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3 ?8 o% u4 Y; u% t5 W. c9 `) k
来源:【人民网】
; a- c+ [! `+ p& Q% Y# n# M$ b 人民网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杨曦)据自然资源部消息,5月19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船舶与海洋技术-海底地震仪主动源探测技术导则》,这是由我国主持制定的首项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国际标准。该标准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各国海底地震仪技术性能的提高和数据格式的统一,有效促进不同国家在海底资源调查、开发、利用领域的国际合作。 2 x! {8 y: O Y& O# m% f0 T
长期以来,海底地震仪(OBS)广泛应用于许多国际综合研究计划的海上地球物理调查工作,包括深部地质结构研究、海洋油气勘探和地质灾害预警等,效果显著。海底地震仪探测的技术要求复杂,不同国家生产的海底地震仪在仪器性能和操作流程上各有差异。为了规范海底地震仪的测试验证、评估设备性能、统一成果输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单位共同编制了海底地震仪探测技术国际标准。 " {$ U+ o7 I( U7 X/ B0 y
该标准依托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地震仪,将水声应答、释放机制、采集模式、姿态地震计等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可极大地提高海底地震仪主动源探测的数据成果质量,推动海底地震仪勘探业健康发展。
3 E3 V( ~: S* E8 Y 我国于2019年提出该项国际标准的提案,在2020年3月通过了由ISO海洋技术分委会11个成员国参与的投票,获得ISO正式立项。该标准的制定广受关注,因技术特点和产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专家多次提出不同意见。ISO海洋技术分委会和标准编制组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线上会议、邮件讨论,与各国专家积极沟通,反复修改打磨标准文本,最终比ISO规定的出版时间提前10个月正式发布了这项标准。 g0 C3 x; |9 p; G/ d& G2 G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 O# X" Q* [/ v' J. u& g
ID:jrtt ' h% e$ i- ~7 U
1 q9 V4 c5 A) U# s' I
1 h4 u* Z9 p; p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