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技术 -潜水技术分为

[复制链接]
9 M% e* F) Q5 f( S. Z6 P4 O

“什么是下降流”

2 v& C4 ^: H3 [/ H

简单来说,下降流就是一股非常强力的向下水流,据休闲潜水范畴内的经验来说,经常发生在10-20米之间,可以将潜水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带至25米-40米甚至更深。而且下降流的出现往往具有突然性和间歇性,没有准备的潜水员很容易措手不及,从而导致应对不利。在对抗强力的下降流的过程中,潜水员又需要损耗非常大量的空气,有时还收效甚微。最后,空气不足加上身处大深度的叠加,给潜水员造成极大的潜在威胁。

: N7 L2 W+ v# n4 [# i% b

“如遇下降流,我们怎么办?”

2 [$ z$ H! ]" J" b% K- ]$ x

首先,对于一个合格的潜水员来说,预防问题的发生永远比解决问题来得更重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安全潜点,是每一个合格潜水员(包括刚毕业的ow潜水员)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在选择队员、规划行程、选择具体潜点的过程中,“量力而为”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考量!就拿下降流举例,PG的外岛本身就是以洗衣机流+下降流的出没闻名的,与此相同的知名潜点还包括巴厘岛的Crystal Bay和墨宝的外岛Sunken Island(我还在那儿遇到过上流)。

0 D( _0 P; |2 s. }# {: [

这些乱流潜点的一大特色就在于,确实有很多好东西看,但在去之前,请你先问自己三个问题——你真的要现在就去,而不是等到技术更纯熟的将来么?如果遇到乱流,你的心理、生理状况还有你的经验能处理么?即便你可以,你队伍里的其他队员可以么?如果这三个问题里的任何一个问题是No,那么你就应该重新考虑。

# |' t; \* Z+ D

好的潜点太多,量力而为,选择适合自己经验能力范围的潜点是安潜第一要点。10潜经验的潜水员有适合新人的好去处,30潜的有30潜的好去处,50潜有50潜的好去处,100潜有100潜的好去处,技术潜水员有技术潜水员们的天堂。任何30潜、50潜的潜水员都知道自己不该也不会去钻技术潜水员们钻的洞,也不会去北极点冰潜。

3 t; k) d9 |/ d5 d2 J

但是,亲们,你们又是否知道即便是下过两位数100米的深潜潜水员也在外岛Verde Island出过事?发现苏比克纽约号、对船内情况了如指掌、出入N百次的铁钩船长,最终也不幸和另一名技术潜水员长眠在了纽约号的轮机舱内?这些都成了业界的悲剧,令人惋惜至今。看着十几潜的AOW被带去外岛,被带去科隆,乃至我刚毕业出来才潜了十几、二十瓶气的OW学生被某团队鼓动要一起去科隆。我想善意的提醒大家:如果你想找潜伴或队友去某些有难度的潜点,请先评估一下你和他的实力,不然你就是在害人也害己。同样,如果有人建议你一同去某地潜水,也请你自己先调查、或者多方询问一下这个地方是否适合你去。

# G9 K" @$ t: X( Y3 u! g8 ~

三五好友,一个人提议,大家欢天喜地拍脑袋直接走你。哗啦一下跳下水,才发现故事的结局是不是喜剧还是个未知数。即便安全上水,当着面或者私下里争吵,最后朋友变陌路,乃至成仇敌,这样的故事在潜水界也不是很少。话说回来,即便你到了当地,下水之前也一定要和潜店、潜导询问潜水简报,负责任的潜店和潜导,都会在你出海之前、下水之前,为你把今天潜点的水下状况、潜在危险、应对方法、组织纪律、潜水安排做一个介绍,这是你最后一次决定要不要下的机会,也是你为这一潜做最后准备的时候。如果你不认真听,或某些潜导根本没有说而你也没有问,那么这一潜就成了一个大问号,并且随时会演变成一个惊叹号!

