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w1 J X0 x0 Z+ |' P
原标题: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八章:从50米到1109米(4) 忽闻水下爆裂声 3 K! w8 ~4 r" L& w5 t& O2 {) h0 P
/ Y$ Y& S6 _) `4 M) J 四忽闻水下爆裂声
6 d/ d8 T9 `8 R5 r D. X 
2 ^$ g( I: m7 K2 R7 m( t “‘向九’、‘向九’,我是‘和谐’。水面检测一切正常,请求下潜!”
+ H) R8 N% g% X( Y+ p 潜水器水声电话里传来试航员叶聪的声音。 0 E; p- `. N: k1 _
“‘向九’明白,同意下潜!”
9 O; s7 R7 A6 \ 试验母船---“向阳红09”船(简称向九)上的指挥部里,刘峰总指挥手拿话筒下达了开始试验的指令。
. B8 t5 m' }& Y, m& S: t" q 自从A1海区进行50 米深度试验结束之后,海试团队在三亚凤凰港休整总结,大洋办、科技部“863 计划”海洋办和海试技术专家组研究会商,认为第一阶段海试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圆满成功,完全可以转入300 米深度试验。海试领导小组副组长、大洋办金建才主任和科技部“863 计划”海洋领域办公室孙清处长专程赶到三亚,参加会议并代表国家海洋局、科技部社发司领导前来看望祝贺。同时,鼓舞和激励大家一鼓作气,再攀高峰。 & x6 B8 v, V% _
8月28日下午6 时,“向九”船起锚,载着海试团队和“和谐”号连夜奔赴B1海区,实施下潜300米深度的各项试验。不料,南海进入了台风多发季节,接连三次风暴潮严重影响了海况,使海试步履维艰。潜水器和声学吊阵的布放回收、母船机动操作都不太顺利,试航员体力消耗也很大,警戒编队船体摇摆达到20多度,生活工作困难重重…… , c. T0 {! X% X# ?1 x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临时党委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刘心成书记、刘峰副书记和几位党委成员,分头深入到各个部门、岗位之间,谈心,交流,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并于9月12日,及时发布了海试临时党委第4 号文件,提出了“抓住机遇,夺取300 米海试决战的胜利,向建国60周年献礼”响亮口号。
* Q' @* ~6 r4 J. } 犹如一阵及时的东风,吹散了海天的阴云,鼓荡起前进的征帆。各党支部、各参试单位纷纷传达学习贯彻临时党委4号文件,认定这是进军的号角、冲锋的战鼓,面对恶劣的海况和存在的困难,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激情,全力以赴打好300米深度这一仗。指挥部决定在9月13日实施第16次载人潜水器下潜作业,争取实现深度超过300米的目标。 * K6 O8 \$ w9 M: L- x! x
这次下潜的主驾驶是702所的主任设计师叶聪,右舷试航员是经验丰富、沉着冷静的于教授,左舷试航员则是声学所年轻的工程师杨波--- 说起来,这位小杨年纪不大,身体也不错,可就是不适应海上的“晃悠”,一上船就晕得厉害,曾经躺在床上三天起不来,吃什么吐什么,每次下潜试验,他更是脸色煞白,被人扶着进出舱室。可是声学系统需要人下潜调试,他再难受,也总是毫不犹豫地爬起来钻进潜水器……
. n( ^+ I/ [, p& C* w# p3 V 本次试验内容为:冲击300米深度、液压系统调试,航行性能测试和自动驾驶功能调试等等,计划在水下停留160分钟,是海试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经过近半个月的曲折和调整,又有临时党委4号文件精神的鼓舞,全体参试人员精心准备,试航员们决心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 u4 p$ Q( t6 p8 T# r
潜水器入水不到三分钟,水声电话连通了,接到总指挥同意下潜的命令后,压载水箱开始注水下潜,七分钟后,到达50米水深,接着又到达100 米深度。于教授看着仪表,提醒叶聪:“接地检测升高到0.7 了。”“明白,时间紧迫。”叶聪向可调压舱注水,加快下潜速度,急切去亲近300米深度,保证这次试验最主要最关键的指标。等到200米深度时,接地检测值降低,潜在的报警消除了,几位试航员松了一口气儿。看到深度表指针指向了326米,主驾驶一个漂亮的点刹。胜利拿下一城!
