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j6 U0 h' r* c: h/ U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齐春赞
0 Y/ r% }% ~4 [4 A7 @4 z" K8 i$ \ 目前,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共享航次“NORC2020-581”的“科学”号科考船正在马里亚纳海沟附近开展岩石、沉积物和CTD采水作业。 + F$ K7 s3 k0 r s$ @
3 x% p6 C Y5 i
; R% z; Z. E F3 L9 |) {6 Z6 f
: o2 b5 J) g0 K$ _' { 据航段负责人、中科院海洋所张国良研究员介绍,航次第一航段搭载了来自中科院海洋所、北京大学、中科院南海所等单位的科考人员,调查内容涉及水文、地质、地球物理观测及取样等,航期预计50天。航次开始后的第一周,受风浪作用影响较大,对正常作业和队员身体状况造成较大影响。进入12月以来,海况明显好转,作业有了明显进展。目前,航次已经完成了马里亚纳附近的CTD-ADCP作业和部分岩石采样站位。
& y3 L/ i( E7 E. _
3 ]- @ y# u2 [7 L! P, y 0 K. K2 k- T/ q) L1 b6 ^
5 z" f6 |9 A7 P: i. B2 J; a" N( l, O 中科院海洋所研究生战明君是第一次出海参加航次,对海上科考表现出浓厚兴趣,也对海上采样过程深有感触。她描述了第一次亲历电视抓斗作业的过程:早上7点,“科学”号队员在准备当天的电视抓斗作业。7时53分,抓斗正式入水。通过船上工作人员的协作,一个半小时后终于到达4438米的海底深处,拨开海底的神秘面纱,通过电视抓斗内部摄像头可以看到海底的情况,仿佛漫步于海底之间。我们所选取的作业站位位于马里亚纳岛弧南部,属于弧前构造环境,作业目标是在这里抓取火山岩样品。由于水深较大、营养物质匮乏,这里生物活动迹象罕见,像是大洋中的戈壁滩。在海山附近,可以看到海底的底质组成并不均一,有的被沉积物覆盖,有零星铁锰结壳出露,有的出露大量坚硬的火山岩基底。一次成功的电视抓斗抓取作业,需要较低的坐底倾角、一定程度的沉积物覆盖、以及体积适合的岩石分布等。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海底漫步”,最终选取在满足条件的区域进行抓取。经过抓斗内置摄像头视频确认后,开始回收绳缆。令人最期待的是电视抓斗收至甲板后的开斗环节,幸运的是,这一站位我们采集到200公斤以上的火山岩样品,其中最大的一块接近100公斤。这次成功抓取让全体科考队员受到鼓舞,也是本航次一个良好的开端。” + L- N3 U! ~& c6 E
' ]$ L. \5 x. ?* h5 U/ s
4 F. d0 m9 [- A2 H4 y. E
, w" V1 j4 T& N9 C- h 另外,航次目前也已完成马里亚纳海沟附近的CTD采水作业。来自北京大学的安永睿博士介绍,自开航以来已采集了六个站位的全水深多同位素深海水样,过滤海水一万余升。其中,最深的CTD站位位于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附近,单站位即过滤海水七百余升。所采的多同位素样品将主要用于立体刻画深渊水文循环,这对于理解大洋水圈全水深海水组成、海气界面和流固界面地球生物化学过程有重要科学价值。
3 P5 P7 i6 m$ m2 i; ~8 p0 Z 5 m& U8 v& {$ _* Y4 A: ~! t2 q
举报/反馈 ) D0 [: K( n! o. b" z" E
# X; h: `$ I/ A: i; W3 g9 b
" b7 p( A# d9 w# C$ i- e! M
% E8 p1 _6 C1 N) K. ? S" K" T5 v) }
9 v3 ~1 n3 ~! _) Y; l/ n( |- x0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