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奇马已经过去,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台风到底是什么? - 海洋热带风暴

[复制链接]
7 M1 B/ I9 S7 k' K
" l1 N+ f6 i9 Q- S) D
' q: k( i' D2 b! r0 |: v3 V
+ m* G$ ?/ }0 {7 I2 W6 C+ C, _8 v

导言:台风“利奇马”已经过去,作为今年第一个,也是最强的台风,已经造成中国沿海城市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福建等6省(市)651万人受灾,145.6万人紧急安置转移。其中在浙江省境内已经造成32人死亡,16人失踪。

9 x. @. Q: C. r' b. Z5 S- h( M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我们只知道台风来了,企事业单位都会停课,更多的只是躲在家里,看着水漫金山。等风暴褪去,却是一片狼藉。这仿佛是每年夏天中国沿海地区的主旋律。

3 v5 g6 b% W6 z3 X7 Y+ h) q2 H

那么什么是台风?台风是如何形成的?台风为什么又会经常光顾我们呢?

/ _( z! o! C5 `: O4 Y. r
; v# }1 m3 Z. `4 X$ v

1、台风利奇马奇袭中国

; w" E) V% }) Z5 D+ y( Q) s

这几天,占据各大媒体头版头条的非“利奇马”台风莫属了。作为今年的第9号台风“利奇马”(Lekima),取名于越南,是一种水果。

4 F( C) J4 K( W

8月4日,在第7号台风“韦帕”逐渐消散之后,第8号台风“范斯高”和第9号台风“利奇马”相继出现于西北太平洋洋面。

9 |0 B5 v% Z% [+ |4 B
/ x, t% w% w* m& a7 G3 T" ~

经过3天的蜕变,“利奇马”突然于8月7日晚上加强为了超级台风。

! a; d" `5 Q, E6 ~2 {

到了8月8日早晨5点的时候,其中心已经位于浙江省象山县南偏东方大约88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

5 P8 Q; @: ~4 W# m$ Y# O

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已经到达了16级(约5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30百帕,七级风圈半径为250-38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为60公里。

! m- f. T- ~* Y
% T H" u% b% ]( R4 _; V: G

要知道,衡量风的威力是有一个国际标准等级的,相邻两地间的气压差愈大,空气流动越快,风速越大,风的力量自然也就大。一般台风等级最高风力为18级(>70米/秒)。

5 z3 @& k8 f7 ` |8 s% a& v

当风力等级达到9级(20.8-24.4米/秒)时,就能小损房屋了;当风力等级达到10级(24.5-28.4米/秒)时,就能拔起树木;当风力达到12级(32.7-36.9米/秒)时,已经拥有极大的摧毁力量了。

/ c5 A: S9 D# R L) y

“利奇马”的中心风力却达到了16级,也就是人轻轻松松就能被大风给卷跑,房屋能被轻松掀翻,大树能被轻易连根拔起。

8 H8 Q5 i( t- k( M ?. x2 ]0 p! [
A) w; [, ]5 i' Z! h
2 i' @( H5 A2 V% C- t5 r
! \0 g7 r+ G0 ^ t" L9 s
, g6 H' k6 [- d7 h) F+ }1 Q; h2 P1 ~
' y1 Q! Z/ [& }1 e4 Y+ ~3 l+ n3 v. b9 M
; X4 p* Y; v) d: Y# T

为了迎接这个恐怖台风,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福建等6省(市)都严阵以待,打起了12分的精神,警惕防范“利奇马”的影响。

% n& M4 {% N$ T& F S

8月9日,“利奇马”甚至将风力等级提升到了17级(58米/秒),俨然已经成为了今年西北太平洋上的最强台风,并且成功登陆了浙江台州至乐清一带沿海地区。

7 W4 J* C s. a# c3 w* s- i$ ^' e
" F2 M. a L8 b7 l3 G! v6 x; S& f2 W7 G. u
' @! F% u7 h5 M& i
. {9 _. U: r$ |8 {

就这样,“利奇马”以摧枯拉朽之势,沿着中国的东海岸线一路北上,途径福建、浙江、安徽、上海、江苏、山东等6个省(市)。

: ?( l. [3 }9 R' l/ n

在沿经浙江省时,共造成了32人死亡,16人失踪;而穿过上海,到达山东省境内时,也造成了5人死亡,7人失踪。沿途共造成了651万人受灾,145.6万人被紧急转移安置。

! j( z: A! M! w7 t1 C

台风过后,造成了太多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那么如此巨大的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呢?为什么总是光顾沿海地区呢?

