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m, z5 p6 a0 w8 H! F' ~
. @ C* @0 L, b5 C% z7 s6 S& T
新华社“大洋一号”3月12日电(记者杨维汉)中国科考船“大洋一号”从毛里求斯路易港补给完毕,经过4天1000多海里的航行,于当地时间11日17时,抵达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南海域的西南印度洋作业区,继续开展大洋第39航次第三航段的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 3 h: ^4 P8 x3 ]
大洋深处的海底常有高温热液活动,俗称“海底黑烟囱”。多金属硫化物就是这“黑烟囱”的重要产物,其中富含铜、锌、铅、金与银、钴、锰等金属元素。随着陆地金属矿床的日益枯竭,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开发潜力越来越受到重视。2011年,中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署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在15年合同期内,中国享有西南印度洋中脊勘探合同区1万平方公里海域的专属勘探权。 ' |+ N' D' V q) h1 h* Y5 B- U3 x
承担中国大洋第39航次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科考船于2015年12月12日从青岛港起航,已于2016年2月底完成了第一、二航段科考任务。第39航次共分5个航段,航程约2万海里,主要在西南印度洋中国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中调查程度低的19个区块,开展综合异常拖曳探测调查和地质取样,寻找矿化异常区,并进行环境方面调查。
1 J; v' U* d& e7 U$ p! ? “深海电视抓斗和摄像拖体是第三航段科考的主要作业项目,也是海上地质调查的常规方法。”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第三航段首席科学家苏新对随船采访的新华社记者介绍说:“之前的航次主要展开了对合同区的东北区域的调查,对西南区域的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较少,我们现在的主攻任务就是西南区块。” ' h) D% j) q% q
“如同人口普查,我们目前就是用基本的方法进行调查,对这个空白区域进行海底的普查。同时对这片海域的自然环境本地状况进行摸底,”苏新说。
: s+ [1 R7 q2 M2 {" R6 U5 ~ 深海电视抓斗是用于深海海底采样的设备,是海洋科学家的“通臂手”,可下放至4000米水深的海底,通过摄像机观察海底,对海底表面松散岩石、沉积物等进行抓取采样。摄像拖体能够对海底进行拍照和摄像,观察海底底质,了解调查区的热液活动,是海底调查的“千里眼”。 / `- x x9 T* b% a" T' D2 x
据了解,第39航次第一、二航段进行了中深孔岩心取样钻机、作业深度为4000米的热液硫化物瞬变电磁综合探测系统、深海电视抓斗等作业项目。
4 S# S# D: C0 `' c! r 作业项目都在中国远洋科考功勋船——“大洋一号”上完成。它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船体总长104.5米,宽16米,排水量为5500吨级,是中国远洋科考的主力船舶。船长徐巍巍介绍:“2002年‘大洋一号’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增装动力定位系统。经过十多年调试使用,各系统工作稳定。”驾驶甲板下分布着地质、化学、地震和综合网络等十多个实验室以及生活区和餐厅。(完) 2 e$ `# t6 }1 c4 J$ J1 _) i! H
; [3 m1 c# O, m' W) L5 c4 H
9 q) B! q. w% x# O: C: U" G1 i6 W* O- ]! i9 L# ^* g! k' b3 A
& F" \3 j1 f% x2 n) r3 } R Z, Z
( J3 M9 T7 g8 \9 y! B! H$ p) k3 K: J7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