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B5 W6 Z1 z/ i- ?+ s$ O5 `
/ r; [+ |% g" c4 [6 l) C. z 本想过完“五一”后,探望黄宗国先生,可他却走了,令我茫然。这位一生与海洋生物结伴,皓首穷经、孜孜不倦的老人,象深海般的寂静,悄悄地退场,留下的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精神财富。 Z% d* t A2 K1 w
黄宗国195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即一直留任现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65年来,始终浸淫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是什么点燃了其探索海洋生物之梦?老先生不善言语,但善于将所知典藏于书籍中。光阴荏苒,天道酬勤,不懈努力而来的是累累硕果,一生编著了几十册专著(限于篇幅,不在文中一一细表)。
0 [; G* D, U% O# E- u# a 黄宗国研究员是我国海洋污损生物研究的奠基人, 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海洋污损生物,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从未搁笔。为了摸清中国海洋污损生物的“家底”,他和项目组成员的足迹已印在我国几千公里的海岸上,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寒来暑往,终完成我国42个港湾的海洋污损生物调查。黄宗国研究员与项目组成员合著的《中国海洋污损生物及防除(上册)》(1984)和《中国海洋污损生物及防除(下册)》(2008)的出版奠定了其在污损生研究领域开创者的地位。 9 E: [9 v% g2 O
厦门人民对中华白海豚都耳熟能详,它是厦门唯一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在厦门可能有人不知当今的美国总统是谁,但要遇上一位不知中华白海豚的市民应不易。生活在海边的厦门人与中华白海豚早已结下不解之缘,记得小时往返于厦门岛和鼓浪岛间,中华白海豚会追着渡轮船嬉戏,望着那可爱的模样和身段,厦门人都戏称其“海猪仔”,不少上了年纪的厦门人,每当提到“海猪仔”,就会唤起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或许与人类太“亲近”的缘故,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特别明显。自80年代起,厦门海域的中华白海豚数量剧减,就有这样一位老者敏锐地意识到保护中华白海豚,延缓其灭绝应提上议事日程。1994年初,在黄宗国倡议和主持下,两岸中华白海豚保护的合作拉开了序幕,合作双方对厦门海域的中华白海豚进行长达16个月的逐月调查;1995年,黄宗国与国际自然同盟鲸类专家组主席联合发起“首界闽港台鲸豚保育研讨会”,依据对厦门海域的中华白海豚调查所掌握的第一手数据,提出了“在厦门—金门海域和珠江口海域建立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的建议,同时撰写了《厦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论证报告》,随后,建立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的工作进入论证阶段。1997年,福建省政府批准建立“厦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2000年,国务院批准组建成“厦门海洋珍稀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今,当我们驻足于微风佛袖的岸边,注目水中嬉戏的中华白海豚时,是否会想到,如果当时没开展保护,我们今天还可偶遇这一可爱小精灵吗?吃水不忘挖井人,不要忘了黄宗国是保护厦门海域中华白海豚的发起人之一,也是厦门研究中华白海豚的第一人,这位老者是如何以自身的行动,践行对中华白海豚的保护。
$ A5 |# D" _* X0 o% C1 N 海洋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地球约50%的净初级生产力,提供了全球生态系统约三份之二的服务价值,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如此重要,以至于人类认识到保护海洋物种,至少延缓其灭绝是我们的任务和使命。如何保护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首先得从了解中国有多少海洋生物物种做起,黄宗国研究员是第一位告诉我们,中国有多海海洋物种的学者。上世纪80年代末,黄宗国研究员将自已的科学研究向海洋生物多样性领域拓展,组织国内外100多位专家学者,在对浩如烟海的中国海洋生物书籍、资料、文献等梳理的基础上,主编的《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1994)于1994年面世,该书在中国首次总结了当时中国已知海洋物20278种,同年国务院白皮书使用了这一数据,向世界公布了中国海洋物种数。尔后,主编的《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增订版)》(2008)、《中国海洋物种多样性(上册)》(2012)、《中国海洋物种多样性(下册)》(2012)、《中国海洋生物图集(第一册)》(2012)、《中国海洋生物图集(第二册)》(2012)、《中国海洋生物图集(第三册)》(2012)、《中国海洋生物图集(第四册)》(2012)、《中国海洋生物图集(第五册)》(2012)、《中国海洋生物图集(第六册)》(2012)、《中国海洋生物图集(第七册)》(2012)和《中国海洋生物图集(第八册)》(2012)又纷纷面世,至2012年,中国海记录的海洋生物59门28733种。
# I; b- q$ e+ p7 `3 ` 国家出版基金作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的国家级三大基金之一,是我国出版界级别最高、影响最大的国家级文化基金。近日,黄宗国、林茂和王春光三位研究员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主编的“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丛书”七册专著——《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概论》(2022)、《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2022)、《中国海洋生物遗传多样性》(2022)、《中国海洋浮游生物》(2022)、《中国海洋游泳生物》(2022)、《中国海洋底栖生物》(2022)和《中国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场》(2022)等,在近百位专家学者的参与和帮助下已顺利出版。“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丛书”更新了中国已知海洋物种的“家底”(29000余种),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海洋生物各层次和组份的多样性,内容集中反映了近年来我国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成果拓宽和加深了对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系统认知,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价值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将推动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开发利用的进步和发展,是一部集成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的科学典籍。丛书出版也是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领域取得的一项前瞻性成果,将在国际上提升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话语权。对支撑学科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U0 g8 F$ ?, a4 Q/ S$ Y; c/ K. f 黄宗国研究员是我国海洋污损生物研究的奠基人,也是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开拓者。如果今天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是我们的科研前辈筚路蓝缕,接续奋进,方能实现,那在廖若星辰的杰出海洋生物专家中,老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 f' H* } _. n6 o0 j2 U" j0 w# R% {$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林茂) 6 Q7 x) M8 b% _( ]+ D/ U
# I# O, M S7 P; m
5 \( F5 X- s: L l! b
2 I$ i4 W4 n' N5 W) f3 @1 r5 X$ i
T# L- G/ Q" T- m+ r& [9 ^5 V: O' e6 |4 e0 {6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