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2 c1 i
【编者按】
/ O9 u D& E7 _ 海洋科学学院依托“学科大类→专业方向→综合提升”课程体系,建设海洋科学专业系列教材。一是引进、翻译和出版Descriptive Physical Oceanography: An Introduction, 6 ed,Chemical Oceanography, 4 ed,Biological Oceanography, 2 ed,和Introduction to Satellite Oceanography等国外原版教材;二是编著出版海洋植物学、海洋仪器分析、海岸动力地貌学、海洋污染与毒理、海洋观测技术、海洋油气地质学等理论课教材;三是编著出版海洋沉积动力学实验、海洋化学实验、海洋动物学实验、海洋科学专业实习、海洋科学综合实习等实验教材和实习指导书。最终将出版40多部教材,强调内容的衔接,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 a& v% o7 ~3 j" {. l3 e5 H
本书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2019年3月第1版),邱春华、李春编著,书号:ISBN 978-7-306-06577-3,210千字。 7 r4 j; g' Q( ?1 n; Y1 K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内容简介
, ~! R. n3 P7 [# u 海洋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气象学的发展。海洋环流的很多理论与气象学理论是一致的,海上活动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海上的气象预报信息。
( v2 W, Y9 J; ^) G, r& p 笔者2002年在中国海洋大学学习大气科学专业,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学习物理海洋学专业,并于2012年在日本东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自2014年开始,笔者开始承担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本科生的海洋气象学课程。鉴于海洋科学专业的学生更多接触到的是海洋类基础课程,没有气象学基础,因此,笔者一直思考写一本浅显易懂的面向海洋科学专业学生的海洋气象学教材。在此期间,笔者搜索了大量的文章、网站,也查阅了相关的教材,包括Atmospheric and Oceanic Fluid Dynamics、《航海气象与海洋学》以及《海洋气象灾害》等书,这些资料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 C j3 M' W, v# k5 J' K( L
本教材主要介绍海洋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内容较为精简,包括一些海洋气象学的基本概念。第1章为海气成分及垂向分层;第2章为海气界面热量平衡与大气温度;第3章为大气湿度与水循环;第4章为大气压强和风;第5章为气团和锋面;第6章为气旋与反气旋;第7章为大气环流;第8章为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第9章为海洋大气边界层;第10章为海洋气象数值预报基础。教材中也介绍了一些与气象知识相对的海洋知识,如介绍气旋、反气旋时,也介绍了海洋中的涡旋。这有助于海洋科学专业学生更好地接收气象知识。 ”: @( Z3 e/ ^; I: N. f J# g
该书的出版得到中山大学本科精品建设课程项目的支持,也得到了海洋科学学院领导的关心和帮助,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感谢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师生们的大力相助,如苏丹仪、欧阳娟、魏沁宇、林佳莹、左皓晟等。本书第9章的编写得到了王东晓研究员、舒业强、俎婷婷、杨磊、石睿等的指导,第10章则主要是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强副研究员撰写,在此特别表示感谢。 ( s y/ q& ?* s1 X1 K5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8 }, n# ?; u1 a3 r# |+ c 编辑:杨荣南;初审:林奇琦
' i+ V3 S, B- H% l! z( U 审核:汪帼英、韩墨香、林奇琦、李颖、刘亚婷、曾瑛
7 Y+ A1 O* _, S# L 审核发布:潘云智
! b F) _: b% I+ M" \( F/ T8 i0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 @ l+ a9 t/ K
9 w/ E3 j. X1 v: r: F' B8 c7 r- i
- o# H6 h0 D0 D3 o# t& C+ I% `. b" I5 d# Z
1 T$ @ W2 A. Z+ t; M;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