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9 L8 i: j
当地时间22日下午, 8 l* N2 e! c+ K
据美国海岸警卫队消息, 4 J+ {0 b' c1 Y' o1 r% D7 K# a
此前在考察“泰坦尼克”号邮轮残骸途中
4 z0 l! q2 V Y2 F 失踪的美国深海潜水器
3 ^& n( ?3 B7 W% w# f: Q 已在沉船地点附近发生“灾难性内爆”, 8 c0 p8 S2 ]6 F& O# }
5名乘员全部死亡。 # Z& C$ R( c. h% l( O+ P, Q, D
* M# s& x& O6 _' ~1 u6 y6 E 沉没百年后,泰坦尼克号的遇难者又增加了五位,让人唏嘘。
0 Y3 P1 X) y' W C 我们为何对海洋如此向往?
' V3 p7 m3 c0 }: @0 } 2020年11月10日,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成功下潜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突破1万米,达到10909米。
, ~$ Z9 C8 I# J/ X6 T4 q5 S
_1 v) ~/ J% V9 R. R" x h 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
* t3 O' [. ]+ a( l$ }, _/ S& N( z 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并且还带回了海沟底部的岩石、海水、生物等珍贵样品。这是世界上第三个到达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载人潜水器。 ' I$ q3 p6 y% N1 H/ f+ I1 b) g
相比人类对宇宙探索的1%,目前人类也只探索了5%的海洋。
0 _ d, o: Z; ^6 r s
8 f: v1 C& _5 N& s( l; { 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从太空看地球,会发现地球是一个水蓝色的星球。因为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大约为3.6亿平方千米,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因此从太空看向地球时,眼睛所到之处几乎都有海洋。
, l3 L* ~- m6 z6 S/ m 海洋和太空都是人类探索的重点领域,与远在天边的宇宙相比,探索海洋似乎要更容易一些。 2 w8 B- m' U: F* v, O
" \; P8 U& K! m1 O0 o 海洋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2 j/ ^5 V3 j' v+ _! i5 F2 ^( L/ N
但为什么人类也只能探索到5%呢?人类在探索海洋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呢?在这探索到的5%的海洋中,人类又在深海中发现了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针对这些问题,给大家一一解答。 - @. }- X* b4 o0 p" o- o
人类探索海洋面临的困难
1 N0 } [4 w9 u6 d; E* B# P 人类探索海洋,会面临哪些问题?高压、不稳定水温、黑暗、缺氧以及高腐蚀性的海水等等。这些都是人类探索海洋需要克服的问题。 0 M/ j/ {. }) ^$ M# P* }! A* h
7 f" l1 S5 q5 B6 r0 R; ] 人类探索海洋 : l" Y& n5 A/ \1 r% I- ?
难以承受的高压 ' i" S, H) u# y I5 p6 {( G
海洋的高压是目前人类探索海洋最大的困难。在海洋的最深处,静水压力可以超过1000大气压,在深海海域,有大约56%的海域都处在100-1100大气压的压力中。
/ @/ x% V4 [4 S( K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在海洋中每下降100米,就会加10个大气压,每下降10000米,就会加1000个大气压。而经过专业训练的潜水员,一般可以潜水到400米的海域。 3 c$ O: i7 U4 x- S2 \
! t/ ^5 ^- N0 r0 K8 \" Z1 r
此时的水压相当于一个人平躺在地面上,被400个年轻小伙子压住。在2006年,有一位探险家吉翁·奈瑞在没有借助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徒手潜水到113米的海域,创造了世界纪录。
: K5 V7 a$ u4 P* G* G! J) k$ ~ 而埃及潜水爱好者在借助水肺的情况下,也只能潜到332.35米的深度。因此即便是在借助专业设备,人类也很难克服高压,向海洋的鱼一样自由自在地遨游。 $ Y" W' j6 ]3 o2 p8 v. T" `4 u
& q u; Z+ |# e
探险家吉翁·奈瑞 + V) [8 t3 _3 \% y
马里亚纳海沟作为海洋里的喜马拉雅山,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深度高达11034米。万米的海底,水压超过110兆帕,相当于有2000只非洲大象踩在一个人的背上。
. ?8 G" @2 L+ C) J) x" b 因此人类要探索海洋,就需要不断改进技术,克服高压。虽然我国已经能到达10909米的深度,潜水时间可以达到13个小时。但是要进一步探索海底的世界,还需要让潜水器在海底高压的环境下待上更长的时间。 2 c8 g3 w: x( ^0 X: F2 X6 s* f
