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陆地走向海洋的文物保护规划——文保工作者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 海洋遗产保护政策

[复制链接]
6 p' V8 w. L% j. p' S* F" U

福建遗产・同衡守护

: Z- y& q# I) o7 i+ j

今年6月8日的文化遗产日,新华社重刊习总书记在福建指导工作时撰写的《福州古厝》序,在福建、福州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把文化遗产保护、名城保护的重要性提到了空前高度。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举行了福建全球推介活动。活动以“新时代的中国:生态福建 丝路扬帆”为主题,全面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长期以来,清华同衡深度参与福建省各地的遗产保护工作,在福州、泉州、武夷山、宁德、平潭、漳州等地积累了丰富的在地经验,持续陪伴、守护着福建的文化遗产。本系列文章将陆续分享我们在福建的实践、探索和思考。

2017年,清华同衡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五所承接了平潭海坛海峡水下遗产保护规划项目,这是国内第一例关于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我们的文保团队从此从陆地迈向海洋,兴(jiao)奋(zhuo)地开始了在新环境中的探索。本项目经过多轮咨询、探索、修改,现已接近尾声,作文以记之。

中国已知分布最为密集的水下遗存

- v9 t) Y+ C' f

福州,东临沧海、良港众多的城市,自秦汉时起就向茫茫大海发起征程,是流通着中土与海外奇珍的传奇口岸。由福州东望平潭岛,隔着一片波涛诡谲的海域,今天称作海坛海峡,虽然是众多船只寄碇挽缆的重要航道,但受季风与台风交替控制,岛礁密布,船舶若时运不济,便得遭受团灭的厄运。

" L( c' U( k8 Q, R
" e" V' j8 ^2 S# Q

▲福州千年以来一直是海丝重要港口,将中国的物产和文化输往东洋、西洋和南海诸国

. o0 k; H+ ^$ X* I5 [, m1 r' ]" a F

▲从五代时越窑、宋元龙泉窑到明清的景德镇窑,瓷器由陆上驿道运至闽江,从福州出海

▲丝绸、茶叶和金属都不易保存,因而瓷器构成了海坛海峡水下遗址出水文物的主要部分(自绘)

成百上千年过去,沉入海坛海峡的船只船货已经组成了全中国已知的最密集的水下遗存,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窥得往昔繁华的一二。比如2005年发现的碗礁I号,出水了精美的景德瓷1万7千多件,次年发现的九梁礁沉船上,有远销日本、朝鲜的安平壶。

! I# ?8 w6 W: A' u% {7 X* U% e( \* M
海坛海峡碗礁I号采集的景德镇陶器(来源:《东海平潭碗礁一号出水瓷器》)

我国的水下考古事业,也随着这里的一次次培训、设备试用与考古活动,一路成长。

3 C: u, L$ Z; [; S8 D; R
水下考古(来源:福建博物院水下考古调查照片)
采集水下遗物(来源:UNESCO水下文化遗产网站)

2013年,海坛海峡水下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含8处水下沉船和文物点,时间从五代延续到明清,还有更多的遗迹沉睡在这片海域中待人发现。

8 ?5 j% n. M H5 R
水下的沉船遗迹和遗物(来源:福建博物院水下考古调查照片)
海坛海峡水下遗产分布,自公布国保后又增添两处文物点(自绘)和发现的船货(来源:《海坛海峡水下考古调查收获》)

水下的遗产保护?谈何容易

& D1 i* R! L0 t' V9 z4 j: h

列为国保的沉船们,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吗?神秘的面纱揭开了吗?这些困难背后的原因,是我国的文物保护、海洋管理对于水下遗产都还未形成成熟的机制,技术的应用也仍在探索中。我们团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接手了海坛海峡水下遗产的保护规划项目。

" H7 E, Q q: t& B5 \# m# `3 g

打开脑洞,学习国际经验

, w$ [4 s. X' c, t0 I& S7 Y! a

国内水下遗产保护的案例有限,我们对于这个项目的切入,首先是从保护技术上学习国际经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通过了《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受到《水遗公约》影响的《会安草案》,帮助我们搭建了一个保护技术的框架。

0 c5 S7 D7 y: B1 X4 z0 N
UNESCO《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行动手册》和网站(来源:UNESCO水下文化遗产网站)
一些海洋文化资源大国的水下遗产保护方式

