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1 R; a4 H4 i+ r- F: a7 d
原标题:把对雷达隐身的F35战机放到海里能否对声呐也起到隐身作用? ! I. c- Q& a/ A; U$ l% H
. W' v* D- m$ q
可以,这是没问题的。
0 h: O( m; }& a4 N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事儿是有区别的。 0 H* \$ m: h2 x" c8 k
不管考不考虑吸波涂层损坏和水压问题,声呐探测与飞机所处的雷达波探测环境有很大的不同。 2 a! c- G) r% n/ t: [
9 j& [3 W, a4 p( i2 P 以美国的B-2隐形轰炸机为例,它拥有一个极为高端的复合材料吸波表面,当接触到雷达波时,B-2的表面便能吸收掉这些雷达波,阻止回波的产生。
0 U, J( T" r% X1 a9 @! E 潜艇使用的是静音化的隔音瓦橡胶和其它各种静音化的设计,如发动机降噪,推进去空泡等等。
7 V$ N7 [9 B' I2 J, |2 n/ x 0 |+ w/ j5 S2 w, j L) s$ @
隔音瓦技术二战时期已经有初级应用,这是一种非常厚的潜艇外壳贴装材料,内部呈多孔结构,所以能对噪音进行抑制,起到防止声呐监听、提高隐蔽性的作用。
7 z0 _7 N, A) z0 a" L' m7 [# M7 N 现代潜艇隔音瓦采用了更先进的材料和工程技术,但万变不离其宗,它们本质上是一种消音技术。 ' |7 w5 E7 p0 |: @/ B" v
虽然都叫“波”,但雷达波是电磁波,声呐则是超声波。 + W$ R& {1 k- z, C4 ^# Z& t, R; [+ x+ [
/ `9 ^3 [: a: Y* t 虽然反馈原理是一样的,但能量形式不一样,一个是电磁辐射,一个只是声音。
4 B* ]4 ~+ s, z5 J 你让吸收电磁波的“吸波材料”去吸纳超声波,这不是硬拿驴唇凑马嘴吗?
" g8 d0 V6 x3 h$ S& K6 N 也就是说,相同的材料对潜艇起不到什么作用,除非隐形战机的涂料能够吸收声波,显然这对于一种专用于吸收无线电波的材料而言,超纲了。 3 U( k) X8 A0 |+ T
$ m; ]4 T( g) X0 B* i8 ^ 所以,F35的隐身吸波涂层压根就没用,这就不是个反声呐设备。
1 V+ z3 O9 `5 Z8 P! q) h0 S 但是,为什么我开头说隐形飞机可以对声呐隐形呢? + M6 e% c1 C0 Y! l
因为隐形飞机的外形是一种偏转反射体,这种设计的确能对声呐波起作用。
- O% O. v: }5 d. r1 h y& a ! G8 V( Q) n6 q, d, a
如果将一架F117战机抛光成镜面,人们甚至可以发现,它连反光都会偏转,你在平行角度无法拿它当镜子,它的表面都是偏向倾斜的。 3 a; G; u* O6 e; A+ ]
在反电磁波任务中,隐形战机靠的就是这种偏转原理,利用一个个棱角分明的平面和有角度的边缘形成倾斜面,以一定角度偏转反射几乎所有的电磁波探测。
& ?) v1 B. B& y6 Z0 t X w : s( z; q9 R3 Q* k& N
所以隐形战机的外形设计占据了对电磁波隐身性能的绝大部分,剩下的才是涂料等技术。 % O* O; M- T0 q
美国人很早就在自己的F117试验机上发现了隐形切面设计对声呐的偏转作用,当时有几个洛克西德马丁的测试员用一台宝丽来照相机拍摄了飞机,结果频繁发生无法对焦问题。
5 z2 u8 f2 w4 x* x& A% d
* Y3 J& e4 n) Q. g- k. A 通过检查发现,这是因为照相机采用了比较简单的超声波对焦方案,而对焦点在一定位置时,就会被F117的多面体侧面偏转,从而影响相机的测距反馈。
7 B- A. P/ }) j4 t 隐身外形不仅偏转反射了雷达波,也偏转了声呐。
9 i2 g0 [& l, k , m$ y0 [/ C% ^" J' N