; |$ F2 c8 k, [9 x0 ^: q 叶聪后来说:“接下来的试验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爽!移水银、调纵倾、前进后退,左转右转,试完定深定向,第一次在300米深度驾驶潜器以每秒1 米的高速‘漂移’,要知道,咱们潜器最快就是2.5节啊!全部预订的内容提前完成了。这时候,于老师觉得可以上浮了,我意犹未尽,估计他也一样。杨波摘下耳麦,抬头看了看我们,可能他已经在享受这次下潜的过程中了。我说:要不下去看一看海底吧! 心里早已蠢蠢欲动了,其实潜台词是‘去坐底’。得到水面允许后,我们打开所有灯光,三个人紧贴观察窗,‘看到没有?’‘离底4 米’‘我看见了!’白光一闪,一片银白色的沙滩展现在面前。没有想象的滚滚浓烟,看来底质比较硬,是一个坐底的好地方。潜水器在沙滩低速前行,整个过程被摄像机记录得很清楚。航速较慢,我轻轻一打下潜,潜器稳稳坐在了海底。当时真是兴奋,仿佛看多少眼都不够似的……”
L, e. \# O/ t. V$ E' Y" p* E; y) o 对于后来叶聪他们深潜到1000米、5000米、甚而7000米海底来说,这一次300 米的坐底简直就是“小儿科”了。可毕竟是第一次中国载人潜水器安全成功潜到海底啊,其意义是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所以,试航员们才表现出如此的振奋和欢欣! 0 w i0 K8 a3 x
然而,祸福相依。就在他们沉浸在巨大的喜悦里返航时,一个危险的隐患正在一步步逼近潜水器和试航员。那是他们完成所有试验任务,按指挥部指令,抛载上浮。当升到距离海面不足20 米时,一直密切观察窗外的于教授听到“咚”的一声响,像是一个爆竹炸响,又像是一瓶香槟酒碎裂,一股白烟从潜水器前边飘过……
5 M' f% b. `3 H& I" G; d “啊?怎么啦,什么爆炸了?”
; C- j8 p/ }$ m5 [! N W# [8 y 三名试航员立时瞪圆了眼睛,面面相觑,不知下一刻会出现什么状况。如果真的在水下发生了爆炸事故,那将是灭顶之灾! $ ?# e$ d/ G" o" r8 G' F# Y
对于舱内的人来说,此刻一点也使不上劲儿,只能静候观察,听天由命。从这个角度来说,潜航员确实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好在故障没有进一步扩大,潜水器还是继续平稳地上升、上升。 g$ O3 M" P9 D% [% ^# y
终于,他们安全回收到母船甲板上,出舱时,尽管杨波晕得不行,可毕竟是首次成功下潜300米,并且超额完成试验任务,他强打着精神,跟于教授、叶聪伸展开鲜红的国旗,与大家一起庆贺新的深潜纪录诞生了!
4 i+ ]6 u- W8 Y/ L 成绩不能掩盖问题。祝贺仪式结束了,于教授立即向指挥部汇报:一声爆炸似的异响,一股可疑的白烟。潜航部门负责人崔维成、胡震等人马上组织有关人员检测、排查。
: j/ ^6 p% d8 P) Z" z 当他们一层层打开主蓄电池箱时,发现保护罩爆裂,内部全是气体,单向阀已经开启,一只电池发生了爆炸!大家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幸亏是在完成任务上浮时出现的,如果是在深海里,后果不堪设想。究其原因,还是缺乏经费、侥幸心理作怪所致……
1 F' O# W$ _. D8 b% k 载人潜水器配电系统主蓄电池箱,可以说是整台机器的心脏,是唯一的动力供应站。它源源不断将电能输给各执行机构:推进器、海水泵、水下灯、液压泵及所带动的机械手,使其能够按照潜航员的指令做动作。由于受到潜水器体积和重量的约束,选用了能量大、抗压力强的银锌电池。但它的寿命短,一旦启动只有一年使用期限。2008年春天,潜水器准备出海试验,702所技术人员启动了银锌电池。不料,临出发前突然叫停,直到一年后才真正出航。按说,应该更换新的电池。可配电专家们经过测试检查,发现这组电池各项功能正常,而买新的银锌电池需要花费几百万元,实在于心不忍,便设想用它顶过第一阶段海试。