* Q4 H$ w Y, G) s. l

下了水,我们就来探讨下,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下降流。

9 e0 g7 C; f* g+ L! R( h

归根到底,我把应对方法归纳为:看气泡、抓东西、游出去、往上踢、建浮力、及时收、看深度、明残压。

# h6 G+ N2 E F' ^; q

1.看气泡

x7 D/ u$ i9 w* M @

看起泡——当你发现你吐出来的气泡不再像往常一样直接飞向水面,而是呈环状在你身边四散,乃至直接往下方走时,别犹豫,你应该是碰到下降流了。气泡的走向是下降流最直接的判断!这时你应该做的,就是打起12分精神,想想如何对抗下降流这货吧。

- |6 l9 e8 m) p) d- r2 j# O. D$ L
8 P6 e- V) M+ a+ e3 w) Z( T4 T

2.抓东西

9 A) c. x0 l4 t2 B/ Z+ D5 h

抓东西——抓东西永远是对抗各种大流的首选。当然,你要抓的一定是坚硬的岩石和峭壁海墙,而不是脆弱的珊瑚。在加拉帕戈斯、巴厘岛某些极端大流情况下,你会看到潜水员们就如同一只只壁虎一样,满满得扒了一墙。这些可都是身经百战的老鱼们,但是没人敢游离墙壁,即便游出去的,又马上会被流吹得缩回去。再扒回去时,已经在墙的另一端了。然而,下降流出没的地方,较多在水的中央,没有什么牢固的东西可以扒!

4 ]: [2 b6 ` v$ F# V- y
7 Z/ D7 _6 G* q5 {, v, t! q! G1 o

3.游出去

5 a& ^ s2 g8 Y) Z' k

游出去——如果没什么东西可扒,那我们首先就要考虑如何主动摆脱下降流,而不是呆在下降流里与之对抗。与厄运的抗争,永远是主动者胜。据我与几位教练和技术潜水员的探讨,下降流也是柱形流,即它的影响范围是有限的,并不是aoe通杀。OW里学过的水面遇流垂直穿出这一招,多少也适合下降流。如果可以,在控制深度的同时,斜上穿越下降流,离开了下降流的范围,找到安全的支撑或者安全的潜导、同伴,是主动摆脱下降流的方法。

$ k( K/ J3 w$ L

4.往上踢

; i7 Z+ I! e, }! ^

往上踢——如果深度急剧下降,来不及游出下降流,那么我们能做的,只有在与它的对抗中寻找机会。依靠自己的脚蹼,垂直向上踢,是潜水员此时的条件反射。不断用力地向上踢,同时关注电脑表,看自己的深度是否有了向上的趋势,如果深度不断地减小,恭喜你,说明遇到了不算强大的下降流,抑或你是腿力超凡的大力士,你正逐步地向上浅水区游去。但也有很多情况,即使你使劲不停得踢,电脑表上的深度显示依然不变,或者还是在把你往更深带,那代表这次的流可能很大,单靠向上踢退,解决不了问题。

. q0 s: B! o" o+ L1 X

5.建浮力

& D& C) a, U) J8 j' c! z! J& j# h

建浮力——虽然我们不断地向上踢退,但如果还是在不断下沉,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借助浮力的帮助来对抗强大的下降流(浮力是双刃剑,我们要见好就收,不然后患无穷,下文讲解)。为我们的BCD打上气,不断点充BCD的同时,持续踢脚蹼并关注电脑表深度,直到BCD里打的气加上自己的踢腿可以让我们慢慢上升为止(记住是慢慢上升)。当我们好不容易建立了上升趋势时,请立刻把手放到BCD的放气阀或快速泄气阀上,同时还是要一刻不停地关注电脑表,因为此时虽然顶住了下降流,但另一个潜在隐患接踵而来。。。

1 s7 p, r5 h2 X0 V

6.及时收

" c% g$ `1 q/ @

及时收——依靠BCD充气一般可以顶住下降流,但是,下降流的另一个特性会使BCD里的气随时会成为一把刺向自己的剑。那是因为,下降流是一种随时可能突然消失的乱流。一旦下降流突然消失,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尽快地把BCD里的气泄空,那么就会如同放火箭一样飞升至水面,这种伤害是任何一个潜水员可以想象的。故而,一旦发现潜水电脑的深度开始快速变浅,说明下降流已过,我们之前放在泄气阀上的那只手要立刻把BCD里的空气排尽,重新建立中性浮力。不可犹豫、不可拖延,晚一秒钟泄气,深度差别很大,能否安全上水的最后一步就在这里,切记切记!

