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考古学 -水下考古学名词解释

[复制链接]
, @, G2 Y+ R0 b/ x; t9 H9 h

11月21日凌晨,经过4个多小时的持续提升,这艘被掩埋在上海横沙浅滩150多年的贸易商船,终于浮出水面。

/ \% H9 ^7 M) B7 R: ]# X4 J$ d

这是我国第二次对古沉船进行整体打捞作业。

/ H: \1 y6 f" O* ]7 B: d* ?

随着“长江口二号”成功出水,人们再一次把目光放回到15年前的“南海一号”身上。

1 P& I K, d9 D! ~8 N' i- z" y
“长江口二号”出水画面

有关“南海一号”的发现,纯粹是个偶然。

0 J: d, e7 u: C' x V

上世纪80年代,西方世界掀起了一股海底寻宝的热潮。其中,英国海洋探测公司的3名员工在博物馆搜索资料的时候,偶然在一份旧报纸上发现了这么一则消息:

8 v2 a' ^2 f6 w+ d, V% i: n

1772年,一艘名为“莱茵堡号”的东印度公司货轮,在中国广东阳江的南海海域沉没。此货轮装载了大量货物,其中包括了白银6箱,锡锭300多吨。

% o) _- X C8 n% ?, F

因地属中国海域,英国海洋探测公司提出,与中方共同打捞。

9 D; ]; Q0 ^& r0 f% K+ z! l
5 @6 U/ K) p6 ^0 S& q

1987年8月,中英双方的工作人员到达记载的沉船地点后,立马展开搜索。经过20多天的探测,总算找到了沉船踪迹。

" K) _! n, o% v0 d% m; x, {

鉴于此海域海水过于浑浊,影响视线,英方决定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调来一吨多重的抓斗,直接进行机械打捞。

+ M+ z. H" d( p1 S9 _

抓取上来的物品,令在场所有人都惊讶不已:

, H" S% A( N+ \* N* w, y; E) G+ K' [

在大量淤泥的包裹下,工作人员一共清理出200多件物品,其中有一大部分是破碎的陶瓷片。经检测,这些陶瓷碎片均属于宋元时期,而且不少是出自于景德镇窑。

) _# g g& [ E- Q8 ?

很显然,底下的这艘古沉船,并非英国人口中的“莱茵堡号”,而是某艘未知的中国古代沉船。

% p+ ^% A3 M( f* _% O0 r

对此,中方负责人立马喊停:中国人的船,中国人自己捞。

! W0 n0 h1 f# H% N

只是这一打捞,足足花了20年才得以实现。

! |8 A9 x. I, w
6 T* a) d; ]6 F# t7 @

从全世界来看,水下考古学的发展史还不到百年。

8 {8 ?$ R. F% H$ q1 l/ R% [

1943年,法国海军军官库斯托成功研制出一款水中呼吸器,让潜水员可以脱离母船,潜入水下40米的地方自由活动。这就是最初的水肺(SCUBA),它的诞生同时也为水下考古学奠定了基础。

+ o7 v3 d" h8 _6 u F

1960年,美国考古学家乔治·巴斯成为了世界上首位参与水下考古的研究人员,此次壮举也为他赢来了“水下考古之父”的称号。

6 r( E" g% o5 @' ^

之后数年,以法国为首,美国、日本等国家先后组建了自己的水下考古队伍,促进了水下考古学的发展史。

" l$ ?; g I/ {& P. o( `1 G' r1 f1 H
我国第一批参加“SCUBA”培训班的学员

尽管我们的考古队员在英国人面前立下豪言:“南海一号”由我们自己打捞。尴尬的是,我国当时的水下考古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技术、没人才、没经验。

" z: g2 j3 a, r- A* `+ d8 u

经过短暂的“SCUBA”课程学习,1989年,我国对“南海一号”开展了第一次水下发掘作业。

- M! F! W: v' V9 U3 {5 W3 [

这次发掘,不仅实现了我国水下考古队员与“南海一号”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同时也暴露了年轻队员经验不足的问题:

& Y9 F3 h. v+ e; A* S2 Q

首次下水,考古队员选择的时间为东北季风来临的时节,巨大的风浪不仅增加了水下考古的难度,同时也让本就浑浊的海水被搅拌得更为严重。

4 C$ ?; E% W% n7 T# x# f2 v

所以此次下水,除了摸一摸“南海一号”,考古队员可以说是颗粒无收。

; `* o0 Y* b" {! o- T
第一个摸到“南海一号”的考古队员张威

此后10年,我国水下考古队员一直在不断参加培训,积累经验。2001年4月,“南海一号”水下考古队正式成立,打捞工作即将开始。

2 A3 B! N! M+ b

经过10年的探索研究后,考古队员总结出每年能够进行水下考古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

