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9 }+ s5 s+ |5 `5 Q
蓝色海洋覆盖了这颗星球71%的表面,其中,能够适用“海底一万米”的地方只有几处——
- L0 c+ v; A$ x9 A2 ?! h# L: a( \ 以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the Mariana Trench为例
5 T4 D+ v9 ^1 B: A3 e 【勘误】:初版答案遗漏了其他几处最大深度超过10000米的海沟,是为审核失误,后文仍以马里亚纳海沟展开。
+ s' N3 a2 N& _' A5 j" J3 i5 M5 } 5 k1 v4 t$ k% g( l8 K7 B
马里亚纳海沟示意图,图源:SOI【1】马里亚纳海沟位于马里亚纳群岛(Mariana Islands)东部,由北向南划出一个长度超过2100km的弧形。它是整个太平洋海沟系统的重要一环,向北过渡为伊豆-小笠原海沟(Izu-Ogasawara Trench,也有称作“Izu-Bonin Trench,伊豆-博宁海沟”的),并与日本海沟(Japan Trench)衔接。
1 }* P0 ^4 f. M/ d# [
太平洋火环示意图在厚重海水的遮蔽下,太平洋的海底岩石通过这些海沟被周围的板块渐渐“吞噬”,形成了地球发动机的重要一环,俯冲带。
2 @' Y6 O6 V: E" w 海沟-俯冲带示意图,图源:不列颠百科沿着这一条最长、最连续的俯冲带分布的,也是这颗星球最活跃的一个区域,环太平洋火环。每年,数不清的地震和火山活动沿着环太平洋此起彼伏,时刻彰显这颗星球尚还具有青春活力。
; W: {4 R1 ~1 P4 }" @$ a8 V 2019年7月,智利Calbuco火山爆发,形成了大规模的火山灰云。图源【2】行星级活动产生巨大的力量,使太平洋板块的岩石在马里亚纳海沟也被迫弯折,从平均深度4000-5000米的深海平原快速跌落,在这里塑造了地球深度之最。
# K( ~* a( w) J0 Y$ ]
* ^% m! g2 ?+ u2 N9 M2 s/ W/ I1 p s) @ 也就是传说中水深超过一万米的地方。
# i: u$ |+ m% u- |8 O. O* c& e 在整个马里亚纳海沟,水深超过一万米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南部。
0 R) Q7 ?8 c9 p6 b& |
黄色区域为马里亚纳海沟水深超过一万米的区域,制图:巩向杰/星球研究所马里亚纳海沟南部水深超过一万米的两个区域,其中左侧即为挑战者深渊。底图图源:CCOM/JHC [3]那么,在这万米之深的幽暗海底,你将会发现什么?
& E7 A( w! e1 R 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最深的鱼生活在水下8178m。
0 K8 m [' e0 ?; x: s
这是2017年8月份,日本一台探测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8178米深度拍到的画面。
# D0 e1 P' U4 M( }6 |" m; S5 V 2017年8月24日,日本探测器在马里纳亚海沟8178米发现的最深的鱼类和节肢动物。图源【5】/JAMSTEC画面中白色的鱼类,是一种狮子鱼(snailfish)Pseudoliparis swirei,在马里亚纳海沟6-8千米水深处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
% H6 B1 G9 r3 D. ]- I1 `* a- [
2014年新发现的一种狮子鱼,图源:SOI/ Mackenzie Gerringer【6】但是更深的、一万米的地方还有鱼吗?
