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质 -海底地质灾害有哪些

[复制链接]
! p k7 V, U! n/ l3 I w) B

' _( l! [4 S* l. o5 j/ G

中国近海海洋地质

1 V( G* k3 M2 P z

吴自银 温珍河 等 著

2 p# T3 I4 G5 h! A

ISBN 978-7-03-066032-9

. R9 b4 ~ m# V3 r5 E+ U

责编: 韩鹏 杨明春

, J4 S9 S, P8 u. H3 X( e

中国近海海洋地质》专著与《中国海海洋地质系列图》共同构成中国近海海洋地学研-编结合的新典范,是该学科领域的成果集大成和重要里程碑。

" e1 M0 \/ Y( |) I- |; H3 W

海底是海洋地质学研究的主战场。海底是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重要地质界面,不仅记录了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详细信息,还记录了海陆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海陆变迁的历史,气候演化旋回和沉积过程,板块裂离产生、运动和俯冲消亡的历史,为研究古气候、古环境、地貌和板块构造等提供了重要的素材。海底是研究地球演化的天然实验室,理解过去的地球、科学合理管理现今地球,以及展望和预测未来地球的发展趋势, 是海洋地质学的重要使命。海底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在陆地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对于深海资源的探测和利用变得更加迫切。此外,海底环境和灾害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海底调查还是海港建设、海底工程和海底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因此,海洋地质是兼顾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学科。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发现,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是相互作用的,进一步将海洋地质研究推进到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时代。当前,人类活动在地球留下无处不在的活动指纹,如沙漠造林、河流建坝、海岸围垦、海岸与海底工程、微塑料等,科学界已在讨论是否建立“人类世”,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也将是长期探索的课题。

: |6 Y: y: U* e3 g! C$ a# c$ }

现场观测是海洋地质研究的重要基础。中国的大规模海洋调查始自1958年的全国海洋普查,此后,在国家海洋经济、划界、资源和国防等多方面需求的驱动下,先后启动区域性甚至全海域的海洋调查,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了多波束测深、海底地震仪等一批新型的海洋调查仪器,建造了一批大型的科考船,在中国海及邻近海域先后实施了多个重大的海洋调查专项,基本实现了中国管辖海域的中小比例尺的全覆盖探测。近期,我国的海洋调查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续开展,已经实现了从早期接受他国援助到自主调查、再到援助他国的跨越式发展;并从早期的“小区域、走航式、小尺度、单一 学科”,逐步发展到“大范围、长周期、多尺度、多学科”;也由早期以中国近海调查为主,逐渐布局并走向全球大洋和南北极,这和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是密不可分的。通过60余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实现了“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宏伟目标。

3 `, `' M% Y7 G& e

通过长期的科学调查,积累了一批宝贵的数据资料,在满足国家目标的同时,更推动了我国海洋地质学研究的长足进展,出版了一批重要的著作、论文和图集。科学问题是论文的灵魂,著作侧重于科学事实的系统阐述。对于大范围海区的海洋地质研究,著作和图集的研-编结合是最佳模式,既能通过图集以可视化的方式全面展示调查的新数据和新资料,又能在配套著作中深入阐述新观点和新认识,二者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其中代表性成果是刘光鼎先生于1992 年主编出版的《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及配套著作,属于首次编制的中国全海域的系列海洋地质图件,包括1 ∶500万比例尺的地形图、地貌图、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平面图、地球动力学图、地质图、大地构造图和新生代盆地图等专业图件,至今还在广泛使用。

2 A" m$ R# t& \* d6 q4 X) u6 K& K

20 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海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又获取了一批全新的数据资料,其精度和分辨率都大幅提升,这为海洋地质学的定量化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此背景下,吴自银研究员积极作为,推动了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任务“中国海海洋地质系列图编研”的立项,通过近6年的努力,基于大量的实测数据编制完成1∶300万的中国海海底地形、地貌、表层沉积、空间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磁力异常、地质构造和海底资源8个种类共计16幅专业图件。在此基础上,吴自银研究员带领团队对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海的相关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结合所编制的系列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撰写了该部图文并茂的海洋地质学专著,其中大量的高清图件属于首次出版。该套《中国海海洋地质系列图》和《中国近海海洋地质》专著成果是研-编结合的新典范,实现了中国海全海域海洋地质基础图系的更新换代,是该学科领域的成果集大成和重要里程碑。作为一名从事海洋地质研究工作超过60年的科学家,我倍感欣慰。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特推荐该部学术著作给大家,希望在我国的海洋强国建设中,以及海洋地质学科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 I" p. z# K$ V' Y+ `

1 Q. {( ~" G9 h$ C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W* D/ o* z0 f

9 W6 N2 `; r- h: r/ v# l' B

 2019年10月10日

作者简介7 b6 R8 y9 V" q& a' P1 `5 G

& \) V! m+ c) A; E$ p

吴自银博士,二级研究员,浙江省特级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多项荣誉。长期从事海底探测与应用研究,先后承担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30余项课题,在海底精密探测技术和高分地貌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创新成果。推动建立了我国高分辨率海底地形地貌探测与处理技术理论体系,突破了复杂浅海地形地貌一体化智能探测、大面积高效探测等多项关键技术,相关成果应用于我国大陆架划界、中国周边海域海底地理实体命名和高分辨率海底地貌学研究等多个方面。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省部级奖励14次。主编著作与图集5部,参编著作10部;发表论文110篇,SCI/EI收录6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7件,其中美国发明专利4件。

' m2 A4 ?# g+ ^$ r* @

* u8 ~! H. }9 U4 Z- ]! J

温珍河,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兼职教授;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委员会、地质制图与地理信息委员会委员。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攻关、国家863计划、国家专项等共计2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12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12部。曾获省部级科技特等奖1次、一等奖1次、二等奖6次。是我国海洋地学系列图主要编者之一,是我国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与研究的主要组织与实践者之一,是我国管辖海域油气勘查与资源评价成果主要贡献者之一。主要从事海洋区域地质、海洋地学系列图编制、海洋石油地质、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等研究。

! G) V) ~! a& D- ]/ I

本书部分参与者合影(从左到右):吴招才,韩鹏,吴振利,赵荻能,尚继宏,吴自银,王明伟,温珍河,王保军,付军,韩波,吴志强

1 j* \. ]& q' h' [+ c* O ^

本文摘录自《中国近海海洋地质》吴自银 温珍河 等 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3)一书序言,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

2 B; F6 ^3 R9 o9 p3 j% U

                                                                                             (本文责编:韩鹏)

, |1 e% f; i7 v& P; \+ g" d

地球为你而转!

* x6 B- F; H5 N8 W3 G2 o7 h

欢迎关注:赛杰奥(sci_geo)

- Z X4 ]; p. N

科学出版社地球科学订阅号

$ R4 x' T4 }1 h: L$ g) G4 R2 n

传播科学,欢迎您点亮星标,点赞、在看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汉再兴
活跃在昨天 00:5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