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Z" A1 ?+ E$ I; q* Z- M 2 I1 E1 L. w" t4 x' @1 J
▋关注 * H) E# |3 E8 F/ C# X
今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减塑捡塑”,旨在提高人们对塑料污染危害的认识,鼓励人们减少使用快消、一次性的塑料制品,促进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随着人类对海洋塑料污染的来源、危害与治理紧迫性认知的深化,海洋塑料污染防治已成为国际海洋环境法治的重点。
7 l( `7 B: {$ L9 G3 q
3 r2 P5 _9 v; D! r2 q+ v& h 原文:海洋塑料污染防治的法治应对
6 d/ ? {1 E, V) i! d6 K# W$ \ 作者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杜 群
/ u7 D* x8 m) Q1 ~4 T% _7 p 图片 | 网络
+ \2 c. g6 [7 z+ k- `' _ m 塑料是当前地质时代“人类世”的标志,并正在成为地球化石记录的一部分。自20世纪50年代塑料实现商业化生产以来,全球塑料产量快速增长。其中,大量的塑料进入海洋环境中,给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日益严重的威胁和损害。国际社会和许多国家都开展了海洋塑料污染防治的法治对策和行动。 & y3 r$ g% `: U1 U% ]4 Y/ V
202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从污染到解决:全球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评估》研究报告,指出海洋塑料污染主要来源于陆基垃圾。1950年到2017年累计生产约92亿吨塑料,约70亿吨成为塑料垃圾,其中四分之三被丢弃到垃圾填埋场或被倾倒、遗弃在海洋环境等自然环境之中。据预计,1950年到2050年,全球塑料产量累计将达340亿吨。因而,全球迫切需要减少塑料产量和防止塑料垃圾流入自然环境。海洋塑料污染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包括:(1)严重威胁所有海洋生物,也通过影响浮游生物、海洋系统等改变全球碳循环;(2)通过食物链的连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影响人类的福祉;(3)对沿海社区的渔业以及航运、港口作业等构成严重威胁,增加全球经济的隐性成本。
5 I+ S, q: |+ A5 `' S j1 x" r! p$ Y, r9 s3 `, R8 A
随着人类对海洋塑料污染的来源、危害与治理紧迫性认知的深化,海洋塑料污染防治已成为国际海洋环境法治的重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包括海洋塑料污染在内的海洋污染做了原则性规定,《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规范了塑料废物的跨境转移的污染防治措施,《国际防止船舶污染造成污染公约》要求缔约国禁止向海洋倾倒塑料制品,《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要求缔约国禁止生产、使用和进出口部分塑料制品。以上国际条约为全球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基础,但总体上仍缺乏限制塑料污染的有约束力并可衡量的全球性具体目标,相关国际法规则也囿于其自身的立法目的和立法时机呈现碎片化样态,法治应对的效力非常有限。由此,缔结海洋塑料污染防治的全球性公约提上日程。 % i0 ?# k# F1 Z! D& T U
2023年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通过《终结塑料污染:制定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文书》决议,要求建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到2024年制定一项旨在终结塑料污染的国际法律协议。该决议要求其应包括具有约束力的和自愿的办法,以处理塑料全生命周期的综合办法为基础,规定以下要素:(1)具体的预期目标;(2)促进塑料的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的核心义务等;(3)实施机制,包括促进地方、国家、区域和国际合作,国家行动计划,国家报告机制,评估审查机制等;(4)支持性措施,包括宣传教育、鼓励利益相关方参与、研究开发、技术援助与资金支持等。 : j4 M! W2 K ?; b6 o
# F/ ~+ F/ e+ U! q
海洋塑料污染防治还需要国内法联合应对。海洋塑料是一种新型的污染物,我国现行立法虽有所涉及,但尚未形成以处理塑料全生命周期的综合办法为基础的规制模式。例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修订)虽对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了禁限措施与鼓励减少使用、回收等条款,但这些原则性的规定不易在实际中执行。《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年修正)虽规定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但未明确海洋塑料污染防治的具体要求。《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年修正)规定减量化、再利用与资源化原则,为塑料制品的减少、回收与再利用提供依据,但缺乏实质性管控措施。
' ^# J7 [3 H) L* | 但是,我国近年来已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助力海洋塑料污染防治相关法律的细化和实施。2020年出台的《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塑料污染治理的重点领域;《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明确了塑料污染防治的阶段性任务目标与战略、方案。2021年印发的《“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进一步聚焦塑料污染的本质和主要矛盾,完善塑料污染的全链条治理体系。为更好推动海洋塑料污染防治,未来我国应汲取相关政策中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的制度经验,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实现法律与政策的共同应对。例如,《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改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未来对其修改,可在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问题上,坚持陆海统筹,建立海洋塑料污染的全链条治理制度体系。
& \! d7 r1 l3 a- z5 S $ x+ b) W& W1 a7 \
海洋是一个整体,它没有边界。海洋塑料污染治理需要国际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和不懈努力。在全球海洋塑料污染防治国际法规则生成的过程中,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应积极完善国内立法,探索形成海洋塑料污染防治的中国方案,为未来海洋塑料污染防治国际法规则的制定贡献更多中国智慧,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 s" Z- c7 l: a. R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56期第4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 X+ b" E+ @, s: q S4 @
本期责编:宋献琪
7 V/ i: d) X0 Z# R; @5 j) \
9 Z; o o4 ` t 拓展阅读
2 `! J+ L# |' x 视域 | 水俣病的启示: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 J3 y7 T; B% X' K6 k; U; U1 z 开启全球海洋行动新篇章 | 社会科学报
8 k" I9 e/ e2 [6 f
* [5 ^6 Q$ `4 ] u C
. @$ w9 B2 H! g4 r4 n# e5 [! b# V- H" C: f. {& {6 _
6 M2 y% C& L# K% U0 Z: K
/ U; H1 H; A% K1 X/ w*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