感区,识别出了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下降区和生态系统健康潜在威胁区。最后,依据未来景观格局变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以及生态系统健康敏感区,提出了浙江沿海地区生态系统的保护体系和保护措施。
0 l5 d8 j$ H* d& N: b$ P$ P; O 07
! s) u: Y$ _( M b, T 社会合作中利益如何分配?——超越夏普利值的合作博弈“宗系解” * `$ S+ e5 O+ E f0 Q6 K
作者:
9 L' c1 }' P* B) S* e' Q+ i 胡石清(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 }$ l) J* w6 ? 摘要
, K6 e( w& s3 X" H 合作是人类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如何分配合作中的利益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合作博弈作为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理论方法之一,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众多经济学大师提出了很多的合作博弈解来解决合作中分配问题。但是这些解要么不满足个体理性(如夏普利值等);要么可能不存在(如核、稳定集等);还有的解计算过于复杂,往往随着局中人的增加而难以求解(如核仁等)。本文提出的“宗系解”是一个新的合作博弈解,“宗系解”在Selten提出的平均联盟值及Branzei等提出的等分裂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出“局中人最大联盟平均值”,以规模博弈为基础,提出“宗系”的概念,从而区分了合作博弈中有效联盟和无效联盟,通过有效联盟的帕累托改进路径,找到了满足合作博弈“集体理性”、“个体理性”的合作博弈解。宗系解包括宗系核和宗系值解,对于任何可转移支付合作博弈都存在,并具有计算的简洁性和直观性。宗系解弥补了核和夏普利值的不足,在理论上解决了社会合作中的分配问题;而在现实中,为各种公共管理、集团管理以及区域合作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利益分配方法。
" |6 m( g' b& N# k0 `( I: L0 q+ o. W 08 ' c+ T, Y0 W) m# w
农村居民网络消费支付意愿调查分析 6 I9 X( }) K+ C8 x, A5 R. ?0 B
作者:
- U& E7 X7 l9 S1 d 李宝库、赵博、刘莹、郭婷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2 m- C3 ?9 j8 r* p9 G) @: G
摘要 2 t6 ^! s w6 c6 j* v0 a t
农村居民网络消费支付意愿是国家制定农村电商扶持政策、引导农村网络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参考。本文以中国17个省2654位农村居民网络购买8种类别产品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发现:淘宝村居民通过网络购买产品的比例并不一定高于非淘宝村;农村居民不同类别产品网络消费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根据网络消费支付意愿,中国农村居民网络消费市场可划分为3个区域,在不同区域中,同一因素对支付意愿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分析农村居民网络支付意愿,揭示中国农村居民对不同类别产品,特别是农资产品网络购买的真实需求和差异,为政府规范农村网络消费市场秩序、评测行业发展、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扶持政策提供全新视角。
5 \+ c6 E0 b/ d1 _( r( j 09 3 g5 r! ~& @, a' z
电子商务平台生态化与平台治理政策
* s3 A# z+ B: y: X( h% j! C7 \ 作者: 4 _. n- o( r5 o
李广乾、陶涛(李广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陶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 C5 C! ~3 k. F 摘要 1 Y$ M; M5 F; v
平台生态化是当前中国电子商务经济发展的核心趋势,具体表现为众多行业性小平台依托某个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所集聚的海量用户资源,快速打通行业上下游,改造并形成新的行业生态系统。网约车、共享单车以及广州市考拉先生所创新的便利店革命,都体现了平台生态化的特征。平台生态化趋势也引发人们对于平台治理问题的高度关注;然而,我们只有从法人分类制度出发,才能认清平台治理问题的本质属性。为此,基于最近颁布实施的“民法总则”的法人分类原则,我们将大型平台、平台治理界定为第四方法人和第四方治理。这为我们构建“互联网+”时代的平台治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融合性新兴产业政策,提供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分析路径。 ' E0 G3 g3 v, Q- R1 a
10 # A# W! Y. I; X5 o: B( u+ H+ }. L
外来者劣势:理论拓展与实证分析
% Y" {5 ^' ]5 e& o1 g! I 作者:
3 d* ?- A! ^ | 吴冰、阎海峰、杜子琳(华东理工大学)
5 ?6 V6 {9 o, _" r/ ~ 摘要
