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c. V2 l8 j7 O" z8 l5 t* K
+ L- P% h, A- n 3月30日,自然资源部杭州全球海洋Argo系统野外观测研究站召开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苏纪兰、陈大可,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张人禾等10位委员和专家参加会议。 : H; Y$ h9 N' u: {
- a9 I {) h' r ; I! h/ }+ k1 n1 P* \0 p
会议介绍了野外站的建设背景及承担的主要任务,汇报了2021年度工作进展和五年建设发展规划。与会专家肯定了野外站2021年在组织实施我国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数据收集与整编、产品研制、BGC(生物地球化学)Argo数据应用、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就野外站的运行、发展方向、人才队伍建设、观测网建设和数据共享等提出了众多建设性意见。会议还作了题为《国产BGC-Argo浮标研制进展》《Argo数据产品现状》等学术报告。 4 w2 W+ w, K( H" H" h' T
2 ^' U3 d% W9 O" X3 B4 c1 z $ V7 E+ N! J5 a" r5 b
据了解,Argo即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是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0年正式启动建设。杭州全球海洋Argo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前身为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始建于2002年,2019年10月正式纳入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序列,是我国较早开展涉及Argo观测研究的一支创新型科技团队,也是全球海洋Argo系统中设立的11个国家Argo数据中心之一,长期代表我国参与国际Argo计划及其组织的各种活动。( 作者:李兆钦 刘增宏) 9 T- P% b( J5 G! ^
( v$ T3 S4 N7 O A: S/ W: ]& U8 q
4 f6 P* I4 A) t/ H9 X( m2 A: M% L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_/ l( x4 e* O# G# A+ u. d+ I
( {# ~% o# }3 a% G3 }; \
1 a* {- @5 s s M2 @. B4 [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K$ _" K. ~2 e8 a5 O( ^" r! } r6 S; S l* {0 Y4 f" j* F
' ] n# C# r$ | 举报/反馈 / n, G: _0 d3 e: G& Z! y- B& _0 w
) n- e0 ]" E$ G
# a; J5 J! I1 j# S- j& v6 z2 E; G
0 f6 X! i" z, B# [1 ]7 o: t+ [+ _$ F: R& Z0 Q6 Q
6 ?0 w3 g9 q5 ^7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