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交汇处,有一片由几千个岛屿组成的“珊瑚三角带”。它分属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这里海水温暖,拥有深达5000米的深海盆地。科学家认为,在这片相对孤立的深海盆地,可能会进化出新的生物。
+ A$ m9 }0 Z% w; b/ R* C" m6 [ 来自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专家曾对这片海域进行过一次为期4周的探索,发现了大量以前未见的物种。近日,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在其网站公布了一组当时科考的照片,为我们详细解读这片孕育奇特生物的海域。
! W8 J B- p6 D- p- w2 R' P6 q
3 G$ A+ R. I$ U& S4 {
% O9 Z& x1 f( g8 ^
7 [5 _/ [5 `% \ 这次在东南亚的西里伯斯海“探究深海物种进化”科学考察,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技术,收集到种类繁多、规模各异的海洋生物的样品。从简单潜水员用来捕捉动物的玻璃罐,到可以观测微小生物激光工具,可谓应有尽有。
- C% { p" L0 w8 U# G4 ]
; i) K% Q, W/ [$ _9 U 以西里伯斯海为中心,沿着赤道以北的广大海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科考的路线是从马尼拉出发,朝南部苏禄海方向行驶,然后到达苏鲁群岛的深海盆地。
& g3 u: H5 o( m. x1 d9 R% O- x" e$ S. I! X3 |/ O7 t/ ?7 V
4 R; r3 `% A+ x* e3 k s
( [ B# X. x ?+ y- R
% U$ [2 {9 S6 ]& c. A+ M+ `
% l" h5 e" m* i( _
科学家在西里伯斯海洋寻找新的物种时会用到各种各样的设备,其中就包括一台名为“全球最棒的漂流者”的水下科考机器人,它能够在深达3000米的水下工作,主要负责调查生活在深海中的生物。它配备了高清晰度摄像头,科学家可远距离操作,将水中抓获的生物存放在机器人的收集仓中。
% b8 |1 P9 `" S1 _! _
+ C2 D! j6 f7 A1 O0 b% S& i5 }
& J: J. s+ K$ h, j8 [) @+ r- H( H6 F) a
( s; E: u: I* t5 q9 S9 @# D% g- n
海洋生物学家发现这种非同寻常的生物,因其有像鱿鱼一样的触角,为其取名“鱿鱼虫”。
+ j' {; |1 y6 Q. V& |5 O( u5 e6 ?4 u; z
& B: i/ E9 _+ |9 N. ~& o* z
7 u2 V4 m+ H& s 科学家发现这种长约15厘米的栉水母。它与海蜇的近亲,生活在情况多变的水面附近。与它的近亲不通的是它那黑色的外形,之前在该物种的研究中从未曾发现。
8 i$ ~' Y( Q0 x6 @: l
* K5 I6 g% R8 E 6 L* X, m! b% v) T& T9 }
: S: U2 d% W; ~' ?' V
& B/ s& @0 D; L; h" R7 g
7 y6 T- n0 \4 b. b# r# } [4 P
图上的生物看起来像空间站,但实际上是由单细胞的放射虫组成的有机体复合体。那些白块状的部分是单个细胞,而球状的结构就是它们的复合体。它之所以形成有机复合体,科学家猜测是为了避免个体因硅化而形成片状结构。 , _2 _& c" N! O6 L, h0 C4 [& r8 T
0 U, \ Y4 @4 {8 I# ~, C6 e
7 E6 z* L: Y% @5 [# Q+ w6 f& w5 i/ Z+ F6 k
% M V" i0 w' e/ q* K5 h* ^
, V$ f' E' d; j
大多数水母是很脆弱的,如果通过用网捕捞的方式会破坏它们的结构。潜水员使用玻璃瓶来收集靠近海面的那些“易碎品”,玻璃瓶能够把水和生物一同捞起,减少对其结构的破坏。
+ v! P. a: w b K# [4 S1 q0 q % H# Z3 R$ {/ @: H O5 ]8 j
8. 身短腿长的“探路者” ( ]3 r0 x m* b# i1 G
% V3 a3 Q$ j: D! A5 I1 {" {# J9 X
$ [+ B; P2 ]% A' i) O3 R 科学家借助科考机器人,在2000米深的西里伯斯海捕获了一种长约3厘米,和普通药片差不多大小的等足目生物。与短小的身体不相符的是它那修长的腿,看起来好似在水中“探路”。 # \1 y4 n( y9 d2 E4 Y
2 E( m1 ^5 z; Q$ |5 X- n
7 H* R: g* P2 r1 j9 i( F4 i) [* E' H5 ?' p& @; }/ T
/ U# ]7 \9 d5 o4 \
这种看起来像收集了好多泡泡的瓶子的生物,科学家称为“火体虫”,长约7厘米,是一种球形的聚合体生物,那些泡状物就是聚合体的“居民”。每一个微小的个体都像泵一样给有机体提供水分和养分,使得这个聚合体能够生存,同时还发出光芒。 " {* k+ Z) m1 u( o7 t/ |3 t' V8 g
9 ?; g/ z" f/ [$ O8 Z
/ u' U& Z) x0 r7 S' X2 {) L) b0 G
1 m6 \. v* ?& W; l. b W1 _; o8 {$ |0 K# d. x" x d- o
在黑暗的深海环境下,光线只能来自生物体自身的发光功能,而光线可以使它们找到伴侣或引诱到猎物。但是,如果透明的动物吃掉了一个发光动物,然后捕食者的肚子开始闪烁,就能让自己发光吸引更多饥饿的生物。科学家们认为,许多深海动物,就像这只肚子周围有红色细胞海蜇,让猎物的光可以从自己体内发射出去,借此吸引更多饥饿的生物前来。
c: J0 g) f% g4 X4 E% I
1 J2 x* g0 W5 Z6 b
" e0 t9 k" B% I4 n0 R; a" P
5 H, Z# C% m) k" g% V! z3 M$ w6 |% s& o' K0 G7 l3 F" L6 g
科学家在西里伯斯深海约2500米海域捕获这种粉红色、透明的好似海参的生物。它一般在海底觅食,借助其身体前端类似衣领的结构在水中游动。图中的这只刚进过食,通过其透明的身体,可以看到它膨胀的消化道。(中国国家地理网 张君杰)
! C( }9 \. F$ `; g! w ~7 J
: R/ g7 L/ a' |6 K S; Y4 |' X, f/ G+ `9 \) n9 t, f" b
1 P$ f O I9 l3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