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上午,舟山博物馆特约研究员、原市档案局局长凌金祚说:“远古时代,舟山与大陆相连,其东部是一片辽阔平原,称东海平原,与北部渤海平原、黄海平原,合称为‘三海平原’。这是我国古地理学、气象学、海洋地质学、民俗学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1 j1 m4 l+ e& C/ Z4 O9 K: U& {/ [6 u' [. T6 s+ M3 B
古地理学家复函揭开奥秘
# F0 h& h8 u# U7 ~2 Q z! ]5 A( e% i) Y! f 据凌金祚介绍,浙江大学教授、古地理学家陈桥驿在1989年曾给定海志办的复函中称:距今2.5万年前,发生过大规模的海退,中国东部海岸曾后退600公里,东海中的最后一道贝壳堤位于大陆架前缘,今海面-155米,C14测定为1478±700。此时,舟山以东,尚有大片海滨平原。一些海洋学家在对当时东海平原的范围进行研究后认为:长江口外的东海平原最远点延伸到东经128°以外,距今长江口近700公里。2 r+ J' a0 h! m1 G, G- a
2003年秋天,舟山博物馆副研究员胡连荣把在册子海域打捞古动物化石的过程制作成VCD交给陈桥驿,陈教授看后非常高兴,认为这是非常珍贵的“沧海桑田”的实物见证。
# }& {! s1 z, i" s/ A 就在当年,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教授、中科院院士汪品先把绘就的一张第四纪冰川时期的东海地形图交给胡连荣。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远古时期包括舟山在内的滨海平原是广袤的陆地。
# m* p. Z2 A8 Y2 w2 P E东海平原宜于人类生存2 w( G* Z" C# i
中科院海洋地质学家的研究成果也表明:2万年前,世界气候开始进入寒冷冰期,冰川大量生成,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悄然下降,到距今1.8万年时,海平面下降约130米。海岸线因此退至东海外陆架、台湾列岛附近,渤海、黄海和东海大部分海域的海水消失了。而且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整个亚洲大陆(包括日本部分岛屿、台湾列岛)都连在一起,舟山自然也与大陆相连。根据古气象学研究成果表明,临海的“三海平原”,尤其是东海平原较之于西北大陆,更宜于人类生存。9 [8 r l. ~: g2 e* C3 E: `; @- m! [
数万年以来海浸海退的资料还表明,远古时期,西北大陆地势高于东部。江河东流归大海,“三海平原”是必经之地。因此淡水资源也很充沛,宜于动物和人类生存。
% C- Y1 l- w' E3 f: U6 Z! n1万年海平面上涨百多米7 Y" t, K0 w* L- _4 e( G" g5 M3 V8 |
据陈桥驿介绍,早在18000年前,古长江经过舟山,钱塘江、曹娥江、甬江汇入长江。那个时期舟山与台湾、海南岛等地都连在一起。进入间冰期后,全球气候变暖,海水逐渐上涨,舟山(包括台湾、海南岛)与大陆逐渐被海水隔开分离。也就是说,在1万年的漫长过程中,海平面上涨了100多米,距今8000年左右才形成了目前的东海海平面和舟山群岛的地形地貌。. g* ^: a) I. \0 a
近年来册子当地渔民在灰鳖洋海域频频捞起的重达1吨的十几种古动物化石,更为2万年前舟山与大陆陆路相连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专家的学说得到了印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