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8 D6 ~4 a1 m) Q% V
开栏语:
p' [: Z ~. y$ q* U! f. v 在我们身边,总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心怀责任与使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中造就伟大,用行动诠释时代精神……为庆祝中国工会十八大胜利召开,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展现新时代劳动者风采,三亚市总工会推出工会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进行时---劳模精神在基层之“心有使命 · 人有价值”栏目,将通过图文报道、漫海报、直播等形式展现劳模风采,多角度、立体化引领广大职工走近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为全面推动三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 z4 z L$ M7 b3 w4 @' b
近日,随着一声鸣笛,“探索二号”船赴我国某海域完成ROV和潜器联合作业后,停靠三亚港口。“探索二号”船是我国首艘装载国产化科考装备的载人深潜器支持保障母船。
0 k% }2 g* l. a1 L# x 作为“探索二号”船最亲密的“搭档”,“探索二号”船随船船员奋楫逐浪,搭载国内外科考队伍,携带国家关键深海装备,完成50多个航段的科考及作业,在浩瀚大海上奏响向海图强时代乐章。今年5月,“探索二号”船团队荣获海南省工人先锋号。
9 A( t$ Z! R o s3 ? “探索二号”船团队荣获2023年海南省工人先锋号。受访者供图
5 j) E7 B' [6 L! z5 Q) V- Y5 c 使命在肩 助力远洋深海科考
n% ~; V' h" I: |$ D1 V1 [ “探索二号”船建造初期其实是一艘工程船,改造后,既保留了其载重吨位大、操作性能好、推进与定位能力强等优势,还增加了深海科考作业的能力。 1 |0 M* q/ v; r) L3 U4 ?6 J
驰骋远洋35年的孙燕辉因丰富的作业经验与履历被任命为船长,见证了“探索二号”船的改造。 ' ?; y5 O O; q' s9 q& C8 U& e
“探索二号”船。受访者供图 # }5 A2 f4 b. e! {0 o/ I% S5 ]0 V
“它除了支持深远海常规科考作业,还能搭载‘奋斗者’号和‘深海勇士’号。”“船上设置了化学、地质、生物等多个科学实验室,能为科学家们提供综合科学考察等服务,可以说是一艘移动的海上实验室。”介绍起“探索二号”船,船员们如数家珍。 * v& M2 W) q* ]4 Y
科考船设备种类丰富,自动化程度高,对随船船员的要求也很高,随船的26名船员,均有着多年远航经验,但科考船经验并不多,甚至还有的船员是首次登上科考船,对新设备的了解更是寥寥无几。 + m0 }* A+ t+ S, v5 _
怎么办?“探索二号”船启航在即,科考任务不能延误,时间紧迫,这支新建团队迅速进入状态,在短时间内对新设备性能等特点做到了如指掌,大家也逐渐建立起了默契。
C0 r: ^/ Z3 L2 e& I8 ` “如今,在作业中,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动作,大家就能明白对方的想法,效率越来越高。”孙燕辉感慨地说,“我们深知科考船意义重大,倍感压力,但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提升保障服务能力,助力远洋深海科考。” + i1 F& g' b* z1 C( I. }4 y
船员在作业。受访者供图
# }$ _+ }/ S! j; k7 |; C2 Y1 S T% [ 捷报频传 完成多项科考任务
2 x0 \2 W# }0 B 2020年6月25日,“探索二号”船在福建出坞,三天后抵达三亚并正式入列,逐梦深蓝。 ; A( M) k1 q5 h& @$ z7 j
很快,同年七月,“探索二号”船团队收到了首个任务——支撑4000米海底中继器“MIDIA”与“沧海”着陆器(以下简称“沧海”)的前期独立试验,为后续“奋斗者”万米海底电视直播做准备。在万米的深海,已经无法通过无线电波与海面进行通信,因此需要借助一根长达10多公里的光纤让海底的沧海与海面的科考船实现通信。
/ P/ ^3 u6 Z; n) J7 O- d! Z 海上科考活动对船舶的驾驶技术要求极高,复杂海况、天气的变化都会干扰作业,既要实时观察海况保持船位,又要控制光纤下沉速度,稍不留意微细光缆就会被扯断,一切努力付之东流。 _* M" r, {/ u6 i; a% N) N( Y
船员在作业。受访者供图
$ k# K' s) E m8 [6 m. k 经过多次试验后,该团队不断改进举措,终于摸索出成功经验。之后,该团队通过微速精准拖曳的方式,使搭载的“沧海”号成功将“奋斗者”海底作业的视频回传,实现了全球首次万米深海的视频直播,填补了国内深海实时影像传输技术的空白。 ) ?. u& F4 f. o3 b0 Q
历经1个多月,支撑“奋斗者”号下潜深度达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历时40天,协助完成深海基站海试项目,实现了兆瓦时级别固态锂电池在基站上的集成;深渊ROV、深渊滑翔机等新型科考装备海试顺利实施,验证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 : J. H7 z" K! X7 f& [ y! F! {
三年多来,该团队在高强度、复杂作业的工作状态下,迅速发展成为一支在各种恶劣海况下不惧挑战、勇于担当、不畏艰苦的战斗队伍,出色地完成了多项科研任务保障,为我国科学探索研究、勇攀深海科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支撑。 9 P3 ~8 {6 W5 d1 S i
船员在作业。受访者供图
2 @6 g+ y2 a6 a4 h 向海图强 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 , F6 M' X- A! W: o. }
大海虽美,但美丽蓝色下却暗藏凶险,是什么让这支团队总是迎难而上,又是什么让他们一次次驶向深蓝,踏浪而行?
$ [ y1 ~" L; i' F" V( i “因为好奇!”00后的盖文君脱口而出,刚毕业的他被科考船的“神秘”所吸引。他是船上年龄最小的成员,也是大家贴心“大管家”。他会暖心地为大家补齐生活用品,船内的地板也总是被他擦得锃亮。“看着大家为科考而紧张忙碌着,尤其是科学家们扎根学术、潜心科研的精神,更是深深地感染了我,很荣幸能与大家并肩作战!” ( @' @, x! v# P S2 A% g
船员们在海上举行升旗仪式。受访者供图 # f0 `! ^. T* e. ?8 Z' d3 X
“以前觉得新奇,后来是因为责任。”刚忙完设备保养作业的80后大副杨晓峰说道。来自山东的他从小就梦想环游世界,大学毕业后,他随着货船几乎将沿海的国家都走了个遍。一次机缘巧合,他接触了科考船,保障科研作业让他深感责任重大。“如果说环游世界是我儿时梦想,当下,为科考保驾护航则让我找到了新的人生意义。” 2 p: Y- l2 L1 `7 Z: W3 h5 c
“是使命感。”孙燕辉还记得,有一次执行任务遇到了台风天,接连在四个台风中穿插,面对近乎航行作业极限的海况,大家迎难而上,最终在规定的时间内抵达目的地并成功完成了任务。“海上作业难免遇到种种困难与恶劣海况,大家反而越战越勇,每一次科研的突破与新发现都令我们兴奋不已,也为我们奋勇前行提供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 ~- A5 F9 c8 a8 k 三亚港口,完成补给和保养的“探索二号”船正蓄势待发,等待再一次驶向深蓝,探索未知。 / J/ q# i' n$ }9 y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胡丽齐 4 \/ [( ^9 |( M4 I
- ]8 W0 @; R3 z3 _/ F" d4 ^
4 z8 W B* {$ s3 t; e. B( g
! H% i/ p6 F" d3 x8 E! `) k. I
2 d3 Q* J-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