( ]5 m! q e! _/ O+ ?* U& i/ H
有一群科学家们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可能性不大——某些重要化合物能够发挥生理功能的极限深度,或许限制了鱼类的生存极限深度,大约是8200米的样子【7】。
' U# ^4 a; w, h+ r0 e0 y 这个假说是否成立,还有待更多探索。图片截取自【7】但画面左边红色的节肢动物可以在更深的地方生活。
3 R3 u3 U% g/ W0 c; p! O. \
它们是一种片足动物,钩虾类的Hirondellea gigas,在6000-9000米深度常见,于10917米深也曾采到过标本【8】。
S9 n$ u f2 ^9 l* q" ^4 w9 W
别被没有参照物的图片吓到,它的平均体长大概只有5厘米。图源:【8】马里亚纳海沟底部打捞起来的“钩虾”。图源:纽卡斯尔大学【9】这就是真实的、字面意义上的万米生物。不仅长相呆萌,甚至感觉蒸一下很好吃的样子。
7 N/ w' S) l% g6 _/ K" }. S
额,貌似走错片场了?图源:VCG除此以外,这里还有许多你无法用肉眼识别的微生物,且按下不表。
* q+ \4 U6 I' g$ C 也许在这个深度还会有一些其他的宏观生物,但无奈眼见为实,而想要亲眼所见又是那么困难,只好留给科学家们继续探索了。
3 f; M- x3 V! y2 P# L$ c7 O 但是,这个深度除了“虾米”还有其他东西,淤泥/石块以外的东西。
+ {2 v( ~- [4 J3 R
比如,一段原木。
' X& j& D" n* U4 X" w 是的,你没有看错,马里亚纳海沟一万米深的地方有一段……木头,出处:JAMSTEC【10】这大概是位于海拔最低处的一根原木,视频截图。出处:JAMSTEC[10]比如,数不胜数的塑料,变成垃圾的塑料。
% a# q- K) @' Q# m6 z; ^" E
10898米处,你发现了一堆塑料垃圾。
. [2 L y# @1 o3 |5 v; _% l 1998年5月20日,日本“海沟号”深潜器 0073航次于马里亚纳海沟10898米深处拍摄到的塑料垃圾,左上白色物体。图源:JAMESTEC【10】10912米处,你又发现了一片像是塑料包装袋的东西。
$ D7 w- u* J. y8 }7 x 这可能是目前人们发现的最深的一片塑料,出自:卫报及【11】在看得见的大块塑料之外,来自中科院和浙大的科研团队在马里亚纳海沟10908米的海水和深海软泥里,检测出了大量微塑料【12】。
1 i) V) ]# E0 e) v$ z5 E* S$ S8 J 中国科研团队在马里亚纳海沟不同部位海水中发现的微塑料,右侧为塑料类型,括号内数字为每升海水中的微塑料数量,可见海沟深部的海水比其他地区更富集微塑料。出自【12】中国科研团队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淤泥里发现的微塑料,右侧为塑料类型,括号内数字为每升淤泥中的微塑料数量,可见海沟底部是海底规模可观的微塑料聚集地。出自【12】对上图塑料缩写的补充说明塑料便利了整个世界,但也改变了整个地球。
$ z' {* N& N% R! D 它是那么无所不能,以至于每个现代人的日常生活都少不了塑料。
0 E# P8 o4 ^2 }2 U7 g* p6 O
它又是那么“顽固不化”,以至于占领了地球的每个角落。
8 Y2 S+ l' Q( F' ? 它随水飘荡,占领了江河湖海
/ u6 e, L9 V; C6 W2 j/ S5 Y$ N
海滩上长满藤壶的塑料瓶,不知在海里漂浮了多久。来源:VCG它随遇而安,占领了高山和平原
: }/ d. @) [9 E& m9 R& x0 p% z6 c ~
高原上被捡拾起来的塑料垃圾,图源:VCG它化作无形,变成微塑料御风而行,占领了最高的天空。
2 D5 a3 o( [, E' R& Y9 L
近日的科学大新闻:在阿尔卑斯和北极的降雪里检出大量微塑料颗粒,这些微塑料来自悬浮在空中的尘埃和微粒。出自【13】它化身细小的沉积物,占领了最深的大海。
% R9 |6 D) h# m! h) [4 |; _
中国科研团队在马里亚纳海沟的采样点,出自【12】它充斥在我们身边的各个角落,食物,呼吸,饮用水,无处不在。
9 F& t$ N* g2 U; d# _. c/ G r
全球不同地区饮用水中的微塑料含量,出处:第二届全国环境微塑料污染与管控学术研讨会会场报告,施华宏,2019通过不同方式进入人体的微塑料含量,出处:第二届全国环境微塑料污染与管控学术研讨会会场报告,施华宏,2019但讽刺的是,人们对此不仅无可奈何,甚至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微塑料到底对人体有多大的伤害。
5 d. {% H" V" f3 z* f- O: y/ I( @ 只能笼统的解释为“易于吸附毒素并通过食物链富集至人体”。
$ e1 V& e. U- ?( w$ t; l 想要真正弄明白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究竟几何,人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9 F0 m& m; o9 x- r 无论如何,微塑料已经抢在人类前面实现了“全球无差异占领”。
) E; n1 z w* u5 {$ T7 c( A
即使在海底深处一万米也有它们的一席之地。