" F+ v- ]4 i" M9 F1 D) O; _1 q% f

7.看深度

5 Z- m6 H3 C/ p, Z* D1 a/ o

看深度——之所以把看深度放在这么后面,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因为它太重要了,监控深度的过程贯穿了整个从遇到下降流到安全出水的全过程!这是对抗下降流的第一要务!!一旦感觉到自己遇到下降流了,我们就应该看电脑表的深度变化,看到深度快速增大,毫无疑问,是遇到下降流了。

, S; q. D3 M. Q& C, T- J

然后,这时我们更应该盯紧自己的电脑表,无论是通过向上踢脚蹼甚至是BCD充气来对抗下降流,都应该实时通过电脑表监控自己的深度(这时找参照物没什么用,周围一般是大蓝水或峭壁,不能做参考,潜伴队友乃至潜导都被吹得四散纷飞,我们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电脑表!)。一旦下降流突然消失,之前在BCD里的气会产生巨大的正浮力,会带着你快速上升,此时只有之前就在不停地监控深度,才会发现自己的深度在快速变浅,才能第一时间泄掉BCD中的空气。确保自己不会放火箭。

- h* T( \# f- _8 `

最后,摆脱了下降流,自己的免减压时间还需要参考电脑表,尤其是被下降流带下过大深度的潜水员,更要通过电脑表注意自己剩余的面减压时间。到这里,我想提出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可能有些难听,但真是值得思考的——那些不带电脑表,还提倡学习技术潜水员用单表,就勇敢地跳下外岛的潜水员们,如果你们遇到下降流,你们怎么办呢?

9 x' Z! ^: ^5 d+ S
& w3 o3 c5 `1 }( Z& r3 s

8.明残压

+ c' \& `! ~# w8 [4 R# B' ^

明残压——残压(剩余气量)的监控,也是贯穿始终的重要程序。有一位潜友与我诉说她在PG外岛噩梦经历的时候,提及这样一个情况:当时她就潜到只有20bar气了,还没上水,潜导也没check她的气压,两人继续潜水。此时突然遇到了乱流,还好她离墙体近,紧紧和潜导一起扒住岩石。然后,然后过了一会那个潜导竟然松了手顺着流飘走,人也找不到了,水里只剩她一个人,和一瓶20bar的气。

8 ~2 k0 x# v& N1 q

最后,总算流小了,她选择了一个人升水,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是噩梦。当时,我就为她捏一把汗,试想,如果当她只剩20bar气时,遇到的是下降流,而当时没有能够第一时间抓住东西,万一被下降流卷到30米,20bar气的她怎么办?顶流肯定马上就没气,不顶流就等着被越卷越深,据身边潜水员经验,一旦被卷入下降流,等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摆脱了他,再小耗气的人,至少40-50bar左右的气没了。

* g, d) T" `. D5 K4 }. o$ t

我在想,如果是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也束手无策。。。即便是正常的开放水域潜水,潜水员都要不时地check自己的残压,更何况是去到一个经常有乱流和下降流的高难度潜点?20bar不上水的这个家伙,虽然你是与我关系不错的小潜友,但我在批评该潜导的同时,也要批评你的! 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只是我们在做OW考试时的试题,或者录像里那令人瞌睡的视频!更何况,有多少OW潜水员毕业是没有考过试,或者没有看过视频的。。。

- y8 v3 \. \; R- y$ _: i

以上这么罗罗嗦嗦一大段一大段,是我对于如何对抗下降流的一点看法,至于还有技术潜水员提出可以放象跋到水面,拽住绳子控制深度等方法,我觉得并不适合所有潜水员,可能高手能做,但是普适性值得商榷。最后,给大家讲讲我能想到的,要去到这类大流潜点所需要的装备吧。