/ I0 V/ D' g: k7 z! ~" K 马里亚纳海沟 9 a/ G& Q. Z2 }1 j
不稳定的水温 ( y( j" m, g* }4 H# K
世界上海洋的水温变化大概在-2℃-30℃之间,海水的温度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在深度达万米的马里亚纳海沟,平均水温仍然可以达到2℃,这里的水仍然是液态。
" p/ A, a* ]! W6 _# |1 d; u2 Y 根据科学家实测的深海海底的底水温度数据,我们发现底水温度随水深变化而变化。一般在不超过2000米的海域,海底水温度会随着水深增加而快速降低。而在水深350-500米的地方,有一个恒温层,这里是温暖海水和冰冷海水的交汇处,也是蓝鲸的最佳栖息地。 . V$ o' _& J t# V
h% w# K7 p5 C
不过在海底,水温并不是一直处于这个区间。在深海有局部区域的海水温度非常高,比如洋中脊上的热液喷口,水温可以高达400℃。
6 m m. h" p2 R0 R6 P/ R' W6 r+ m $ [5 U1 ?* x8 b* H& v
热液形成过程示意图 & v* a7 Q* U! k; `+ R
在上世纪70年代,潜水器阿尔法文号就在海底三四千米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海洋烟囱。这里的烟就是海水漏到地壳,碰到岩浆后喷射出来的热水,温度高达350℃。
( G4 c1 {! W& u* U* I3 C& r 8 h# }5 i# Z) r4 [
“海底烟囱” + l4 P' j8 @4 T6 K* x* o
因此人类在探索海洋的过程中,还需要时刻注意这些不稳定的水温变化,否则一旦碰上,可能就会被这些热水融化。
3 b2 x* B3 o4 E) g6 y3 G2 M, K 海底的黑暗世界
5 B0 f( ]* Y/ K% l+ h1 Y8 j" H d; S, ~# b 我们通常看到的都是蓝色的大海,实际上海水的颜色并非蓝色。只不过是因为波长越长的光容易折射到海水中,而蓝光的波长比较短,就被海水反射了。因此我们看到的一般都是蓝色的海水。
1 {* t+ M7 x- _" r; f3 x& V6 C6 Z" p: L
) j3 `5 K! h$ V 蓝光波长短,易被反射
8 Q& [% p# A" Z5 {, M; Z 而自人类看不见的地方,海洋则是一片漆黑。在200米以内,是光合作用带,在这里人们往往还能看到海洋的世界。但一旦深入200米后,便会陷入黑暗。
. w, _0 P1 r: D) H' b 深海探测器的视野在海洋中很受限制,一般只能看到几百、几千平方米的范围。因此即使我们潜到深海,也不一定能够看到深海的全貌。 1 g1 K0 ^& A3 {& w5 c0 r! L! W
5 v% v* G1 O* |! r* Z1 z' m 除上述问题外,海水还具有很高的腐蚀性,会对我们的深海探测器的金属成分进行腐蚀。海洋腐蚀一般从物体构件开始,金属构件在海洋飞溅区(即风浪、潮汐等激起的海浪、飞沫区域)的腐蚀率最高。
0 K5 D3 Y' f. M/ ^8 |; R3 R 因此在进行海洋探索时,人类需要制作出具有高度防护海洋腐蚀性的金属探测器,并且还需要加强这些金属探测器的使用期限,以此来节约海洋探索的成本。 4 @' G' y. U9 j+ D: @; q6 \4 y
4 `0 x h& W! B3 }) }0 n$ r
人类在海底发现了什么?
3 Q& P" }" I( e# B. B/ q 虽然人类现在只探索了5%的海洋,但是人类已经从这些深海中发现到了很多东西。
- w3 T4 ~+ m) I- q9 F9 N 丰富的海底资源 6 m) K# r: k% H, _( s5 q
随着陆地资源的紧缺,我们在海底发现了十分丰富的资源。不仅包括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0 R! H* d8 d- e# c; F
1 K" [/ M- Z9 D: l! w' a. Y
海洋生物
# R2 l) @6 j. v) w0 F) L 曾经有科学家认为,海洋可以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但实际上,人类捕鱼的程度已经极大地破坏了海洋的生物多样性,并且导致了一部分海洋生物的灭绝。但是除了鱼类之外,海洋中还有很多其他可以供人类食用的生物。
% M) A' g1 i/ H0 E3 t( [" @ 藻类是海洋中最多的生物,藻类中富含蛋白质,可以经过加工成为食品,供300亿人使用,每年的藻类产量是全球小麦产量的15倍。 , V9 m, @3 K* M6 { z& c- u! O5 V
, i) G7 J. o' k$ ]
藻类 - m. `8 e8 O( c
在南极地区,还生活着一种极富矿物质和蛋白质的生物——磷虾。这里的磷虾高达50亿吨,而人类每年仅需要1.5吨就可以满足需求。因此说海洋是未来粮仓也不为过。 2 P& J, i5 h/ m
海洋被称为矿产资源的聚宝盆,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分量还很足。除了我们熟知的石油、天然气、煤,还有一种稀有金属矿源——锰结核。
# l9 @2 W+ l5 ^0 G" A
, S" ~1 {* Z; ?* w! K0 O 全球大洋锰结核分布示意图
3 W) `5 d/ q7 i$ j1 a L. ^ 锰结核广泛分布在4000-5000米的深海底部,它是一种以铁和锰元素为主的矿石,通常是直径为5-10厘米的不规则球体。并且锰结核还是一种可再生矿物,每年都以大约1000万吨的速度不断增长着,是未来可利用的最大的金属矿资源。 2 u7 I4 V% {/ T- |: \
