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1 h7 @7 e8 V' G
" ?% s. w/ P4 \ V2 I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名言”对海洋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做了最直观的描述,可是,在广袤深邃的海洋中,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真的就这么简单吗?走,本期的海洋欢乐谷,我们一起来看看海洋里的摄食关系,看看海洋生物吃些什么以及被什么吃。 5 O. o4 i! L4 `' C* W
海鲜大杂烩(图片来自百度)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生态学对食物链的定义如下:“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吸收的太阳能通过有序的食物关系而逐渐传递的组合”,也就是说这食物关系链的起点是藻类等能利用光能生产有机物的生产者,终点是捕食这些生产者的初级消费者或者捕食初级消费者的次级消费者。若干条食物链相互交叉、相互联系,便形成一个食物网。海洋经典食物链分为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两种基本类型。 & X+ H( t* u, s q
常见的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图片来自百度)海洋食物网示意图(邵广昭. 1998. 海洋生态学)高度概括版的牧食食物链:浮游藻类→ 浮游动物→ 鱼类。1969年,Ryther依照海区差异而将海洋牧食食物链分为为大洋食物链、大陆架食物链和上升流区食物链三类。
/ [% |9 ` N- S: q: V7 ~: [
& o9 ]( [* e, J2 c2 Y
- q- ` x B; V/ x; e8 `- s 海洋食物链当然,三类海区的食物链环节数并不是绝对的,比如上升流区以个体较大的硅藻(或链状硅藻)或甲藻为主,但也含有小型和微型的浮游藻类,也存在着较长的食物链。
. Y+ P j Q& W1 w ! f) I4 Q+ L5 b: O
$ Z$ o0 I, o+ n% R+ h 章鱼捕食螃蟹动图(图自百度)看过了牧食食物链,那么碎屑食物链呢?碎屑食物链就是以海洋生物残体及其排出的粪团颗粒物等海洋碎屑为起点的食物链,这些海洋碎屑可被食碎屑的消费者利用。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能够利用碎屑的这些消费者本身以及更高营养等级的消费者都会产生新的碎屑,再被食碎屑者利用。此外,碎屑食物链与牧食食物链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营养结构,而是紧密联系的,二者形成了一个营养结构的整体。 * h, \+ n: n4 [& {. R
虽是“碎屑”,但是碎屑食物链在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可不容小觑!碎屑食物链支撑着底层顶级捕食性鱼类(通常都是主要的渔业资源,例如鳕鱼)的产量,而开阔大洋中的底层动物则完全依靠从上层沉降的各种类型的生物碎屑而生。 - d) C, I: ^7 V% i) X
那么有了“经典”海洋食物链,是不是也有“非经典”食物链呢?哎嘿嘿!这便是微食物环啦!
& L8 A/ j' K/ }( e 在经典食物链中,人们认为海洋异养细菌在生态系统中主要扮演着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分解者”角色。随着海洋生态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流式细胞多参数分析、现场 PCR等)的发展与运用,人们在20世纪80年代发现海洋初级生产的产物不仅有构成浮游藻类生物量的颗粒有机物,还有大量溶于水中的溶解态有机物。这些溶解态有机物与来自动物排泄、死亡残体等过程形成的溶解有机物一样,大都不能被浮游动物吸收,但可以被海洋异养细菌吸收并用于自己的生长,这个过程成为细菌二次生长。异养细菌可被鞭毛虫、纤毛虫等原生动物所摄食,而后者又被小型浮游动物(比如个体较大的原生动物和轮虫、桡足类幼体等)所取食。于是Azam 等人于1983年将溶解有机物通过细菌二次生产后形成的异养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摄食关系称为微型生物食物环。微食物环作为海洋食物网的重要组分,在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成为目前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2 e3 L! ^' m( c$ C
- c$ ^' u2 _: O x2 { 参考文献
) @' c6 Y7 h: _ Azam F, Fenchel T, Field J G, et al. 1983. The ecological role of water-column microbes in the sea. [J].Mar Ecol Prog Ser, 10: 257-263.
/ G' Q( x; I0 m/ R) t: T( \% V4 ] Ryther J H. 1969. Photosynthesis and fish production in the sea. [J].Science, 66: 72~80 3 P3 B7 j1 F. ~9 o1 d+ |
沈国英. 海洋生态学(第三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M7 e' C2 B" ]3 s
备注:
( h3 }: n+ `6 |6 b* E U% U# k 本文中“植物”的一词的使用,沿袭了传统生物分界系统中“植物界”的划分和对“植物”概念的理解。 + ?( {5 l% B$ G' ?
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新近的系统发育研究刷新了我们对“植物”的认知。真核生物有SAR 超类群、泛植物(Plantae)、古虫(Excata)、变形虫(Amoebozoa)、后鞭毛生物(Opisthokonta,包括真菌和动物)五个支持率高的单系类群。其中,泛植物(Plantae)包括各类陆生植物、绿藻、红藻和灰胞藻(Glaucophyte)。详细研究成果见下面的链接: 4 a6 W' K2 f( P- z, r5 B: ^
http://daily.zhihu.com/story/4701530?from=timeline。
9 b) }- }( d, z$ f/ u# w 3 n6 H* X H M9 x0 q; R
征稿启事 3 e+ t" L5 \: J# f) @6 m G6 X+ ~
朋友们,欢迎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海洋欢乐谷投稿!无论是文章、摄影、漫画、美图、动图、视频还是音频,只要稿件能体现出海洋的奇、趣、美,展现海洋魅力,我们都来者不拒! {# x n1 R# s" k
稿件一经采用,即可获得相应稿酬! 0 E6 [' U. G( p; h9 O) A9 V& R2 m
来稿请发邮箱: # t4 d: J2 v. L2 l& b: n
haiyanghuanlegu@163.com . T- R& {7 E3 B( i2 {. ?; H8 n
期待与您相识! 1 W# ?0 R0 N0 S0 D$ P0 L
http://weixin.qq.com/r/bkMDG7vElObrrf949xZ8 (二维码自动识别) , ^8 O8 c% b6 K% A4 U. f) n% B
7 d7 k! i5 H ]2 j5 J8 S9 y6 h1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