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U& V+ f1 i. G, j/ l& @
( G+ _2 B, R6 a: `8 c+ X6 ?
新华财经北京9月28日电(记者安娜)当前,我国正着力提升传统能源转型速度,聚焦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等领域,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中国海油作为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主力军,在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攻关方面进展如何?记者近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李中。 : k7 I2 R4 l9 ~9 K3 }$ I% v
+ Z4 g! s0 E/ @6 e b3 f% f
& \7 q9 m: i6 U5 y; h3 n
5 |5 p$ ]. F% l/ R& ~/ W ( F. m* ^1 s. {- b% x! z7 d& G0 B; R5 P
/ v7 g# X- N5 Q# f 图为李中在海上一线工作
* j2 Y e( j. P; n! e 5 D$ H& @' c, h) n2 d) ~; y" M7 E
& w( f0 i$ I% U7 } 28年增产逾16倍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大有可为 / q; w" {0 ]' J8 v: `. k
/ v: V: y( v! \. `, y' s7 n
0 j1 c" R$ Z- J: M" \" r 记者:您有近30年的海上一线工作经验。据您观察,这些年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有哪些变化?
. Y* p2 W( q; Y ; Q" w2 F y4 t9 e' o3 x
6 D: H7 i. v7 N6 D: ~) U
李中:我是1994年毕业到中国海油南海参加工作的,当时国内油气产业的大背景是1993年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现实情况要求自产更多油气,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8 w0 G/ s! Q3 }; ^ : l4 I! L& p% A+ j6 |4 f
) t6 h, f& E* A) w$ D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要端牢能源饭碗,必须着力油气增储上产。而海洋是油气资源富矿。据统计,过去十年,在全球大型油气田发现中,海洋油气发现数量、可采储量占比均超过80%。这也意味着海上油气增储上产大有可为。
$ q$ L5 b7 u$ F' Q! Z7 I" d
, {. f( b8 {/ B$ o, p$ v
- {0 D+ Z# B: U; i7 d 2022年,中国海油油气总产量达1.2亿吨油当量,较1994年增长16倍多;国内原油总产量5203.7万吨,同比增长339.4万吨,增量占全国总增量的60%以上,渤海油田成为国内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 5 y+ C ^% ]- M5 J5 A1 l6 x, }5 ^
/ T# R& X% S" d) ?0 Q# Z + F( ]: `. X% D* [" @: {
产量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我国海洋油气勘探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今天,我们的钻完井技术,已从最早的浅滩钻井,走向深水、深层、高温高压等高难度海上油气开发。钻井装备也从最初的一个小井架,发展为我们现有的深海舰队,目前中国海油已拥有具备3000米水深作业能力的奋进号、HYSY982等一批先进钻井平台。
2 {1 M/ j2 u2 X4 ]& q/ D4 @ ( c8 b V" b1 \; X
! {- M, t: @( D; ~" o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海油将在更深的海底、更远的海域寻找油气资源,并实现高效开发。在走向更深、更远海的进程中,我们也遇到很多新难题,井震融合钻井风险识别技术、极窄压力窗口钻井技术、井下监测和高速传输技术、智能完井技术、智能钻机等都将是我们下一阶段研发攻关的重点目标。 * L& [! J+ G( R
$ z+ D" Y. i9 A1 y7 |! V
# }' s; ~( J: N+ o
9 v5 k% D. A! _# [: U
# j" x3 B: v8 f4 W6 z2 c 6 R$ A* R# `$ K$ q
图为海洋油气钻采平台 * ?/ x. b& f+ p: }3 c# ~7 X) l8 T
! `) ^* _" q9 K( ?8 Y4 v3 T. h
创西太平洋作业水深纪录 我国深水钻井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7 v, L# P- |6 v; x$ M' t) |+ f ; d! b" }, ]/ O2 w
记者:业界判断,中长期内,海洋油气特别是深海油气资源将成为重要资源接替区。中国海油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攻关进展如何?
