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2004年4月23日刊发 《大众日报》;作者为中国海洋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诗成)! g) h0 U" N$ X# p8 _* k/ q1 `
生态恶化, 酷渔滥捕, 近海渔场形不成渔汛。 养殖病害肆虐,传统渔场锐减, “三渔” 问题突出。 运用发展新理念,探求近海渔业出路。 实施牧渔工程,变 “穷海” 为 “富海”。
7 d" I1 @+ t6 I% \1 U
+ |6 U! `$ @: u5 m& |5 p0 e/ @
& f1 e% ]9 V) x+ G2 x4 k: ^/ Y- i% l: u8 \* U3 h
山东是全国重点海洋渔业大省之一, 濒临的海域面积达 15 万平方千米, 海洋渔业资源丰富, 近海有七大渔场, 海洋捕捞业连续 30 多年占渔业总产值的70%以上, 山东捕捞业和养殖业的崛起,为建设 “海上山东” 战略的提出立下头功。但随着海洋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捕捞能力的急剧增加,近海渔场形不成渔汛,养殖病害蔓延, 昔日被称为纳税、 创汇大户,为各级财政做出突出贡献的海洋捕捞渔民,如今成了弱势群体, “三渔” 问题日益突出。如何重振海洋渔业雄风,成为新时期解决 “三渔” 问题、 搞好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课题。 笔者认为,山东海洋渔业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省份的做法, 整治入海河流,恢复海湾鱼虾洄游产卵场,大力发展以建设人工渔礁、实施大规模的人工增殖放流和发展深水网箱为主要内容的栽培渔业, 再造鱼跃虾蹦的近海黄金渔场。
( Y/ M# F" H( m- o V' p* L' Y% T% z( s0 _
- t4 Z1 l$ c7 `+ e+ R3 |' s/ k
x; x$ I+ ?6 e% L一、 生态恶化, 酷渔滥捕, 近海渔场形不成渔汛, z2 k/ X% [0 s7 o) I. [, h
俗有 “鱼池、 油池、 盐池” 和 “黄金渔场” 之称的渤海、 黄海,由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和渔场大战,十余万平方千米的近海渔场已经形不成渔汛。 渤海内三湾 (莱州湾、 渤海湾、 辽东湾) 鱼虾洄游产卵场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渤海、 黄海原有鱼类 116 种, 现在减至不足 60种。 优质鱼类被低质鱼类代替,种群结构日趋小型化、 低质化、 低龄化。 山东近海七大渔场除部分 中上层鱼类外,大宗品种洄游鱼类基本形不成渔汛, 局部海域呈 “荒漠化”。 曾经盛极一时的渤海 中国对虾和小黄鱼汛早已不复存在, 其产量分别由历史最高年份的 4 万吨和 1.9 万吨下降到目前的 1 000 吨和几十吨。 目前, 海洋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仍居高不下。 据农业部和国家环保局近日联合 发布的公报显示, 2003 年我国环境污染造成的可测算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达 36 36 亿元, 渤海仍是环境污染的重灾户。
+ _; y* E/ u! g# x8 P# ^二、 养殖病害肆虐, 传统渔场锐减, “三渔” 问题突出
% c. C$ |% }9 h( |4 j& y海洋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不但给捕捞业造成毁灭性打击,而且给海水养殖业带来灾难。养殖虾病十分肆虐,据统计,全国每年因病害造成的养殖经济损失高达30亿 ~50亿元。1997年以来,由于球形病毒等造成的栉孔扇贝连年大规模死亡,1998 年仅山东海区栉孔扇贝死亡率就达 80%,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20 亿元。 山东第一个小康县长岛, 三年损失 15 亿元。 近几年, 随着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实施, 山东海洋捕捞业更是雪上加霜, 按协议规定山东机动渔船要丧失黄海南部 50%以上的传统渔场, 全省 5 500 艘大中型渔船中仅有不足 1 000 艘能在日韩专属经济区水域作业, 其余的渔船被迫停港待业, 10万多从事海洋渔业的渔民生活出路成了难题。 对此, 尽管各级海洋与渔业主 管部门认真落实国家近海渔业产量 “零增长” 的目标, 积极调整渔业结构, 发展远洋渔业, 实施渔船报废、 渔民转产转业和名优养殖, 引导捕捞渔民 “弃舟上岸”, 但一支庞大的捕捞业队伍全面得 到调整谈何容易, “三渔” 问题日益突出。 面对广袤的近海渔场无鱼可捕和专属经济区水域不准进入, 广大渔民忧心忡忡, 呼吁国家和有关部门站在关心解决 “三渔” 问题的高度, 采取积极措施, 整治海湾生态环境, 尽快恢复黄、 渤海渔业资源, 给捕捞渔民寻找新出路。
