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 c# F6 ]8 s+ i2 [& D9 S# r9 M
原创 滕伟霖 石头科普工作室 2021-07-27
! w* r9 p% L6 ]8 \! t& D" q/ n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台风也不例外。这期科普我们就来谈谈台风的诞生,成长,成熟和消亡。 " O% b3 v4 G+ ~+ P
01台风的诞生% C; ^! Y2 b7 f8 b q6 [/ v2 q
台风,是诞生在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的简称。热带气旋在全球的许多海域都可以产生,其中在东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叫飓风,在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叫旋风,在西北太平洋的叫台风。它们虽然名称不同,但生成、运作的机理是相同的,也就属于同一类型的天气系统。那么,热带气旋是怎么诞生的呢? q0 A) i ~5 y* U1 q7 ?
图1 世界热带气旋责任海区分布图。诞生于区域IV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 0 @+ N2 V9 X/ |) S% z6 I
图2 1950-2018年各海区热带气旋轨迹图,可见台风的活动十分频繁,占据所有热带气旋中的重要地位。在广袤的热带海面上,海水经过阳光的暴晒,已经拥有了深厚的温暖水体。温暖的水面蒸发迅速,产生出大片湿润的水汽丰富的空气。这时,大气中发生一个扰动,可能是季风的吹拂,可能是热带大气的波动,可能是高空冷涡的影响,总之,暖湿空气开始向着一个中心运动。大量暖湿空气被扰动带来,堆积在中心,升腾到空中,因为高空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众所周知,水蒸气液化的过程是放热的,于是水蒸气在空中的液化,就加热了空气,使得空气变得更轻,也就更容易上升。上升气流越来越强,也就需要越来越多的空气从四面八方汇入,水汽便随之源源不断地汇入,更多的水汽凝结,也就释放更多的热量,促使上升气流变得更强。 , L, l& y8 F2 @% q5 f- c) n! h3 K
于是我们发现这里出现了一个正反馈调节:水汽凝结助长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带来更多水汽,更多水汽的凝结又产生更强的上升气流。随着循环的进行,上升气流越来越强,四周汇入的空气越来越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汇入的空气开始绕中心旋转,当旋转的最大风速达到8级时,台风就诞生了。 , {6 f, D* |- T3 ]9 s
4 i8 Q$ k" W: F6 |( _! U) v4 x0 X * p6 A( V& c2 {9 _5 [
8 p" c) P3 q) Z6 k. ~1 I 8 S5 O% @5 E" b5 a% Q9 s8 `
! x9 q; A+ F! G9 o B7 i
图3 一个热带扰动发展为台风的过程云图,图源为向日葵-8号卫星红外增强云图,该台风名叫天鹅,后来在北京时间2020年11月1日登陆菲律宾,成为了21世纪登陆陆地的最强台风之一。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台风诞生的关键就是建立起水汽凝结和上升气流之间的正反馈调节(也叫台风的“发动机”),因此,我们也不难猜测,台风并不是在任何区域都可以生成的。在陆地上和较冷的海面上,因为没有足够的水汽,无法启动台风发动机,也就一般无法生成台风。在低空的风向和高空的风向差别很大的地区,台风的高低层被风吹“歪”了,台风发动机也随之变得畸形,高空的水汽凝结无法有效地引起低层上升气流汇入的增强,也就难以生成台风。另外,在纬度特别低的地区,由于没有足够的地转偏向力,汇入中心的气流无法旋转起来,台风也就退化成普通的对流云团,而不会酝酿更大的风暴。 7 |5 o) M# q% R
因此,台风生成的区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温暖的海面,高空低空风向差别不大,纬度不能太低。 7 `; c5 @# D& }- H
图4 高低层被“吹歪”的热带低压,右边的积云线显示出底层中心,而高层中心在左侧的深对流里。图源:向日葵-8号卫星可见光云图。02台风的成长# M' P H" T, U" j1 r* Y8 u7 C) B
一个台风的加强过程会经历许多阶段,根据风速由小到大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热带风暴级、强热带风暴级、台风级、强台风级、超强台风级。风力依次增大。美国对于飓风有另外一种类似的分级方法,分别是热带风暴级、C1级、C2级、C3级、C4级、C5级。分级不同,目的却是相似的,即通过播报台风的级别,告诉人们台风强度的信息,以让人们做好心理和物质上的准备。
$ J2 l' y3 D& S( ^9 n1 i# f- W 图5 各种热带气旋分级方式。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那么,是否所有台风都会经历这些级别,从而到达最高级别呢?幸运地,答案是否定的。许多台风终其一生都呆在热带风暴级,有些台风缓慢地爬升到台风级,还有些台风稳步增强到超强台风级,甚至有台风连跳几级,在短短一天内冲上超强台风级。那么,约束和利于台风增强的因素有哪些呢?