首先在保护对象的确定上,我们不再局限于水下,而是将航路和周边岛屿上古时的商贸街、港口都梳理一遍,将海上的保护对象划进文物保护范围,岸上的相关遗存划作建设控制地带,补齐了地方志里记载的“船舶都会”全景。今后展示遗产时,就可以更好地呈现出海洋商贸“环集辐辏”的盛况,而不是让观众对着沉船凭空想象了。

" I1 X6 j+ N4 x9 b* e' B
平潭历史上航海和水师很是发达(来源:网络)
古代的渔民们在茫茫大海上通过耕路簿决定航线(来源:网络)
海坛海峡水下遗产的保护对象构成(来源:根据福建博物院水下考古调查照片和自摄照片绘制)
新划定的保护区划图(自绘)

说到“对于沉船的想象”,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围绕沉船形成的小环境吧,比如鱼群在五彩斑斓的珊瑚间游弋——比陆上文物的环境生动多了。

. U( f6 D F7 c( V0 z8 }9 a
沉船遗址小环境(左图为网图,右图为海坛海峡水下考古调查照片,想象和现实还是有差距啊)(左图来源:UNESCO水下文化遗产网站;右图来源:福建博物院水下考古调查照片)

同一个画面看在保护者的眼里,却是错综复杂的遗存小环境。虽然现在海坛海峡的水下遗迹多数已经破败到稳定的状态,但海流变换、水温变暖、酸碱环境改变、微生物和有机质富集等新的变化,都可能打破平衡,使遗迹重新面临海洋环境的严峻考验——海水的冲刷、环境的腐蚀、石灰质沉积胶结(对!就是《盗墓笔记》里“海货”的一大特点),萌萌的珊瑚和小鱼,也会被钻孔生物和腐蚀菌取代。

( o0 ?% K* N* s' {' p
海水浸泡冲刷、沉积物胶结(来源:福建博物院水下考古调查照片)和海洋生物附着对水下遗产造成的损坏(来源:《水下文化遗产行动手册》)

而偏偏,海坛海峡是一条活跃的动脉,这里有密集的养殖、航运活动,还有路桥、发电等海洋工程。为了让各方在近100平方公里的文物保护范围内和谐共处,我们文保工作者查遍了当地关于海洋环境保护、养殖、通航规定的文件,限制养殖的规模和方式、船舶的吨位、工程类型、报批程序,划定禁锚区,精耕细作地为水下遗产营造安全的环境。

. E' N7 d6 {' F* V( J6 {3 i+ \
海上工程、资源开采、海底工程、捕鱼拖网等都会对水下遗产的保存环境造成威胁(左上为自摄,其他来源于网络)

对于水下遗存的本体,国际上一般怎么保护呢,说来有些难以置信:临时一点的,就地回填或用沙袋盖上,烧钱一点的,建一个金属笼子罩起来,便于潜水观看。但其实,水下遗产的考古和保护是妥妥儿的高科技行当,沙袋和笼子都是有着充分科学依据的低技方案。

6 k8 l* T* s1 Z) D6 f+ B' R$ L
国外对水下遗产的金属笼保护(来源:UNESCO水下文化遗产网站)

那么问题来了,高技的方案是什么呢?

2 t. @& o- a1 }. n

雷达,声呐,水下机器人

/ o0 }( J# N; B3 m8 Y% j' F

考古队员坐着船勘测水下遗产时,就用上了声呐大面积探测和无损分析技术,确定遗产点范围后可以潜水勘察,也可以派水下机器人(ROV)代劳。但高科技的最重要之处,乃是作为打击盗捞活动的大杀器。

: B- Q% D- A" l
使用声呐对水下遗址进行无损分析(来源:《水下遗产行动手册》)
使用水下机器人(ROV,就是中间的小黄)协助水下考古(来源:福建省博物院水下考古调查照片)

沉船上价值不菲的船货引来了源源不断的盗捞分子,他们除了将珍贵的文物走私到境外,还常在攫取船货时破坏沉船。2005年左右时,海坛海峡的盗捞一度非常猖獗,甚至有海外势力一手扶植起来的定点考古式盗捞,文保工作者几乎已经无法阻止他们了——除非运用高科技的手段。

# p" A ^& q0 P. P/ I
盗捞者离开后留下水下遗存的一片狼藉(来源:UNESCO水下文化遗产网站)

于是这次的保护规划里,我们重点在水下遗产的安防监测上投入了好几项新技术:在水下遗存的周围布设水下声呐和扬声器,或者结合周围的通讯基站安装摄像头监控,声呐警报和监控信号会实时传到我们新建的监控中心。

