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e" m# s; K' Q" q+ @. A6 B 1月22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东南印度洋蒂阿蔓蒂那海沟最深点完成深潜作业后,成功回收。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抵达该海沟的最深点,由此拉开了对该海沟系统科学考察的序幕。 8 A X/ n/ h S' n' F
海沟最深点、人类首次抵达……这些战绩只是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国际科考航次任务中的一个缩影。 # w# _1 M5 P* r6 S
目前,“奋斗者”号已在南太平洋、东印度洋连续工作150多天,下潜60余次,下潜深度多次突破万米。“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这三台载人潜水器已累计下潜接近一千次,中国逐渐成为全球载人深潜的骨干力量。 # C8 G/ {, y* C( G; x( k: I* _4 l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深海技术与装备研发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和进展,其中之一就是我国大深度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装备谱系初步建立。”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殷敬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载人潜水器不仅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国之重器”,也是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具体实践。 " H# E# O0 Q3 Z0 A M
2002年,“蛟龙”号正式立项,作为中国第一台大深度载人深潜器,其设计目标定在了海下7000米。在“蛟龙”号研制成功前,我国研制过的载人潜水器的最大深度只有600米。
* Q* G7 \1 Q8 X; O% J 从600米到7000米,数字背后是技术跨越。“蛟龙”号计划用10年时间,走完国外同行用了近60年才走完的路。 6 V: ?1 z& S2 P% [2 V$ S Q. W
2012年,载人深海潜水器“蛟龙”号研制并海试成功,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从600米一步跨入7000米。
6 V. R5 v2 [2 O! y7 b9 [4 M! L “蛟龙”号之后,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成为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共识。经过慎重论证,2009年,我国第二台大深度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关键技术开始研究。它的下潜深度回撤到4500米,但关键技术国产化率超过95%。这意味着,它的研发难度并不小于“蛟龙”号。
% ~! c3 |* W* o! l N4 C2 \1 R 为了攻克“蛟龙”号的国产化难题,科技部先后部署了8个项目(课题),经过8年的艰苦攻关,我国具备了载人舱、浮力材料、锂电池、推进器、海水泵、机械手、液压系统、声学通信、水下定位、控制软件等10大关键部件的自主研制能力,“深海勇士”号国产化率超过95%。
7 C' @0 k( l0 C 2017年,“深海勇士”号在我国南海完成全部海上试验任务,此时,我国的载人深潜事业已经迈出向万米进发的步伐。
& h' E0 S5 @# h* _; n0 z( d 此前一年,“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立项,核心任务是研制全海深万米载人潜水器。
9 U& V/ a" ]3 m; K# H 经过近4年攻关,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 o. B; B" W3 }- r" \; y7 e
3位潜航员也在第一时间通过水声通信系统表达心声:“亲爱的观众们,万米的海底妙不可言,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奋斗者’号的画面向大家展示万米的海底。”
9 Z5 j( u+ v+ K3 ?1 T8 B4 _ 记者 何 亮 ! P( K! d! `2 D* K0 n: e b
来源:科技日报 2 ]: W0 q4 c: ]$ g* T
# s2 q/ e8 X9 U4 ]0 F 举报/反馈 $ l7 J9 m& o" `
1 R' F# ~4 G4 D' Q$ r
) u$ {5 U, {4 x% o# F
7 f* }3 b+ U% H% Y
' D( l- J" r0 R9 H+ v
0 o( a( @* D3 ]"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