, z2 T5 ^( j! Z2 J- f! T f+ d- B& Q ! x! a: e) A" f
9 e# v/ S& Q, D" g' Q e
2 ]5 ^% S0 ?+ E8 H. z 海洋热容量和海面温度 / Q1 y- v: x, W3 q
海面温度越高、海洋热容量越大,台风所能获得的能量就越多,对台风增强就越有利。如果台风滞留一处时间太长,把该处海温消耗殆尽,台风就会迅速减弱。 , }1 j) k7 I( i7 E d4 O3 G
+ P$ |1 m' K; ^% k2 z& A
图6 2018年台风潭美滞留前后对比图可见其对流衰弱、风眼变得不规则,颜值和强度一起也直线下滑。
. D, x3 ?; P; l 6 x6 V: G6 x; z* ~1 c% h' R
0 x' S A" d) T0 z- ]: C% P . I7 Z C8 ]( C; R9 _
高空流出条件 % x8 j1 S; b! v: g6 z
我们知道台风是把低层的空气抬升到高层,空气抬升上去之后,总要有地方去,所以空气向四面八方流走。如果四周的流出条件比较好,空气流出就顺畅,从而有利于更多暖湿空气的上升,有利于台风增强。
7 c0 V: I- K# y , p: @# o; Y5 n; f
0 X1 c4 L1 p% k9 k: a2 _/ Y 图7 良好的高空流出条件是2019年2月奇迹台风蝴蝶增强的法宝。图中台风北侧飘逸的“头发”,正是其高空水汽随西风槽流出而形成的针状云。从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气流在北侧高速流出。
% A! O! f" J, M3 \5 q2 H 3 m N& n/ E4 I2 s6 y& }3 \
m# e) k( `) L . g3 @5 ~& G# z! j; f O, T4 c8 y3 z
垂直风切变 ; E% h$ i5 l; V) F+ T2 e$ F5 i4 ^
这个名词的意思就是上一节中提到的高层风向与底层风向的不一致。如果垂直风切变过大,台风的高低层分离,身首异处的台风当然不会强到哪里去。 % d- l# `0 g y6 b$ o; n% H `
图8 图七所示台风一天后的样子。西风槽带来的垂直风切变使其身首异处,只留下一个底层环流中心苟延残喘,渐渐消亡。 ; N; W* s" | t, L9 J
& |% h2 k: @" Y2 @) x/ W( t/ I
5 d5 {+ d+ i$ H: s v
: \9 P1 {* j M) `( p
水汽条件
9 S) L4 g" z& h# @2 V$ j! n) R 台风的空气从低空的四面八方流入,如果周围的空气很干燥,那么台风就容易水汽不足,没有足够的水蒸气来凝结放热驱动“台风发动机”,也就难以快速增强。
3 D( `7 u% _9 M5 z 6 p5 x8 V8 Q9 N$ k5 W4 Y7 G* I
图9 台风“梅花”卷入干空气导致其核心结构被破坏,强度大大减弱。图源:美国海军实验室。
7 u3 D6 s2 X* ?4 Q* t+ m ' S2 f# Y2 T7 X8 r- m1 N
2 o0 e9 Y! B2 H5 G5 j2 n" k5 \ 整合速度
0 s O8 M I U4 T7 W; ? 有时候,台风在形成时并不只产生了一个中心。如果台风雏形有多个中心,那么快速整合是加强到较高强度的必要条件。否则,就会“兄弟阋于墙”,中心内战导致台风整体强度的萎靡。
) X& u. }: }0 F5 [' h' Z 图10 2017年台风兰恩:谁是大哥,谁是小弟?图源:向日葵-8号卫星红外云图。如果以上条件中的大多数都很良好,那么台风就有可能发展到超强台风级,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台风。
; ~2 Y! w9 \* g3 m: z# T 03台风的成熟
$ r1 ?; h5 {* G+ N- e/ x 随着台风不断增强,台风螺旋运动导致的惯性离心力使得对流区域逐渐甩离中心,台风的中心反而风雨变小,甚至露出蓝天白云。这一在台风强大后,在台风中心出现的对流衰弱区域被称为台风眼。在太空中看,台风眼就像台风狂风暴雨的云团簇拥下的一只平静的眼睛。台风眼的形成是一个台风真正成熟的标志。 / `2 u2 H" l# }8 B) R
3 E+ _+ i. D- q( C1 w; M8 m6 l
# z* P8 P3 L% ?6 Y ( e$ y/ @5 {& L; V6 l
) h$ B; b2 Z0 L
& u) B) D8 K) j' n! {4 M8 b% _% s5 q % \# m- F5 H. }
' `- _/ ]" u2 l2 v" c
( @+ U y/ V: l& x3 @: H% `, ~ 图11 成熟台风的台风眼与环流。台风眼是台风气压最低的区域,从台风眼向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堵高速旋转的云墙,这就是台风的眼墙(或称眼壁),这里是台风风速最大的区域。眼壁向外,有一片近似圆形的区域,那里对流旺盛,且被眼壁积雨云的云顶覆盖,这里被称为中心密集云区(CDO)。再向外,台风伸展出一条条的螺旋雨带,越向外,风雨越小。在台风的最外围区域,受到台风外围下沉气流的影响,往往晴空万里,酷热难耐,这种台风导致的高温天气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吃下沉”。 * {; Q! R$ j0 \$ M8 t
