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硕果累累i自然全媒体2021-09-06 15:21i自然全媒体2021-09-06 15:21 - 海洋地质地貌图

[复制链接]
& U& M1 Y- M8 T7 S
( m' W! V: m( O1 Z0 U

  199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采用统一的标准对我国主张管辖海域组织实施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截至2015年,完成1∶100万南通幅、上海幅、海南岛幅等16个完整图幅和4个不完整图幅的调查和综合调查报告编制,实现了对我国管辖海域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的全面覆盖。

( _: h0 R/ @( K4 w, }
* o6 O! }( ^" i) l
1 u" M( [/ K" L9 e/ G3 x

  随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组织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3家单位,全力推进成果集成,首次形成了基于此次调查全覆盖实测数据的“一图一库一报告”系统性成果,获得了多项理论认识与创新。

/ c1 S- ~3 f* t6 n& |0 P! [3 c
$ q0 V6 A$ _; [' x
" X9 K8 i- I a' H/ R) ^6 d

成果与进展

% ]& P9 U, i2 F5 m2 x9 m! H
) ?! i( D& ~! m8 W7 [$ o& S
6 `$ b' u% ^8 e

  一是编制了首套1∶100万海洋地质系列图。这是我国管辖海域第一代以实测资料为基础的海洋地质系列图,包括6种基础性图件、19种专业性图件、2种应用性图件,全面展示了20年来我国开展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所取得的成就。

+ B* d6 Z) s/ j
8 n4 y' }% R8 B+ [* Q
' c9 B8 f) ?. S; j" i: g

  二是建成了标准统一、结构合理的中国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空间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中国海域16种调查数据、5大类分析数据、10类成果图件,共计758个数据集,为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全面高效的数据服务。

, V6 E1 {; H5 v/ X
, D( l, A/ J- B; b7 a
O5 S4 S5 W3 h2 {

  三是形成了一套“志书性”的著作,可作为海洋资源勘查、海洋科学研究、重大工程建设、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权益维护的工具书。

( M" E; w% X( d4 ^6 G
/ H( o$ W! i' t
( N& w. F% d9 m- }/ i

  四是刻画了中国边缘海地貌形态。依据形态与成因、内营力与外营力、分类与分级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先宏观后微观、先群体后个体的分析组合方法划分了四级地貌单元;阐明了海域基本地貌格局:宽广大陆架和沟—弧—盆体系是中国东部海域主要地貌特征,多类型陆架、海底峡谷群和深海平原则是南部海域主要地貌特征。

: z2 ~9 J6 a. y0 V: E; O' ]
7 l7 G; e+ M' z1 R) @6 P
! }' o) m2 E8 Q$ c0 E) a

  五是揭示了中国海域重磁场特征。重力异常场直观展示出了中国东部海域“东西分带、南北分块”和南部海域“东西分块、南北分带”的构造格局。异常显示出东部海域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条带状走向和南部海域团块状特征。

& @$ |5 Y- S+ Q% }# h
- l- g) z2 f$ K; J1 }
4 n+ T, J" R- m9 A" D4 T3 j* [5 Z

  六是编制了中国海域及邻区构造单元划分新方案。提出了“东亚洋陆汇聚边缘多圈层相互作用”理论模式;系统查明了中国海域断裂发育特征;揭示了中国海域深部壳幔结构。

, Z9 E; c7 C' o" h& F2 D, E$ g
# C6 }9 r; T' T
/ `5 z- D5 V- U( B- f8 G2 n

  七是厘定了中国海域地层系统。制定了中国海域综合地层分区方案,从整体上反映了不同构造单元的地层发育特征,从层序地层的角度揭示了东亚大陆边缘中—新生代的构造格局与沉积演化规律;系统总结了中—新生界地层发育特征和规律。

% y5 b R3 B' c5 g$ o7 l( `
+ t/ A G1 O& ~; Q; t- K' n
) y7 [) \/ \3 r9 {

  八是揭示了中国海域晚第四纪沉积演化过程。系统地揭示了沉积物区域分布规律,总结提出中国东部海域“大江大河—大三角洲—宽缓陆架—深水海槽”条带状沉积分异模式和南海“短源性河流—多类型陆架—高角度陆坡—深海海盆”的环带状沉积分异模式。

. W7 C8 s" |5 W+ ]" r5 P
" P5 G v) L' h$ B) s% [3 ]- y. `* o" v
# v* K$ l& e; n2 Q: K" L

应用与转化

" J5 {8 [& d7 [( e5 Y9 H4 t0 c+ ?
4 S1 h2 B% E8 P% x% `
% ]/ s! o! o" z% \$ C3 J: f

  通过一系列研究和对比,工作人员总结了中国海域成矿成藏规律,有效拓展了南黄海海域的油气资源领域;对我国管辖海域38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油气新区、新层系分布面积达120万平方千米,圈定一批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远景区,石榴子石、金红石、锆石等重矿物资源潜力区,建筑用海砂潜力区、热液资源区等。

l3 p; N0 t# @2 Q" N3 C* y) N
/ G8 T9 [- @/ z- L7 a. _
8 i. W2 A }, K, u5 C9 ?& e* z: O# A

  相关成果还支撑了生态文明建设。例如,建立了全新世以来黄河、长江和珠江三角洲演化模式,揭示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三角洲地区陆海交互作用的影响机理,服务于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定量评价了辽河、黄河、长江、闽江和珠江五大河口底质重金属污染程度,为改善河口地区海洋生态环境提供科学支撑;系统总结了渤海海峡、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跨海通道主要灾害地质类型,为跨海通道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合理建议。

9 l" k7 k; b; }
2 L6 r* b' d% z+ J) _& \
$ C" T2 O* n% N. H

  此外,工作人员建立了多维多参量立体综合野外调查、多源异构大数据相互约束和验证数据处理、中国边缘海海洋地质系列图编制等3套技术方法体系,提升了我国海洋地质调查水平。(中国地质调查局供稿)

5 F3 l. U7 q. w$ I% ~, i
9 ?. G9 x6 \, P8 g9 ]: y
' I$ w" P x( F7 h/ N; w
举报/反馈
2 N) H# V; Q/ _; C
( O2 b- K" Z+ k0 x+ y" g 2 N) T& y/ V8 m: Z h- m- l* Z5 n ' v' m/ ]" S1 x; S5 K D Y0 G/ W, K( f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冰死铁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