/ k0 J8 X5 n% d8 q. @ 传统理论认为,新兴市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前,与本国市场中的外国跨国公司进行合作的内向国际化有利于企业的跨国经营。但是,研究者逐步认识到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尽管与外国跨国公司的合作有助于获得国际经验和知识,但企业也会在合作过程中感知到劣势,并因此影响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鉴于此,通过加入时间和空间维度,本文对现有外来者劣势理论进行了拓展,提出了新兴市场的中小民营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前的内向国际化过程中存在“前发外来者劣势”(PEPF),探讨了内向国际化经验对PEPF及PEPF对进入模式的影响关系,并检验了PEPF在内向国际化经验和进入模式间的中介作用。通过对144家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与外国跨国公司的合作时间会导致企业前发外来者劣势感知的升高;合作时间越长,企业越倾向选择出口、设立代表处等低控制型进入模式;前发外来者劣势完全中介了合作时间与进入模式的关系。本文因此提出了内向国际化中被忽略的劣势感知问题,并为内向和外向国际化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观点。本文结果不仅有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认识前发外来者劣势及其发生机制,对企业及早采取应对措施,降低不必要的、消极的劣势感知,提高外向国际化水平具有管理启示;而且,对政府制定提高中国企业内向国际化合作水平的扶持政策以及强化国际自信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a+ @& M. d$ R1 E
11 % w3 A; F7 H# p
性别异质性与企业决策:文化视角下的对比研究
% }% t- r* B0 K: q. Z2 U& @$ Z 作者: ( c0 q0 p- s. @% n
熊艾伦、王子娟、张勇、李宏毅(熊艾伦、王子娟,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张勇,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李宏毅,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湖南大学CEFMS)
+ Q v, v. }0 m1 z% f* C) X; j 摘要
$ r" o4 n0 o: c1 V9 a; p6 [ 高阶理论认为,男性和女性的领导风格和决策偏好存在显著差异;女企业家经营稳健、不过度自信,更重视员工发展。然而,这一假设忽略了性别文化对个性塑造的影响。本文探讨两性在避险意识、竞争意识和涉他偏好上的差异,并重点考察性别角色认知对上述差异的调节作用。本文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数据,构建了性别平等指数,并依据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论如下:(1)整体而言,拥有女性投资者的企业偏好差异化战略,更乐于提供员工培训,但采取创新决策的可能性要低于投资者均为男性的企业。(2)文化因素对两性差异存在调节作用。在性别平等程度较低的情境中,女性投资人并没有体现出强烈的涉他偏好和竞争回避意识。(3)性别平等是多维度概念,女性社会角色认知既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也受制度环境的影响。传统性别角色定位下的女性领导人为克服偏见和障碍,而不能充分发挥自身性格特质。本研究既补充和完善了领导力理论,又对改善企业经营绩效具有启示意义。
7 L( ]8 G7 P n+ x" ? 12
, \' f: k U1 L% y: g 跨越身份的鸿沟:组织身份 ' P: V( b9 P8 c# D$ v' |& L, W
不对称与整合战略选择 7 b: C; l7 w/ f0 h! p2 a
作者: ! L( j6 ^2 A, Z1 v, m$ [6 b
魏江、杨洋(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 \' U, W* S" B9 ?3 f1 t 摘要 ) G) l6 G7 b! a
本研究针对核心问题“来源国劣势下后发跨国企业如何选择并购后整合战略”展开讨论。研究将重点放在组织层面,从组织身份视角来探索来源国劣势的微观作用机制,提出“组织身份不对称”的构念,深入探索后发企业跨国并购如何选择整合战略来应对组织身份不对称和并购动机产生的“自治—协调”困境,以及双重身份管理时的“隔离—整合”难题。研究发现来源国劣势具有组织异质性,最终的“净劣势”集中体现在后发跨国公司与被收购企业组织身份不对称上。进一步,组织身份不对称会导致后发跨国公司在与海外被收购企业的二元关系中“合作伙伴合法性”缺失,给协调和学习带来压力。为解决上述压力,后发跨国公司会通过实施不同整合战略、设计安排不同的协调机制来对两种身份进行管理以应对挑战、满足并购动机。由此,本文归纳出来源国劣势与组织身份不对称,组织身份不对称、并购动机和整合战略选择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得到一个整合框架。 . C8 ^8 H1 {) e2 m! |& g# l
13 ) v. B1 U5 Y& x" F
核心能力快速丧失企业的公司创业——基于海印商业运营的公司创业纵向案例研究 ' ? b2 J" x! \
作者:
" a! N* m! A& M3 W. V7 @5 V2 P 周翔、罗顺均、吴能全、李芬香(周翔、罗顺均,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吴能全、李芬香,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 I; a/ t. l4 M/ D5 r 摘要
; r( g( V' W6 ` J 成熟企业的公司创业活动作为中国转型期一个独特而普遍的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企业如何在遏制核心能力快速丧失以防“崩盘”的同时,通过机会探索实现核心能力的更新?现有研究尚缺乏严谨的学术分析。本文通过海印商业运营公司创业的纵向案例研究发现:身处快速变化环境的企业,可以通过创业目标导向和手段导向的间断平衡,相机性兼顾市场机会探索、核心能力维系与更新。在此过程中,创业手段导向延续“手段导向的识别—手段导向的开发—手段导向的拓展”逻辑,目标导向遵循“目标导向的聚焦—目标导向的应用—目标导向的控制”路径。除此之外,创业企业通过关系网络和技术网络的相互嵌入,完成资源识别、转化和组合的过程,引导两种创业逻辑间断平衡的实现。通过案例研究,本文不仅清晰地呈现了快速变化环境中成熟企业的公司创业过程,厘清了公司创业中目标导向和手段导向的间断平衡机制,将公司创业研究扩展到环境快速变化的情景中,并且较好地回答了“核心能力快速丧失企业如何通过公司创业重构核心能力”这一重要问题。
# Z. g: C" `4 Z$ t& F+ v
" S2 d4 Z7 I, l' l9 b4 H- Y
4 W ?$ O0 x1 m1 @2 e
3 S# c ~- j1 @; a# Z
& {% {1 d5 L/ s0 X. i2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