" o0 _- h4 @+ X3 V3 w% F; u; @6 D 在江阴码头登船时,702所考虑到中途有可能出现电池失效,已经派人与新乡公司签订了银锌电池供货合同,但制造安装还是需要一定时日。以老专家许广清为首的配供电组,小心翼翼地维护着,期待这组旧电池发挥到极致。然而,科学来不得半点侥幸,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试航员听到的那一声震响,就是过期电池爆裂保护罩的声音。如不及时修复,将影响到下面的海试。 . ?* p8 ]/ M U/ h# n
随着蓄电池告急,天气也跟着告急了!据随船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预报员李志强、苏博预报:第二天---9月14日下午大风将至,海况会变得很差。现场指挥部分析后决定:明天上午抢在大风之前再进行一次下潜试验,而后开赴锚地避风。这样,就要求潜器准备部门连夜拆掉旧银锌电池组,更换上备用的铅酸电池组。这在陆地厂房里,也需要一两天的工作量,更不用说在晃动的船舶甲板上了。困难重重。 9 E& C1 ^& K6 h7 j
“没有什么可说的,执行命令!”部门长胡震有力的一挥手,带领全体同志忙碌开了。
- L4 I* A7 {) v 在702研究所和7000米载人潜水器项目里,这个胡震功不可没。他是水下工程研究室主任,7000 米载人潜器本体副总设计师,总装联调负责人,海试潜水器部门长。可以说,是潜水器准备与维护的大总管。人称“后甲板司令”。他知识全面,责任心强,有关潜水器的大事小情都装在心上,说出话来让人心服口服,颇有“司令”风范,大家爱称他“胡司令”。他有空就围着潜水器转,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不管哪个部门工作,他都精心地关注着、参与着。
+ V3 `8 ?- ?- I: f: S/ a 那是在50米A1海区,有一天潜水器进行保养,两个技术人员钻进舱内工作,胡震在外面指挥。南海的天风云突变,一阵海风吹来,乌云滚滚,啪的一个炸雷,铜钱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关闭舱盖来不及了,眼看舱内设备要挨雨淋,胡震大喊一声:快拿篷布!飞身冲上舱顶,扑在舱口上挡住疾风骤雨,充当了一次人肉舱盖…… 0 G% p6 N/ Y9 @; E2 k8 V1 s3 I$ R
胡震是无锡江阴人,生于1967年10月,1985年考入中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控制系,后又考上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生,学了三年的自动化控制。1991年硕士毕业,选择了离家乡近的无锡702研究所工作。一来就在技术开发部,跟着徐芑南等人搞无人潜水器。
1 b& I5 F) e# e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702所由于任务不足,经济紧张,发放工资都成了问题。胡震的一个亲戚是当地大企业集团的总经理,看中了他的人品和技术,高薪聘请他去当部门经理,承诺五年后送他一个公司。刚过而立之年的胡震心动了,就想去试一试。他请了假去上一个星期的班,坐在公司高档老板椅上,却总感到不舒服:本来想科研报国,难道遇到困难就放弃了?
