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T& [1 g% t& g% W& A' J
. ?3 W" ]5 z3 k2 N( W; l' Q
海底世界难测绘
* C8 _- N2 ]: L/ A% q" w# ^
- V& R4 a5 k9 l0 H6 ^
% Z6 @7 m1 \( G" j" d 地质学家绘制了山川、河流、森林、沙漠、冻土的地图;天文学家描绘了太阳系、银河系的图像;而人类对地球海洋的了解却知之甚少,至今为止没有一张详尽、完整的海地地图。有人说,人类对月球和火星的了解甚至远超对地球海洋的了解,的确如此。 4 I6 J* F( l# A, x5 C7 ^3 u* h, a
% ?( a! b* @; }6 y$ D
: C& C a2 u I; u# Y7 X* a2 m' c. b& A 我们知道,海底世界并非一马平川,它像陆地上一样,有山有谷。那么我们是否有必要像绘制陆地地形图一样绘制出海底地形图呢?
; r2 p- B# y1 i3 ^! B
# t: F& q2 L1 m$ _/ u7 I* R _: f p 3 u) n: o& A8 E' h7 j n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海底的山峰、山谷影响着世界洋流的走向、影响着气候;海底地势左右着海洋渔业的管理;连接千家万户的海底电缆也要根据海底地形来铺设;海底的山峰能帮我们阻挡部分形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比如飓风和海啸;海底的地形地势还能为史前地质变迁提供线索。
q* \/ f( S7 [( h 3 ^0 P$ T! y% {5 }& ~0 I. \; z; r4 J
8 e% V) Z- U, f: ]2 ]* p6 [3 x
/ B8 T3 U7 o3 w
0 c& \5 S9 f2 ~% m5 [
- K" R# w) {) V( i' K% E2 ?, p 2014年,马航MH370的神秘失踪更体现了绘制详尽的海洋地图的必要性。马航MH370是在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途中消失的,专家猜测,它的残骸应该遗留在印度洋海域。然而,一直以来,该海域的地图是粗糙的,搜索团队不得不重新对该海域进行绘测,制出更精确的地图,才能够以更高的分辨率来发现飞机残骸。 2 J N# V$ ~! J0 g
0 M7 h5 t6 [. x5 a3 Q+ s
% ^# k" B2 d+ I; _8 F 然而,绘制海地地图的任务是艰巨的。原因很简单:海洋是广袤的、深邃的,大部分的地区是人类难以抵达的,而海水也是人类探测海洋的一大阻碍。并且由于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阻力很大,即每传播一定距离,电磁波强度就会衰减一定值。太阳光就是一种电磁波,在60米以下,海水中就漆黑一团了。所以利用电磁波的反射来测绘海底地形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到目前为止,全球仅有15%的海洋被绘制出来,而且只是模糊的、不全面的图像。例如,在谷歌地球(一个虚拟地球仪软件)上找太平洋中部海域的图像,你只能够看到一些分辨率极低的图像。 1 P- } a* S* M% B( R( x
8 H: \) \4 K6 k' V% }0 P
4 ]+ o4 B( |! O
尽管绘制海地地图十分困难,但人类从来不会轻易认输的。人们一直在用不同的方式探索未知的海底世界,尝试着画出一张海地地图。 Y5 a5 |; L n9 q; V9 a
4 B9 t: c; I% g* Q6 b. G $ K' Z, m% Z; r2 v+ p- U$ t+ W( s; m
不断尝试制地图
2 x9 K+ q( ^0 ^/ } 5 A* r6 W3 V6 M( M. i* k D- y$ X
2 @. j1 v P2 o& C" a- x
几个世纪以前,人们在船的一侧悬挂垂直的测深线,在地图上标记出海域的大概深度,这种测量方法极不精确,但这是当时器具落后的时代人们所做出的努力。在16世纪,水手们依据自身的经验,在地图上刻下水深点。然而,当时并没有统一的术语和刻画标准,所以刻画全凭个人喜好,一个人画的地图另一个人未必看得懂,有时两个人所做的地图还是矛盾的。
3 f3 O% x! n2 C0 p9 m 5 ~) H$ T. x: S1 O1 g: j+ e
( O' {2 i0 z, q' U4 K5 G 到了20世纪,人们对自然的探索热情极度高涨。一群地理学家探索了地中海海域,并绘制第一张详细的地中海海洋图。后来,大洋水深制图委员会成立了。这个委员会发起“海床2030”计划,旨在2030年实现全球海洋海底测绘的愿景。这项计划希望能够动员全球的船只,无论是渔船还是军舰,都能够为帮助收集海洋数据。他们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进来,每个人都能通过特定的软件了解这一计划的实时数据,一些海洋爱好者还被邀请给新发现的海底地形取名字,比如有人给这些地形取名为围裙、马鞍、盐丘等。
0 ~% l; ^( P: [$ k
, p6 R7 E& o" W. f
