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科技海洋大会在青岛开幕

[复制链接]
2021年10月26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等承办的“2021世界科技海洋大会”在青岛开幕。本届大会以“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聚焦国际海洋领域最新科技成果,搭建“双招双引”平台和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5 D. D: r1 B, U) i. W- @4 I! v
3 K& u7 @* H" p" U8 B# j& |

/ X, @; ~3 l% u! ~* w# D

  I. j/ l; k# _+ Q. V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 e# W' o1 t. D3 h+ z
2021年十大海洋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 H* r5 L4 g; v* r! |' z0 _! ^: j) \& z1 F- D2 t9 Y' U- L4 h

) k# Y  ^9 t" x+ k- Q3 ]据悉,本届大会为期3天,共设置主题报告会、10个分论坛和海洋成果转化暨“双招双引”对接会、海洋科技成果交易展等板块。大会开幕式上,2021年十大海洋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2021年海洋科技指数》和《中国海洋新兴产业指数》发布。
* s: }' N& L/ D/ [9 ^$ O; e$ ?! Z9 P5 q
# N' T- q9 h. @9 o" h- m1 Z$ \- W! x
为提高世界海洋科技大会的学术及技术水平,大会组委会向涉海的学会、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会协办单位征集了“2021年海洋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30余条,经过世界海洋科技大会学术委员会的评议,确定了“2021年十大海洋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 _0 l) w$ G1 _+ R* a
2 a' o* k8 z4 E! K1 ?- s1 V; \
8 d' o, S. |' {" C
■2021年十大海洋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 U& r5 x# U7 p/ d$ s
+ b1 W4 }% z( G( y
5 c- b% t& W) U; u
1.气候变化信号如何进入海洋深部?
8 c, V- T. _) r4 H" S8 K2.如何前瞻性开展海源性疫病风险评估与防控?
) N! T! F. x. C0 [9 i3.近海蓝碳关键过程和演变趋势是什么,如何构建其评估体系?
# K; F# w/ T* N  I. x- i4.板块俯冲是如何起始的?" ?, {: g7 T5 k' l# Z! c. ?
5.如何认识及应对海洋脱氧?% }* w7 O9 P" h+ p# h3 I0 L' s% L& @
6.如何实现对深海难培养微生物的分离?" R5 _! L  P( D$ e- V
7.影响海洋工程装备性能及安全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是什么?; i  o  t' C: h+ I, X( w
8.如何发展绿色长效防污技术,控制海洋工程设施的生物污损?
$ S5 H+ z4 Y+ n- ~( z9.如何监测和治理近海复杂环境基质下多种污染物?5 e7 y3 k3 ?% E2 U+ y) N
10.风-浪能联合开发中关键工程技术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 p8 d+ h7 S0 M7 ^6 B9 X+ {$ }  ?* U: _1 s5 S

; ^) s3 \, t4 Z2 v5 h" E据了解,海洋科技指数旨在评判海洋科技发展水平,由山东省大数据研究会发布,海洋科技指数,分为国际、中国大陆两个维度。其中国际指标体系分为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中国大陆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以及27个三级指标。% f" F' O/ `4 u" c) e
- X+ r' V' j1 v, k
; d# u" e$ f" V3 g3 l
具体来看,国际海洋科技指数中,洛杉矶以93.204分蝉联第一,青岛以93.195分保持第二,上海以92.379分位列第五。中国大陆海洋科技指数中,青岛表现稳健,以91.724分仍居首位;杭州发展迅速,跃升至第二位;上海由第二位降至第三位。此外,海洋科技发展基础水平指数显示,中国大陆排名前三位的城市依次为青岛、上海、厦门,其中青岛已是连续两年稳居第一。海洋科技产出水平指数中,青岛位居第一位,杭州升至第二位,广州升至第三位,上海保持第四位。
- `* ~& O" d. @7 C! U! z# n9 L
4 h2 H; J" I3 [* L
8 \3 D5 _$ @- x7 d3 g8 t
$ I6 o9 C8 Q; u" K3 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S, U+ ^% ~4 ?6 h2 Z" m
2021年海洋科技指数
+ N5 F/ ~% X# L" @) U
- Q7 p6 S2 J% c8 B, B) w! A- R* \
+ v! h1 G6 D5 Z0 J' l