6 O5 z7 s m: I" |' g 
8 I* y3 |1 U) A6 V& J" k y: r 后来,发生了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举国群情激昂,胡震再也坐不住了。他毅然谢绝了亲戚的好意,也谢绝了年薪百万的职位,又回到702所继续从事国家的科研事业。当7000米载人潜水器项目启动时,他理所当然地全身心投入进去,贡献出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和热血激情……
$ v: p0 d |+ X# t* C! M' ` 接到第二天早8 点下潜通知时,夜幕已经降临了。胡震立即安排做好潜水器各项准备,最关键的是更换蓄电池。“向九”船老轨(轮机长)刘军带着水手调整好灯光,后甲板亮如白昼,有关人员各负其责。试验部主任马波操作折臂吊,几位工人拆卸旧电池,叶聪负责压载核算,马岭负责采样篮设备的准备与安装,701所人员协助。配电组许广清、程斐等人,加上两位潜航员傅文韬和唐嘉陵,准备新电池。一项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 M7 m2 V; o/ n4 h8 X" j1 \7 P; v! h 在摇晃不定的船上起吊蓄电池箱,难度是相当大的。移位路径上遍布着各种设备,电缆绳索,遮挡着吊车操作者视线,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碰撞事故。只见马波主任站在高高的吊车操作台上,702所顾秋亮技师爬到脚手架顶端中转口令,张贵宝技师在甲板上观察,一个三位一体的指挥操作体系形成了。蓄电池箱下伸出四根绳索,胡震指挥十几个人拉着,一齐喊着号子共同使劲,电池箱被一点一点地吊起来,按照顾、张师傅的口令,马波精细操作,时高时低,时左时右,最后稳稳当当地落在升降小车上。 ( y% X$ Y( a+ j, i$ c! R, J
晚上11点多,电力组开始给新装的铅酸电池充电,抽气,充油,每一步工作都是那样的仔细、认真。组长许广清已经68岁了,也是超期服役的教授级专家。他早年毕业于哈军工,具有军人的作风,高个子,腰板挺得很直,干起工作来更是要求严格,实打实。他前年刚做了大手术,身体不是很好,这次儿女们都不同意他上船海试。可他坚决要求前来,而且谢绝照顾,主动与本组的年轻人一起住大舱,每天像普通技师一样忙忙碌碌……
: U/ ~/ f6 i8 Y% I* C9 D 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海试,他们必须在天亮之前确保电池供电。许广清指挥全组上阵了。年轻的杨申申和程斐趴在电池箱前,不时测量反映析气量的电池箱皮囊高度。潜航员傅文韬、唐嘉陵一直跟在旁边帮忙---这是从组装潜器以来就形成的习惯,凡是与潜水器维修保养有关的事情,都会看到他俩的身影,就像是702 所的一名成员了。这时,临时党委书记刘心成和专家组长于教授来到了后甲板,了解试验准备情况:“怎么样,许老,今晚能弄完吗?”
% i7 `; t% x3 y2 p “没问题,请司令放心,我们绝不会耽误海试的。”大家还是喜欢称刘心成为司令,因为他确有带兵打仗的魄力和风度。
: h! c+ q0 ^, O& A “好,不过要注意劳逸结合,别太累了。餐厅准备好了夜宵,你们可以轮流休息一下,补充点能量。”
2 Y* I9 }( h- V+ N5 M8 n! z' R 于教授则从技术角度提醒大家,一是要随时检测数据,二是要注意安全。两位负责人关切地看着,直到过了零点才回去。
+ L7 l/ n3 v* P 蓦然,杨申申从测量表上发现析气量明显增加,而且速度很快。许广清过来一看,根据上船前铅酸电池的状态和以住的经验,决定暂停充电,先把两个蓄电池箱的油补满,抽掉析出来的氢气。两个小时后再充电,果然电池恢复了正常。这时人们都已困得不行了,几个年轻人刚才还靠着 门框说话,转眼间偏头就睡着了。“小傅,小杨,快回去休息吧,这里有我呢!”许广清心疼地说。
; H: I& T& M$ X$ f6 _+ \+ T: d “没事,只是打了个盹儿。” / @2 G4 a A# p$ C: x
“快走吧,我年纪大了,觉少,你们年轻人可不行,明天还有工作呢!” 8 Y0 y/ A: \& b% y/ ?0 W; l) Z
直到早上5点多钟,充电、充油才全部完成,测试后一切正常。守在最后的许广清、程斐拖着疲惫的身躯,蹒跚走回舱室。一个不眠夜就这样过去了。在整个7000 米载人潜水器海试期间,“向九”船上有多少这样的不眠夜啊!