0 d3 [5 l$ \6 ^7 Z D, A& R( F3 i 现代技术来测深
0 t# y1 _$ P/ P9 I5 P |/ V$ D
+ f( |& d& r3 _ F5 O; f7 [
/ a- O5 i* b2 D. Z4 E% l9 i 而现代船只测量海底深度要比几个世纪以前先进得多,许多测量船装备了多波束测深系统。多波束测深系统是一种能够同时向海底发出几十个声波,然后根据回声来测量海深的一种系统。装在船上的多波束测深系统,每发射一个声波信号,就能够计算出船只下方的垂直深度。而且,由于它是多波束,还可以同时获得几十个水深数据,从而得到一片水域的海底深度分布图。
S6 L/ }0 \3 R, y
4 Q& F6 d5 A- ^1 g" k3 H- Q, H
1 n9 ?. [1 a7 ]/ B7 f } 但是,多波束测深系统并非万能的。有些海域实在太深了,而回声的传播需要时间,这种方法无疑是低效的。海洋是辽阔的,有些海域,船只根本无法抵达,更别说测量了。这时候,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登场了。
( j! r( A- x& \ X4 r) N 4 s+ C$ a! D' r- |
0 n. n- \ u. R1 f+ W% d3 s2 Y
虽说自主式水下航行器技术仍在萌芽阶段,但海底测深越来越依靠这种能够潜水、自主收集数据的智能机器了。
}4 s$ ^. Q( L0 h+ c. c! ^1 p 1 G8 ^! t' U+ H+ v
3 v2 E2 M2 f5 v 它的优点众多。首先,速度快,耗资相对少。依靠多波束测深系统进行测深需要大量资金,还需要训练有素的人员对收集到的数据分类。而自主式水下航行器解放了人力,只需要从陆上发射出去,它便可以自己收集分类数据,人们只需要根据其收集来的数据绘制地图即可。当然,水下航行器是需要电池供电的,还需要海上导航系统追踪,以便找到损坏的水下航行器,将其拖回港口进行维修。不过在未来,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的回收可能依靠一种自主式水面飞行器,比如无人机进行回收,做到真正解放人力。
* c- r, F6 n7 d7 u4 f, X
# C+ g( {8 i4 P9 F2 [ . T1 K% E4 e+ r
海底地图引担忧
) d% Q& w# a- z, q& B8 l; g* c
4 q) j# I" k v
; T2 O4 b: N/ ?* V7 W; u# F 海洋是个大宝库,神秘的海底世界隐藏着大量的资源,有稀土资源、贵重金属、石油、钻石等。这些宝贵的资源已经使得一些人对海洋勘测趋之若鹜。 9 ~' A" v P1 r2 c
* v! }: Y( [) v* S2 [* m
; h7 T Y# ?* B# `3 T 有些公司对海洋丰富的资源早已虎视眈眈,比如戴比尔斯集团,世界钻石业的巨头,与矿产资源丰富的西南非洲的纳米比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纳米比亚附近的海域内遍寻钻石。最近,戴比尔斯公司还成立了自家的自主式水下航行器舰队,帮助他们更顺利地挖掘深海海底钻石。 0 Q; g) W, P( j5 D+ M2 }( I6 w
! l( T5 W# C$ @( ]' {$ s4 Q' d( g 3 T& I/ L' g; x+ J) ?
虽然许多深海采矿公司宣称在采矿后,海底会在一段时间内自然恢复。然而科学家却对此表示怀疑,深海采矿很可能会导致海洋栖息地退化、海底噪音、化学物质泄露、海洋物种灭绝等不良后果。
; N1 p1 s0 j6 M1 d
, `$ o% J) u0 I 7 v* _# K5 }$ J2 o) A$ |
另外,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最不为人知的生物栖息地。地球表面的2/3都是海洋,在深海这样寒冷、黑暗、极大压强的环境下却有着令人惊讶的生物多样性——吸血乌贼、幽灵鲨、蜘蛛蟹等神奇的动物在深海中都有自己的方寸之地。但它们是敏感而脆弱的,它们的复原能力并不强,一旦遭到破坏,可能从此从这颗蔚蓝星球上消失了。
. T0 s2 u# d2 T 7 v2 E6 o) Q' V# T: J% o; U6 [
! u; S6 C' ^3 r# O w 如果详尽、精确的海底地图绘制完成,展现在世人面前,是否会开启以追逐海底宝藏为唯一目的的“大海贼时代”?其实,更有可能的是,一些人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制作部分海域的精确海地地图,绘制一片便开发一片,在我们还没来得及真正了解海底世界之前,它就已经被开发,资源被掠夺,失去了本来的面貌。
2 J( I9 [3 Z) N0 f) u
- e* V# s- h9 X6 Z1 W7 x3 ^ ! W0 B6 K6 ^/ ?
举报/反馈 ! ^6 g7 w+ c( k1 Q/ w6 ]: ?( u
* g# Y$ ?0 j6 i- K( X2 S! U/ }
1 W) Q3 q5 |4 W( z A
/ o+ T) u7 N0 Q5 H% U6 J. e$ i
+ I3 ^( j7 n+ i7 C" S2 p4 [ B" w" p: Y) s' a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