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科大海洋测绘团队:提出一种分析海底地震形成机制新方法 -海洋测绘技术-

[复制链接]
9 S! k+ I+ b$ k3 M" p$ b

近日,山东科技大学海洋测绘团队提出了一种分析海底地震形成机制新方法,该研究成果由测绘学院张凯副教授为第一作者,阳凡林教授和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吴自银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以“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中近海沟处引发海啸的复杂海底同震形变特征”为题,发表在《自然》杂志子刊《自然-通讯》上。

# |) o2 \1 e' |9 R: v

2011年,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1级强震,地震引起的大海啸致使超过15000人丧生,并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泄漏等严重灾害。然而,诱发大规模海啸的深海海底同震形变特征尚未明晰,导致海啸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深海地震同震形变观测对于研究海啸的预警与防范具有重要意义,受限于深渊海域的严苛环境,近场海底形变观测数据非常匮乏,导致近海沟处的同震形变特征这一关键信息目前知之甚少。

; [5 W& f% K" J

针对上述问题,山东科技大学海洋测绘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波束误差统计精化处理的海底形变分析方法,显著削弱了海沟深渊区域复杂水声环境噪声干扰,并对日本东北大地震的海沟处地形同震形变特征与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为回溯深海同震地形变化提供了一种高效途径,对海底稀疏分布的近场监测数据形成了有效补充,为以现代海洋测绘技术揭示地球科学问题提供了一个新范式。

$ n& N& A- O: w( |" V' s0 J

该研究工作由山东科技大学和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联合开展,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联合资助。

1 ?, a w2 e- N7 J2 U; ]

张凯,今年刚满40岁,2014年入职山东科技大学,目前是测绘学院副教授、海洋测绘系主任,主要从事海底地形地貌探测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10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本领域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获测绘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省级奖励3项。

2 d; j+ {( a9 K9 X4 r

通讯作者阳凡林,主要从事海洋测绘、卫星定位导航等方面的研究,现任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是山东科技大学海洋测绘学科带头人、自然资源部海洋测绘重点实验室主要负责人。

* g* b" l+ {4 N" I, {& z

今年6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六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在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海洋日活动之际,山东科技大学海洋测绘团队提出的这种深海海底形变分析新方法,显著提高了日本东北大地震近海沟处的同震形变特征等关键信息的回溯效率,对深海俯冲型大地震同震形变特征与对应海啸生成机制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6 C6 Z+ {4 N2 b; e/ W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信永华 孙金香 张德彪 报道)

- }& E8 S& l% v# K8 s/ p3 [6 ]4 a . I0 z( c9 p# r. U 3 ?6 ~ S$ a' ^3 G- j. t$ q ) o+ B0 Q9 q( Y* o"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欧克克
活跃在2024-9-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