: x4 Z- P$ B- F: X$ m o% R. q; _ U1 B 再过三个小时,新的太阳将照耀在海面,“和谐”号新的一轮下潜试验即将开始,这些不知疲倦的人又会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自己的岗位上……
# {# d$ M, O; B( G 作者简介 6 f, \8 b7 N" S
许 晨,男, 59岁,山东德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文学》杂志社原社长主编、一级作家职称。青岛市政协委员,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989年 7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2003年 12月鲁迅文学院高研班结业。出版有《居者有其屋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纪实》、《人生大舞台 ---样板戏启示录》、《血染的金达莱》、《钢铁铸造的岁月》、《巍巍“泰山”》、《真情大援川》和《再生之门》等十几部长篇报告文学。电视文学剧本《战歌没有消逝》、《鲁氏兄弟》(合作)。作品曾获得《人民日报》文学版一等奖、“冰心散文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电视剧飞天奖提名等多种奖项,并入选山东新文学大系。 2014年 6月至 8月,许晨受国家海洋局、中国大洋协会之邀,随同我国深海潜水器“蛟龙”号前往太平洋科学考察,走进一线,体验生活,经受住了种种考验,积累了丰厚的素材,为写作长篇报告文学《第四极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纪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 f+ }. `! e' Y, [/ n 许晨作品展示区,点击以下阅读
* q ~; m' i, L6 u+ T 许晨鲁奖《第四极》连载|(代序)|李炳银 ) F$ U/ l" t+ Z3 l3 ~, H/ r
许晨鲁奖《第四极》连载|序 章:人类的极地探索
7 N- {# m2 C+ F# D* [; ~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一章:我随“蛟龙”去探海 % c2 d& Q2 i( F8 B/ L0 `1 E3 q
许晨鲁奖《第四极》连载|第二章:华夏“海洋梦”(1)远古的潮音 7 ?* l0 I- l$ E: `( @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二章:华夏“海洋梦”(2) “郑和”们的遗憾
$ d$ |* e% ?( e3 F! t6 u$ B$ {/ o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二章:华夏“海洋梦”(3)洋人的坚船利炮
6 n0 Q0 R$ J8 \1 G+ P9 p: N7 ?0 q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二章:华夏“海洋梦”(4)寻回失落的“海洋”
9 f" i1 q. {/ Y7 H) d4 o8 Q! [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三章:“蛟龙”公众开放日 3 l0 K1 I3 u) ?1 H0 F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四章:神秘而诱人的海底世界(1) “海底两万里” % `1 B+ W- s" N1 F- K( \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四章:神秘而诱人的海底世界(2) 从“的里雅斯特”到“阿尔文” # \; ~0 V; y+ }! i) {+ N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四章:神秘而诱人的海底世界(3)新海权时代
. O3 K4 R( `( e& b3 |6 a, I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五章:钻进“蛟龙”过把瘾
) t% V, J0 X4 x2 L2 P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六章:横空出世:中国载人潜水器诞生记(1) 中国大洋协会
: H" z) ^8 j& u0 S8 L. h6 Z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六章:横空出世:中国载人潜水器诞生记(2)吹响深海集结号 - M. s% M' e* n: u3 O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六章:横空出世:中国载人潜水器诞生记(3)退休“老帅”再出山 : |+ e( Q. `: |& y% M9 J, A: K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六章:横空出世:中国载人潜水器诞生记(4) 有志男儿聚无锡 . c' N4 M- w0 ~9 h& i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六章:横空出世:中国载人潜水器诞生记(5)总体组牵动海内外
4 x( M6 n/ z, N. @7 _3 }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六章:横空出世:中国载人潜水器诞生记(6)第一代潜航员(上)
) d) R [3 j" `. B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六章:横空出世:中国载人潜水器诞生记(6)第一代潜航员(下) ( K+ R6 B7 W5 Q" d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六章:横空出世:中国载人潜水器诞生记(7) 3 N+ J- @. K3 h$ ]+ n5 _) f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七章:“蛟龙”科考开门红
% l$ a. B# ?: s. w# F% }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八章:从50米到1109米(1)深海大洋的呼唤 2 N& Z! c6 ^9 s* w( [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八章:从50米到1109米(2)海试第一潜:“下不去”与“联不上” / u+ U0 N. U+ l) s9 y8 j! p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八章:从50米到1109米(3)声学设计师的不眠夜
, E+ S; ?8 y* \* Z$ A 畅游在生活的海洋里——获奖感言 ||许晨(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1 u0 e+ B X0 _ l 台儿庄无胸雕塑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 l# a: o/ F q- @& t
$ F, T9 F$ U3 u# Z( r; e8 ^% k8 r
责任编辑: / l. n& i5 i% M# ]8 V
5 S' x: u4 p+ @6 X, l7 c% j) e3 B# K x% f# _1 U
- @# \: W. O2 D; u1 a
& I5 @/ `' x( f& q% V5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