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我国科考船第一次抵达北极点区域开展综合调查!

[复制链接]
5 W0 ?; `% k  `2 {8 i1 l( t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a1 X' i. N5 E4 l0 }
2 E1 Q! \0 E" b! S3 V* D; H5 V1 g北京时间2023年9月5日13时55分, z+ H: C) B) w

, i! _0 B4 a% I7 x6 Q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 Z1 i  B2 \( h' P: [% Q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1 V: u$ a( n7 l6 }. q' L$ K
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
1 `+ z! y* Z  @- M在作业期间0 [% }# m$ W* E9 n1 e
抵达北纬90度暨北极点区域
* u7 l' f$ ]( s+ Y0 B- V" U

0 r  @  C3 t) L3 W- `# V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L; H  d# d) G7 m# D, U3 n' H0 y2 p: h, l8 d, r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在北极点附近开展海冰综合作业
4 j7 q  V7 C! Z0 o- K' w考察队在北极点重点围绕大气、水文、生物及海冰情况开展了冰站调查和海洋综合调查作业,填补了我国北冰洋考察在北极点区域调查数据的空白,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该区域海冰和洋流变化过程,加深对北冰洋快速变化及其生态响应的认识,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撑。1 a5 v) F2 i/ y; I
1 U) @: R! v5 V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g0 k! Y# j, d9 p, `
% Z" j, `; n$ F+ f" j: Y5 b7 p
此次科学考察- ^) j; J5 n3 V* c& d; }
党的二十大后6 z( a. A/ o. j' u4 ~/ l
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的
6 w7 T, p* G7 H: v首次北冰洋科学考察活动5 t1 k' Q, ]; Z+ C0 C$ i' c
也是我国科考船第一次3 W6 S5 {2 I1 L2 H
抵达北极点区域开展综合调查5 i5 t+ {- \$ u" R  K9 e) k6 h
此次“雪龙2”号破冰船抵达北极点区域4 v& X5 O" x7 c- ~
是中国历史上的首次0 S0 Y/ H( i. e; Q6 S3 s" V
彰显了中国极地装备能力的提升7 L' e, t! H# [: b- L' v; a
相信未来我国还有更多船舶冲击北极点的记录!9 c8 E7 r7 \3 D) n4 Z% D6 l8 q
考察队于今年7月12日从上海出发,预计将于9月下旬返回国内。
7 B( B4 H- [% G; F7 L毫无疑问; V% e9 z+ e5 ^2 v, r9 f
“雪龙2”号独特的设计
8 k7 i: E( I7 G# K2 U$ }0 W对它的成功起了关键作用2 r8 G- s& Z2 p8 ^3 m6 x, L3 Y

5 y: u& |; C2 J( M4 Y) K) s" H: }那么这艘船有哪些独特的设计呢?
  R& u5 }. X4 L2 k7 w7 G6 @跟随小编一起了解↓↓↓* N$ [! f# \1 Y* b3 K
“雪龙2”号的“黑科技”
0 z$ C! I8 d1 D7 Y* P5 G“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
0 e, p  ~% B0 m: I' G2 Y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破冰船
: q" \/ W( Z+ E1 l它能轻松穿越20米冰脊
1 n# v1 R& T, A7 A! s$ B2 l能轻松破除) W9 i" _8 j+ ?: s& ^
1.5米高的冰层、0.2米厚的雪
- E) L: \( \' A& k. @! R+ E; U是当之无愧的大国重器" O6 z. ]2 [8 ^( @% o( y# o+ v

9 F, S2 U, b) w4 Z  _* q8 u,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W8 B( }7 \! g. P7 @7 F& r9 a
# m2 n9 K" }! u- K* V“雪龙2”号之所以能够在冰寒极地
8 y- s* ?- f0 b8 ^- V畅通无阻,安稳航行
$ j2 c: [1 S- A% a$ m与它采用的一项
4 X& z, _# b' S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密不可分9 X" t/ y: j: a, L7 s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1 U9 u, n2 R/ V3 j$ r# B& O, j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  E) e  q) b0 [9 W
怎样做到让船舶滴水不漏?
& w5 G& }( I# M6 V6 d% W" y& H. Z+ X/ b) T
“雪龙2”号全长122米
9 K" j& R6 Q9 e  u9 y排水量约1.4万吨
* b; C" {* [  x1 [8 l" C可搭载101人# Q, u- |1 m9 r2 G0 k7 E/ o1 x) s
" X$ v8 z: I8 X0 _' ^
本航次配备一架直升机
5 V6 ?& o7 U1 l2 g和“雪龙”号相比* R% M+ I( h( e& p
“雪龙2”号的排水量小了8 Z# D7 z8 [1 @/ a
船身也比较短5 l+ O5 P8 W9 N3 J5 }! ~
但破冰能力反而提升到了PC3级! y' a! Y6 {% s! W; w8 {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
" O2 u; R' C; H, y% O王燕舞介绍1 Q6 t( _  }) B- S5 l1 ?2 R
PC3,属于中高冰级
, y5 i+ o$ o& H, x8 N' @  t! k2 j) f破冰能力可以两节的航速: c8 ]# N! P* V
破1.5米的冰加0.2米的雪' ~. O$ f1 E9 s( W* l7 m7 V' e
在中型破冰船里,这一能力是相当强的
$ Q( f$ K: }! m- h也是一个国际比较领先的水平+ V  o4 [3 l# T: v  k+ g

