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7 z$ N' c) E) w8 k
: Q8 f; Z4 J' T0 I+ f0 s% K* C 海底世界难测绘 , K8 k- U* X. R% G' a9 f) ?. P
8 L9 ^' k) N% a# D
/ U! ^7 s" c4 T/ s9 J5 K7 `
地质学家绘制了山川、河流、森林、沙漠、冻土的地图;天文学家描绘了太阳系、银河系的图像;而人类对地球海洋的了解却知之甚少,至今为止没有一张详尽、完整的海地地图。有人说,人类对月球和火星的了解甚至远超对地球海洋的了解,的确如此。 . D3 F1 k4 y! T4 M1 t
1 Y! E! C5 |( e
, H* J+ f* \) ~5 h! m' k 我们知道,海底世界并非一马平川,它像陆地上一样,有山有谷。那么我们是否有必要像绘制陆地地形图一样绘制出海底地形图呢? 4 [# ]' Q* u+ \5 q! ^+ `( e6 E
" e& o. B$ p/ O9 i9 V0 N" M7 S. ?
, b* r8 @% O/ c" q$ G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海底的山峰、山谷影响着世界洋流的走向、影响着气候;海底地势左右着海洋渔业的管理;连接千家万户的海底电缆也要根据海底地形来铺设;海底的山峰能帮我们阻挡部分形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比如飓风和海啸;海底的地形地势还能为史前地质变迁提供线索。
4 ?: e1 N! I0 a6 ~+ j6 H* n ) j( ?8 w8 B1 Y4 H! r
1 h7 `- C& {" q% P
! c1 T0 L* o$ s
: `! ^7 f1 T; o' B
$ w/ C, a# N$ M! L0 y( G( j; z8 Q, N 2014年,马航MH370的神秘失踪更体现了绘制详尽的海洋地图的必要性。马航MH370是在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途中消失的,专家猜测,它的残骸应该遗留在印度洋海域。然而,一直以来,该海域的地图是粗糙的,搜索团队不得不重新对该海域进行绘测,制出更精确的地图,才能够以更高的分辨率来发现飞机残骸。
9 o" S) a- R% q' h) i$ y
5 b( p8 c6 z1 R( [1 k4 z ( P/ z* D' m5 P# B
然而,绘制海地地图的任务是艰巨的。原因很简单:海洋是广袤的、深邃的,大部分的地区是人类难以抵达的,而海水也是人类探测海洋的一大阻碍。并且由于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阻力很大,即每传播一定距离,电磁波强度就会衰减一定值。太阳光就是一种电磁波,在60米以下,海水中就漆黑一团了。所以利用电磁波的反射来测绘海底地形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到目前为止,全球仅有15%的海洋被绘制出来,而且只是模糊的、不全面的图像。例如,在谷歌地球(一个虚拟地球仪软件)上找太平洋中部海域的图像,你只能够看到一些分辨率极低的图像。
* v4 r+ T9 H7 ^2 `2 S
3 r7 @# I8 P P: _* w9 @! `" A ( u! b; I! G- D% S
尽管绘制海地地图十分困难,但人类从来不会轻易认输的。人们一直在用不同的方式探索未知的海底世界,尝试着画出一张海地地图。
6 V8 h$ p. r. L! L, b + q9 t& m9 u8 A; r+ Z- Q
* p/ I7 G4 ]1 n2 Y) O 不断尝试制地图 7 e7 I# P" F( f+ u: s/ [! E
" ^; n/ h; T2 I' ?- \ L2 o
( B5 V7 ]! d4 b, P8 g! C 几个世纪以前,人们在船的一侧悬挂垂直的测深线,在地图上标记出海域的大概深度,这种测量方法极不精确,但这是当时器具落后的时代人们所做出的努力。在16世纪,水手们依据自身的经验,在地图上刻下水深点。然而,当时并没有统一的术语和刻画标准,所以刻画全凭个人喜好,一个人画的地图另一个人未必看得懂,有时两个人所做的地图还是矛盾的。 ( X9 y/ G4 J4 `, j3 q
/ D- `$ h( x6 y( R' H
+ G. ] u4 M6 u. u$ k/ o 到了20世纪,人们对自然的探索热情极度高涨。一群地理学家探索了地中海海域,并绘制第一张详细的地中海海洋图。后来,大洋水深制图委员会成立了。这个委员会发起“海床2030”计划,旨在2030年实现全球海洋海底测绘的愿景。这项计划希望能够动员全球的船只,无论是渔船还是军舰,都能够为帮助收集海洋数据。他们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进来,每个人都能通过特定的软件了解这一计划的实时数据,一些海洋爱好者还被邀请给新发现的海底地形取名字,比如有人给这些地形取名为围裙、马鞍、盐丘等。 $ G- G- P3 i" n; ^4 x
$ B& h6 v9 q% `' u Y/ `
8 W" ?. ~. b1 s- g. {( t5 S
现代技术来测深
0 m1 W% M% P4 }
