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季 | 走进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 海洋测绘专业开设学校

[复制链接]
# @. N; B! e/ W4 ?/ Z

01

% I! o; Z# {' ?9 }, j. l

学院简介

' @: ], A- @& p x% l7 M# \

    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测绘学院)成立于2007年,其前身是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已有60余年办学历史,是我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是学校“工程学”山东省一流学科牵头建设单位。学院现设4个教学系、1个实验中心、4个办公室。拥有教职工97人,专任教师77人,博士生导师28人(含兼职15人),教授22人,副教授29人,具有博士学位75人。学院双聘两院院士2人、柔性引进长江学者1人,兼职博硕士研究生导师53人、山东省产业教授9人。已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研究特色鲜明、发展潜力较大的师资队伍。

1 U- x- @. ^: ?8 q! r

    学院现有“测绘科学与技术” 博士一级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地理学”硕士一级学科,资源与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测绘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7个,其中国家级平台、部委平台各1个,省级平台3个。本学科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信息化测绘、对地观测与导航、地理国情监测等方面的重大需求,以测绘为主的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发挥学科优势,突出海洋特色,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知名学科。

8 E, o/ X' E" W5 F) S) f' ] b0 ^

    依托“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一级学科,设置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和海洋测绘等4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测绘工程(含海洋测绘方向)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为理工融合示范专业。

3 r0 S; a: F/ ]# [! q

    根据近五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显示,我院的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直在国内名列前茅,其中2019年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竞争力排行榜全国第三位,测绘工程专业全国第六位。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等联合发布的2017-2018年研究生教育分学科排行榜——测绘科学与技术,我校测绘学科位列全国第六位。官方公布的最新全国学科评估中,我校测绘学科位居全国同类学科前7-10位区间。本学科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测绘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并应用于重大工程建设中,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 z* s/ p3 {& m4 [0 [+ e

02

S4 t+ s% s+ Q1 o2 i, L! h

专业简介

: u+ A4 r8 q6 R Z! ]

测绘工程专业

2 R/ l' h4 R9 g; V3 z" I, B; k

学生参加“天宇杯”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

# {- h$ S/ R# p; @* _& S

学生参加第十二届“南方测绘杯”山东省大学生测量技能大赛

# y1 t; f' Z2 e' S8 O& E8 z. L1 \

    山东科技大学已有近60年培养测绘专业本科生的历史,1958年开始招收勘测专业,1960年招收矿山测量专业,学制四年,1964年停止招生。1978年恢复招收矿山测量本科专业,1998年国家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进行调整,根据规定学校将矿山测量专业调整为测绘工程专业,2014年、2017年测绘工程专业两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截止2018年共培养了近4000名测绘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7 B3 F$ q1 r2 k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w; k/ H* O, k5 m8 A$ B5 \

学生蝉联全国GIS应用技能大赛特等奖

+ t9 [3 V" }5 K

    地理信息科学(简称GIS)是近20年来的新兴学科,又是集地理学、计算机、地图学、测绘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归属理学门类。地理信息产业是当前国家大力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人才缺口大。山东科技大学GIS专业以学校传统优势学科——测绘学科、煤炭行业、海洋地域为背景,在3S技术集成、数字矿山、海洋地理信息技术等研究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 s" g+ p( ]; q! m1 X- _

    根据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实际和测绘地理信息生产的需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设置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校据此开设该专业,并于2000年进行了第一届地理信息系统的招生,成为全国最早开设此专业的学校之一。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调整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2013年,我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也调整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 K/ W, t+ h9 C0 N' `" m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 S; Z& n- H3 a2 {% I) d; F6 d; A

学生参加第五届“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荣获唯一的特等奖

d6 x' k& o5 l

学生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

; f& ~9 I3 [! |3 s( q7 t p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自2005年开始正式招生,是山东省第1、全国第4个培养遥感与摄影测量专业本科人才的招生单位,2014-2015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名全国第3;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在2014年的山东省本科专业等级划分中,被确定为A类专业。截止2018年,已培养550余名本科专业人才,就业情况优良,其中有相当比例的优秀本科生已取得国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硕士、博士。学生屡次在国内行业协会组织的全国专业大赛中获奖。

3 a. [! x5 ]; r6 H6 N/ n% ^( [" H% W

03

5 K) @4 a, {0 S1 j& n% S7 Z8 l$ y

学院代表性成果介绍

! b# k) I) G& w) S' B9 k& \

    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等500余项,总经费上亿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测绘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及中国海洋工程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项奖励40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20余部,在REMOTE SENS ENVIRON、《中国科学》、《测绘学报》、《地球物理学报》、《遥感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了300余篇学术论文

0 F8 W- x' k, z

04

; s. [' B4 a* K8 T ?