0 e2 z' ` Y: {8 W/ E 2 N% X+ T2 @5 ^4 i9 g

2、飓风、台风和旋风

* X9 N9 y C) G# ?7 C" [

我们经常会听到或者看到美国媒体报道,国外发生了飓风灾害,而在国内却经常听到台风。那么飓风、台风和旋风有什么区别呢?

0 U9 c) j4 G- C4 C& D0 G

飓风、台风和旋风被认为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风暴,这种风暴主要发生在东北大西洋(包括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西北太平洋(包括中国南海)和孟加拉湾。

/ E: j3 ~. v! e ~
7 d1 \ t5 B% v

生于大西洋、加勒比海以及太平洋东北部的被称为“飓风”;

3 }* M+ y8 ~% Z' A

生于西北太平洋和中国南海的被称为“台风”;

1 |& G" L) B# w0 X( R* r

而生于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的被称为“旋风”。

5 v7 o% o' {; ?4 {. c/ w: Z0 P
7 f$ o* e% j3 _9 }

这种热带气旋往往会形成狂风暴雨,是地球物理环境中最具破坏性的天气系统。

2 o( x& j; I+ z( ~3 M. q+ M

经过人们近百年对热带气旋的观察和研究,人们对飓风、台风和旋风的认识有了明显的进展,但是关于飓风、台风和旋风的形成机制和其路径突变和强度突变的原因仍然是当今世界尚未解决的几大难题。

2 ^) E m3 P2 `% N- d
& t5 J. g n+ g, \% S
+ K1 C- S# k8 @' I3 u7 k. u, X3 y' w
1 C+ }1 W: ^5 _, p4 A

而关于目前热带气旋形成的现有理论,科学界普遍认为热带气旋的形成必须具备6个条件:

/ s' ]. v* W a- T4 k" V3 o

海水的表面温度不低于26.5℃,且水深不少于50米。这个温度的海水容易造成上层大气足够的不稳定。

" z# X- H& z+ h/ W: @ e

气旋中空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迅速降低。这样容许水蒸气潜热的释放,而这些潜热是热带气旋的能量来源。

7 f; `$ l! A) o) ]8 }

潮湿的空气,尤其在对流层的中下层。大气湿润有利于天气扰动的形成。

2 R/ e& N- @' j- d; k1 x

不强的垂直风切变,如果垂直风切变过强,热带气旋对流的发展会被破坏。

4 Z- x' q8 d( Y6 P7 m- ~& ~

需在离赤道超过五个纬度的地区生成,否则科里奥利力的强度不足以使吹向低压中心的风偏转并围绕其转动,环流中心便不能形成。

一个预先存在的且拥有环流及低压中心的天气扰动。
- E* |8 d; k; m+ D1 ?4 Y% Y

众所周知,地球拥有浓密的大气层。由于地球自转离心力的作用使地球成长为赤道隆起、两极稍扁的球体,使地球两极位置的半径小于赤道及其他位置的半径,而万有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Q [; F1 y8 r$ z1 I. h

当地球快速自转时,产生的强大离心力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上空的云气容易远离其旋转轨道而沿着螺旋轨道向南极或北极移动。由于极地位置的万有引力大于其他位置的万有引力,因此当云气移到极地上空时容易被极地的万有引力吸引住,云气吸入冷空气后便凝结成厚重的云团而下沉。许多坠向极地的云团随着地球的自转便形成一股很强的围绕极地旋转的环流,即“极地涡旋”。