' {2 d+ I0 a. e
: M% A5 Y! [3 c9 H/ J# t$ K: } % F4 m9 \- M2 k, _$ q+ M+ b
李中:我国海洋油气资源丰富,其中南海油气资源量高达350亿吨,深水占比2/3以上。当前中浅层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日趋成熟,未来深海油气资源必然越来越重要,将成为重要资源接替区。中国海油是开发深海油气的主力军,在深水油气开发方面我们已有较大进展。 & E1 O- ~) }% M& v
, `( ` p! @; j+ Z. G ; x( T+ r1 d$ C( d* _. b
2021年6月25日,我国首个自主设计建造的千亿方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成功投产,勘探开发能力实现从水深300米到1500米的跨越,标志着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全面迈向“超深水时代”。截至今年6月30日,“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已累计生产天然气超50亿立方米,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清洁能源保障。这背后,是中国海油技术人员近20年的不断探索创新和积累沉淀。
7 p7 Y$ t* |: f i: j/ { ( O+ Y" b, J# S1 j
; M9 Y! o; X, ]# Q
. [; `: a, }: p s( G) ?
. _9 t# f# I+ }4 w 2 c$ V0 |8 C+ G, h
“深海一号”气田总体示意图
9 J7 \. z3 X c, S, J% F4 q1 F - b! ]1 w0 V' o8 ]! o1 `
9 ]+ l( r& |) y5 d, P
开发深海油气,软实力和硬实力缺一不可。在硬实力方面,中国海油已在深海装备领域打造了以“五型六船”为代表的深海舰队,包括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深海一号”能源站等,这些大型装备为中国海油走向深海提供了硬件保障。在软实力方面,经过十余年发展,我们研发了不少关键核心技术,在部分核心技术领域已经可以领跑。比如深海井口建立的技术,由我们牵头起草了ISO国际标准,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 ' _7 G$ ?- m% C" E( N* e$ J
0 M/ s! T1 R" T3 S5 [' f/ F" M
目前中国海油深海钻井的最大作业水深达到2619米,创下西太平洋作业水深纪录;最大钻井深度超过5000米,压力超过70兆帕,温度超过175摄氏度。我国深水钻井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 I, ]: o. S! S( s* b& s6 H
& E' v/ l# P3 K0 }: ]" h( L8 k 除了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我们的科研团队在超高温高压油气钻采、卡脖子关键装备攻关、数字化、绿色低碳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如乐东10-1超高温高压气田开发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水下井口、水下采油树等制约深海油气开发的装备已实现国产化,正在推广应用。
) B9 }) s1 O5 @1 d+ u8 w9 o/ `
5 F6 ]/ g5 ?1 Y( _" l ' X8 D1 Y4 p/ a) I# `# \
数字化建设走向深海 国内海上油气井在线监控技术研发获突破 & e0 p- S6 `0 I
' w e- |( b# }8 x) X6 N
% b. `; d; B: T6 j
记者:数字技术对于海洋油气特别是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海油深海油气田智能化建设情况怎样? # D9 ^# J$ i. p( U( _
, u8 |8 S0 `: h8 m" E
0 `0 b; E8 }) k% ~7 q
李中:现阶段,我国油气田领域的智能化发展已进入“深水区”。此前,我国首个深水油田群——流花油田群完成远程数字化操控中心主体建设,转入试运行阶段,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领域数字化建设初步从浅海走向深海。目前我们正在整合行业力量,构建和完善智能钻井所需的系统整体架构和统一数据标准协议,针对海上钻完井风险高、投资高、数字智能化要求高等特点,探索研究智能钻井数据监测及高效传输前沿技术,初步构建海上智能钻完井典型应用场景,提升风险管控智能化水平,降低钻完井作业全寿命成本。
- ?+ J, d0 C& \" K& q9 U5 W( a ' L* }+ p6 t! A- E! Z2 L
_6 ~4 ]( n& ?% t c+ [
近期,我们科研团队进行的“海上油气井在线监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已通过验收,经过上千组实验和测试后,找到了适合井下特殊环境的光纤“防护服”,完成了海上油井高精度、高密度通感一体的光纤监测系统方案设计和工程样机建造,实现了高精度分布式温度、压力、声波监测,建立了油井光缆可靠性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填补了海上油井监测空白。这套监测系统已在山西临兴气田应用,为气田的生产作业优化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撑。
8 s9 R- I; V J9 A2 Z
5 P3 m8 I- F5 x" y% w6 ]2 x( G 8 m" A. d; r- I; M- U
深海油气开发任重道远 我国太古代地层开发技术攻关仍在路上 - [: l# Y$ R/ I0 x$ y/ W
2 n f$ Q! a: k5 j2 B3 F8 Q 8 j' {2 L% M* [/ R* P1 X
记者:从技术层面来看,当前中国海油在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方面还面临哪些难题,下一步将如何着力?
