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7 J: M& _3 z6 @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 `5 G; U8 R& _
3 M/ x* r8 v8 w5 [5 J# |
+ G5 |! U/ x0 X* t
* y5 a# h+ P j1 r C( S) p/ t8 S5 b3 j" l 中新网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服”)29日对外宣布,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亮”拖缆采集装备(下称“海亮”)和“海途”拖缆综合导航系统(下称“海途”)打破作业深度、道间距等技术限制,顺利完成海上三维地震采集作业,填补了国内装备技术空白。
0 g6 `; V( K: S y# g6 X9 [ ^ 据了解,地震资料品质满足行业标准,灵敏度、稳定性和一致性优于国外主流设备,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海洋地震拖缆采集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w) \7 J/ s$ n1 I
找油找气,物探先行,在广袤的大海深处寻找油气资源最直接的方法是进行地震勘探,将人工激发的地震波穿过海水进入地层,从各岩石层反射回不同特性的反射波,被物探船采集装备记录并通过高性能计算机处理、分析、判断地质情况,进而寻找可能含有油气构造的过程。 2 ~8 i9 Z: }6 U/ x4 V9 ~" U& ^' q# e
“如果把地震勘探比作医院CT检查,采集装备就好比一部对海底地层进行扫描的巨型CT机,封装在电缆内部用于检测地震波的检波器就像高度灵敏的探测器,负责指挥和控制地震作业的综合导航系统就像物探船的‘大脑中枢’。”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项目负责人黄龙君告诉记者,不同的是,CT检查寻找的是“病灶”,地震勘探寻找的是“宝藏”。 % p) s: O9 Y7 i
目前,“海亮”已突破进口设备22米作业水深的沉放深度限制,可不限水深实施深拖,能有效削弱干扰波的影响。“海亮”还形成了3.125米、6.25米、12.5米等多种道间距系列产品,大幅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可精细刻画海底复杂地质构造。 , ^: A- j8 W2 F9 ^: p( e% A
作为“海亮”的“眼睛”,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检波器一致性指标高于进口设备15%,让这双“火眼金睛”能看到更加清晰的地层“秘密”。“海途”的研发成功,则宣告了中国拖缆综合导航系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它的出现,为地震采集装备装上了“最强大脑”,在茫茫大海上,地震采集作业炮点预测和检波器可以实现精准定位。预测精度小于0.3米,实时坐标解算精度小于3米,与进口同类技术水平相当。
5 U' g# @* F% i 据统计,自主研发海洋地震固体拖缆采集装备技术已累计完成超过4000公里二维、500平方公里三维地震采集商业作业,并实现产品定型及产业化生产,具备研发、制造、服务的全产业链能力,建立了完整的产业化制造体系。其中,“海亮”水下固体电缆年制造能力达100公里,检波器年制造能力达10万支。(完)
8 O) f# T! p7 X6 I% F0 a
" A7 W/ a: M" X 举报/反馈 # r0 R& ~& ?! z1 w$ g/ ^
+ N& }. J) {1 D1 `$ Q
) P% O* L% e& }( l5 d0 O
# a% i. q# o0 z( e, P) J/ I; s: R3 U" l6 j9 {' E
, A" ]# c: o' c% r4 o5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