学院合作交流

. G4 R) _* V6 C4 T

    学院先后与自然资源部多个研究院所或中心、中国科学院多个研究所、相关知名院校、省内外测绘、海洋、国土、交通、水利、煤炭、地矿、石油、规划等科研和生产单位以及相关高新技术企业或公司进行教学和科研合作,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乌克兰、英国、法国、瑞士、波兰等国家的相关学校及国际组织FIG(国际测量师协会)、ISM(国际矿山测量协会)和IAG(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等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每年邀请20余名院士和国内外专家、教授来校为师生举办学术讲座。

t6 H" d" _4 j, t7 A* {& u

05

6 m& m/ M6 ~( D' v s9 N

学院教师代表性人物

5 e. f, ?& D9 z; F( ~9 k1 Z

阳凡林教授简介

; [6 {! E: E' Y1 a W

    阳凡林,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家自然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结题评审专家、山东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国测绘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工程勘察与测绘分技术委员会委员,自然资源部海洋测绘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海洋测绘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海洋测绘工程实验室建设负责人。

9 n8 \* U' L: j Y& l

    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被SCI、EI检索30篇,合作编写教材1部。获省部级奖励4项:获青岛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测绘学会50周年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

* d2 X( g$ n# U: B+ \, t

    主讲课程为海底地形测量、海洋测绘专业概论,主要研究方向是为海洋测绘、GNSS理论及应用等,先后主持完成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项、国家“863”课题子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主编教材1部,申请授权专利5项。

7 O- Y9 a0 J. ^0 Z3 o

朱红春教授简介

9 j5 ~- q3 I# a5 N x \

    朱红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遥感数据的网格处理、GIS空间分析与数据建模、DEM数字地形分析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评议专家。

, e2 V" F" `7 L6 H

    先后主持了1项国家863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多项重要的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现有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研。副主编和参编出版教材和著作3部,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余篇。目前正在进行的主要研究工作有:高分遥感影像的尺度优化分割方法;基于DEM的流域地貌专题信息提取和分析方法;山东丘陵地貌的流域空间结构谱系及其地理特征研究。

) Z9 \' c6 H& m% a! Y$ X

孙林教授简介

( l( t, X9 r4 i' B

    孙林,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定量遥感。

3 U: b! D. L) Y# z

    近五年来共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纵向课题13项,横向课题5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大863子课题1项,国家863目标导向类子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项,国防科工局民用航天专项子课题2项,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一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1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2篇,合作完成专著1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

( f) G4 R2 i$ \9 }+ G0 E% j$ C

陈传法教授简介

/ @0 ]1 p3 E8 a& i

    陈传法,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数字高程模型、LiDAR数据处理等方面研究。

! E4 {+ W% @/ K Z% W/ d5 T0 z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1项、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2014年度山东科技大学杰出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009-2011年度被评为山东科技大学“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SSCI检索论文20余篇、发表EI检索论文6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项。参与编写外文学术专著1部。担任10余个国际期刊的特约审稿员。

+ h1 Y& ~& k- ]

刘国林教授简介

6 w$ w, _% V0 ~0 P

    刘国林,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及其应用、InSAR技术及应用等研究。

2 k4 E. t. V X. [* M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等。作为副组长主持承担1项863专题课题,作为第2位研究人员承担完成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重点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等。主要研究非线性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动态数学模型及其动态参数估计,以及InSAR数据处理及其应用研究。

: R8 Y2 ~+ u0 h7 i7 D7 W: q

    出版专著2部,编著1部,参编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被SCI、EI收录16篇。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等1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 \% z# T3 f) | }9 N6 h

王瑞富副教授简介

7 T2 Q$ w; a4 \* y# c0 U7 l' }

    王瑞富,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数据的管理与海洋信息系统研究,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硕士、博士分别毕业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与中国海洋大学

& s" ^3 N6 e: a( Z% W6 s2 b6 }. _

    目前主持我国海洋行业公益性专项子课题“绿潮预测预警平台研究”、国家927专项子课题“海岛、礁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及国际标准的电子海图显示系统等科研项目,累计经费200余万元。近几年获得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两项,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 

9 L2 D+ `# I7 o- h0 {- \

刘尚国副教授简介

# J1 O- k/ M( {

    刘尚国,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精密工程与工业测量、矿山测量、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工业设备形位检测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5 g w" Q4 `8 D2 G' d

    先后参与完成国家863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研究课题4项,承担重点实验室课题2项和多项企业委托横向项目;作为骨干教师参与省级教改项目2项,承担校级教改项目2项。获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全国测绘学科讲课比赛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省级多媒体课件大赛二、三等奖各1项。参编教材2部,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中文核心8篇,EI、CSSCI检索各1篇。

" c0 b3 m1 p8 V5 g N. D- ~

艾波副教授简介

: M. J% x$ o1 w4 O* y0 m" g* k

    艾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时空分析和三维动态可视化。

, N. w% k" N# I9 V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6项,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海洋行业公益性专项2项,主持横向合作项目10项。首位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6篇。获得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其它科技奖励2项。

& { ~: s: s( }6 b5 L8 ]4 v3 a7 K

    主持研制的“海洋三维动态可视化系统”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投入业务化应用。主持研制的“全国海上搜救环境保障服务平台”在国家海洋局各海区单位投入运行,极大地提高了海上搜救应急指挥决策的信息化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 w; X2 o1 ^6 X2 Y

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学院

$ C6 D. K# M& j6 D6 t1 I5 j

新媒体中心出品

. i4 s3 [1 I& `8 J; G: Z

编辑:测绘新青年

/ M) M7 G6 a; e: ]

审核:张庆禹

, G' G& I6 Z8 j s7 e: r3 B! L

微信公众号:山科测绘新青年

. \* b( M1 B4 N0 C, n+ w* v' F( q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5 J. Y8 [5 A* y3 K$ O/ Z- i ! D2 f1 C/ f+ N/ s* J& P- E; a) R) a' u8 ]( v: ]: c4 p5 d b. n ( z" W& H8 o" B' w& [2 q( c% d u$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三观道人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