7 R' p8 R: R# I《中国海洋新兴产业指数报告》首次发布。《中国海洋新兴产业指数报告》由万链指数(青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青岛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联合推出。海洋新兴产业指数从大数据的视角,利用文本识别模型从全国1.5亿市场主体中,识别出近10万家海洋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并通过构建人力投入、资本热度、科创能力、市场信心四个维度,人员招聘平均薪酬、研发人员数量、企业融资、招投标、发明专利、新增企业等10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实时监测评价了全国海洋新兴产业及各指标的发展变化趋势。据悉,该指数实现了海洋工程装备、海洋高技术服务业等12个细分海洋行业的对比,同时从区域角度实现了海洋新兴产业重点省市贡献对比分析监测。7 Z' q8 f: b1 }/ r- j) e4 J. z
  l- f% {, F/ s3 K

0 S. i5 f- d: r《报告》显示,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我国海洋新兴产业指数由100增长到134,这表明,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等多重利好刺激下,我国海洋新兴产业整体呈现向好态势。其中,人力投入指数由20增长到33.9,新招聘人员平均薪酬由2018年1月的6933元提升至目前的10618元;资本热度指数由25增长到29.6,自2018年以来,全国共445家海洋新兴产业企业发起596次融资,披露融资金额近2200亿元,表明企业家和投资者对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科创能力指数由30增长到38.8,自2018年以来,全国共新增发明专利申请8.4万件,转化专利4800件,表明海洋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市场信心指数由25增长到31.9,2018年以来,全国海洋新兴产业新注册成立企业4.77万家,占现有企业总量的47.2%,新增注册资本达9700亿元,显示我国海洋新兴产业“新生力量”快速增长。
% ~* y) f) C6 J. S, J# s
1 k' y7 ]/ g; e, O6 H4 _' O8 x
% U& {) _. a5 ?9 Y* {
《中国海洋新兴产业指数报告》显示,指数显示,12个细分行业中,海洋高技术服务业、现代海洋船舶、海工装备三个产业对总指数的贡献位居前三,合计占59.4%,是拉动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沿海省份中,江苏、广东、山东同处“第一梯队”,三省对总指数的贡献合计占40.5%。沿海城市中,上海、广州、青岛、深圳同处“第一梯队”,对总指数的贡献合计为24.5%,各沿海省市是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当之无愧的支撑力量。
4 w3 x/ I3 y( H6 D8 R3 N6 U) s5 }8 D8 ?+ x
7 q4 k8 ]$ n+ S
中国海洋新兴产业指数具有三大亮点:实现了对全国1.5亿市场主体中海洋新兴产业企业的自动识别与分类;采用大数据获取和分析技术,实现了自2018年1月至今连续45个月的海洋新兴产业实时监测;开发建设了中国海洋新兴产业大数据监测平台,可针对行业、区域进行监测。
4 h: [3 e1 ~6 f6 _* W1 ^4 C" D) s& l# D8 F  q+ Z" |! h

7 m2 y3 b$ K/ g: ]: ^3 n报告得到了海洋领域相关专家的高度认可。原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与规划司司长王殿昌表示,《报告》填补了中国海洋新兴产业统计和度量的空白,依据《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20794-2006)和《海洋高技术产业分类》(HY/T130-2010)标准,将海洋新兴产业分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海洋产业中转型升级产业,依据充分;指数所选用的指标大都属于先期投入性指标,分析这些指标有助于研判行业发展走势,可为国家宏观政策制定和指导企业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指数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相对比较客观真实。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海洋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曙光指出,《报告》通过深入挖掘国家宏观层次、行业中观层次和企业微观海洋产业活动数据,架构了跨层次和多尺度海洋产业发展状态指标体系,融合了海洋产业状态特征和过程规律测度与表达,运用了主客观结合赋权方法确立指标评价权重体系,达到了国内同类指数研究报告领先水平,对于展示海洋产业发展活力、提升经略海洋信心、扩大海洋经济发展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 A8 ~3 @6 `* s
; a: H$ @- P( ?2 R! k
( e% A1 m) h9 V$ A8 u
未来,报告发布的三方将定期向社会发布指数监测报告,为政府部门、投资机构、企业等研判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形势提供重要决策参考,持续为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增添数据支撑。
; X8 L( b% l' z. [
- x: G( D5 C# W  L1 ]% s* Y