这让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用有了建造“隐身潜艇”的想法,因此他们在1980年就已经搞出了“隐身潜艇”的方案,当时F117还差1年下线。 ! T- o0 ]( d0 D X: F0 D, ]+ C4 l( a4 T
% b" H3 k" l$ c1 K2 Y 据说洛马的工程师直接从隐形战机概念中演化出了这个新方案,而创意来自臭鼬工厂的总监本杰明·罗伯特·里奇(Ben Rich),也就是“隐形飞机之父”。 " \% m/ q4 h! C* O/ O l( Z; z; q
测试数据是,多面体设计将潜艇的声呐信号降低了1000倍。 * K: b7 J& z( f: H* x( U
但这个项目并没有得到军方的青睐,因为洛克希德公司的专长的航空设计,美军对自己的核潜艇也非常满意,人们只想要洛马快点完成F117的项目,而不是拉低进度跑去搞潜艇。
) j8 ]$ l) `' A( \: @. f
2 c* Z" V7 L2 f1 F5 L! g 洛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相关的发展项目最后变成了“海影”隐身船,用来验证低探测技术。
" W @8 \3 j) n* q 不过“海影”是个水面航行器,它主要面的的依然是电磁波探测。只是在船底使用了部分吸波设计和声波抵消器技术。 ( H; N/ w5 u4 D8 b
% a& J- L' ^* }; W/ H3 _
实际上形状对波的影响问题并不是什么秘密,早在二战时期,德国人就试图实践这项技术,研发了带有倾斜切面的XXIX-H U型潜艇,这是潜艇利用偏转面实现声呐隐身的先驱者。
; @' ~* T9 I$ {7 v. h
3 j! ?/ L$ E% r. a. h$ d2 |9 T! J 但这项技术在今天意义不大,这也是洛马的潜艇没有被海军看中的一大因素——它们对主动声呐照射影响很大,在今天普遍流行的被动声呐探测面前却基本没用。 ! c- q4 d7 t4 u! z; K5 l
3 q0 J( z, q4 [/ C; ]8 g& n 被动声呐以灵敏的被动监听为主,利用人耳和计算机声纹识别技术,以不发射声呐波,只接收和分析声呐波的形式,探知周围环境里的物体。
* x- f/ S) R, C+ Z 而主动声呐则不一样,它会发出强大的超声波,像战机火控发出的电磁波那样去扫描和锁定目标。所以如今主动声呐不在战斗环节根本不会打开,打开意味着暴露。
x/ Z# ^4 I/ {! z
2 h, A2 l0 J2 g: O 这就让水下隐身能力变得极为尴尬了,也许它能增加潜艇的主动声呐锁定难度,但对于更关键的被动探测而言,还是更安静的水滴形更符合要求,也更利于增加潜艇的水下航行性能。
4 A0 N: [1 {% [$ o. a U- h5 \# q 所以结论是很明确的,把一架F-35扔到水中,它的隐身外形在面对主动声呐时,多少能起到一丢丢作用。而面对被动声呐时则起不到作用,这时候取决于F35是否移动,是否发出足以被声呐侦听的声音。 8 k0 z) U- M7 U. I W
如果将F-35彻底灌满水并让其自由下沉,考虑到物体的大小,被动声呐很大几率无法侦测,但这与飞机的隐身能力无关。
. a% I' U* g! H* |: o8 {$ \* s$ G 至于涂层嘛,一点作用也没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b: g$ y( @, O% p3 c
* J; D4 g7 H3 j8 Q0 n M1 K, @ 责任编辑:
, D! ?4 a/ c# z5 `9 {% }, g5 }+ Y8 f- x8 S# n7 `
$ `0 Q$ g/ m. W' Q3 s) U4 l& H6 P; s. q# G/ D! h
i u4 m6 ?4 g7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