2 u- W+ B2 X" T/ G6 B0 v

必备品:

8 g9 q2 C/ [! n4 I2 H7 F5 p

电脑表——实时监控深度,重要性已经不能强调更多了;

+ \& g M3 G2 G% Y

象跋——SMB水面信号装置,万一被流冲散,上水后依靠象跋被找到获救概率大三倍,但前提是你要会放!;

; U" P+ z; o' [2 E+ }7 v: }7 S j
! E* O+ i1 u$ o+ ^

叮叮棒或水下蜂鸣器、哨子——遇到紧急情况用来呼唤潜导或者潜伴寻求帮助;蜂鸣器或哨子更可以在水面呼叫船只救援

1 p: U5 v+ s5 q, t) L) l3 _7 u- @
* I' j _3 w$ {
6 {+ d3 C# v1 d

推荐携带:

7 J3 ^5 _, `8 J- a

备用空气瓶——黄色一小罐那种,往往能提供给你最后的支援,是困难时的一把救命稻草!

/ j5 p! Y9 x9 i ^ t8 Q6 n$ n, j

流钩——虽然实用性遭到质疑,但是有总比没有强,尤其是小女生,关键时刻可以挂在潜导、老公、强壮潜友等“人肉推进器”上,溜着你走

+ {* d {9 Y8 u' _3 ?+ `
& H" F- _* b' r8 @

一双保养完好、且强有力的脚蹼——有人问我,分叉式脚蹼好用么,我只能说,就我用过的分叉式脚蹼来说,没流的时候特别轻松,小跑车一样刷刷的。一旦遇到流,立马变成了拖拉机,拖都拖不动你。不知道在坐的潜友或教练有用过啥好的能顶大流的分叉式脚蹼么,欢迎分享?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啊!

& [+ a. X, ^- B

冗冗长长说了这么多,虽显罗嗦,并且有些观点还等待更有经验的高手来批评指正。但却是我个人作为一个潜水教练,想要和所有我认识的、不认识的潜友和学生们分享的。潜水本身是一项很安全的运动,有时甚至不能称得上是运动,只是水底游览观光。

1 V! P/ n' X$ o$ j% K Z

但是,这种安全是建立在对自己负责、对潜伴负责的基础上的。量力而为,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潜水,是PADI在OW时就告诉我们的。这不是一句空话!一旦越过了我们的能力范围,潜水会立刻转变为一项高危运动,我们就是将自己和潜友、队友置身在空前的危险之中!

/ ]- v5 x5 r7 H1 t. V4 s* C

选择怎样的潜点,选择怎样的潜店,选择怎样的队友,都是在规划一次潜水前要谨慎考虑的。到了当地如何与潜店沟通,当你发现潜店的做法存在隐患时,及时的指出(很多向我诉说的朋友都说,当时碍着面子没好意思说,回来想想才后怕以致愤怒。我说,如果你当时看到了潜店的疏忽,就提出来,可能就不会发生危险,安全得到保证,大家也不会在后来为这些事撕破脸皮,造成更大的不愉快)。

" A8 [) s \. B. p$ W

最后说一句,美好的潜点真的很多,各种经验、爱好的潜水员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潜水天堂。高难度的潜点是很刺激,但它总在那里不会跑。等自己的技术磨练到位了,再拉上一帮同样有经验和能力的潜水员,大家开开心心、安安全全地下水——上水,岂不快哉?

- y& N2 ~) d4 ^+ j' c( S+ c, f1 q! q

安潜,潜安,还是再怎样强调,都不为过的!

9 k! A% O- w" X# M

牢记二十四字诀:看气泡、抓东西、游出去、往上踢、建浮力、及时收、看深度、明残压。

( ]1 o+ b. j( T/ { ; C9 \0 |$ B6 @# ^* w) t6 o8 n 3 B; C8 M+ Z- Z0 N * m1 L: ?' F, l! a- K$ |& Z6 b 0 W1 M# F7 r7 s( Y# b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瓦他若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