. w. Z6 E+ d4 N$ S: e* y. z, O9 B: [
" ?% v; D8 g& @! W
* C6 t R6 v" R3 \2 W% i5 ]4 d. `9 Q三、 运用发展新理念, 探求近海渔业出路# v5 N Z1 U, Z% o4 z/ r4 x
在海洋渔业发展史上, 我国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 走了一条 “先开发、 后保护, 先污染、 后治理” 的弯路。 但发达国家由于资金和科技力量雄厚,加之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整治海洋生态环境, 大搞栽培渔业,收到了明显成效。 目前, 日本、 美国、 俄罗斯、 瑞典、 韩国等均把栽培渔业作为振兴海洋渔业经济的战略对策, 投入大量资金, 开展人工育苗放流, 恢复渔场基础生产力, 取得了显著成效。 1991 年日本政府栽培渔业的预算达到48.6 亿日元, 放流的渔业品种达94 种,放流规模百万尾以上的种类超过30种。 2003 年北海道地区秋季大马哈鱼的捕捞量猛增到 5 500 吨。
, b' f7 {" M7 k+ [& q
7 Z; d5 i: N4 W: t3 H0 [9 }' z
6 O, x' E: s+ W- ]& Y* P
# S, j8 `$ a4 H* F! ~山东省曾于 1983 年在乳山湾进行人工放流增殖对虾试验, 获得成功后, 省政府决定在山东南 部沿海实行为期三年的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开发性试验, 也获得了成功。 据统计, 仅 1998—2002 年 5 年间, 山东省共放流体长 25 毫米以上中国对虾苗种 14 亿尾, 秋汛回捕增殖中国对虾 4 582 吨, 实现产值 4.7 亿元, 直接投入与产出之比为 1 ∶ 37。 同时还进行了海蜇、 乌贼、 日本对虾等品种的增殖放流和小规模人工鱼礁建设, 均获得良好的生态、 经济和社会效益。 实践证明, 在海湾鱼虾洄游产卵场没有得到恢复前, 建设人工鱼礁和开展人工放流增殖资源, 既改善了生态环境, 也恢复了部分资源, 这是解决近海渔场 “荒漠化” 的成功经验。* P+ ^. E+ |, v* _! q1 Q: J
; P8 e) a- U) G0 S$ H9 J, A5 V. a, V7 o& X6 N* G8 [ c
) R3 [ F! B( {/ y' S
四、 实施 “牧渔工程”, 变 “穷海” 为 “富海”* @1 m$ M% V7 G5 P" n X' _. q7 H
. d, e ]1 G; { V1 s5 c& L: u6 E% u
- W: F2 @$ T; J$ s) {3 U
6 D; a: [/ ~% @8 H
鉴于山东广袤的近海渔场常年闲置, 海湾产卵场生态环境短时间内难以改观, 建议省实施牧渔工程, 即把大力发展栽培渔业作为山东渔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来抓, 把山东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科技 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具体采取以下 5 条举措:4 k2 W l; N6 v' p! w
一是大面积开展人工放流增殖资源。 要按照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 科学分析区域海域的生态容量, 搞好规划, 合理布局, 在继续巩固和扩大对虾、 海 蜇、 乌贼等传统大宗品种增殖的同时, 鼓励扶持各地发展文蛤、 杂色蛤、 海参、 鲍鱼、 虾夷扇贝、 魁蚶、 牙鲆、 梭子蟹等地方优质品种的增殖放流。 把渤海和黄海近海建成海上大牧场、 活鱼库。1 b5 u/ j" b, U' V" X D