; d) Y% V2 h/ ~0 Y- T
+ V, D( N7 ^% t8 X/ B) w2 z% H9 ?7 b

每年8、9月份生于西伯利亚东北部或加拿大巴芬岛的涡旋在月球的牵引下进入大西洋上空,不日即可以到达美国东南部海域上空。

8 b1 X! {9 _- g( K" f4 m4 |) H

由于秋分季节美国东南部海面的温度在26.5℃以上,因此当涡旋遇到海洋表面的高温气流时,就立即加强为超级强烈的飓风。

@0 C1 G+ l: Q, }! B `" A4 k9 x! I

在6、7月份生于西伯利亚的东北部的北极涡旋,也会随着月球的运动而跨越欧亚大陆南移,但因陆地上空缺乏水蒸气,待到漂移到西北太平洋上空时已削减为小小的气旋。不过后来遇到西北太平洋海面的高温气流,又演变成强烈的台风。

0 C4 m' D+ s+ e2 {' F# X$ T) ]

当月球经过南极上空向北运行时,它能牵引南极极地涡旋向北漂移。当漂移到南印度洋或孟加拉湾附近时,由于受到海洋表面高温气流的影响,瞬间变成横扫千里的旋风。

. V( Y3 ]) P) W: p
" j t% O1 ]5 f2 u7 q2 J% k
: S( E4 z2 S3 I4 p* e8 B: @
/ W# T( c) P8 E- Y: k, \% m, C6 h

3、台风是如何命名的?

/ [- J4 ?* E' a% y J. U1 o% u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英文缩写: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年度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确立一张新的命名表,旨在帮助人们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

. b5 L+ Z# c3 t! n2 s8 [3 p

这张新的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1个成员国和3个地区提供,按顺序分别是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

% L! a$ M! G0 n1 t4 D$ a, @

这套由14个成员提出的140个台风名称中,每个国家或地区提出10个名称。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704,即2007年第4号热带风暴。

% {) J0 @6 H4 q! v

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有趣的是,国际上所使用的西太平洋台风的名称依然很少有灾难的含义,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因为大家还是希望台风的出现能够有效解决沿途地区的旱情灾害。

; V& U; ^ p, M" [8 u$ x/ C
L B" F; _: y7 L7 W

当然,如果某个台风造成了太多的人员伤亡,命名也是会被替换掉的,2013年第30号超强台风“海燕”吹袭菲律宾米沙鄢群岛、越南、中国华南地区,其后“被退役”,由“白鹿”替代。

`. j, _" s7 l! G' ?4 D M* U

而2016年第22号超强台风“海马”吹袭菲律宾吕宋岛、中国华南地区和华东地区,退役后由“木兰”代替。

3 _* ~2 B: Q- H) @

看来有时候科学也逃不出取名的迷信怪圈,也许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1 U; J0 D/ {1 a' i& e2 x6 e
6 r: W# d' _, z2 h7 m
, v6 D9 ^4 i, ^3 R! ?* x& R
! G" \- e, ~: {# Q) ?5 i) `

4、结语

$ U. W1 k/ Q6 v1 N& f5 G3 S K9 E! i3 ~

不管怎么样,台风是自然界的天然形成产物,虽然属于破坏性的天气系统,不过如果不考虑给人员带来的损失,其实每年夏天的台风不仅能够给人带来一丝清凉,更能够缓解沿海地区的旱情灾害。

) T$ t2 _2 Y9 k1 c

不过对于台风的研究路还是非常漫长的,人们还需要加强对台风的研究,以了解它们的具体起因,路径的变化和强度的变化。

" y- m& y( N1 ^% ?; w! p+ m

只有这个样子,才能有效的降低对于人类的损失,也能够最大化的利用台风来解决农业问题。

4 g% i. ^4 ~6 f/ f
T9 Q* j8 m `7 A+ t0 F9 { ) S+ _6 ~9 W2 R - }, p' \7 V6 v7 y, H$ C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宿命轮回
活跃在6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