( R( j2 `2 a$ E& H6 p3 {% i H ! @' c# M" r6 M0 j, ?5 v
+ J9 r" O! u8 x' W% G$ ^ 李中:当前国内深海油气开发,已经从常规深水开发迈向深水高温高压、深水深层开发阶段,这些油气田开发的难度是指数级增长的。
9 f) t$ H( U6 C $ l, ]7 P, u V. w- a
M6 S/ S+ Z( i
如正在建设中的“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将比一期工程面临更多挑战,其所在海域地层条件更加复杂,钻完井作业同时面临深水、地层高温高压等世界级难题,钻井总井深超过6万米,是一期工程的2.2倍,压力达到69兆帕。我们研发团队通过多年攻关实现了11项关键技术突破,其中6个“国内首次”。我们创新研发构建的深水高压油气开发钻完井核心技术体系,是实现此类高难度深海油气开发的关键。 - n! x% A+ g* J, v$ e! D
$ w( g! O$ K) d* s; u) z
b- J$ \0 H# R: l# f: T 从2022年12月30日“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开钻至今,我们已经完成全部井非储层段钻井作业,逐步推进“钻井、完井”作业转换,并于千米水深种下3棵采油树,钻井提速超20%,目前正在采用“边钻边完”模式进行剩余井目的层作业。
+ c' U& I& D0 p* l$ q8 [, C c % K: y+ R, n! J+ [
- A* C7 h& n' C/ }1 k7 D6 R 此外,我们勘探发现的宝岛区块,是国内首个深水深层油气田,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升技术实力才能开发。 5 ?$ t, E2 ?3 n, ~
1 A( C c& ]8 M2 r, F! c
; l. S" R# B( C+ R “深层”是未来中国海油增储上产的主阵地,在深部地层压力、井壁稳定、可钻性等方面,都比常规井有着更为复杂和苛刻的条件,常规技术无法满足超深井高效作业需求。在这个领域,我们面临的地层比陆地更古老,目前发现的深部主力油气层大多形成于太古代,地质年代距今最长可达38亿年,地下的情形极为复杂,叠加最高可达248摄氏度的超高温,目前的技术还难以完全满足海洋深层油气高效开发的要求,还需针对超高温、极硬地层环境开展配套装备、技术以及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攻关。 & x1 Y3 t9 k0 T4 h' G9 |' T# Z2 o
5 N0 P# `, m X$ K4 I0 X1 z
- f1 \, b$ Y/ l* ^
深海油气高效开发任重道远,我们还有很多难题待解。前沿技术的攻关和关键装备的研发关系着我们能否钻得更深、更快。唯有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做中国设计、铸大国重器,我们才能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才能端牢能源饭碗。
& U! B2 o9 i9 } ! y3 ?+ @* |- b+ s* K# Q
1 D0 s$ ^* F3 n4 k# s; s
3 J4 n* z+ S- c8 `" q* h* e # a$ }7 n6 C9 s- @5 x$ G* I
( I* H) g8 v5 G" G7 r% S5 p
图为深水高温高压气田测试现场
$ c- A, I, R) Z$ B {5 f 2 r7 ]" R2 e. I: o
( L1 ^& _4 C! D, E+ e, L# R
编辑:刘润榕
. g- z3 D& N5 D/ s5 |, U2 U+ c5 W R5 B# s8 [, H
" J% t& v) F) ` }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9 T* K+ `* F1 \2 M 5 q6 z, p) k1 O$ Z' H: H
0 w V4 o% m) o8 h8 B2 I' K4 U 举报/反馈
Y. e4 {! M5 Q+ M
% k' w; z1 h( V. b9 Q# k
) |7 g! H' X6 M" `
& G! R5 h( t4 f% n0 w9 g( B
# s7 Q9 X9 @( ]) t7 ]$ n
7 W+ |$ b# k6 I/ w6 G9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