6 _; f( T& Z( k;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 R/ c6 }8 U9 E1 Y; {% `6 Q+ U  i) {. ]
“雪龙2”号是全球首艘
" D3 Q/ z4 J" b% [0 X: {获得智能船体符号的极地科考破冰船
% M% t' ^+ K: c+ U可以实时感知船体遭受各类载荷状况
7 Z9 s9 Y! D0 o' D7 v- X2 b2 ~为船舶冰区操纵、运维
0 A: l1 x1 i4 V提供科学决策依据1 t6 E) H2 k( R
也为我国业界冰载荷研究工作
0 a' L" w4 d; _) K6 }/ d7 \6 X1 u提供了唯一的系统化数据支撑平台
: t# j* I2 I+ r# B0 J! H3 S
+ C% F$ z& I( r/ d# V# Q) 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 x' y8 K% d0 N6 _
* |/ q  F7 e& C' j1 a* @! P+ L8 `
“雪龙2”号不仅智能水平大幅提高
0 P4 v1 Z1 P$ b0 A而且由于专门为科考设计建造
* @5 E& E1 O* o- Q( W9 A( G在船上设置了物理实验室
: s, D# `1 @7 ?& e. e6 G' y通用实验室和月池车间
( d/ L2 Z9 Q% a1 `“雪龙2”号实验室实验员刘丛舒介绍4 E& @2 j8 i8 d
“雪龙2”号的物理实验室0 |7 f  z  k$ d6 g2 u3 W
是整艘船实验室的一个核心区域' o7 J  A0 l  O8 t; I3 I
全船的各类实验设备
9 i! V. ?$ s, {2 ~可以投放在屏幕上
. x& h7 v) Q5 A" }  R像测深仪、多普勒海流计
9 f% q2 u9 O, [" ^' n在实验室可以实时看到数据
# d# v+ U  e+ }: J8 `“雪龙2”号基本上
+ S" R" m% L! O把涉及海洋研究、地质学研究等设备: f+ m: Q. b+ R& b
配备齐全了
. k- a1 n! _2 Z+ [' @0 y

# n; ?/ G' G! y. w: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 B! ?  ?( Y4 C7 y0 i* T

* A  N& ]- e- _6 w尽管功能强大) ?: R' l) h9 k2 R2 e
但是对于可能出现的严重冰情( D. a- x5 w$ S& ^: y3 M) {# e
“雪龙2”号是否有相应的对策呢?* A4 q9 B8 \+ C
船长肖志民介绍. r9 i! f/ u8 q5 t
“雪龙2”号是世界上第一艘; O$ ^2 @  `9 |; Q2 d* \
采用双向破冰技术的科考破冰船& L- Z& a9 S4 s+ U) N" O
而且安装了全回转吊舱
% P4 W" m9 S* n  R+ S可以原地自由旋转360度0 n$ I( U7 g5 V
机动性能大幅提高
4 O# m7 B" p2 o不仅如此" B% J$ }. a. g0 l! m
“雪龙2”号能为科研工作
" N4 e* F5 B: h! {) Y提供更稳定的位置信息4 j7 w7 t5 R2 p* h) D" Z% J
为何探索北冰洋次数少?
6 a1 p4 }( B% G5 R8 s" V: r1 u( I" r, d探索南北两极
3 o. y) I+ _! ~9 n2 S" a$ L一直是各国科研的重点之一
8 X/ e% g, O5 r9 V$ y然而,对于南极
2 c2 g: N' Z2 m) Y我国已探索了39次3 P8 h; n: V9 U8 ]
北冰洋科考则在1999年才启动+ C, V9 w* m' F$ ~9 _* B- h9 p& v
而且过去24年来
" z! S0 w1 K0 ?6 I8 r' i北冰洋科考只有12次
$ q8 h) V4 e0 W  q% Q* C( B7 s这是为什么?$ F! Z( A5 R6 [6 c