* U7 {% ^# ~. r0 b8 Q( ^: X
: t; T4 b6 y( B' x/ ?& I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V( [* t* R, }
中国海洋新兴产业指数
' _; t) |$ I& v6 ~0 u
5 G% {! t5 g! q: W

) W# N( a; v! K" b■10个分论坛同期举办3 T0 U8 M, ~% P& T4 Q, ?- ~4 X

/ F: _% [4 Y+ c- M5 n

/ e7 O* F  R0 Y——国际海洋腐蚀防护产业大会吸引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及企业界代表近300人参加,搭建海洋腐蚀防护行业“政、产、学、研、金、服、用”多要素的交流合作服务平台。, n8 @- f. d8 H' @
, |. Z& t$ [3 N) A
3 h- l/ ^4 j2 s& D
——海洋新材料科技论坛上围绕“海洋新材料”“山东省高校材料学科建设”开展学术交流,打造海洋材料领域“前沿技术盛宴”。% L) N% N) |% F; \: v

: f9 J4 z4 B( w4 ~1 F1 \' u* s
& }. F! j. F6 N: l
——2021海洋科技期刊创新发展论坛上,来自国内外顶级科技期刊主编、资深编辑和知名出版机构等专家做论坛特邀报告,近百名科技期刊代表参会,围绕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和出版转型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h1 E1 q) u# H/ N: W) p
8 H3 p0 U& O# }9 M

& Z7 H+ y" u/ z) p6 [# g——海洋能青年科学家论坛吸引30个国内外科研院所的50余位专家参会,探讨中国资源条件下海洋能未来发展的新思路,为青年科学家学术思想的碰撞搭建平台。% R8 j! E6 d+ F) K& j/ }
+ C# y4 E$ C7 m1 J0 E

" m3 p+ r" U+ l# X" C——2021航海科技高峰论坛围绕航运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航运业数字化等行业热点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密切与行业上下游联系与合作,助力产业升级。
2 Y2 V. j, N, B
; x5 G7 G5 L' W, ]. g) C
8 o7 q! ^8 X+ C) W  T
——蓝色食物与营养健康国际论坛汇聚7个国家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水产食品科技发展趋势,推动“蓝色食物”高质量开发利用。$ W4 T  M' F( ^! D  K
0 b5 p- f8 }3 L- h4 F

. i$ A& `5 F! d( _! J——丝路国家水产养殖国际论坛集结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主要涉渔国际组织,农业农村部及青岛市有关部门、科技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企业代表,以及美国、英国、挪威、印度尼西亚等国外嘉宾200余人参会。
# @2 {0 g# l0 K. e9 ?5 m: x
9 E3 |  _5 q/ ~4 l' N

8 N  D/ ^) Z9 f4 ?6 e8 i3 B; X——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论坛,吸引了近百名海洋领域知名专家,国际组织、高校及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汇聚全球海洋科技、人才、学术、产业资源。
  O6 J, f2 u  ]7 u; g3 ?2 y
  ~% d/ u7 j+ f9 f; I, o5 Z

4 ^: u7 E1 K- F, {- h9 |3 h——海洋生物新材料及资源利用论坛围绕海洋生物新材料及其在纺织服装、生物医用、新型能源、海洋环境等领域的开发利用开展交流研讨,集中海洋生物新材料及资源利用领域的前沿科技、核心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情况。
  G7 D' {3 G( D- \, k
% d. v& }( P8 V- K  w; Z
' B8 ^  J$ R+ N7 \% D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发展论坛”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带来专题报告,将前沿科技成果精准导入企业,促进海洋生物医药成果转化。. I6 x0 K" w: X+ u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z: H2 O9 F9 G; \: ~2 b# H1 p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靶诘主
活跃在2021-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