此外,在海洋中还有丰富的铜、镍、钴等资源,是陆地储藏量的几十倍甚至几千倍。
- ]9 G" c! E2 } & e" h, R! ]+ ~+ @5 N- i
海洋丰富的矿产 4 s0 f- ]& g; M% Y
神秘的远古遗迹 * @( z: f# K, O8 C3 J$ ^' i
在日本与那国岛海域下,曾经发现过一座海底遗迹,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人物雕像、神庙柱子和一些无法破译的图案。经过对这处海底遗迹岩石的碳十四计算,发现这些遗迹的时间距今大约有1.2万年。
( [9 G0 G5 t: P4 K% n% ^3 \7 t$ O 此前各国的考古学家都曾有过对“大洪水”的猜想,而这一时间也正与“大洪水”时间吻合,因此考古学家们猜测,人类存在的史前文明确实就是被那场“大洪水”淹没。 7 Y+ |4 i# V! b4 D* ~6 X
_- x: y$ r7 ^ 海底遗迹 ' N9 g9 a0 Y: C3 V4 R
在这座遗迹中,还发现了很多小型金字塔。这与古埃及、古玛雅和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拥有的金字塔相似。这一远古遗迹也由此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而在海洋中,或许还有更多这样类似的遗迹等着人类去发掘。 6 q2 {+ c' C$ n( V
# M5 V# V7 i$ |# C0 R “小型金字塔”
, Y( R# ? C0 F 生命的起源 * z2 d* N/ ] y" e5 r7 C1 M
除了这些令人兴奋的发现外,人类似乎还在海底发现了生命的起源。人类在探测过程中发现了35亿年前的海底火山岩石,在这些岩石上有着许多疏松的小孔,其直径与我们的细胞直径十分接近。
M8 J9 j4 d, S+ m0 d& w7 s+ B 现代古生物学家经研究,发现地球最初的生命是一个单细胞生物,并为其命名为“露卡”,它们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露卡”在深海中经过30多亿年的演化而形成的。 2 \' ? F: p6 a2 q, k6 f
' _: F: c; \( ]1 A$ e7 d; F5 H1 v; s: K
单细胞生物
" ?+ z6 L& }: K" o1 O 尽管这5%的发现,已经带给人类巨大的财富。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相信我们对于海洋的探索肯定不止局限于这5%。 ^1 a6 k5 \$ [7 o, w9 n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探索海洋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地尊重海洋,而不是制造出更多的海洋垃圾来破坏海洋的生态。
% r! m, W- G |9 W: r
& }/ l: i% T) C4 n 海洋垃圾 # n0 p0 G/ |- g3 ?# C0 J f& D& v
陆地与海洋在地球共生,我们可以对海洋的未知世界进行探索,但是也应该对它进行保护。 END
; U/ B; _% K5 C5 V 来源:“新民晚报” “助八界”
, e4 f1 S8 b' d$ c; g; W! W
/ ]0 Q" ^' \- {. C( X) v1 { 审核发布:赵阿丽 9 ~4 Q) Z$ Q- \7 x L
' x3 l3 d: m S) o
' A8 F7 K# `2 _0 s6 p2 E, \! ?% i
% g/ I: g$ h7 m4 M! l( L 更多精彩 |跟着总书记看江苏|胡阿祥|程章灿|葛剑雄|江苏名志|中国共产党在江苏 | 冷历史|江苏风物 | 江苏民俗 |清廉江苏|名人掌故|运河文化|苏商传奇|江苏名镇名村|海上丝绸之路之江苏寻迹|一城一诗长江行|古都南京|温婉苏州|徐州人文|镇江人文|美丽淮安|南通故事|泰州人文|美丽常州| 黄之滨盐城|东海胜境连云港 |无锡史话||宿迁史志 | 美好扬州 w3 a% Y; m! _. c& l5 y7 u3 N/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 w9 t$ w( u& Y 部分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
2 N; u, T6 g( i) y7 M 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 E5 V9 Z; N! t( C 征稿启事 ; m7 Q/ e5 I& l' w
征稿文章以弘扬传统文化、宣传省情地情、展示地域风貌、讲述江苏故事为主。来稿一经采用,即根据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 J- j+ i+ p [/ P, W; u3 K
文章字数在1500~3500字,配相关图片。优先使用配音频、视频的稿件。文章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以便联系。 投稿邮箱:jssdfzwxxz@163.com
7 N7 C6 \. |# L3 q, z( Y# e8 G* q3 W% V% a! W8 f7 y! R
8 ~0 j1 A! A5 v% e# t* o+ g2 C9 N+ J; R
2 T. T( G" u" l!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