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科研团队最新成果:自主休渔制度合理 鱿鱼种群结构明显改善她是胡歌一生的痛,为救胡歌车祸身亡,胡歌用她名捐赠30所学校 - 海洋科学期刊发表影响

[复制链接]
# I6 u; b8 |" G/ N+ H) G
3 n) q- R0 g, x8 ]

图说:研究人员对鱿鱼进行清洗、鉴种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9 T& Y" t0 \/ x

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 通讯员 徐凌)近日,渔业科学领域的国际知名期刊《渔业研究》(Fisheries Research)发表了上海海洋大学远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战略创新团队在我国公海自主休渔效果评价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以中东太平洋公海自主休渔为例论证了休渔制度在头足类渔业管理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自主休渔制度合理,鱿鱼种群结构明显改善。

- _( S+ d$ ]3 I) p" W3 k# \! ]# J

为养护鱿鱼资源,我国在中东太平洋、西南大西洋和西北印度洋公海分别设立了自主休渔区。2020年起,我国首次在中东太平洋公海相关海域试行自主休渔,时间为每年9月1日至11月30日。

, G- R }1 y; h

鱿鱼,虽然习惯上称它们为“鱼”,其实它并不是鱼类,而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头足类动物,胴体呈长锥形,有触腕,触腕附有吸盘,其脚(腕足)直接长在头上,因此被称为头足类。其中,茎柔鱼是鱿鱼中体型较大的。该研究根据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收集的茎柔鱼样本,通过高斯混合模型和逻辑斯蒂模型分析休渔前后茎柔鱼胴长组成的变化以评价公海自主休渔的养护效果,利用广义加性模型模拟了东南太平洋茎柔鱼育肥场和产卵场的空间分布,以验证目前休渔区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D5 ^6 ~1 J& o. Z! V9 D
( q9 U+ ^( v: Z8 L5 S

“我们发现公海自主休渔对促进国际公海渔业资源科学养护和长期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政府负责任捕捞的体现,在科学上来讲,也是针对短生命周期种类资源养护模式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最新入选“最美远洋渔业人”的该校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陈新军教授介绍,休渔后茎柔鱼胴长组成较休渔前有所改善,自主休渔制度基本科学合理,若采取动态调整休渔时间和再增设一个休渔区,可更加有效地养护亲体,有利于鱿鱼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4 ^5 y0 S8 c8 U, X3 a

据了解,远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战略创新团队是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特色研究团队,由渔业资源学、捕捞学、海洋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机械工程等学科背景组建的学科高度交叉的创新团队。团队共设立渔业生物学与资源评估、生态友好型捕捞技术与装备、精细化智慧渔情预报技术和远洋渔业国际履约等四个研究方向。

9 F) W, f1 g- m b0 O' x$ v7 r" j; y& j# m. Z4 `$ h- _ % R7 Q8 G0 Z1 h9 O 9 J: B( I8 f/ b0 v( m: I5 \0 Z& s2 n; _& r- p! L5 }" V Y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伪丶笑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