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和陆地河流的水情不稳定。有些全年都在流动,有些在旱季被切断,有些在汛期经常被淹没。为了合理利用河流资源,必须掌握河流的变化规律。 河流水情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水位的升降、流速、流量的增减、泥沙量、水温和冰情的变化等方面。水位是指在某一地点和某一时间的水面高度。以某一点为水位基准(即零水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水位基准一般分为绝对基准和测点基准:绝对基准按河口平均海平面计算。目前,我国河流水位以黄海青岛零点为基准;观测点的基准面是为了便于对河流进行现场观测和计算。通常取观测点最低低水位以下半米至一米处的零点。 但是,在应用此类观测数据时,必须根据观测点的基准面与绝对基准面之间的关系,将其转换为统一的绝对高程。水位波动一般在观测点用水位计或自记水位计观测。 水位观测是水文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其他水文要素的计算受水位数据的影响。根据不同时刻的水位记录,可以绘制河流的水位历时曲线。从曲线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该点的年水位变化:流速是指单位时间内水流的前进距离。河流断面流速不均匀,由于河床摩擦力的作用,底层流速较小。从底部到表面,速度增加,但表面被空气摩擦,速度降低,最大速度略低于表面。在水平分布上,两岸流速最小,河流中心流速最大。纵向速度通常用流量计(旋转杯式或旋转泥浆式)观测。 在小河上,观测流速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浮标法,即在河岸上选择a点和B点,将浮标放在水面上,测量浮标从a点浮到B点所需的时间,并测量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流速可根据公式v=L/T得出,其单位为m/S(v:流速,L: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T:通过L距离所需的时间)。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即河流横截面)的水量。根据过水断面面积和河流平均流速,可按公式q=f·V计算流量,单位为m3/S(q为流量,f为过水断面面积,V为平均流速)。 . M% Y: G2 N7 S5 B/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