5 q* C, r/ P/ M% g+ ]( m
$ K0 ?. A4 S# O8 n- N6 H9 V 而现代船只测量海底深度要比几个世纪以前先进得多,许多测量船装备了多波束测深系统。多波束测深系统是一种能够同时向海底发出几十个声波,然后根据回声来测量海深的一种系统。装在船上的多波束测深系统,每发射一个声波信号,就能够计算出船只下方的垂直深度。而且,由于它是多波束,还可以同时获得几十个水深数据,从而得到一片水域的海底深度分布图。
1 d; e J1 I$ \; d, n ) q+ P1 b6 q# {. o# l _- e
8 @9 L8 H' u. w6 c0 R 但是,多波束测深系统并非万能的。有些海域实在太深了,而回声的传播需要时间,这种方法无疑是低效的。海洋是辽阔的,有些海域,船只根本无法抵达,更别说测量了。这时候,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登场了。 ! P5 l! p5 N9 j: X O( h6 O
) _' D! z8 Q: Z% q' V# B4 v& r+ g 5 |% {2 ^( y P; ^6 ]6 J6 R
虽说自主式水下航行器技术仍在萌芽阶段,但海底测深越来越依靠这种能够潜水、自主收集数据的智能机器了。 ! e4 i/ x! L" Z, N
: n4 R1 e8 H8 B8 W( y * m" A$ d2 J( m& d1 Z' _9 B
它的优点众多。首先,速度快,耗资相对少。依靠多波束测深系统进行测深需要大量资金,还需要训练有素的人员对收集到的数据分类。而自主式水下航行器解放了人力,只需要从陆上发射出去,它便可以自己收集分类数据,人们只需要根据其收集来的数据绘制地图即可。当然,水下航行器是需要电池供电的,还需要海上导航系统追踪,以便找到损坏的水下航行器,将其拖回港口进行维修。不过在未来,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的回收可能依靠一种自主式水面飞行器,比如无人机进行回收,做到真正解放人力。 + L9 d) ]- m2 J6 B9 }) v
. e0 k& V" C7 i+ t' b # Y. f0 p2 }- [$ v
海底地图引担忧 - M4 M) s/ c$ x
/ R, w! @. B" D% ?$ B7 i
) Z2 U! @$ \! \- t
海洋是个大宝库,神秘的海底世界隐藏着大量的资源,有稀土资源、贵重金属、石油、钻石等。这些宝贵的资源已经使得一些人对海洋勘测趋之若鹜。
. c. ^4 s+ C0 n9 W6 e( T* O; \* `6 h
% ^# _9 i; M1 r# I; F
' a; K" P9 k6 R2 N 有些公司对海洋丰富的资源早已虎视眈眈,比如戴比尔斯集团,世界钻石业的巨头,与矿产资源丰富的西南非洲的纳米比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纳米比亚附近的海域内遍寻钻石。最近,戴比尔斯公司还成立了自家的自主式水下航行器舰队,帮助他们更顺利地挖掘深海海底钻石。
3 Z; ]8 ^2 X7 A' j _- _ e& ^ 6 b7 q+ @; ?0 g
& {' z5 L- P, \+ v, c# B o 虽然许多深海采矿公司宣称在采矿后,海底会在一段时间内自然恢复。然而科学家却对此表示怀疑,深海采矿很可能会导致海洋栖息地退化、海底噪音、化学物质泄露、海洋物种灭绝等不良后果。 1 y. ?7 U' q( z
9 ~; D& I2 F( ?+ M6 u5 ?( }
3 a2 j5 m5 Y$ d! b' J, n: C- e r
另外,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最不为人知的生物栖息地。地球表面的2/3都是海洋,在深海这样寒冷、黑暗、极大压强的环境下却有着令人惊讶的生物多样性——吸血乌贼、幽灵鲨、蜘蛛蟹等神奇的动物在深海中都有自己的方寸之地。但它们是敏感而脆弱的,它们的复原能力并不强,一旦遭到破坏,可能从此从这颗蔚蓝星球上消失了。
( H1 ~, X7 f: ~# D8 {# _0 g' t ; n2 \# Y/ f& G& F7 Q
% H2 o) Z( @( R4 F3 X) Z 如果详尽、精确的海底地图绘制完成,展现在世人面前,是否会开启以追逐海底宝藏为唯一目的的“大海贼时代”?其实,更有可能的是,一些人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制作部分海域的精确海地地图,绘制一片便开发一片,在我们还没来得及真正了解海底世界之前,它就已经被开发,资源被掠夺,失去了本来的面貌。 3 _: d% @( T1 Y) a
* U" f- w. V5 J* [ K 2 d8 y. h4 J9 W z. N5 i& K1 ^) w
举报/反馈
& q# i" P7 c' T0 i k+ W- t . y( u3 z1 t, U- J$ b% P& |/ Z
3 a3 |$ D1 h' r6 W+ R
5 f) F5 K5 J- m5 L
; J- K8 ?: Y6 l0 G' A& b7 ^) u, Y; D U6 M/ M( t9 |" G) a5 v5 W+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