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T6 v9 a; N1 S8 P+ |9 x
“送王船仪式与海洋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泉州举行 0 c! z/ I0 Q8 m) D* C& b$ s
送王船见证“海丝”文化流播
|9 \' N. f2 q1 a! C3 P “送王船仪式被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的相关社区视为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马文化交流交往的一个文化纽带,更是中华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传播与交融的生动例证。”昨日,“送王船仪式与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专题学术研讨会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研究员在开幕式上如是说。
8 A4 ^6 M+ w( s* b3 x k, n □本报记者 陈智勇 通讯员 杨继泉 % v6 v# \3 L# {+ C8 t
研讨
, c4 J! P# M. e 专家学者在泉畅谈 送王船民俗 ' d2 \# t' V. a& X$ P" r
17日晚,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项目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牵头组织,福建省文旅厅协调推进落实申报工作,申报文本包括福建泉州、厦门、漳州三地的多个代表性小区及群体。 9 M: M1 S y6 q4 n
此次“送王船仪式与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专题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中国宗教学会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民俗学会、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泉州师范学院中国泉州文化遗产研究院及泉州市区民间信仰研究会协办,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泉州富美宫董事会承办。吸引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厦门大学、华侨大学、泉州师院等高校及泉州、福州、漳州、厦门等地博物馆、研究协会和宫庙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参加盛会,畅谈送王船民俗活动保护和传承工作。 ) f( p3 V! k: `1 S& @
此次学术研讨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参与主办的第四届民间信仰研究高端论坛。
$ H' [% Y' Y5 j- q 源流 - [9 y% f8 S) f) w
送王船是王爷信仰的核心仪式 & B) I6 K$ O0 d6 |* d# q$ p, l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我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禳灾祈安的民俗活动,随着海上贸易的广泛开展,逐步从我国闽南地区传播到东南亚地区。 . a6 B0 O& Q9 J9 y
“送王船是闽台地区和东南亚华人社区王爷信仰的核心仪式,传递着人们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的理念,为推动多元社会和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对话资源。”郑筱筠说,送王船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不仅承载着海外华人乡情,更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承。现在充分挖掘王爷信仰、送王船仪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是当代新经济带和文化带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新举措,对于推进全球海洋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y/ }( \) s2 q3 a* ]; \1 F2 Z& d 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民族与宗教研究所所长杨文法表示,“送王船”申遗成功,体现了王爷信俗及相关仪式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 |/ B; s x) g& K& B; }# U4 Z) y 泉州富美宫董事会董事长陈淑贤回顾了富美宫自明清以来的发展历史,以及王爷信仰从闽台传播到南洋的历史过程,并对三十多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对富美宫的学术支持表示了衷心感谢。 % v7 h- q- Y4 V% m* g+ K
本质
# Y1 W b; I V 送王船文化背后有美好祝福
% C1 K5 Q% ?6 R/ z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王爷信俗的跨境传播、王爷信俗的功能与特征、王爷信俗的田野研究以及泉州富美宫的王爷信俗传承等,分享研究成果。同时,举行了“王爷信俗与海洋遗产保护”圆桌讨论会。 . d5 t# A6 k K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汪毅夫先生,阐述了古人对“疫鬼”的认知、情感和动作,对“疫鬼”态度的古今变化,以及王爷信俗由闽入台的历史过程,并着重指出“顺了它的演进的历史去解释”(顾颉刚语),我们对王爷信俗及其送王船仪式方能有更好的了解和理解。
, C2 }" M- R( [+ e “王爷信仰是闽台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王爷神多、王爷庙多,信众多、信仰活动多,影响大,体现了闽台民间信仰独有的魅力。”福建师范大学林国平教授说。 3 J# m V% l! ]5 r- T* r
泉州师范学院吴幼雄教授从“驱瘟”与“和瘟”之对立统一关系出发,分析比较了儒、释、道三家对二者的认知差异,即儒家对“瘟神”是“不戒而杀,谓之虐”,释家的态度是超度“疫鬼”幽魂,道家(和民间信仰)方面则演化为赠送彩船模型以示祝福,并指出三者之间的差异体现了今日闽南文化里“送王船”文化的本质。 9 A; X) h+ y4 S- d. a# l' M) c
启示 & \, b$ G5 z$ g5 p$ v1 |
泉州多项目可申报人类“非遗”名录
! {, N. w% D, Q8 Z* j& A 泉州作为全国“非遗”大市,现拥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05个,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4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5个,是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 0 ]* H7 k5 U2 t1 v
“民俗类‘非遗’项目是泉州‘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市级以上‘非遗’名录的有58项,‘送王船’是其中典范,传递着人们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其承载的观察气象、潮汐、洋流等海洋知识和航海技术,是人们长期海上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此次成功入选人类‘非遗’名录,为保护好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新机遇。”泉州市文旅局局长陈惠平说,多年来,泉州市坚持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区保护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持续推动“非遗”进校园、“走出去”,率先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扩大泉州“非遗”的影响力。 # T6 K5 d( e# K* d( n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员、《中国宗教报告》主编陈进国主持了此次研讨会的开、闭幕式。他认为,泉州“非遗”项目别具特色,还有多个可以申报人类“非遗”名录,有些项目可以考虑联合申报,例如,可以推动南安诗山、安溪金谷的郭圣王信俗与新加坡等地的联合申报;还有永春岵山的清水祖师故里、安溪蓬莱的清水岩与海外的清水祖师信俗联合申报。 / ]; M# d% P4 w; M" k& t
新 闻 链 接
6 _ `7 \# B+ j% A U6 A9 p/ r 120年前账本见证送王船悠久历史
$ [4 R: y7 r3 h! k t6 C2 z 23日,与会代表还将前往泉州富美宫所在的历史文化街区参观考察。泉州富美宫拥有悠久的“送王船”历史传统,该宫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数百年间分灵遍及闽南、台湾及东南亚,其中仅台湾就多达2000余处,被闽台民间尊称为“王爷总庙”。 9 W. n L& @' @4 k2 h# R1 C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富美宫内还存有清道光辛巳年(1821年)立的《重建鳌旋富美境武圣殿萧王府行宫》碑,该碑充分说明了富美宫的悠久历史和规格。 7 E# z* N: y# T+ C/ a0 d% f! d6 @
前段时间,在清末泉州城南一家“新协丰”的账本文献上发现了光绪二十五年(1899)八月初三“捐富美送船彩”的记录。这比日本人前岛信次所记录的1903年漂至苗栗县的泉州富美宫王船还要早。这些史实都充分证明了泉州送王船仪式的年代久远及其遗产本真性。
/ q9 X' {" i6 h) v 此前,山东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曾在北京参与此次“送王船”申遗文本的审定,在叶涛教授看来,深入的学术研究和扎扎实实的成果展现,是泉州、厦门、漳州三地多处的送王船仪式入选非遗名录的关键。 ( b4 P7 j! I( M$ A
来源:泉州晚报2020、12、23 0 H5 ?' x) b6 B" ] \
$ @& r$ _: B4 g9 s* e1 _# [/ j: p0 k" ^; c8 J
$ O" q" ?% K: V. _9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