二是全面实施人工鱼礁建设。 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争取 5 年内在渤海、 黄海建设一批能形成规模的 “增殖型鱼礁” “渔获型鱼礁” “休闲垂钓鱼礁” 和 “海珍品型鱼礁”, 为海洋生物营造栖息、 繁殖 场所。( I7 l/ k" o" W' U
三是大力发展深水网箱养鱼。 重点发展抗风浪特大型网箱, 进行名优经济鱼类养殖。
) o* |/ d* ]3 j# V四是建设海床生态渔业区。 全面推广贝藻间养和立体养殖, 建设海床生态增殖区和海床藻类长廊, 改善局部海域生态环境。- [1 \( p/ @ |. q" o
五是严格休渔和禁渔制度。 进一步加大海湾生态环境整治与保护力度, 控制近海捕捞强度, 实施限额捕捞、 渔船强制报废以及休渔、 禁渔制度, 促进近海渔业资源恢复。
9 U) b4 K* f: m5 q6 ~! i% Q通过以上五大举措的实施, 争取在5年内使有条件的半岛沿岸 5%海床敷设人工鱼礁, 近海渔场全面人工放 流增殖, 增殖品种扩大到 30 个以上, 深水特大抗风浪网箱发展到 200 个以上, 把栽培渔业打造成 山东省海洋渔业的半壁江山。
; ~2 _1 R% O2 }% ^1 u/ i6 w1 V7 y; b3 A2 A9 D+ q0 f$ q: g
& @1 N2 X. [0 e8 E+ D% c: V# ~$ y" w5 }/ O3 H6 ^2 o: z
五、 几点建议/ [- z; F6 V/ \& ]
(1) 建议把海洋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作为生态省建设规划的重点来组织实施。 整治海域污染, 是改善海洋环境、 恢复渔业资源的前提和基础。 省应重点加强莱州湾、 胶州湾的生态整治, 加大对 入海入湾排污总量的控制, 达标排放, 加强监测和沉积性污染的生物治理。 莱州湾和胶州湾海洋生 态整治所需的 20 亿元资金按 《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逐年落实到位。 同时海洋与渔业主管部 门要加大海水养殖的宏观调控力度, 科学分析养殖容量和水域资源承载力, 科学规划半岛优势水产品区域布局, 解决好污染和病害防治, 大力发展优质无公害水产品养殖。, M6 n x! A% S+ C( V( t8 @( \1 \
9 C7 P* ~- a" @ T3 Z9 k& q7 i
9 \) \2 s9 x; q' E4 d
% [. W- i3 X, l, a7 e, c0 ]( q4 f(2) 加大对栽培渔业的投入。 栽培渔业是海洋渔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世界发达国家渔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日本将栽培渔业经费列入每年的政府预算, 与大路、 桥梁一样, 作为基础设施建设, 仅每年投到人工鱼礁的资金就达 589 亿日元 (折合人民币 42 亿元), 中央政府和县政府、 市町 村各负责 50%。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日本沿岸 20%的海床已建成人工鱼礁区。 从国内看, 沿海兄弟 省市发展栽培渔业有大动作。 广东省自 2001 年开始, 省、 市、 县政府每年拿出8000万元, 连续 10 年共 8 亿元, 用于建设人工鱼礁区。 山东目前每年用于沿海渔业放流增殖的资金仅为 700 万元 (渔 业资源费), 由于资金杯水车薪,人工鱼礁和人工放流增殖形不成规模。 建议山东省借鉴发达国家 和外省的做法, 把发展栽培渔业作为扶持海洋渔业弱势群体的重大举措来落实。 将栽培渔业的发展资金按 《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逐年落实或列入省、 市、 县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每年投入 3 亿 元, 连续 10 年, 其中, 1 亿元由省、 市、 县安排, 省每年安排 5 000 万元, 市、 县安排 5 000 万元; 另外 2 亿元按市场运作, 调动民间投资, 全面用于推进渔业人工放流增殖、 人工鱼礁和深水网箱区建设, 全面实施牧渔工程。
4 W7 Q5 E3 R4 i F- x
$ K" j& X& J2 F% }# \4 G9 a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9 l2 n. y8 o5 [. a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