+ `! G2 ?+ z& e# c" W! U9 I% G
▲用于监控水下文化遗产的声呐系统组网结构(来源:《海坛海峡水下遗址监控防护方案》)▲福建博物馆的郑国珍老先生很多年前就是高科技的拥趸,曾经以提供文艺汇演作为交换条件,将一个雷达安在边防派出所的屋顶上,委托军人监控可疑的船只

转换思路,投奔海洋

- z4 V6 Y5 C9 q( |

有了高科技的加持,水下遗产就安全了吗?非也非也,海洋的管理体制和陆地上可不一样。我们国家的海洋管理被称作“九龙治海”,有九股力量都对海域有着管理权,在平潭有五个部门格外重要——高科技的保护手段解决了硬件的问题,但有了部门间的默契合作,它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效力。

1 z9 T& B# i$ z; n! g% M2 P6 f! Y+ H
平潭主要海洋部门职能示意图(自绘)

从源头上,不同部门的职能范围是由法律规定的。1989年制定的《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是我国唯一一部水下文化遗产法规,加上《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水下遗产专章,为水下文物保护机构设定了系统的职能。但近年来涉海活动越来越多,很多问题已经不能在现行的水遗法律中解决,其他领域的法律公文就成了必要的补充。

: B- W1 L- m# ^2 n9 z
本保护规划对于海洋法律公文的借鉴

厘清了法律条框,就有基础推动文物部门和其他涉海部门间的合作了,毕竟凭文物部门一家之力,还不足以在海洋领域发挥职能。

2 v! ~% ^' a- h0 T5 _
盗捞者通常选在月黑风高、恶劣天气将至的夜晚出手,即使被发现,公安也无法及时出警(来源:网络)

其实早在2010年,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文物局就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展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框架协议”,我们也追随他们的理念,在保护规划中加入了建设联合工作机制的专章,推动文物部门和海渔、海事、公安等部门的资源平台共享、联合执法行动,让文物工作者的海上工作能力,和其他海洋部门的文保意识,能够共同进步!

0 y1 U& q2 E: B% g" a/ t0 ^$ D' G
国外海洋资源规划中探索的海区功能冲突性(左)与兼容性(右)分析,希望在我国也可以尽快推广(来源:《中国水下文化遗产法律保护》)
平潭海事局使用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可以对船舶进行有效监控,此外渔业部门的渔业船舶自动识别管理系统(AIS)、公安部门的治安监控系统、军队的雷达系统等都是文物机构可以利用的海洋管理平台(来源:自摄)

海坛海峡水下遗址公园正在筹建中

5 `& M; s: l+ V/ { A% ?$ B

待沉船们被保护妥当,公众就有机会来观摩这处神秘的水下遗产了。海坛海峡水下遗产可供展示的不仅有水下沉船和出水的船货,还有海风习习的航道,沿岸的码头、渔村、老街等,将共同构成一个颜值与文化内涵兼具的水下考古遗址公园。

公园中,会为水下遗存专门建设一座博物馆,不仅有文物和模型,还会专辟一个浅水区域存放沉船复制品和出水文物,模拟考古现场,打造身临其境的遗存环境;游客也可以坐船在沉船区域和码头间游赏,重走这一小段海丝航道;岸上的古村街巷则是渔村特色和旧时航贸盛况的展示场所。总而言之,遗产高深神秘的一面和生动活泼的另一面,我们的公园全部都要。8 f' w! a8 f/ k8 v! {/ ~
博物馆与对水下遗产的模拟展示(博物馆效果图来源:《海坛海峡水下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其他来源于网络)
遗址公园对于岸上传统石头厝民居和海丝贸易历史街区的展示(左图来源:《海坛海峡水下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右图来源于网络)

结语

' r3 k- E/ \; l

文物的保护规划第一次涉足海洋,我们文保工作者的初衷是能够寻得一个“文化遗产—海洋生态环境—其他生产生活活动”间的平衡。虽然水下文物的保护给我们文保工作者带来了许多挑战,但这曾持续了千年的海上征途,构成了当地文化最鲜明的底色,记录了国家历史上盛极一时的探险精神,需要后人的铭记。守住了文物保护的底线,更高水平的公众开放才可能实现。所以,可以期待一个“颜值与才华兼具”的水下考古遗址公园在不久的将来开幕了!

本文由清华同衡 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遗产五所提供 # n, T( ^3 M1 z: Z& u* C8 U% ^- }. A: b& h" X 2 c& ?+ X! V; c3 p0 @/ S- ?( E1 B+ Q6 u6 X, A$ M( Y0 i) i + O- W9 J; l8 p* ` c- S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城市一隅
活跃在3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