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 “组合拳”巧解就业难题 - 山东科技大学海洋测绘就业

[复制链接]
: M, }' X, j; q( y/ x6 V9 ]

“我终于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薪资待遇也不错。”日前,山东科技大学外语学院毕业生赵一润在参加“送才入企”活动时,与英科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就业协议。

' }4 n2 z/ A6 y

今年以来,赵一润在多个招聘平台投递了简历,但都石沉大海。前不久,她得知学校有个“荐才小队”,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登记了求职信息。“没几天,老师邀请我参加‘送才入企’活动,还向企业重点推荐了我。”

" k9 Q; ^; t( W8 Q8 B% _# _9 t

“学校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创新就业服务工作机制,聚焦就业指导、岗位开拓、重点帮扶等方面,打出‘政策+队伍+服务’组合拳,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题。”山东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罗公利介绍。

Y' u* w, E! _/ u

打造就业“红娘”队伍

$ l( z# W: `* S

“你们招工程师有什么要求?待遇如何?”日前,在山东科大“百强县名企”专场招聘会上,该校海洋测绘系主任张凯一边与企业招聘负责人沟通一边记录。根据招聘方需求,张凯重点推介了几名大学生。

7 v9 s$ J8 T! R* h( T- w

在山东科大,像张凯一样的就业“红娘”不在少数。今年以来,该校打造了“荐才小队”“就业帮帮团”等10余支就业“红娘”队伍,由校院领导、就业导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及校友等组成就业“红娘”为毕业生开展个性化就业服务。

4 D7 N/ _2 E$ }% f

在山东科大招聘会现场,经常能看到就业“红娘”忙碌的身影,他们与用人单位沟通,有的还拿着学生简历现场荐才。不到半年时间,就业“红娘”队伍定向匹配工作岗位1000余个,500多名毕业生因此受益。

" T' n( w- T Y0 i

不仅如此,书记、校长访企拓岗,学院院长、教授走进企业“推销”学生,在山东科大成为一种常态。今年以来,该校先后走访20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荐才直通车”“送岗直通车”等就业帮扶行动,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2 M; N7 ]- a; h Z/ o

推行“就业前置”模式

' _4 U T/ T( S" r2 F

日前,山东科大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四毕业生杨宇森,正式入职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面试时问了很多具体的实际操作问题,因为我之前在公司实习过,心里特别有底。”

8 Q' W( I. o5 A2 h/ T' [# [% Z; S5 E

与杨宇森一样,今年研三的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李子豪也趁着“最后一个暑假”,选择参加学校组织的就业夏令营,提前走进企业进行“就业预演”。“工程师岗位具体工作有哪些?”“上升空间怎么样?”带着这些疑惑,李子豪在豪迈集团生活、学习了5天。

* L$ o# z- W! o1 }' M

这场毕业生和企业的“双向奔赴”,得益于山东科大探索出的“就业前置”模式。在山东科大副校长阳凡林看来,把就业工作“前置”,是做好就业工作的一把“金钥匙”。该校依托就业夏令营、就业体验周、名企游学等品牌活动,鼓励学生走进企业参观、实习、体验,实现“先体验再签约”。

& P5 s8 H9 U" C5 F& J, {

通过就业体验,毕业生实现了实习和就业的无缝衔接,对企业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了求职的热情和技能,企业则收获了“量身定做”的人才。

6 e! q5 E$ ^; N1 K9 d* [

实行“一人一档”精准帮扶

7 S8 p. u, z! Z- Y

因为照顾生病的父母,山东科大土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兰松没有落实就业单位。与兰松结对的辅导员刘超,不仅不时嘘寒问暖与他保持联系,还把该生信息输入学校干部和教师掌握的“未就业毕业生平台”。

' ]- P9 K- g$ y) g* m) s4 A

前不久,土建学院党委副书记高静在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访企拓岗时,发现该公司招聘要求与兰松就业需求很匹配,就向企业负责人重点推荐了他,很快就听到了兰松签约就业的好消息。

7 j% w% w1 P5 z

山东科大校长曾庆田介绍,学校针对低收入家庭、零就业家庭等特殊重点群体毕业生,开辟“就业创业绿色通道”,建立“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就业帮扶工作机制,实施“多对一”“一对一”结对就业援助,不让一名毕业生在求职路上“掉队”。

# V2 c5 w$ {; b4 x

山东科大材料化学专业学生冯建顺经常参加求职能力实训营,注重表达、形象等方面的学习实践,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男孩变得阳光开朗,善于与人沟通,整个人变了个样。

1 D" O/ N! e; Y$ r1 ~5 `

冯建顺的点滴变化,是山东科大持续开展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行动的生动体现。近年来,该校推出了职业生涯体验班、求职能力实训营、就业心态讲座等就业服务项目,探索毕业生“全流程、一站式”就业赋能服务新模式,为毕业生求职就业增加“砝码”。(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孙军 特约通讯员 韩洪烁 李雷)

1 L R8 W6 ?& @& W

作者:孙军 韩洪烁 李雷

+ Y" ^, E3 a. n: l) }# }. M" y' n; b6 \ ' K: o4 f: ^) [ [7 S* M5 v" Y# {8 D) {2 s 7 [" j# N! i; d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汉再兴
活跃在2025-1-2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