图12 成熟台风台风眼以外的结构。如何判断一个台风的强度呢?根据德沃夏克热带气旋分析法,台风的强度主要考察两个因素:CDO云顶的温度和风眼的温度。如果CDO代表极其低温(一般低于零下六十度)的色阶成环且宽度足够,同时风眼温度达到较高温度(一般零度以上),可以说台风已经达到了极强的强度。
0 H2 y4 F% m4 K; G/ z2 R9 M9 J6 k 图13 图3中的台风烟花登陆前的状态。其CDO的云顶温度冷却到了接近-90℃,同时风眼由于强烈的下沉气流,云顶温度达到20℃。110℃的温差,巨大的能量浓缩在百公里的尺度内,展现着自然的极端暴力之美。
$ ?+ W( r7 S4 R. H1 ^7 d. A$ w) _8 J/ T 台风成熟以后,经常会进行一个被称为眼壁置换的过程。成熟的台风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抽水机,将四面八方涌来的水汽吸入眼壁,抬升到高空再吹向四方。但是,总有一些水汽没等到达眼壁就提前上升激发强对流了。如果提前上升的水汽激发的强对流区围绕着眼壁形成了一个圆,台风便形成了“大眼套小眼”的双眼墙结构。出现双眼墙结构后,由于能量渐趋分散,台风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弱,直到内眼在外眼的水汽隔绝下逐渐消失,外眼成为唯一的眼墙,台风才会重新加强。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台风都能够眼壁置换成功,如果失败,台风就难以达到很高的强度。
% `, \% g8 [* t 图14 台风“利奇马”登陆前呈现“双眼皮”状态。若不是这种结构导致台风减弱,浙江将蒙受更大的损失。
% u' I" @0 s. N6 } 04台风的消亡" Z9 C: _9 q0 J% r# l
万事万物有开始就有终结。台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5 P9 Z! }0 s. o4 g7 J2 U, x8 [ 多种多样。有的台风登入陆地,在地形摩擦和水汽隔绝下渐渐消失;有的台风闯入温带,在锋面的作用下变性为温带气旋;有的台风不慎跌入垂直风切变的陷阱,被拦腰斩断迅速消亡;有的台风一头扎进冰冷的水域,发动机渐渐熄火抛锚…… & F' c; Z+ Q5 {, K: O w* G
$ F( i% t0 M& l: n" E$ a4 j; I* a$ q
4 K* N) m+ Y7 N: L6 K 图15:2018年台风山竹登陆菲律宾,结构被破坏。一般的台风从生成到消亡有几天的生命周期,在这几天里,它们聚集能量,展露锋芒,裹挟狂风巨浪,最终悄然消亡。当然也有长寿的台风,比如2017年的台风奥鹿,在其它台风的牵扯下,徘徊了18天才登陆日本消亡殆尽。它中间经历了曲折坎坷,峰回路转的生命历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它的云图视频,感受台风带给我们的生命的力量。
# ?4 m# L, o# O" I% Y8 _ 图16:台风奥鹿曲折的一生。(来源:b站)最后,可能有人要问了,台风是灾害,你怎么描述得这么有爱。其实,这是片面的理解。台风对于人类,是利大于弊的存在。虽然台风会给登陆地带来风毁,带来不必要的暴雨洪涝等,但它还承担着平衡地球气候的重任。如果没有台风,温带会更加干旱、冰冷,而热带则会是一片蒸笼下的泽国。有时候,剧烈的现象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这是避免更剧烈的现象发生的手段。台风看似暴烈,实则维护着更深的和谐。
9 }! E/ ~! F4 Y8 D4 y* | # G" `3 I5 _, i1 Q, A
END 0 c/ j- W2 j' d
6 H( G( z; {4 p% j6 D! H 石头档案·作者 PROFILE & q# k/ S# x A: U0 h. j5 {
滕伟霖
: ~. D: H" Q3 Y- s; E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硕士研究生, 专业太阳物理,爱好气象与热带气旋
, G, n) s8 D# {3 `+ {7 j& w 石头DR.STONE工作室科普 9 H/ A; B5 x. d: l& L
撰稿:滕伟霖 9 R* F M2 m: D" w) a( o9 A
美编:可然 后期:江陵 / ?7 E T# e& ]) B
DR.STONE · 致力于地球和空间科学科普
# D0 i A; }" C) j 转载请注明出处
( u: \. x+ }& X. S# C' @
, U- g0 N; b) b& C/ B% b+ v" s* K$ b
% o! q; n& ^2 J; o1 i/ ]9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