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伦:强化科研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热带海洋科学高地 -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复制链接]

文 | 李超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海洋,国家安全、资源保障、防灾减灾等全局性、战略性、长久性问题都与海洋息息相关。海洋学是一门观测与实验科学,科技支撑海洋强国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探索和认知海洋的能力,这是开发利用海洋和综合管控海洋的基础和保障。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我国第二个海洋研究所,也是开拓南海区域海洋学事业的第一个海洋研究所。建所伊始,南海海洋所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深耕南海,做到“为国求知”。1957年起,先后开展西沙-中沙群岛和南海中部海域综合调查、南海东北部海域综合调查、南沙综合考察等大规模南海科考,整理了大量一手海洋和岛礁数据资料,取得了一批重大关键成果。相关成果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为维护我国在南沙群岛主权,南沙国土整治,岛礁建设,资源开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南海岛礁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基于60多年的发展积累,我们初步构建了“南海-东印度洋综合立体观测体系”,形成了“华南沿海-南海岛礁-印度洋”7个野外长期观测研究站,包括3个国家站,并建立了中国科学院中-斯联合科教中心、中-巴中心海洋分中心两个海外基地。“实验”系列科考船主导了从南海至印度洋30多个大型综合航次的海上科学考察,投放了20余套长期潜标观测系统,积累了国内最全面、最系统的南海观测数据,以及国内规模最大、观测时间最长的印度洋观测数据。基于这些观测研究平台和数据积累,在“热带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利用技术”“南海与邻近热带区域的海洋联系及动力机制” 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成果,奠定了南海海洋所科技支撑南海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核心地位。进入“十四五”时期,南海海洋所在发展完善遥感-岸基-岛礁-船基综合海洋观测网络的基础上,为实施深海长周期原位观测,牵头组织、主动谋划,启动“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预研项目,成功推动该装置列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将显著提高深海原位长期观测、探测与人类常驻实验研究能力,为揭示深海流固跨圈层耦合和甲烷“源-汇”规律、探索深海特殊生命过程、实现海洋烃类能源有序“零碳”开采提供科研利器。面向未来,南海海洋所作为热带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继续积极推动平台建设,发挥重大科研平台集聚作用,夯实科技创新基地,持续加强科技服务支撑力量,推动海洋领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建成热带海洋科学高地原始创新策源地,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中国科学报》记者朱汉斌采访整理)《中国科学报》 (2023-06-12 第1版 要闻)编辑 | 计红梅排版 | 郭   刚

 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超级爸爸
活跃在昨天 21:2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