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探测技术 -海底探测器的作用

[复制链接]
6 L" X+ b3 V5 X3 m3 g: S
中国网讯 近日,在西太平洋执行中国大洋81航次的“大洋号”船的后甲板上传来调查队员们一阵欢呼声,在海上连续试验五日五夜的“洞察”号成功回收至甲板,这标志着“洞察”号圆满完成本次在西太平洋北京先驱结核矿区的应用性试验任务。航次首席科学家李怀明教授级高工认为:“‘洞察’号试验性能稳定,调查数据可靠,假以时日,必将成为我国开展深海精细探测的智能化新利器。”
- W6 g3 h6 g# F5 o S! V/ Q
深邃、广袤的深海海底蕴藏着无尽的矿产和生物资源,等待着人类前来发现和利用,也亟需得到认知和保护。作为西北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多金属结核矿区的承包者,北京先驱高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成为深海多金属结核资源商业开发和深海环境保护的先行者,着力打造一套探索真实深海海底的数字海洋技术系统。由北京先驱联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国内技术单位研发的“洞察”号6000米级深海近底光学精细探查系统,正是这套数字海洋技术系统的重要部分。
: l% Y" N9 u) r! X8 _8 p
本次海上试验充分展示了“洞察”号稳定性高、功耗低、航程长的优异性能,在深海调查中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次海上试验持续10天,“洞察”号作业水深5600~5800米,近底定高4米,连续航行时间超过112小时,巡航航速1.1节,最高航速1.6节;单次测线长度超190公里,一次性采集超过3.9万张近底高清照片。来自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谢宗伯介绍:“‘洞察’号采用了轻质耐压复合材料,并通过整体结构优化设计显著提升了搭载电池的总容量,而低功耗航控技术的应用又大幅降低了系统的总能耗,使得‘洞察’号的续航里程实现重大突破,可超过1000公里”。
) U( l' S, x" t4 k/ R# L2 S
根据“洞察”号技术特点,结合海上调查作业多任务需求,“洞察”号试验团队科学设计了脱离母船作业的“哨所模式”,实现了“洞察”号作业与常规调查并行作业,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作业效率提高约30~50%。“大洋号”船上这支“洞察”号试验团队,主要由来自北京先驱高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合肥厘海科技等单位的青年科研人员组成。团队成立近两年来,经历过艰难的海上磨炼,成员配合默契、操作成熟、冲劲十足。
& j, E l0 i5 E y7 ~; b8 D9 b
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国际海底资源勘探与开发专家组组长、北京先驱矿区项目首席专家李波说:“作为打造数字深海技术体系的重要环节,“洞察”号获得的大量数据将直接融入先驱数字系统,从而极大提高勘探效率。洞察号的研发期与三年疫情重合,这次精彩的试验应用,不仅证实了“洞察”号技术设计理念与技术指标的先进性,更证明了她的研发试验团队拥有“务实、担当、创新”的优秀品质,是推动事业未来发展的新希望。”(资料提供:北京先驱公司)
- f+ g4 s- f! m! m/ C
& R K- l4 N" P( |% c: w4 v0 l/ F
( n4 F# {2 o5 o
! c- L; H/ n! g, K; D
“洞察”号试验团队
: Y- |% a* ?$ M8 C
( M! d5 F C; _1 x5 n/ A# ^9 P# m
* R; Z- Y5 ~) f
% L) T6 \+ I$ U c& f! {6 f+ o
“洞察”号回收作业
/ G8 x* w- R, n- @9 c4 X
3 @' }0 ]+ |# E/ \' D' _/ J0 D
' W( k. _- d) g0 e9 ]# c u* @
$ h8 h3 B$ y% m5 h+ N' k7 I, g3 }
“洞察”号上浮水面
" n( \6 p8 `# B* ]8 i1 V
b b( Y( w: Y1 ~
7 p3 g/ v$ j/ l9 v3 O4 @: W5 Z
: r# N4 E- b" Y: f9 M M
“洞察”号拍摄的矿区海底照片
9 u, j) b3 W7 Z1 u# W' K3 [
+ z5 o1 ?+ j2 W
举报/反馈
7 A' @$ e% j. j1 ^, m2 I
7 _: J r8 k8 ]# F# B; h! w- y 0 N3 U0 a5 s7 |0 { 6 h3 E3 H8 S2 l5 m5 T6 ? 4 U; v; P7 A9 e% [& w0 N Z4 W! b* U# L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超级爸爸
活跃在2024-9-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