) t! [" [+ y7 }" o- |- K/ P

上半年的4-6月,下半年的9-11月。

1 ? p# |' V) s1 F$ U

在接下来的一年半时间里,中国水下考古队对“南海一号”进行了第二次水下发掘。尽管已经做足准备,可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难题还是让考古队感到头疼。

& p% o3 T4 ?' B+ h* n& k
“南海一号”水下考古队授旗仪式

其实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水下考古学的技术和装备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40米以下的海洋考古早已不在话下。而“南海一号”的沉没深度不过25米,却显得异常艰难,主要跟以下两个方面有关:

3 m; }: T+ Q, m8 P( Q1 E3 \0 Y! `

1、能见度

# \/ B, n/ l/ J. [9 g

能见度是所有水下考古面临的一大难题,而“南海一号”的沉没地点,正好位于珠江入海口的西侧。

, O% n9 S) f m

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所有江河入海以后,大量的泥沙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会自动沉积在河口的右侧,再加上人类有意识的捕捞活动,加剧了此片区海水浑浊程度。

' a" u1 W/ B* j7 ?3 O: i

据参与此次水下作业的研究人员回忆,就算把手电筒的光打到最亮,也仅能看到眼前20cm的距离。

4 Y% y, _" W: d$ d/ S0 \2 B/ m2 a2 K
“南海一号”海域能见度

2、海况

5 h. x) x1 t5 u

虽说在换风季节,海面风浪相对平稳,水流相对平缓,然而总有那么一些突发状况,比如台风。

; a3 ~: W6 q5 Z6 Z

珠江口是台风频发地区,尤其到了夏季,突如其来的风暴不仅把水下作业时间一缩再缩,同时还会加大水下作业人员的危险性。

( I E) s% V7 `. m9 O2 [" q* k( i

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我国水下考古队员还是获得了重大成效:

( k, R6 B) ^" a& ~5 F

取出了6000多件文物,其中绝大部分是瓷器,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来源也十分丰富;

$ G( o% _8 V, u: K; S( N

在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初步掌握了“南海一号”的相关尺寸:宽7米,长20米,高3.5米。

3 S/ Y6 J( o4 t) t, v- _

这些数据,为即将到来的“南海一号”打捞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7 a9 D8 V$ E; s& W
出水文物:绿釉碗

经过多方探讨,打捞方案一次次被提出来,又一次次被否决,最后确定下来的是:整体打捞法。就是把沉船、船载物以及周围的淤泥原封不动地固定在一个特制的沉箱里,一体化一次性进行打捞。

9 Q$ m$ s) h' |; y* q+ m

这种打捞方式,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是首创。

( g% C% c- _: d! g/ j& d

2004年,“水下考古之父”乔治·巴斯来到“南海一号”发掘工作站参观,在听闻我国提出的整体打捞法后,他对此表示怀疑。

对于这种做法,在被证明完全有效之前,我不想评论它。

很显然,乔治·巴斯并不认同这种创新手法,但他对中方提出来的方案还是表示尊重。

/ K( O. }( u7 w" S, n
“水下考古之父”乔治·巴斯

2007年3月,经过漫长的准备工作,“南海一号”打捞作业正式开始。

/ F4 h' a3 E3 W5 S! l

在打捞的过程中,考古队员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考验:比如安装的监控仪器脱落,导致工作人员误以为沉箱下放位置发生了倾斜;由于包裹着“南海一号”的淤泥密度太高,沉箱无法按原计划插入沉船四周,完成安装任务;又比如在完成沉箱衔接时,钢梁因错位差点前功尽弃……

1 M0 _( j9 @/ [& S

尽管如此,我国水下考古队成员还是沉着应对,解决难题,终于在12月21日早上9点,这艘被浸泡在海水里长达800余年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被成功打捞出水。

. o" x9 N7 h6 K/ E- ], ^
) n% b5 f) C( x9 v6 \

“南海一号”从发现到打捞,用了整整20年;而“长江口二号”从发现到打捞,只用了7年的时间便全部完成。

4 }3 u A$ K0 Z1 p. h2 o0 b! R

尽管“长江口二号”的沉没深度只有8米,但同样面临着浑浊不清的海况难题,再加上3年疫情的影响,“长江口二号”依旧能够如期完成打捞作业,可见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发展已经趋向成熟。

0 J4 p: C7 u9 Z* `/ p

如果说“南海一号”的成功打捞,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的诞生,那么“长江口二号”则是我国水下考古史的又一次里程碑。

. M) w3 P( n) ~3 v; W

从无到有,从向他人学习到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经典案例,中国水下考古仅用了35年的时间,便站上了世界顶峰,为之骄傲!

/ S/ k/ n" x! R$ M

—END—

- w/ F5 E7 _& e: G: E . G1 ~8 G7 `# v; Z. x5 ~6 C" a( Q- M [+ }$ @9 b) M- N 9 m+ O7 R i# L9 ~& O9 x+ G5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伪丶笑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