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P* O5 `, ~/ Z% o& e3 i' w
0 F% \& E! H5 c
1 K. Z* @; u3 \
: K- b$ y x* b5 ?# L$ Q1 t. C
~0 K( @5 t( ~+ X 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精细发掘 3 d1 t; m. ]. F* x
3 Y& r1 J6 D7 V: G" s1 i/ q
! K0 [" S3 g6 H ~, X4 v
犹如封存百年的“时光宝盒”被打开,一段段写在碧波之下的历史与记忆,在水下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一步步廓清。 , B# p& r! u# J7 u7 W' ?5 W1 N9 `
0 a( i% t8 i# }& s
a2 h- v- Z) F2 F 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通报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威海甲午沉舰遗址3项重要考古成果。
- n$ ]4 Y- G5 z5 ~3 u" {% a
: M1 P [) O" K5 j% x% h! D- l
7 Y3 S, H+ k1 B( F2 e3 m1 g, u) Q 据悉,这3项水下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集中体现了我国近年来在深海考古、古代沉船考古、近现代沉舰考古方面取得的进展,有助于推进水下考古技术研发与突破、甲午海战研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展现文明交流互鉴。 7 @2 j5 [, L* i! |8 p
1 C1 X+ J8 R6 d8 m; @! r6 `
B4 K8 s, s8 x
见证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 & T$ {' ~ K- ^, ]7 A& p- O
# n$ F) y8 K7 S/ R: p
, r; }) n' C# U
2023年5月至6月、9月至10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等单位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开展调查,这是我国首次在1500米深海发现的明代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工作者通过海洋物理探测、载人潜水器水下调查以及三维影像和激光扫描记录等方式,确认两处沉船的保存状况,提取出水瓷器、陶器、原木等近580件(套)。 ; _) W5 ]7 G/ X8 \" G1 A# X
S6 U1 H& M1 | N3 H
- k A$ Q* Q5 D, Y1 O1 H3 U
8 r( U% `. h# f, W$ v7 o
7 P+ g7 J$ @& W# \2 u g5 j9 b1 e+ w% h- u9 V) a
一号沉船遗址核心区三维图
1 }; {% } V! A8 D
3 S0 _ h& D, u8 ^3 o: G . n7 l. X- c) _( B
其中,一号沉船船货以景德镇窑瓷器为主,推测是从福建或广东出发,前往马六甲等贸易中转站的民间商船;二号沉船推测是从马六甲等贸易中转站运载乌木等货物,返航中国的民间商船。两处沉船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也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 u6 B% j2 r( g: ? q, b
3 y- _% t1 }, W3 F: t4 C( s
; B4 @" w. K- l& S; n ( Q* m7 t- l) J b& m
& A; X: d- U6 I! m- F
# ?- m8 w1 X. p: n, C8 I 从沉船提取出水的瓷器
( ^" V- t$ w0 p# f" ^ $ L) j7 R: H" r! n2 `; Q* @
% s9 b1 [7 _+ S4 K/ F) X
重现元代晚期龙泉青瓷外销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 {) g K& P% _3 N& `) b' O
2 ~3 L/ _2 J# {# P7 b( |/ D
# r. P4 e! a7 U8 A 2022年至2023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和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对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进行了水下考古发掘。水下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水文物标本约1.7万件,主要为龙泉青瓷和陶罐、铅锤、印章等船上生活、航海相关文物。其中龙泉青瓷数量达到1.6万余件,年代为元代晚期,为典型的外销贸易瓷。 8 t+ ^6 ~- N2 v& p. S( I+ ]# h
0 h" W& H" F6 d' L; q L
) M) I2 R3 ~ ?6 X* o+ K$ v
( O9 T3 h* I9 h8 j $ `9 x; B/ n! E# ~' l- u% _' s
`2 ^& O$ n4 L: C 船舱内码放的瓷器 4 k" u3 C# Z3 q1 l& n2 h0 D
- p: P0 _: A2 c1 P! ~! G( Y
3 y( S. b6 Y d+ N& Z6 ]7 \ 在这一遗址,水下考古工作者通过科技创新、设备改良实现了低能见度下水下考古精细化发掘,极大提升了我国水下考古发掘技术水平。沉船、船货以及船上生活、航海相关文物的发现,重现了元代晚期龙泉青瓷外销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对深入研究元代航海史、造船史和船上生活史等具有重要价值。
* D0 A+ s" L! T % b7 p' x. y( ^+ c, Z9 E" n% Y# Q
1 H! Q- w# d1 K4 Z; v 填补我国海域近现代沉舰水下考古的空白——
1 Q# B: u: q& j" B5 o# K- a , L" N: p3 K+ M$ j
8 r. A" J8 C" ~: @* k
2017年以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在威海湾原北洋海军基地附近,通过水下考古调查结合造船档案和战争档案等研究,陆续发现定远、靖远、来远三舰。
! L$ @2 V- ` U
0 \1 E0 T- o' ?+ Q% a7 p3 |8 K
1 J+ X4 l/ b( j& t4 d$ n
7 D, P/ O7 v$ Y/ N" ~/ j
: [8 [" n$ \' U# V$ G
( i @: L6 |6 t, U7 y: s" Y 图片定远舰铁甲板近照 ' M! X" B& L* u U
' q& R8 h$ y0 Y9 M% @
8 M* \) j, W* N7 q( L1 l3 B: E7 B
威海湾内的甲午沉舰遗址水深6米至10米,遗址中未发现完整舰体,仅存的遗物呈散落分布状态。刻有“来远”舰名的银勺、写有“来远”水手姓名的身份木牌、大量武器弹药和生活用品……除出水遗物外,甲午沉舰系列考古工作探索总结了一套实践可行的近现代沉舰考古与保护工作方法,填补了中国海域近现代沉舰水下考古的空白。
6 V# P/ X* L+ G7 t. V. D# I8 ] 8 e" p3 o1 U/ J# W: T
% u0 Q- E9 s7 X3 a8 m3 a( M
, B, L5 R) X+ J1 K d: O0 l
: g' z8 {( C; I2 L e6 y& O
4 I; U% \2 v4 ~& K# n+ ]% x/ k 图片出水的写有“来远”水手姓名的身份木牌
) G n; v+ Q8 d( P/ ]
2 U H, {* x: d5 z) D: C! W
1 V: U" _5 t2 h3 G 举报/反馈
* [, Z" K1 ?' e8 h- S
& W s* x9 T/ Q4 ?5 L0 }6 X
2 s$ ~2 R# e# } F* E/ r& j; T, s0 I0 d* m/ k
9 ^3 ^9 Z, K' N+ s; C9 m/ V
8 U" @/ v6 Q. ?9 N0 j& C7 w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