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w) T( E7 e1 o) m # x/ V1 W; @/ \& _% D: e- T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4日讯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北海生态中心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指南》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个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国家标准。
: z7 S5 C3 \) R& {: ]8 |6 X. S 1 e; s% T7 a/ I8 A
. y2 \; F8 v l, U6 f
1 X- S/ n- x. c
, D; V9 \; y4 \( N3 n8 j t# J 9 q( r2 ~7 l2 ~+ R0 \
该标准提出了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的工作程序、现场监测调查和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开展的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工作,确保了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工作有标可依,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家标准空白。
1 z3 f9 u6 f$ @
; u% {! \; E5 N2 p( a# W' o- r4 F
* x4 J# L/ M/ x) Z2 W% U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良好,但局部受海洋资源开发、陆源和海上污染等因素影响,海洋生态系统部分受损,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每年通过海洋底栖动物“增殖放流”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大规模的生态修复,但由于区域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等因素,同时缺乏可指导海洋生态修复工作的规范性技术文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修复成效。 ( e2 c' V6 d5 s+ Y q& H6 {" x
( D8 b. S$ s8 E* V
/ C: _( p( {6 s6 S& n7 d/ H
该标准由自然资源部北海生态中心温国义正高级工程师牵头起草,自然资源部北海生态中心、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东海生态中心、自然资源部南海生态中心、山东省渔业发展与资源养护管理总站等5家起草单位共计15名专家参与标准制定。标准实施后,将为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有效地引导和促进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工作科学健康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 r/ I* `! R3 V# m
/ `! ]0 G4 k) Y4 V/ ]8 J* G ) B1 M7 d) u0 `9 w' ]
责任编辑:岳文燕 5 K. L% X& d5 Q Y
" `) M+ Q, L7 B; \9 t
( @& f+ h/ }; R: x! R, X6 n 举报/反馈 : E4 n) E# ]3 m, R
' Z4 u& X$ Y8 C. y( S
5 l; h1 a) R0 f4 t! a
- C1 B0 z! L' K% q$ i0 D! V: F2 N% w
$ Y! c) c, `0 g- d( _ z6 [0 Y2 q( M# F5 z)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