) X4 X) P" K: S: D$ d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领队
- E. e8 Q% W) z* w; s2 X( a王金辉介绍4 {' h; O; N% a* x# u: x, }
“我们国家前期的力量
5 B: i7 F; k* \/ B7 s重要的还是放在南极
2 W" t& F5 A$ N  a: ]. p之前的科考0 [% Y' [1 B. o+ G, Z. ^8 E) e+ {& p
考虑到船舶! j) A$ `! y- {) t
保障能力7 v1 j) l; K3 r3 V/ L1 y5 V! v
不定期地开展北冰洋科学考察”
3 r% o) j1 L$ L6 c) k' X据了解,北冰洋的水温常年维持在
. B3 O" T  L. H5 c9 D( y- O/ U( h零下40℃~零下20℃
8 U5 b* `- B' P/ p5 q8 J: q9 A海面长年累月结冰
8 m3 H, s% _: K一年中只有两三个月海面冰层能够融化2 i6 C7 n$ K4 h  X' D
船舶可以正常航行
- z8 E$ X9 C5 r/ w- C这片水域& H( c0 s7 L& s8 k

; B/ X7 `  ?/ A8 b8 j不仅通航时间短6 ]$ z* C9 w# L4 ?
历来缺乏准确可靠的航行资料
+ Q! R( A; l' c/ r) A# f3 m而且有大量的浮冰、冰山
! }; H7 C6 u! [+ r) X* l; H都给船舶带来巨大挑战% y: \7 j4 w0 }2 f
7 Q6 M  \! E7 x( B1 H7 p5 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 a3 t0 b5 h  m2 X: |' x

8 e' T+ t% j4 @+ J, F7 ^0 [20世纪80年代后期
0 F7 I$ g8 W- u4 V北极的科学研究活动出现国际化趋势
, ~" L1 G$ {6 {7 M1 v1999年,我国首次开展北冰洋科考
. g+ W9 m) E! ^$ [. r6 R自此,我国北极考察事业实现了
4 ]* g' F; ?, Y, A1 P4 c0 U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 e- {+ G+ _3 {: [; a7 t5 M* m
跨越式发展" F9 K5 J. p9 Y3 p
2004年7月28日- c& E1 S. o. V- ?) s( T
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 ~. p8 C0 @  }7 d) s
中国北极黄河站成立
1 t6 ?  X* e/ D4 z/ r这是中国继南极长城站
# T% N8 P- D# }* _中山站两站后的; h9 ^5 m/ u$ A5 j& C# y6 P
第三座极地科考站
& ~: X7 m% Y- U) V: I; O  d) @, S为我国在北极地区
1 b" I6 c1 N- O2 L: ^7 H1 P- w创建了一个重要的科研平台% {$ K' L! D& F5 H: c6 E3 v% c! |

% I7 U0 y; a$ i5 P3 f% _, U,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v, c  _6 J% A: V3 x8 y
/ B7 y( K( U' f: V
王金辉介绍! S" ^! Q' X0 G) }( @3 R
从2008年第三次北极(北冰洋考察)开始
4 b  g& h+ T5 d实现每两年一次" b" E! Z" O6 \, p0 c2 i" P* E
到2016年
$ i; d  n( m; I开始每年一次北冰洋科考
2 W. {5 c+ a' ?7 ^4 Q: ?3 s有了两条船后, S; x# S7 l) X" C
能够实现“双龙探极”" D: X" F# _1 B, z% o
基本上实现了常态化' e& G4 {1 C; V+ R  F
每年一次的科考!
! @, J( d1 r$ I8 N
7 ]5 B# ~+ w1 C5 Q8 w<ul><li id="2320HESN">
  {. g* e2 `! t  y& P* ~- m
$ {) W% v/ r- `2 B+ p4 {& F'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G; T$ h1 A0 f& G' D2 ^

1 ]$ F( }4 c# b9 X+ u  Z% n' V# v<li id="2320HESO">0 K0 M" C# H5 r' x, [& s8 e* v
" X, l+ q+ h3 E( J* Q* m6 g5 W5 x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CCTV-1、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新华社。4 @+ w+ `5 E: b! s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上下五千年
活跃在2024-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