3 u4 t" |. Y6 c9 e. c 从这里开始,它们也将要踏上新的征程——借由海沟进入地球的更深处,实现对岩石圈的入侵。
7 @ O( ~- z5 O- W1 c+ T
大概,生而为人的你我,只能击节叫六了吧。
7 C$ O, `' W5 L5 t, p+ P4 h
马里亚纳海沟地质剖面模式图,图源:NOAA【14】全文完,感谢阅读。
* A* r' ~- ^9 b0 `% Q2 Z* F) I 撰文:
% c+ `& X- y2 O 3 z( A) ?( E( h' J0 u; Y& C+ P
/ o) N- W k5 i 参考文献及资料出处:
" S7 a- U% M0 o1 z# L
【1】https://schmidtocean.org/cruise/exploring-the-mariana-trench/
$ y8 M" r( f# I# `7 c$ L& U
【2】https://www.npr.org/sections/thetwo-way/2015/04/23/401682275/video-of-volcano-erupting-in-chile-is-amazing-in-time-lapse
+ s9 S$ A* C3 P- w9 ?
【3】http://ccom.unh.edu/theme/law-sea/mariana-trench-pacific-ocean/mariana-obliques
$ u0 E3 T/ ?! O( T+ n" T* p: e
【4】Chiba S, Saito H, Fletcher R, et al. Human footprint in the abyss: 30 year records of deep-sea plastic debris[J]. Marine Policy, 2018, 96(10): 204-212.
: {- F5 W* f h
【5】https://www.jamstec.go.jp/e/about/press_release/20170824/
; e u: [* V8 A- T. K 【6】https://schmidtocean.org/cruise-log-post/the-little-pink-fish-in-the-deep/
/ N. ^2 C" n4 \* f
【7】Yancey P H, Gerringer M E, Drazen J C, et al. Marine fish may be biochemically constrained from inhabiting the deepest ocean depth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4, 111(12): 4461-4465.
' ~# r j$ p& Y0 U2 J1 t
【8】Lan Y, Sun J, Bartlett D H, et al. The deepest mitochondrial genome sequenced from Mariana Trench Hirondellea gigas (Amphipoda)[J].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 2016, 1(1): 802-803.
- `$ p: ~( Q: g- P6 X" j 【9】https://www.telegraph.co.uk/science/2017/11/15/sea-creatures-mariana-trench-deepest-place-earth-have-plastic/
6 P4 u# J4 y& y) X3 Q9 k( v" | S
【10】日本海洋-地球科学和技术研究中心(JAMSTEC)的深海垃圾数据库
7 o% D u" h, Y n8 e9 } 【11】https://mothership.sg/2019/05/mariana-trench-submarine-plastic/
# @7 E7 C4 N4 Z4 f- A) A* }$ P' ~ 【12】Peng, X., Chen, M., Chen, S., Dasgupta, S., Xu, H., Ta, K., Du, M., Li, J., Guo, Z., Bai, S. (2018) Microplastics contaminate the deepest part of the world’s ocean. Geochem. Persp. Let. 9, 1–5.
0 W. X. y9 |4 j" h9 F0 o 【13】M. Bergmann, S. Mützel, S. Primpke, M. B. Tekman, J. Trachsel, G. Gerdts, White and wonderful? Microplastics prevail in snow from the Alps to the Arctic. Sci. Adv. 5, eaax1157 (2019).
c3 T8 j$ p3 |8 b: a1 W 【14】https://oceanexplorer.noaa.gov/okeanos/explorations/ex1605/background/geology/welcome.html
# C1 o+ e" O% Z5 T3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